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回 詢宮婢才識酬恩 擢循吏疊聞報績
關燈
小
中
大
死邑人榮畜,為人所讦,事歸丞相禦史查辦。
案尚未定,廣漢卻刺探丞相家事,陰謀抵制。
可巧丞相府中有婢自殺,廣漢疑由丞相夫人威迫自盡,乃俟丞相魏相出祭宗廟時,特使中郎趙奉壽,往諷魏相,欲令相自知有過,未敢窮究榮畜冤情。
偏魏相不肯聽從,案驗愈急。
廣漢乃欲劾奏魏相,先去請教太史,隻言近來星象,有無變動。
太史答稱本年天文,應主戮死大臣。
廣漢聞言大喜,總道應在丞相身上,便即放大了膽,上告魏相逼殺婢女,當下奉得複诏,令京兆尹查問。
廣漢正好大出風頭,領着全班吏役,馳入相府。
剛值魏相不在府中,門吏無法禁阻,隻好由他使威。
他卻入坐堂上,傳喚魏夫人聽審,魏夫人雖然驚心,不得已出來候質,廣漢仗着诏命,脅令魏夫人下跪,問她何故殺婢?魏夫人怎肯承認?極口辯駁,彼此争執一番,究竟廣漢不便用刑,另召相府奴婢,挨次訊問,也無實供。
廣漢恐魏相回來,多費唇舌,因即把奴婢十餘人,帶着回衙。
魏夫人遭此屈辱,當然不甘,等到魏相回府,且泣且訴。
魏相也容忍不住,立即繕成奏牍,呈遞進去。
宣帝見魏相奏中,略言臣妻未嘗殺婢,由婢有過自盡。
廣漢自己犯法,不肯伏辜,反欲向臣脅迫,為自免計,應請陛下派員查明,剖分曲直雲雲。
乃即将原書發交廷尉,令他徹底查清。
廷尉于定國,查得相家婢女,實系負罪被逐,斥出外第,自緻缢死。
與廣漢所言不同。
司直官名。
蕭望之,遂劾奏廣漢摧辱大臣,意圖劫制,悖逆不道。
恐也是投阱下石。
宣帝方依重魏相,自然嫉恨廣漢,當即褫職治罪,再經廷尉複核,又得廣漢妄殺無辜,鞫獄失實等事,罪狀并發,應坐腰斬。
廷尉依律複奏,由宣帝批準施行,眼見得廣漢弄巧成拙,引頸待誅。
廣漢為涿郡人,曆任守尹,不畏強禦,豪猾斂蹤,人民樂業,所以罪名既定,京兆吏民,都伏阙号泣,籲請代死。
宣帝意已決定,不肯收回成命,當将吏民驅散,饬把廣漢正法市曹。
廣漢至此,也自悔晚節不終,但已是無及了!一念萦私,禍至枭首。
惟京兆一職,著名繁劇,自從廣漢死後,調入彭城太守接任,不到數月,便至溺職罷官。
乃更将颍川太守黃霸,遷署京兆尹。
霸原是一個好官,奉調蒞任,也嘗勤求民隐,小心辦公。
誰知都中豪貴,從旁伺察,專務吹毛索瘢,接連糾劾,一是募民修治馳道,不先上聞;一是發騎士詣北軍,馬不敷坐;兩事俱應貶秩,還虧宣帝知霸廉惠,不忍奪職,乃使霸複回原任,改選他人補缺。
僅一年間,調了好幾個官吏,終難勝任。
後來選得膠東相張敞,入主京兆,才能稱職無慚,連任數年。
敞字子高,平陽人氏,徙居茂陵,由甘泉倉長遷補太仆丞。
昌邑王賀嗣立時,濫用私人,敞切谏不從。
至賀廢去後,谏牍尚存,為宣帝所覽及,特擢敞為大中大夫。
嗣複出為山陽太守,著有循聲。
山陽本昌邑舊封,昌邑王廢,國除為山陽郡,地本閑曠,并非難治。
隻因劉賀返居此地,宣帝尚恐他有變動,特令敞暗中監守,毋使狂縱,敞随時留心,常遣丞吏行察。
嗣又親往審視,見賀身長體瘠,病痿難行,著短衣,戴武冠,頭上插筆,手中持簡,蹒跚出來,邀敞坐談。
敞用言探視,故意說道:“此地枭鳥甚多。
”賀應聲道:“我前至長安,不聞枭聲,今回到此地,又常聽見枭聲了。
