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回 詢宮婢才識酬恩 擢循吏疊聞報績

關燈
渤海境。

    郡吏發兵往迎,遂一概遣還。

    移檄屬縣,盡罷捕吏,所有操持田器的百姓,盡為良民,吏毋過問,惟持兵械,方為盜賊。

    盜賊得此命令,聞風解散。

    及遂單車至府,開發倉廪,赈貸貧民,并把舊有吏尉,去暴留良,使他安撫牧養。

    人民大悅,情願安土樂業,不願輕身試法,烽煙息警,阖郡鹹安。

    渤海民風,向來奢侈,專務末技,不勤田作,遂以儉約率民,勸課農桑,教導樹畜,民間或帶持刀劍,悉令賣劍買牛,賣刀買犢,且親加慰谕道:“汝等俱系好民,為何帶牛佩犢呢?”百姓無不遵谕,勉為良民。

    才閱三四年,獄訟止息,吏民富饒。

    撫字之道,原應如此。

    宣帝嘉遂政績,遣使召歸。

    遂奉命登程,吏民恭送出境,望車泣别,議曹王生,獨願随行。

    王生素來嗜酒,旁人都說他酒醉糊塗,不應與偕,遂未忍謝絕,許得相從。

    自渤海至長安,王生連日飲酒,未嘗進言,及已入都門,見遂下車赴阙,獨搶前數步,徑至遂後,高聲呼遂道:“明府且止!願有所白。

    ”遂聞聲回顧,視王生臉上,尚有酒意,不知他說甚話兒。

    但聽王生語道:“天子如有所問,公不宜遽陳治績,隻言是聖主德化,非出臣力,願公勿忘!”無非是教他貢谀,但對于專制君主,隻應如此。

    遂颔首自行,既見宣帝,果然承問治狀,便将王生所言,應答出去。

    宣帝不禁微笑道:“君怎得此長者言語,乃來答朕?”确是明察。

    遂不敢隐諱,索性直陳道:“這是議曹教臣,臣尚未知此道呢!”恰也老實。

    宣帝複問了數語,當即退朝。

    暗想遂年已老,不能進任公卿,乃命為水衡都尉,并授王生為水衡丞。

    未幾遂即病殁,也是一位考終的循吏。

     尹翁歸字子兄,音況。

    世居平陽,遷住杜陵。

    少年喪父,依叔為生,弱冠後充當獄吏,曉習文法,又喜擊劍,人莫敢當。

    适田延年為河東太守,巡行至平陽,校閱吏役,令文吏在東,武吏在西,翁歸時亦在列,獨伏不肯起,抗聲說道:“翁歸文武兼備,願聽驅策!”左右目為不遜,惟延年暗暗稱奇,令他起立,與語吏事,翁歸應對如流。

    當由延年帶歸府舍,囑使谳案。

    發奸摘伏,民無遁情,延年大加器重,曆署吏尉。

    及延年内調,翁歸亦遷補都内令,尋且拜為東海太守。

    廷尉于定國,系東海人,翁歸奉命出守,不能不向他辭行,乘便問及東海民風。

    定國有邑子二人,欲托翁歸帶去,量為差遣,那知互談多時,竟難出口,隻好送他出門。

    返語邑子道:“他是當今賢吏,不便以私相托;且汝兩人,亦未能任事,我所以不好啟齒呢!”邑子雖然失望,也覺得情真語确,隻好罷休。

    那翁歸到了東海,悉心查訪,凡吏民賢否,及地方豪猾,一一載入籍中,然後巡行各縣,按籍賞罰,善必勸,惡必懲。

    有郯縣土豪許仲孫,武斷鄉曲,稱霸一隅,曆屆太守,屢緝不獲。

    翁歸親督捕吏,将他拘住,訊出種種罪惡,立命處死。

    嗣是民皆畏法,不敢為非,東海遂得大治。

    殺一儆百,也不可少。

    宣帝複調翁歸為右扶風,翁歸蒞任,仍照東海辦法,且訪用廉平吏人,優禮接待。

    詳詢民間利害,聞有土豪敗類,立命縣吏拘拿,所至必獲,懲罪如律。

    因此扶風治盜,稱為三輔中第一賢能。

     至若黃霸履曆,已見前文。

    在八十二回中。

    惟霸出任揚州刺史,察吏安民,三載考績,當然課最。

    有诏遷霸為颍川太守,特賜車中高蓋,以示旌異。

    霸至颍川,宣谕朝廷德惠,使郵亭鄉官,皆畜雞豚,贍養貧窮鳏寡。

    然後頒布規條,囑令鄉間父老,督率子弟,按章舉行。

    會有密事調查,因派一老成屬吏,前往訪察,毋得洩機,屬吏依言出發,途次易服微行,不敢食宿驿舍,遇着腹饑的時候,但在市中買得飯菜,就食野間。

    忽有一烏飛下,把他食肉攫去,吏不及搶奪,隻好自認晦氣,食畢即行。

    待至事已查畢,回署複命,霸一見便說道:“此行甚苦,烏鳥不情,攫去食肉,我已知汝委曲了!”吏聞言大驚,還疑霸遣人随着,無事不知,看來是不能隐蔽,隻好将調查案件,和盤說出,詳盡無遺。

    其實霸并未差人随去,不過平日在署,任令吏民白事。

    有鄉民詣署陳情,霸問他途中所見,他即順口說烏鳥攫肉等事,當由霸記在心中,見吏回來,樂得借端提及,使他不敢欺飾,才得真情。

    有時鳏寡孤獨,死無葬費,由鄉吏上書報明,霸即批發出去,謂有某所大木,可以為棺,某亭豬子,可以宰祭,鄉吏依令往取,果如霸言,益奉霸若神明。

    境内奸猾,聞風趨避,盜賊日少,獄訟漸稀。

    許縣有一縣丞,老年病聾,督郵太守屬吏。

    欲将他免官,向霸報告。

    霸獨與語道:“許丞乃是廉吏,雖是年老重聽,尚能拜起如儀,汝等正應從旁幫助,勿使賢吏向隅!”督郵隻好退去。

    或問老朽無用,如何留住?霸答道:“縣中若屢易長吏,免不得送舊迎新,多需費用。

    且奸吏得從中舞弊,盜取财物。

    就使換一新吏,亦未必果能賢明。

    大約治道,惟去其太甚,何必多此紛更呢?”自是所有屬吏,各求寡過,霸亦不輕事變更,上下相安,公私交濟。

    曆觀黃霸行誼,足稱小知,未堪大受,故後來為相,不若治郡之有名。

     适京兆尹趙廣漢,因私怨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