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回 斬郅支陳湯立奇功 嫁匈奴王嫱留遺恨
關燈
小
中
大
箭如雨注,得将胡騎射退。
漢兵從後追擊,遙見城上胡兵,拍手相招道:“能鬥即來!”漢兵毫不怯懼,紛紛薄城,用箭仰射,飛上城頭。
城上守兵,退落城下;城門内外的壯士,亦皆斂入,把門關住。
漢兵四面圍城。
城有兩重,外用木城,内用土城,木城有隙,裡面胡兵,射箭出來,傷斃漢兵數人。
延壽與湯,憤不可遏,命兵士縱火燒城,木城遇火,立即延燃。
胡兵抵禦不住,多半逃入内城,隻有數百銳騎,出外攔阻,統被漢兵射死。
漢兵前擁刀牌,後持弩戟,一齊撲入木城,掃盡胡兵,然後再攻土城。
郅支單于見漢兵勢盛,意欲出走,轉思漢兵經過康居,未聞開仗,定是康居挾嫌助漢,任令通道,且漢兵陣内,夾入西域各國兵馬,眼見西域諸王,亦皆為漢效力,就使得脫重圍,也是無路可奔。
因此決計死守,兵馬不足,連宮人亦驅登城樓,自己全身披挂,上城指揮。
大小阏氏,約數十人,有幾個頗能射箭,也彎着強弓,俯射漢兵。
漢兵用秾為蔽,觑着空隙,還射上去,弓弦疊響,射倒大小阏氏數人。
可謂直中紅心。
有一箭不偏不倚,正中郅支鼻上,郅支忍痛不住,退入城中。
宮人越覺膽怯,自然随下。
漢兵方思緣梯登城,突聞康居發兵萬餘,來救郅支,王女已經被殺,想是郅支女得寵康居,故以德報怨。
延壽與湯,不得不暫緩撲城。
時又天暮,且守住營寨,防備康居兵沖突。
陳湯複想出一法,暗遣裨将帶領偏師,悄悄的抄至康居兵後,舉火為号,以便夾擊。
裨将奉命,乘夜行兵,無人窺悉。
康居兵但顧前面,與城中人遙相呼應,喊聲四震,奮突漢營。
漢營堅壁勿動,待至逼近,方用硬箭射去,濟以長槍大戟,迎頭痛刺,任他康居兵如何強悍,也覺無孔可鑽,一夜間馳突數次,俱被擊卻。
看看天色微明,康居兵已皆疲倦,不意漢營中鼓聲忽起,領兵殺出。
康居兵急忙退後,回頭一望,更不得了,但見火光四迸,煙焰中擁出許多漢兵,截住去路。
吓得康居兵進退失據,被漢兵夾擊一陣,好與斫瓜切菜相似,萬餘騎死了八九千,單剩得一二千人,抱頭竄去。
延壽與湯,既殺敗康居兵馬,乘勢攻撲内城,四面架梯,冒險乘陴,頓将内城搗破。
郅支挈同男女百餘人,逃入宮中,漢兵縱火焚宮,阖宮大駭。
郅支硬着頭皮,拚命出戰,怎禁得漢兵擁入,團團圍住,一着失手,便被斫倒。
軍侯杜勳,搶前一步,枭了郅支首級,攜去報功。
諸将士陸續入宮,殺斃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人,生擒番目百四十五人,收降胡兵千餘人,搜得漢使節二柄,并前時谷吉所赍诏書。
此外金帛牲畜等件,悉數搬取,由甘延壽陳湯兩主将,酌量分給,除賞賜部衆,遍及各國随征兵士,全體騰歡。
先是延壽與湯,矯诏發兵,已經上書自劾,至陣斬郅支,複将首級獻入長安,請懸諸藁街,威示蠻夷。
藁街系長安市名,蠻夷使館,盡在此處,故有是請。
石顯聞得延壽功成,大為拂意,先使丞相匡衡奏請,時當春令,應掩骸埋胔,不宜懸示虜首。
偏車騎将軍許嘉,右将軍王商,謂春秋夾谷一會,齊優戲侮魯君,孔子即令将優施處斬,盛夏施刑,首足兩分,異門取出。
今郅支逆命,幸得受誅,正宜懸示十日,方可埋葬。
有诏從兩将軍議。
匡衡見不從己奏,再與石顯密商,同劾甘延壽陳湯,矯制興兵,功難抵罪;且陳湯私取财物,應即查辦。