”敞聽他随口對答,毫無别意,就不複再問。
但将賀妻妾子女,按籍點驗。
輪到賀女持辔,賀忽然跪下,敞亟扶賀起,問為何因?賀答說道:“持辔生母,就是嚴長孫的女兒。
”說完兩語,又無他言。
嚴長孫就是嚴延年,前因劾奏霍光,得罪遁去。
及霍氏族滅,宣帝憶起延年,複征為河南太守。
賀妻為延年女,名叫羅紨,他把妻族說明,想是恐敞抄沒子女,故請求從寬。
敞并無此意,好言撫慰。
至查驗已畢,共計賀妻妾十六人,子十一人,女十一人,此外奴婢财物,卻是寥寥無幾,并無什麼私蓄。
料知賀是沉迷酒色,迹等癡狂,不必慮及意外情事。
因即辭别回署,據實奏聞。
宣帝方以為賀不足憂,下诏封賀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
海昏屬豫章郡,在昌邑東面,賀奉诏移居後,昏愚如故。
侍中金安上奏白宣帝,斥賀荒廢無道,不宜使奉宗廟,宣帝乃但使賀得食租稅,不準預聞朝廷典禮。
已而揚州刺史柯,又複奏稱賀有異志,與故太守卒吏孫萬世交通。
萬世咎賀不殺大将軍,聽人奪去玺绶,實屬失策,且勸賀謀為豫章王。
賀亦自悔前誤,意欲自立為王等情。
宣帝雖将原奏發交有司,心中已知賀無材力,不能起事,所以有司複奏,請即逮捕,有诏謂不屑究治,隻削奪賀邑三千戶。
賀入不敷出,未免憂愁,往往駕舟浮江,至贛水口憤慨而還,後人稱為慨口。
未幾賀即病死。
豫章太守一面報喪,一面上言賀嘗暴亂,不當立後,宣帝因除國為縣。
後來元帝嗣位,始封賀子代宗為海昏侯,即得傳了好幾世。
小子有詩歎道: 荒淫酒色太神昏,狂悖何能望久存, 多少廢王捐首去,得全腰領尚蒙恩。
賀未死時,張敞已經調任膠東,欲知敞在膠東時事,待至下回表明。
案尚未定,廣漢卻刺探丞相家事,陰謀抵制。
可巧丞相府中有婢自殺,廣漢疑由丞相夫人威迫自盡,乃俟丞相魏相出祭宗廟時,特使中郎趙奉壽,往諷魏相,欲令相自知有過,未敢窮究榮畜冤情。
偏魏相不肯聽從,案驗愈急。
廣漢乃欲劾奏魏相,先去請教太史,隻言近來星象,有無變動。
太史答稱本年天文,應主戮死大臣。
廣漢聞言大喜,總道應在丞相身上,便即放大了膽,上告魏相逼殺婢女,當下奉得複诏,令京兆尹查問。
廣漢正好大出風頭,領着全班吏役,馳入相府。
剛值魏相不在府中,門吏無法禁阻,隻好由他使威。
他卻入坐堂上,傳喚魏夫人聽審,魏夫人雖然驚心,不得已出來候質,廣漢仗着诏命,脅令魏夫人下跪,問她何故殺婢?魏夫人怎肯承認?極口辯駁,彼此争執一番,究竟廣漢不便用刑,另召相府奴婢,挨次訊問,也無實供。
廣漢恐魏相回來,多費唇舌,因即把奴婢十餘人,帶着回衙。
魏夫人遭此屈辱,當然不甘,等到魏相回府,且泣且訴。
魏相也容忍不住,立即繕成奏牍,呈遞進去。
宣帝見魏相奏中,略言臣妻未嘗殺婢,由婢有過自盡。
廣漢自己犯法,不肯伏辜,反欲向臣脅迫,為自免計,應請陛下派員查明,剖分曲直雲雲。
乃即将原書發交廷尉,令他徹底查清。
廷尉于定國,查得相家婢女,實系負罪被逐,斥出外第,自緻缢死。
與廣漢所言不同。
司直官名。
蕭望之,遂劾奏廣漢摧辱大臣,意圖劫制,悖逆不道。
恐也是投阱下石。
宣帝方依重魏相,自然嫉恨廣漢,當即褫職治罪,再經廷尉複核,又得廣漢妄殺無辜,鞫獄失實等事,罪狀并發,應坐腰斬。
廷尉依律複奏,由宣帝批準施行,眼見得廣漢弄巧成拙,引頸待誅。
