第九十九回 獻白雉罔上居功 驚赤血殺兒構獄
關燈
小
中
大
所開選女,原是豪閥名家,但一半是王氏女兒,連己女亦有名在内。
莽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即攜名冊入内,面奏太皇太後道:“臣本無德,女亦無材,不堪入選,應即除名。
”太皇太後聽了,不知莽是何用意,俯首細思,想系莽不欲外家為後,故有此議。
當下诏令有司,王氏女俱不得選入。
那知王莽本意,正要想己女為後,好做個現成國丈;不過為了選名冊中,多采入王氏女,隻恐魚目混珠,被他奪去。
偏太皇太後無端誤會,竟命将王氏女一概除去,豈不是弄巧成拙麼?全是欲取姑與的狡計。
正憂慮間,已有許多朝臣,伏阙上書,請立安漢公女為皇後,接連是吏民附和,都奏稱安漢公功德巍巍,今當立後,奈何不選安漢公女,反去另采他家?說得太皇太後不能不從,隻好依言選定。
莽始尚推辭,繼見太皇太後已經決意,乃申言臣女為後,亦當另選十一人,冀合古制。
群臣又相率上議,競言不必另選,免多後患。
莽還要生出周折,一是請派官看驗,一是請蔔定吉兇。
太皇太後,因遣長府宗正尚書令等,往視莽女,須臾複命,俱言女容窈窕,允宜正位中宮。
再令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廟,兼及蔔筮。
太蔔又奏稱蔔得吉兆,乃是金水旺相,父母得位,定主康強逢吉。
誰知後來是烏焦巴弓!于是續議聘禮,遵照先代聘後故事,計黃金二萬斤,錢二萬萬缗。
莽仍請另選十一媵女,待至選就,自己隻受聘禮錢四千萬,還把四千萬内騰出三千三百萬,分給媵女各家,每家得三百萬。
群臣再奏稱皇後受聘,隻收受七百萬錢,與媵女相去無幾,應該加給。
太皇太後複增錢二千三百萬,合莽原留七百萬缗,共計三千萬,莽又騰出一千萬,散給九族。
群臣更尋出古禮,謂古時皇後父受封百裡,今當舉新野田二萬五千六百頃,加封安漢公,莽慌忙固辭,乃不複加封。
莽意原不止此。
後既聘定,由太史擇定婚期,應在次年仲春吉日。
莽家聞信,預備嫁奁,自然有一番忙碌。
不意一夕有門吏出外,見有一人立在門前,才打了一個照面,便即竄去。
門吏本認識此人,乃是莽長子宇妻舅呂寬,平日嘗相往來,為何鬼鬼祟祟,逢人即避?此中定有蹊跷。
正在懷疑,蓦聞有一陣血腥氣,貫入鼻中,越覺奇怪得很。
慌忙返身入門,取火出照,見門上血迹淋漓,連地上亦都瞭濕,不由的毛骨悚然。
亟入内報知王莽,莽怎肯不問?連夜遣人緝捕呂寬。
次日即被捕到,仔細盤問,乃是莽子宇唆使出來。
從前莽迎入平帝,隻封帝母衛姬為中山王後,不許入都。
見本回前文。
衛後止有此子,不忍遠離,免不得上書請求,莽仍然不從。
獨莽子宇,不直乃父,恐将來平帝長成,必然懷怨,不如預先籌謀,省得後悔。
當下與師吳章,及妻兄呂寬,私下商議良策。
章默想多時,方密告道:“論理應由汝進谏;但汝父執拗,我亦深知,現在隻有一法,夜間可用血灑門,使汝父暗中生疑,向我說起,我方好進言,勸他迎入衛後,歸政衛氏便了。
”呂寬拍手道:“此計甚妙,便可照行。
”宇知莽迷信鬼神,亦連聲稱善,遂托呂寬乘夜辦理。
寬遂出覓豬羊狗血,聚藏缽内,至夜間往灑莽門。
冤冤相湊,撞見門吏,竟被發覺詭謀,不得不卸罪王宇。
他想宇是莽子,定可邀恕,誰知莽毫無恩情,立刻将宇召入,問由何人主謀。
宇答由吳師所教。
