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六齡幼女竟主中宮 廿載使臣重還故國
關燈
小
中
大
此次為了情夫關說,隻好舍己從人,一力作成。
便召安女入宮,封為婕妤,未幾即立為皇後。
六齡幼女,如何作後? 上官安不次超遷,居然為車騎将軍。
安心感丁外人,便思替他營謀,求一侯爵。
有時谒見霍光,力言丁外人勤順恭謹,可封為侯。
霍光對安女為後,本未贊成,不過事由内出,不便固争;且究竟是外孫女兒,得為皇後,也是一件喜事,因此聽他所為。
惟欲為丁外人封侯,卻是大違漢例,任憑安說得天花亂墜,終是打定主意,不肯輕諾。
安拗不過霍光,隻好請諸乃父,與光熟商。
乃父桀與光,同受顧命,且是兒女親家,平日很是莫逆,或當光休沐回家,桀即代為決事,毫無龃龉。
隻丁外人封侯一事,非但不從安請,就是桀出為斡旋,光亦始終不允。
桀乃降格相求,但拟授丁外人為光祿大夫,光忿然道:“丁外人無功無德,如何得封官爵,願勿複言!”桀未免懷慚,又不便将丁外人的好處,據實說明,隻得默然退回。
從此父子兩人,與霍光隐成仇隙了。
此處又見霍光之持正。
且說隽不疑為京兆尹,尚信立威,人民畏服,每年巡視屬縣,錄囚回署,他人不敢過問。
獨不疑母留養官舍,辄向不疑問及,有無平反冤獄,曾否救活人命?不疑一一答說。
若曾開脫數人,母必心喜,加進飲食;否則終日不餐。
不疑素來尚嚴,因不敢違忤母訓,隻好略從寬恕。
時人稱不疑為吏,雖嚴不殘,實是由母教得來,乃有這般賢舉。
特揭賢母。
好容易過了五年,在任稱職,安然無恙。
始元五年春正月,忽有一妄男子,乘黃犢車,徑詣北阙,自稱為衛太子。
公車令急忙入報,大将軍霍光,不勝驚疑,傳令大小官僚,審視虛實。
百官統去看驗,有幾個說是真的,有幾個說是假的,結果是不能咬實,未敢複命。
甚至都中人民,聽得衛太子出現,也同時聚觀,議論紛紛。
少頃有一官吏,乘車到來,略略一瞧,便喝令從人把妄男子拿下。
從人不敢違慢,立把他綁縛起來,百官相率驚視,原來就是京兆尹隽不疑。
一鳴驚人。
有一朝臣,與不疑友善,亟趨前與語道:“是非尚未可知,不如從緩為是。
”不疑朗聲道:“就使真是衛太子,亦可無慮。
試想列國時候,衛蒯瞆得罪靈公,出奔晉國。
及靈公殁後,辄據國拒父,《春秋》且不以為非。
今衛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乃自來詣阙,亦當議罪,怎得不急為拿問哩!”臨機應變,不為無識。
大衆聽了,都服不疑高見,無言而散。
不疑遂将妄男子送入诏獄,交與廷尉審辦。
霍光方慮衛太子未死,難以處置,及聞不疑援經剖決,頓時大悟,極口稱贊道:“公卿大臣,不可不通經緻用;今幸有隽不疑,才免誤事哩。
”誰叫你不讀經書。
看官閱此,應亦不能無疑,衛太子早在泉鸠裡中,自缢身死。
見七十六回。
為何今又出現?想總是有人冒充,但相隔未久,朝上百官,不難辨認真僞,乃未敢咬定,豈不可怪!後經廷尉再三鞫問,方得水落石出,霧解雲消。
這妄男子系夏陽人,姓成名方遂,流寓湖縣,賣蔔為生,會有太子舍人,向他問蔔,顧視方遂面貌,不禁詫異道:“汝面貌很似衛太子。
”方遂聞言,忽生奇想,便将衛太子在宮情形,約略問明,竟想假充衛太子,希圖富貴。
當下入都自陳,偏偏碰着隽不疑,求福得禍,弄得身入囹圄,無法解脫。
起初尚不肯實供,嗣經湖縣人張方祿等,到案認明,無可狡飾,隻得直供不諱。
依律處斷,罪坐誣罔,腰斬東市。
真是弄巧成拙。