廣漢為涿郡人,曆任守尹,不畏強禦,豪猾斂蹤,人民樂業,所以罪名既定,京兆吏民,都伏阙号泣,籲請代死。
宣帝意已決定,不肯收回成命,當将吏民驅散,饬把廣漢正法市曹。
廣漢至此,也自悔晚節不終,但已是無及了!一念萦私,禍至枭首。
惟京兆一職,著名繁劇,自從廣漢死後,調入彭城太守接任,不到數月,便至溺職罷官。
乃更将颍川太守黃霸,遷署京兆尹。
霸原是一個好官,奉調蒞任,也嘗勤求民隐,小心辦公。
誰知都中豪貴,從旁伺察,專務吹毛索瘢,接連糾劾,一是募民修治馳道,不先上聞;一是發騎士詣北軍,馬不敷坐;兩事俱應貶秩,還虧宣帝知霸廉惠,不忍奪職,乃使霸複回原任,改選他人補缺。
僅一年間,調了好幾個官吏,終難勝任。
後來選得膠東相張敞,入主京兆,才能稱職無慚,連任數年。
敞字子高,平陽人氏,徙居茂陵,由甘泉倉長遷補太仆丞。
昌邑王賀嗣立時,濫用私人,敞切谏不從。
至賀廢去後,谏牍尚存,為宣帝所覽及,特擢敞為大中大夫。
嗣複出為山陽太守,著有循聲。
山陽本昌邑舊封,昌邑王廢,國除為山陽郡,地本閑曠,并非難治。
隻因劉賀返居此地,宣帝尚恐他有變動,特令敞暗中監守,毋使狂縱,敞随時留心,常遣丞吏行察。
嗣又親往審視,見賀身長體瘠,病痿難行,著短衣,戴武冠,頭上插筆,手中持簡,蹒跚出來,邀敞坐談。
敞用言探視,故意說道:“此地枭鳥甚多。
”賀應聲道:“我前至長安,不聞枭聲,今回到此地,又常聽見枭聲了。
”敞聽他随口對答,毫無别意,就不複再問。
但将賀妻妾子女,按籍點驗。
輪到賀女持辔,賀忽然跪下,敞亟扶賀起,問為何因?賀答說道:“持辔生母,就是嚴長孫的女兒。
”說完兩語,又無他言。
嚴長孫就是嚴延年,前因劾奏霍光,得罪遁去。
及霍氏族滅,宣帝憶起延年,複征為河南太守。
賀妻為延年女,名叫羅紨,他把妻族說明,想是恐敞抄沒子女,故請求從寬。
敞并無此意,好言撫慰。
至查驗已畢,共計賀妻妾十六人,子十一人,女十一人,此外奴婢财物,卻是寥寥無幾,并無什麼私蓄。
料知賀是沉迷酒色,迹等癡狂,不必慮及意外情事。
因即辭别回署,據實奏聞。
宣帝方以為賀不足憂,下诏封賀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
海昏屬豫章郡,在昌邑東面,賀奉诏移居後,昏愚如故。
侍中金安上奏白宣帝,斥賀荒廢無道,不宜使奉宗廟,宣帝乃但使賀得食租稅,不準預聞朝廷典禮。
已而揚州刺史柯,又複奏稱賀有異志,與故太守卒吏孫萬世交通。
萬世咎賀不殺大将軍,聽人奪去玺绶,實屬失策,且勸賀謀為豫章王。
賀亦自悔前誤,意欲自立為王等情。
宣帝雖将原奏發交有司,心中已知賀無材力,不能起事,所以有司複奏,請即逮捕,有诏謂不屑究治,隻削奪賀邑三千戶。
賀入不敷出,未免憂愁,往往駕舟浮江,至贛水口憤慨而還,後人稱為慨口。
未幾賀即病死。
豫章太守一面報喪,一面上言賀嘗暴亂,不當立後,宣帝因除國為縣。
後來元帝嗣位,始封賀子代宗為海昏侯,即得傳了好幾世。
小子有詩歎道: 荒淫酒色太神昏,狂悖何能望久存, 多少廢王捐首去,得全腰領尚蒙恩。
賀未死時,張敞已經調任膠東,欲知敞在膠東時事,待至下回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