莽竟縛宇,送交獄中,連宇妻呂焉一同連坐。
越宿即逼宇自殺,呂焉腹中有孕,才令緩刑,複把吳章拿到,磔死市曹。
狼心狗肺,至此已露。
章籍居平陵,素通《尚書》,入為博士。
生徒負笈從遊,約有一千餘人。
莽都視為惡黨,下令禁锢。
諸生統皆抵賴,不肯自認為吳章弟子,獨有大司徒掾屬雲敞,自認章徒,且收抱吳章遺屍,買棺殓葬。
都人士因此譽敞,就是莽從弟王舜,亦稱敞見義必為,足比栾布。
布收彭越首級事,見前文。
莽專好沽名,因聞敞為衆所稱,倒也不敢加罪。
惟甄邯等入白太皇太後,極稱莽大義滅親。
當由太皇太後下诏道:“公居周公之位,行管蔡之誅,不以親親害尊尊,朕甚嘉之!”為此一诏,更激動賊莽狠心,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殺盡衛氏支屬,隻留下帝母衛後一人。
還有元帝女弟敬武公主,曾為高陽侯薛宣繼妻,宣死後留居京師,屢言莽專擅不臣。
莽查得宣子薛況,與呂寬為友,遂将他母子株連,迫令敬武公主自盡,處況死刑。
外如莽叔父紅陽侯王立,及從弟平阿侯王仁,王譚長子。
樂昌侯王安,王商子。
與莽未協,由莽假傳太皇太後诏旨,并皆賜死。
又殺死故将軍何武,前司隸鮑宣,護羌校尉辛通,函谷都尉辛遵,水衡都尉辛茂,南郡太守辛伯等人,所有罪狀,都坐與衛氏通謀。
北海人逢萌,留寓長安,怅然語友人道:“三綱已絕,若再不去,禍将及身!”說着,即脫冠懸挂東城,匆匆出都。
至家中挈領妻子,渡海東遊,徑往遼東避禍去了。
小子有詩歎道: 灑血門前理固差,論心還是望持家。
無端殺盡諸親屬,難怪伊人逝水涯。
越年便是元始四年,平帝大婚期至,特派大員,往迎莽女。
所有一切禮儀,且至下回再叙。
莽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即攜名冊入内,面奏太皇太後道:“臣本無德,女亦無材,不堪入選,應即除名。
”太皇太後聽了,不知莽是何用意,俯首細思,想系莽不欲外家為後,故有此議。
當下诏令有司,王氏女俱不得選入。
那知王莽本意,正要想己女為後,好做個現成國丈;不過為了選名冊中,多采入王氏女,隻恐魚目混珠,被他奪去。
偏太皇太後無端誤會,竟命将王氏女一概除去,豈不是弄巧成拙麼?全是欲取姑與的狡計。
正憂慮間,已有許多朝臣,伏阙上書,請立安漢公女為皇後,接連是吏民附和,都奏稱安漢公功德巍巍,今當立後,奈何不選安漢公女,反去另采他家?說得太皇太後不能不從,隻好依言選定。
莽始尚推辭,繼見太皇太後已經決意,乃申言臣女為後,亦當另選十一人,冀合古制。
群臣又相率上議,競言不必另選,免多後患。
莽還要生出周折,一是請派官看驗,一是請蔔定吉兇。
太皇太後,因遣長府宗正
再令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廟,兼及蔔筮。
太蔔又奏稱蔔得吉兆,乃是金水旺相,父母得位,定主康強逢吉。
誰知後來是烏焦巴弓!于是續議聘禮,遵照先代聘後故事,計黃金二萬斤,錢二萬萬缗。
莽仍請另選十一媵女,待至選就,自己隻受聘禮錢四千萬,還把四千萬内騰出三千三百萬,分給媵女各家,每家得三百萬。
群臣再奏稱皇後受聘,隻收受七百萬錢,與媵女相去無幾,應該加給。
太皇太後複增錢二千三百萬,合莽原留七百萬缗,共計三千萬,莽又騰出一千萬,散給九族。
