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紫晶白玉馬
關燈
小
中
大
道:’“既是方外高人,就請進來一見吧。
” 不到片刻,家人領着一五旬道人進了後花園,來到席前。
謝士海一見這道人,不禁吃了一驚,還沒開口,老道就搶了先: “無量壽佛,還記得謝士波否?” 果然是長兄謝士波,這一喜非同小可,謝士海連忙命妻子姚香蓮、長子謝永志、次子謝永剛、女兒謝飛燕叩見大伯。
謝士波連聲道:“起來起來,不必行此大禮!” 行完禮,謝士海命人置辦幾個素菜,但謝士波卻阻止道: “不必不必,為兄修道不忌葷腥,不須再費事。
” 謝士海等人不免有些吃驚,但也未放在心上,當下替兄長斟上酒,兩老兄弟一飲而盡。
謝士海歎道:“兄長一去數十年,也無音訊,倒叫兄弟一向挂念。
所幸今日天緣巧合,讓我兄弟于中秋團圓之日團聚,不知兄長一向在何處修道?” 謝士波道: “愚兄走遍名山大川,向無定居之處,即是方外之我,一心求道,世俗親眷自然也淡漠了。
今日路過杭州,忽見謝記綢緞鋪,随便一問,居然是兄弟所開,便動了思親之念,來與兄弟見上一面。
” 兩兄弟數十年未見,自然生分了,談話也不甚熱烈。
廣元真人道: “兄弟發了财,這一向日子過得舒适,不知可曾回老家祭祭祖墳?” 謝士海道: “這些年忙于商務,隻回去過兩次,但祖業維護尚好,由謝福父子看守着。
” 廣元道:“兄弟,你所求之福不過是百年之福,為兄求的,卻是永生之福。
想人生短促,這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煙雲,若是人山修道,隻要煉成地仙,也可壽比南山,兄弟何不棄絕紅塵,随愚兄入山修道!” 謝士海道:“兄長說的極是,奈兄弟已成家立業,暫時還脫不開身,隻有等三個兒女成了家,兄弟才能一心求道。
” 廣元道:“說的是,那就等今後吧。
” 說話間,廣元已飲了十來杯酒。
稍停,廣元從懷中掏出一個白綢包,一層層打開後,取出一件東西,道: “愚兄身無别物,隻有這紫晶白玉馬一件稀世珍寶,就贈與兄弟吧!” 衆人在月光下看時,隻見一塊紫晶雕刻成雲朵狀的基石,雲朵上放置着一匹奔馳的白玉馬。
白玉馬純白無瑕,紫晶剔透,價值連城,馬兒昂首長嘶,四蹄奔放,雕刻得活靈活現,宛如一匹真馬兒一般。
月光下,紫白相映成趣,熠熠發光。
全家老小均看得呆了,無不交口稱贊。
謝士海道:“大哥,此物過于貴重,兄弟隻怕承受不起。
” 廣元真人笑道: “兄弟何出此言?你我兄弟本是一家人,為兄既已出家,要此俗物何用?留給二弟當傳家寶吧!” 謝士海再三推辭,無奈乃兄堅持不允,隻好拜謝收下。
廣元真人又道:“此物珍貴,二弟切勿随意示人,切記切記!” 謝士海道:“兄弟謹記,一定收藏好了。
” 廣元真人又飲了十來杯酒,倏地站起,道: “為兄去矣,他年再來引渡兄弟吧!” 謝士海再三挽留無效,隻得含淚送廣元真人出府。
回來後,想起兄弟二人當年在滄州老家時的種種情形,不禁連聲長歎。
散席時,謝士海對家人道: “我弟兄二人都長年在外,祖墳不能親自照管,明年結束了買賣,回滄州老家去吧!” 果然,第二年便回了滄州。
三年後,謝飛燕辭别恩師下山,興沖沖回到滄州,當向路人打聽謝家時,得到的卻是驚雷般的噩耗。
她是端午節歸家的。
就在她到家前十天,四月二十五日夜,謝家起了大火,經街坊鄰居奮力撲滅後,方才發現謝家并無一人逃出。
謝家偌大的園子,燒成一片瓦礫,謝家主仆大小三十二口,全部罹難。
官府代為收斂屍骨,據說隻三十一具,不知還有一具在何處。
當天,她徜佯在一片灰燼的故宅上,心如死灰,若不是一身精純的功夫,隻怕她早巳暈倒。
接着她買了香蠟紙燭,到一個大墳前哭拜父母兄弟仆役丫環等人,這是一個合葬墳,官府無法分清遺骨是誰,隻好通統葬于一大穴。
之後,她專訪鄰裡,打聽那日失火情況。
火是在三更左右燃起來的。
據鄰裡們說,三更前,似乎聽到謝家院子有喊聲,當時不在意,未料不久就起火了,那火似乎不是從一個地方燃起來的,鄰裡開門出來看時,謝家已是一片火海。
有人告訴她,城裡打更的何老三當時就打着更走過這條大街,發現起火後又是敲鑼又是喊叫才驚動了鄰裡街坊,紛紛出來救火的。
謝飛燕在一條小巷裡找到了更夫何老三的家。
這是一間矮小的土屋。
她在門外叫了兩聲,門“吱呀”一聲開了。
一個年紀半百的老者出現在門口,見到謝飛燕十分驚異,居然有這麼漂亮的姑娘上門。
謝飛燕說明了來意,何老三請她到屋中落座。