元帝乃令司隸校尉,飛饬塞上官吏,按驗陳湯吏士。
湯上書自訟,略言臣與吏士,共誅郅支,萬裡還朝,應有使臣迎勞道路。
今聞司隸校尉,反令地方官按驗,是為郅支報仇,令臣不解。
元帝得書,乃收回成命,令沿途縣吏,具備酒食,供給西征回來的軍士;及全師凱旋,論功行賞。
石顯匡衡,複先後上奏,謂延壽湯擅自興兵,幸得不誅,若複加爵士,将來有人出使,各欲乘危僥幸,生事蠻夷,此風斷不可開,免得國家贻患等語。
元帝以甘陳有功,意欲加封,隻因石顯匡衡,是内外重臣,卻也未便違議,躊躇累日,曆久未決。
此時劉更生已改名為向,請封甘陳兩人,大緻說是: 郅支單于,囚殺使者,傷威毀重,群臣皆闵焉。
陛下赫然欲誅之意,未嘗有忘。
西域都護延壽,副校尉湯,承聖旨,倚神靈,總百蠻之君,集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絕域,遂陷康居,屠重城,斬郅支之首,掃谷吉之恥,勳莫大焉!臣聞論大功者,不錄小過,舉大美者,不疵細瑕。
宜以時除過勿治,尊寵爵位,以勸有功,則國家幸甚! 這書呈入,元帝有詞可借,方封延壽為義成侯,官長水校尉;賜湯爵關内侯,官射聲校尉。
一面告祠郊廟,大赦天下,群臣置酒上壽,慶賞了好幾天。
有故建平侯杜延年子杜欽,乘機上書,追述馮奉世前破莎車功績,與甘陳相同,亦宜補封侯爵,不沒功臣。
前也為馮昭儀獻谀。
元帝因奉世已殁,且破滅莎車,乃是先帝時事,不便重翻舊案,因将欽議擱起不提。
會禦史大夫繁延壽又殁,朝臣多舉薦大鴻胪馮野王,稱他行能第一。
野王系奉世子,由左馮翊入任大鴻胪。
石顯既與馮氏有嫌,自然仇視野王,當即入語元帝道:“現在九卿中,原
漢兵從後追擊,遙見城上胡兵,拍手相招道:“能鬥即來!”漢兵毫不怯懼,紛紛薄城,用箭仰射,飛上城頭。
城上守兵,退落城下;城門内外的壯士,亦皆斂入,把門關住。
漢兵四面圍城。
城有兩重,外用木城,内用土城,木城有隙,裡面胡兵,射箭出來,傷斃漢兵數人。
延壽與湯,憤不可遏,命兵士縱火燒城,木城遇火,立即延燃。
胡兵抵禦不住,多半逃入内城,隻有數百銳騎,出外攔阻,統被漢兵射死。
漢兵前擁刀牌,後持弩戟,一齊撲入木城,掃盡胡兵,然後再攻土城。
郅支單于見漢兵勢盛,意欲出走,轉思漢兵經過康居,未聞開仗,定是康居挾嫌助漢,任令通道,且漢兵陣内,夾入西域各國兵馬,眼見西域諸王,亦皆為漢效力,就使得脫重圍,也是無路可奔。
因此決計死守,兵馬不足,連宮人亦驅登城樓,自己全身披挂,上城指揮。
大小阏氏,約數十人,有幾個頗能射箭,也彎着強弓,俯射漢兵。
漢兵用秾為蔽,觑着空隙,還射上去,弓弦疊響,射倒大小阏氏數人。
可謂直中紅心。
有一箭不偏不倚,正中郅支鼻上,郅支忍痛不住,退入城中。
宮人越覺膽怯,自然随下。
漢兵方思緣梯登城,突聞康居發兵萬餘,來救郅支,王女已經被殺,想是郅支女得寵康居,故以德報怨。
延壽與湯,不得不暫緩撲城。
時又天暮,且守住營寨,防備康居兵沖突。
陳湯複想出一法,暗遣裨将帶領偏師,悄悄的抄至康居兵後,舉火為号,以便夾擊。
裨将奉命,乘夜行兵,無人窺悉。
康居兵但顧前面,與城中人遙相呼應,喊聲四震,奮突漢營。
漢營堅壁勿動,待至逼近,方用硬箭射去,濟以長槍大戟,迎頭痛刺,任他康居兵如何強悍,也覺無孔可鑽,一夜間馳突數次,俱被擊卻。
