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回 斬郅支陳湯立奇功 嫁匈奴王嫱留遺恨

關燈
無過野王,可惜野王系馮昭儀親兄,臣恐天下後世,還疑陛下偏私,專用後宮親屬呢!”巧言如簧,令人不覺。

    元帝聞言,不禁點首,遂别任太子少傅張譚,為禦史大夫。

    奉世不得追封,當亦由石顯作梗。

     石顯專以狡黠取寵,此次排擠野王,令元帝自然中計,他尚恐為人所斥,特向元帝密奏道:“宮中有所征發,不論早晚,若夜間宮門早閉,不及呈入,請陛下準令開門。

    ”元帝不知有詐,便即照允。

    顯既邀允準,往往夤夜出取物件,故意延挨,待至宮門已閉,即傳诏開門,幾成慣例,果然有人劾奏石顯,矯诏開門。

    元帝付諸一笑,将原書取示石顯,顯忙跪下泣陳道:“陛下過寵小臣,特加重任,群下無不忌嫉,争謀陷害,幸賴陛下聖明,不予嚴譴。

    此後願仍歸舊職,專備後宮掃除,免得他人側目,臣死亦無遺恨了!”元帝聽說,總道顯所言非誣,格外垂憐,好言撫慰,并給厚賞。

    後來遇有劾顯諸奏,概置不理,顯越得專寵,毫無忌憚。

    牢梁五鹿充宗等,倚顯為援,固寵希榮。

    都人交口作歌道:“牢耶,石耶!五鹿客耶!印何累累!绶何若若!”歌雖如此,傳不到元帝耳中,所以元帝一朝,石顯等安然無恙。

    事且慢表。

     且說建昭五年以後,複改元竟甯。

    竟甯元年,呼韓邪單于,自請入朝,奏诏批準,遂自塞外啟行,直抵長安。

    他因郅支受誅,且喜且懼,所以此次朝見,面乞和親,願為漢婿,元帝也欲羁糜呼韓邪,慨然允諾。

    待至呼韓邪退朝,暗想前代曾有和親故事,辄取宗室子女,充作公主,出嫁單于。

    今呼韓邪已經投降,迥非昔比,但将後宮女子,未曾召幸,随便選擇一人,嫁與呼韓邪,便可了事。

    主見已定,即命左右取入宮女圖,展覽一周,任意提起禦筆,點選一人,命有司代辦妝奁,揀選吉日,将禦筆點出的宮女,送交呼韓邪客邸,賜與完婚。

    待至吉期已屆,那宮女裝束停當,至禦座前辭行。

    元帝不瞧猶可,瞧了一眼,竟是一個芳容絕代的麗姝,雲鬟低翠,粉頰绯紅,體态身材,無不合度,最可憐的是兩道黛眉,淺颦微蹙,似乎有含着嗔怨的模樣。

    及見她柳腰輕折,拜倒座下,輕輕的啭着嬌喉道:“臣女王嫱見駕。

    ”芳名由她自呼,轉覺得旖旎動人。

    元帝忍不住問道:“汝從何時入宮?”王嫱具述年月。

    元帝一想,該女入宮有年,為何并未見過?可惜如此美貌,反讓與外夷享受,真正錯極。

    本欲将她留住,又恐失信外人,且被臣民訾議,謗我好色,愈覺不妙。

    沒奈何鎮定心神,囑咐數語,待她起身出去,拂袖入宮。

    再去查閱宮女圖,十分中僅得兩三分,還是草草描成,毫無生氣。

    嗣又把已經召幸的宮人,比較一番,覺得畫工精美,比本人要勝過幾分,不由的大怒道:“可恨畫工,故意毀損麗容。

    若非作弊,定有他因!”當即傳饬有司,查究畫工為誰?有司遵将長安畫工,一律傳訊,當場查出,乃是杜陵人毛延壽,曾繪王嫱面貌,索賄不獲,故意把花容玉貌,繪做泥塑木雕一般。

    案既審定,延壽欺君不道,谳成死刑。

    惟王嫱身世,應該略叙。

     嫱字昭君,系南郡秭歸人王穰女,當時被選入宮,例須先經畫工摹繪,然後呈上禦覽,準備召幸。

    延壽本著名畫家,寫生最肖。

    隻是生性貪鄙,屢向宮女索賄,宮女巴不得入宮見寵,大都傾囊相贈,延壽就從筆底上添出豐韻,能使易醜為妍。

    隻有王昭君貌本天成,不煩藻采,她又生性奇傲,未肯無故費錢,因此毛延壽有心毀損,特将她易妍為醜,借洩私忿。

    元帝但憑畫圖選幸,怎知宮中有如此美人?到了昭君見面,才覺追悔,因将毛延壽處斬。

    延壽原是該死,隻昭君自悲命薄,嫁了一個老番王,無可奈何,由他取樂。

    呼韓邪單于當然心歡,并向元帝上書,願代為保塞,免得中國勞師。

    廷臣皆以為可行,惟郎中侯應,熟習邊事,力言北塞邊防,萬不可撤。

    反複指陳利害,說得元帝憬然省悟,遂令車騎将軍許嘉,傳谕呼韓邪單于,略言中國邊防,并非專禦外患,實恐盜賊出塞,寇掠外人,單于雖懷好意,但尚有窒礙,不能遽從。

    呼韓邪單于乃願罷前議,入朝辭行。

    帶了王嫱出塞,号為甯胡阏氏。

    歲餘生下一男,叫作伊屠牙斯。

    後來呼韓邪單于病死,長子雕陶莫臯嗣立,号為複株纍同累。

    若鞮單于,見昭君華色未衰,複占為妻室。

    一介女流,怎能反抗,況且胡俗得妻後母,乃是向來老例,昭君也隻好降尊從俗,得過且過。

    旅複生了二女,長女為須蔔居次,次女為當于居次。

    須蔔當于皆夫家氏族,居次注見前。

    昭君竟老死塞外,墓上草色獨青,與他處黃草不同,當時呼為青冢。

    後人因她紅粉飄零,遠入夷狄,特為譜入樂府,名昭君怨。

    或說她跨馬出塞,馬上自彈琵琶,創成此調,如泣如訴,後來不從胡禮,服毒自盡。

    這都是為色生憐,憑空臆造,證諸史傳,便可知是虛誣了。

    小子有詩歎道: 婁敬和親号罪魁,宮妝辱沒劇堪哀。

     如何番虜投誠日,尚使紅顔出塞來? 元帝既遣歸呼韓邪,尚是紀念王昭君,愁緒無聊,恹恹成疾,便要從此歸天了,欲知詳情,下文再當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