這案解決,隽不疑名重朝廷,霍光聞他喪偶未娶,欲将己女配為繼室,不疑卻一再固辭,竟不承命。
也是特識。
後來謝病歸家,不複出仕,竟得考終。
惟霍光自是器重文人,加意延聘。
适谏議大夫杜延年,請修文帝遺政,示民儉約寬和。
光乃令郡國訪問民間疾苦,且舉賢良文學,使陳國家利弊,當由一班名士耆儒,并來請願,乞罷鹽鐵酒榷均輸官。
禦史大夫桑弘羊,還要堅持原議,說是安邊足用,全恃此策。
經光決從衆意,不信弘羊,才得榷酤官撤銷,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百姓始慶承平。
可巧匈奴狐鹿姑單于病死,遺命謂嗣子年幼,應立弟右谷蠡王。
偏阏氏颛渠與衛律密謀,匿下遺命,竟立狐鹿姑子壺衍鞮單于,召集諸王,祭享天地鬼神。
右谷蠡王及左賢王等,不服幼主,拒召不至。
颛渠阏氏方有戒心,自恐内亂外患,相逼到來,乃亟欲與漢廷和親,遣使通問漢廷。
漢廷亦遣使相報,索回蘇武常惠等人,方準言和。
蘇武困居北隅,已經十有九年。
前時衛律屢迫武降,武執意不從。
見七十五回。
至李陵敗降胡中,匈奴封陵為右校王,使至北海見武,勸武降胡。
武與陵向來交好,未便拒絕,既經會面,不得不重叙舊情,好在陵帶有酒食,便擺設出來,對坐同飲,侑以胡樂。
飲至半酣,陵故意問武狀況,武唏噓道:“我偷生居此,無非望一見主面,死也甘心!曆年以來,苦難盡述。
猶幸單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憐我苦節,給我衣食,才得忍死至今。
今于靬王逝世,丁靈人複來盜我牛羊,又遭窮厄,不知此生果能重歸故國否?”陵乘機進言道:“單于聞陵素與君善,特使陵前來勸君,君試思孑身居此,徒受困苦,雖有忠義,何人得知?且君長兄嘉
便召安女入宮,封為婕妤,未幾即立為皇後。
六齡幼女,如何作後? 上官安不次超遷,居然為車騎将軍。
安心感丁外人,便思替他營謀,求一侯爵。
有時谒見霍光,力言丁外人勤順恭謹,可封為侯。
霍光對安女為後,本未贊成,不過事由内出,不便固争;且究竟是外孫女兒,得為皇後,也是一件喜事,因此聽他所為。
惟欲為丁外人封侯,卻是大違漢例,任憑安說得天花亂墜,終是打定主意,不肯輕諾。
安拗不過霍光,隻好請諸乃父,與光熟商。
乃父桀與光,同受顧命,且是兒女親家,平日很是莫逆,或當光休沐回家,桀即代為決事,毫無龃龉。
隻丁外人封侯一事,非但不從安請,就是桀出為斡旋,光亦始終不允。
桀乃降格相求,但拟授丁外人為光祿大夫,光忿然道:“丁外人無功無德,如何得封官爵,願勿複言!”桀未免懷慚,又不便将丁外人的好處,據實說明,隻得默然退回。
從此父子兩人,與霍光隐成仇隙了。
此處又見霍光之持正。
且說隽不疑為京兆尹,尚信立威,人民畏服,每年巡視屬縣,錄囚回署,他人不敢過問。
獨不疑母留養官舍,辄向不疑問及,有無平反冤獄,曾否救活人命?不疑一一答說。
若曾開脫數人,母必心喜,加進飲食;否則終日不餐。
不疑素來尚嚴,因不敢違忤母訓,隻好略從寬恕。
時人稱不疑為吏,雖嚴不殘,實是由母教得來,乃有這般賢舉。
特揭賢母。
好容易過了五年,在任稱職,安然無恙。
始元五年春正月,忽有一妄男子,乘黃犢車,徑詣北阙,自稱為衛太子。
公車令急忙入報,大将軍霍光,不勝驚疑,傳令大小官僚,審視虛實。
百官統去看驗,有幾個說是真的,有幾個說是假的,結果是不能咬實,未敢複命。
甚至都中人民,聽得衛太子出現,也同時聚觀,議論紛紛。