看看天色微明,康居兵已皆疲倦,不意漢營中鼓聲忽起,領兵殺出。
康居兵急忙退後,回頭一望,更不得了,但見火光四迸,煙焰中擁出許多漢兵,截住去路。
吓得康居兵進退失據,被漢兵夾擊一陣,好與斫瓜切菜相似,萬餘騎死了八九千,單剩得一二千人,抱頭竄去。
延壽與湯,既殺敗康居兵馬,乘勢攻撲内城,四面架梯,冒險乘陴,頓将内城搗破。
郅支挈同男女百餘人,逃入宮中,漢兵縱火焚宮,阖宮大駭。
郅支硬着頭皮,拚命出戰,怎禁得漢兵擁入,團團圍住,一着失手,便被斫倒。
軍侯杜勳,搶前一步,枭了郅支首級,攜去報功。
諸将士陸續入宮,殺斃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人,生擒番目百四十五人,收降胡兵千餘人,搜得漢使節二柄,并前時谷吉所赍诏書。
此外金帛牲畜等件,悉數搬取,由甘延壽陳湯兩主将,酌量分給,除賞賜部衆,遍及各國随征兵士,全體騰歡。
先是延壽與湯,矯诏發兵,已經上書自劾,至陣斬郅支,複将首級獻入長安,請懸諸藁街,威示蠻夷。
藁街系長安市名,蠻夷使館,盡在此處,故有是請。
石顯聞得延壽功成,大為拂意,先使丞相匡衡奏請,時當春令,應掩骸埋胔,不宜懸示虜首。
偏車騎将軍許嘉,右将軍王商,謂春秋夾谷一會,齊優戲侮魯君,孔子即令将優施處斬,盛夏施刑,首足兩分,異門取出。
今郅支逆命,幸得受誅,正宜懸示十日,方可埋葬。
有诏從兩将軍議。
匡衡見不從己奏,再與石顯密商,同劾甘延壽陳湯,矯制興兵,功難抵罪;且陳湯私取财物,應即查辦。
元帝乃令司隸校尉,飛饬塞上官吏,按驗陳湯吏士。
湯上書自訟,略言臣與吏士,共誅郅支,萬裡還朝,應有使臣迎勞道路。
今聞司隸校尉,反令地方官按驗,是為郅支報仇,令臣不解。
元帝得書,乃收回成命,令沿途縣吏,具備酒食,供給西征回來的軍士;及全師凱旋,論功行賞。
石顯匡衡,複先後上奏,謂延壽湯擅自興兵,幸得不誅,若複加爵士,将來有人出使,各欲乘危僥幸,生事蠻夷,此風斷不可開,免得國家贻患等語。
元帝以甘陳有功,意欲加封,隻因石顯匡衡,是内外重臣,卻也未便違議,躊躇累日,曆久未決。
此時劉更生已改名為向,請封甘陳兩人,大緻說是: 郅支單于,囚殺使者,傷威毀重,群臣皆闵焉。
陛下赫然欲誅之意,未嘗有忘。
西域都護延壽,副校尉湯,承聖旨,倚神靈,總百蠻之君,集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絕域,遂陷康居,屠重城,斬郅支之首,掃谷吉之恥,勳莫大焉!臣聞論大功者,不錄小過,舉大美者,不疵細瑕。
宜以時除過勿治,尊寵爵位,以勸有功,則國家幸甚! 這書呈入,元帝有詞可借,方封延壽為義成侯,官長水校尉;賜湯爵關内侯,官射聲校尉。
一面告祠郊廟,大赦天下,群臣置酒上壽,慶賞了好幾天。
有故建平侯杜延年子杜欽,乘機上書,追述馮奉世前破莎車功績,與甘陳相同,亦宜補封侯爵,不沒功臣。
前也為馮昭儀獻谀。
元帝因奉世已殁,且破滅莎車,乃是先帝時事,不便重翻舊案,因将欽議擱起不提。
會禦史大夫繁延壽又殁,朝臣多舉薦大鴻胪馮野王,稱他行能第一。
野王系奉世子,由左馮翊入任大鴻胪。
石顯既與馮氏有嫌,自然仇視野王,當即入語元帝道:“現在九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