屋裡半邊是炕,半邊是竈,她坐在炕
” 不到片刻,家人領着一五旬道人進了後花園,來到席前。
謝士海一見這道人,不禁吃了一驚,還沒開口,老道就搶了先: “無量壽佛,還記得謝士波否?” 果然是長兄謝士波,這一喜非同小可,謝士海連忙命妻子姚香蓮、長子謝永志、次子謝永剛、女兒謝飛燕叩見大伯。
謝士波連聲道:“起來起來,不必行此大禮!” 行完禮,謝士海命人置辦幾個素菜,但謝士波卻阻止道: “不必不必,為兄修道不忌葷腥,不須再費事。
” 謝士海等人不免有些吃驚,但也未放在心上,當下替兄長斟上酒,兩老兄弟一飲而盡。
謝士海歎道:“兄長一去數十年,也無音訊,倒叫兄弟一向挂念。
所幸今日天緣巧合,讓我兄弟于中秋團圓之日團聚,不知兄長一向在何處修道?” 謝士波道: “愚兄走遍名山大川,向無定居之處,即是方外之我,一心求道,世俗親眷自然也淡漠了。
今日路過杭州,忽見謝記綢緞鋪,随便一問,居然是兄弟所開,便動了思親之念,來與兄弟見上一面。
” 兩兄弟數十年未見,自然生分了,談話也不甚熱烈。
廣元真人道: “兄弟發了财,這一向日子過得舒适,不知可曾回老家祭祭祖墳?” 謝士海道: “這些年忙于商務,隻回去過兩次,但祖業維護尚好,由謝福父子看守着。
” 廣元道:“兄弟,你所求之福不過是百年之福,為兄求的,卻是永生之福。
想人生短促,這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煙雲,若是人山修道,隻要煉成地仙,也可壽比南山,兄弟何不棄絕紅塵,随愚兄入山修道!” 謝士海道:“兄長說的極是,奈兄弟已成家立業,暫時還脫不開身,隻有等三個兒女成了家,兄弟才能一心求道。
” 廣元道:“說的是,那就等今後吧。
” 說話間,廣元已飲了十來杯酒。
稍停,廣元從懷中掏出一個白綢包,一層層打開後,取出一件東西,道: “愚兄身無别物,隻有這紫晶白玉馬一件稀世珍寶,就贈與兄弟吧!” 衆人在月光下看時,隻見一塊紫晶雕刻成雲朵狀的基石,雲朵上放置着一匹奔馳的白玉馬。
白玉馬純白無瑕,紫晶剔透,價值連城,馬兒昂首長嘶,四蹄奔放,雕刻得活靈活現,宛如一匹真馬兒一般。
月光下,紫白相映成趣,熠熠發光。
全家老小均看得呆了,無不交口稱贊。
謝士海道:“大哥,此物過于貴重,兄弟隻怕承受不起。
” 廣元真人笑道: “兄弟何出此言?你我兄弟本是一家人,為兄既已出家,要此俗物何用?留給二弟當傳家寶吧!” 謝士海再三推辭,無奈乃兄堅持不允,隻好拜謝收下。
廣元真人又道:“此物珍貴,二弟切勿随意示人,切記切記!” 謝士海道:“兄弟謹記,一定收藏好了。
” 廣元真人又飲了十來杯酒,倏地站起,道: “為兄去矣,他年再來引渡兄弟吧!” 謝士海再三挽留無效,隻得含淚送廣元真人出府。
回來後,想起兄弟二人當年在滄州老家時的種種情形,不禁連聲長歎。
散席時,謝士海對家人道: “我弟兄二人都長年在外,祖墳不能親自照管,明年結束了買賣,回滄州老家去吧!” 果然,第二年便回了滄州。
三年後,謝飛燕辭别恩師下山,興沖沖回到滄州,當向路人打聽謝家時,得到的卻是驚雷般的噩耗。
她是端午節歸家的。
就在她到家前十天,四月二十五日夜,謝家起了大火,經街坊鄰居奮力撲滅後,方才發現謝家并無一人逃出。
謝家偌大的園子,燒成一片瓦礫,謝家主仆大小三十二口,全部罹難。
官府代為收斂屍骨,據說隻三十一具,不知還有一具在何處。
當天,她徜佯在一片灰燼的故宅上,心如死灰,若不是一身精純的功夫,隻怕她早巳暈倒。
接着她買了香蠟紙燭,到一個大墳前哭拜父母兄弟仆役丫環等人,這是一個合葬墳,官府無法分清遺骨是誰,隻好通統葬于一大穴。
之後,她專訪鄰裡,打聽那日失火情況。
火是在三更左右燃起來的。
據鄰裡們說,三更前,似乎聽到謝家院子有喊聲,當時不在意,未料不久就起火了,那火似乎不是從一個地方燃起來的,鄰裡開門出來看時,謝家已是一片火海。
有人告訴她,城裡打更的何老三當時就打着更走過這條大街,發現起火後又是敲鑼又是喊叫才驚動了鄰裡街坊,紛紛出來救火的。
謝飛燕在一條小巷裡找到了更夫何老三的家。
這是一間矮小的土屋。
她在門外叫了兩聲,門“吱呀”一聲開了。
一個年紀半百的老者出現在門口,見到謝飛燕十分驚異,居然有這麼漂亮的姑娘上門。
謝飛燕說明了來意,何老三請她到屋中落座。
屋裡半邊是炕,半邊是竈,她坐在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