群臣更尋出古禮,謂古時皇後父受封百裡,今當舉新野田二萬五千六百頃,加封安漢公,莽慌忙固辭,乃不複加封。
莽意原不止此。
後既聘定,由太史擇定婚期,應在次年仲春吉日。
莽家聞信,預備嫁奁,自然有一番忙碌。
不意一夕有門吏出外,見有一人立在門前,才打了一個照面,便即竄去。
門吏本認識此人,乃是莽長子宇妻舅呂寬,平日嘗相往來,為何鬼鬼祟祟,逢人即避?此中定有蹊跷。
正在懷疑,蓦聞有一陣血腥氣,貫入鼻中,越覺奇怪得很。
慌忙返身入門,取火出照,見門上血迹淋漓,連地上亦都瞭濕,不由的毛骨悚然。
亟入内報知王莽,莽怎肯不問?連夜遣人緝捕呂寬。
次日即被捕到,仔細盤問,乃是莽子宇唆使出來。
從前莽迎入平帝,隻封帝母衛姬為中山王後,不許入都。
見本回前文。
衛後止有此子,不忍遠離,免不得上書請求,莽仍然不從。
獨莽子宇,不直乃父,恐将來平帝長成,必然懷怨,不如預先籌謀,省得後悔。
當下與師吳章,及妻兄呂寬,私下商議良策。
章默想多時,方密告道:“論理應由汝進谏;但汝父執拗,我亦深知,現在隻有一法,夜間可用血灑門,使汝父暗中生疑,向我說起,我方好進言,勸他迎入衛後,歸政衛氏便了。
”呂寬拍手道:“此計甚妙,便可照行。
”宇知莽迷信鬼神,亦連聲稱善,遂托呂寬乘夜辦理。
寬遂出覓豬羊狗血,聚藏缽内,至夜間往灑莽門。
冤冤相湊,撞見門吏,竟被發覺詭謀,不得不卸罪王宇。
他想宇是莽子,定可邀恕,誰知莽毫無恩情,立刻将宇召入,問由何人主謀。
宇答由吳師所教。
莽竟縛宇,送交獄中,連宇妻呂焉一同連坐。
越宿即逼宇自殺,呂焉腹中有孕,才令緩刑,複把吳章拿到,磔死市曹。
狼心狗肺,至此已露。
章籍居平陵,素通《尚書》,入為博士。
生徒負笈從遊,約有一千餘人。
莽都視為惡黨,下令禁锢。
諸生統皆抵賴,不肯自認為吳章弟子,獨有大司徒掾屬雲敞,自認章徒,且收抱吳章遺屍,買棺殓葬。
都人士因此譽敞,就是莽從弟王舜,亦稱敞見義必為,足比栾布。
布收彭越首級事,見前文。
莽專好沽名,因聞敞為衆所稱,倒也不敢加罪。
惟甄邯等入白太皇太後,極稱莽大義滅親。
當由太皇太後下诏道:“公居周公之位,行管蔡之誅,不以親親害尊尊,朕甚嘉之!”為此一诏,更激動賊莽狠心,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殺盡衛氏支屬,隻留下帝母衛後一人。
還有元帝女弟敬武公主,曾為高陽侯薛宣繼妻,宣死後留居京師,屢言莽專擅不臣。
莽查得宣子薛況,與呂寬為友,遂将他母子株連,迫令敬武公主自盡,處況死刑。
外如莽叔父紅陽侯王立,及從弟平阿侯王仁,王譚長子。
樂昌侯王安,王商子。
與莽未協,由莽假傳太皇太後诏旨,并皆賜死。
又殺死故将軍何武,前司隸鮑宣,護羌校尉辛通,函谷都尉辛遵,水衡都尉辛茂,南郡太守辛伯等人,所有罪狀,都坐與衛氏通謀。
北海人逢萌,留寓長安,怅然語友人道:“三綱已絕,若再不去,禍将及身!”說着,即脫冠懸挂東城,匆匆出都。
至家中挈領妻子,渡海東遊,徑往遼東避禍去了。
小子有詩歎道: 灑血門前理固差,論心還是望持家。
無端殺盡諸親屬,難怪伊人逝水涯。
越年便是元始四年,平帝大婚期至,特派大員,往迎莽女。
所有一切禮儀,且至下回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