少頃有一官吏,乘車到來,略略一瞧,便喝令從人把妄男子拿下。
從人不敢違慢,立把他綁縛起來,百官相率驚視,原來就是京兆尹隽不疑。
一鳴驚人。
有一朝臣,與不疑友善,亟趨前與語道:“是非尚未可知,不如從緩為是。
”不疑朗聲道:“就使真是衛太子,亦可無慮。
試想列國時候,衛蒯瞆得罪靈公,出奔晉國。
及靈公殁後,辄據國拒父,《春秋》且不以為非。
今衛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乃自來詣阙,亦當議罪,怎得不急為拿問哩!”臨機應變,不為無識。
大衆聽了,都服不疑高見,無言而散。
不疑遂将妄男子送入诏獄,交與廷尉審辦。
霍光方慮衛太子未死,難以處置,及聞不疑援經剖決,頓時大悟,極口稱贊道:“公卿大臣,不可不通經緻用;今幸有隽不疑,才免誤事哩。
”誰叫你不讀經書。
看官閱此,應亦不能無疑,衛太子早在泉鸠裡中,自缢身死。
見七十六回。
為何今又出現?想總是有人冒充,但相隔未久,朝上百官,不難辨認真僞,乃未敢咬定,豈不可怪!後經廷尉再三鞫問,方得水落石出,霧解雲消。
這妄男子系夏陽人,姓成名方遂,流寓湖縣,賣蔔為生,會有太子舍人,向他問蔔,顧視方遂面貌,不禁詫異道:“汝面貌很似衛太子。
”方遂聞言,忽生奇想,便将衛太子在宮情形,約略問明,竟想假充衛太子,希圖富貴。
當下入都自陳,偏偏碰着隽不疑,求福得禍,弄得身入囹圄,無法解脫。
起初尚不肯實供,嗣經湖縣人張方祿等,到案認明,無可狡飾,隻得直供不諱。
依律處斷,罪坐誣罔,腰斬東市。
真是弄巧成拙。
這案解決,隽不疑名重朝廷,霍光聞他喪偶未娶,欲将己女配為繼室,不疑卻一再固辭,竟不承命。
也是特識。
後來謝病歸家,不複出仕,竟得考終。
惟霍光自是器重文人,加意延聘。
适谏議大夫杜延年,請修文帝遺政,示民儉約寬和。
光乃令郡國訪問民間疾苦,且舉賢良文學,使陳國家利弊,當由一班名士耆儒,并來請願,乞罷鹽鐵酒榷均輸官。
禦史大夫桑弘羊,還要堅持原議,說是安邊足用,全恃此策。
經光決從衆意,不信弘羊,才得榷酤官撤銷,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百姓始慶承平。
可巧匈奴狐鹿姑單于病死,遺命謂嗣子年幼,應立弟右谷蠡王。
偏阏氏颛渠與衛律密謀,匿下遺命,竟立狐鹿姑子壺衍鞮單于,召集諸王,祭享天地鬼神。
右谷蠡王及左賢王等,不服幼主,拒召不至。
颛渠阏氏方有戒心,自恐内亂外患,相逼到來,乃亟欲與漢廷和親,遣使通問漢廷。
漢廷亦遣使相報,索回蘇武常惠等人,方準言和。
蘇武困居北隅,已經十有九年。
前時衛律屢迫武降,武執意不從。
見七十五回。
至李陵敗降胡中,匈奴封陵為右校王,使至北海見武,勸武降胡。
武與陵向來交好,未便拒絕,既經會面,不得不重叙舊情,好在陵帶有酒食,便擺設出來,對坐同飲,侑以胡樂。
飲至半酣,陵故意問武狀況,武唏噓道:“我偷生居此,無非望一見主面,死也甘心!曆年以來,苦難盡述。
猶幸單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憐我苦節,給我衣食,才得忍死至今。
今于靬王逝世,丁靈人複來盜我牛羊,又遭窮厄,不知此生果能重歸故國否?”陵乘機進言道:“單于聞陵素與君善,特使陵前來勸君,君試思孑身居此,徒受困苦,雖有忠義,何人得知?且君長兄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