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李豪道:
“我不敢當您這仁德寬厚,我隻是就事論事,實話實說而已。
” 金老爺道: “好了,不管怎麼說,事情已經過去了,現在也沒工夫多耽誤,還請這位姑娘好人做到底,把我們送過河去吧!” 戴雲珠道: “三位盡管放心先過去.坐騎有我照顧,待會我再跟三位的坐騎一起過去。
” 有戴雲珠在這邊照顧坐騎,還有什麼不放心的,于是,由褚姑娘撐船,李豪跟金老爺、萬老爺先過河到了對岸,金老爺是個有心人,他趁褚姑娘撐船過去載馬匹的時候,問李豪這是怎麼回事,李豪把他遇到的事,以及他所知道的褚家跟皇甫家告訴了金老爺。
金老爺聽畢頗為感慨,道: “我是個多情種,你則是個萬人迷,咱們倆不一樣,可是麻煩和痛苦卻是一樣的。
” 一句話又害李豪的臉紅熱了老半天。
金老爺他可沒想到,李豪的麻煩和痛苦,是别人給的,他的痛苦卻是自找的。
就這說話工夫,褚姑娘已經把三匹坐騎跟戴雲珠載過來了,金老爺再次對褚姑娘和戴雲珠表示謝意後,三個人就騎上馬繼續趕路了,當然,李豪也為他的孟浪向褚姑娘緻了謝意。
戴雲珠跟褚姑娘,一個在岸上,一個在船上,瞪着三人三騎馳離,臉上都有些異樣的表情,當然,她們倆誰也沒有看見誰臉上的異樣表情。
□□□□□□ 從京裡到“山西”“五台山”,這段路是不近,是苦,可是在李豪的力保下,金老爺終于挨過了,終于到了,他沒叫苦,隻要是為小宛,隻要能再見小宛一面,其他的就都算不了什麼了。
萬老爺是沒敢叫苦,金老爺都沒叫苦,他能叫苦? 抵達“五台山”是這一天過午。
“五台山”又名“台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即峨嵋、九華、普陀),水經注上說:“其山,五巒巍然,回出峰之上,故名‘五台’”。
佛家通稱此山為清涼山,道家則呼之紫雲山,為山西境内最高之山,比北嶽恒山還高出八百多公尺。
“五台山”之所以有名,其原因是此山雖以中台為主,其他四台,則相互連屬,勢若遊龍,其周圍達五百裡,左鄰北嶽,右接天池,勢派很大,再者,此山水氣充沛,自麓至頂,一片蒙成翠綠,不像泰山及華山那般秃黃,再次是大小寺院星羅棋布,為北部各大名山之冠,所以,去“五台山”,多是遊寺不遊山。
李豪、金老爺、萬老爺勒馬登入山口,隻見這一帶蒼松古杉,不絕于途,老幹參天,有掀空障谷之勢,風景之美,自是不在話下,但是—— 李豪道: “金老爺,由此入山,真到了馬匹不能走的地方,就隻有下來步行了。
” 萬老爺有點憂心,他瞪着金老爺剛要說話,金老爺已一點頭道: “不要緊,我能走。
” 望着金老爺,李豪不由有點感動,為了一個情字,金老爺已經吃了他不曾吃過的苦,如今未作片刻歇息,他又要為了個情字嘗攀登“五台”之苦,這個“情”字,豈不真能生人,能死人? 于是三人三騎進入了山口,頓飯工夫之後,馬不能騎了,隻好把三匹坐騎寄放附近農家,準備步行。
萬老爺憂心忡忡,道: “少掌櫃的,能不能雇他們擡金老爺上山?” 真要願意花銀子,沒什麼辦不到的,隻弄兩根棍子綁張椅子就行了。
李豪知道萬老爺是怕金老爺走不了,其實他也怕金老爺走不了,他并不反對這麼做。
但是金老爺道: “不!我走得了。
” 金老爺不願意讓人擡着上山,隻好自己走了,三個人步行上山,到了“文殊寺”,天色已近黃昏,萬老爺臉色發白,混身發軟,氣喘如牛,實在不能走了,他一臉苦像: “我的爺,咱們今兒晚上就在這兒借宿,明天再走吧!” 金老爺自己又何嘗不累,他一時都沒能答上話來,但他還是勉強站着,不像萬老爺,幾乎已經癱在了地上。
李豪道: “金老爺,咱們去的是哪座寺院?” 金老爺斷斷續續的道: “玉貝勒沒告訴我是哪家寺院,我走得匆忙也忘了問他,不過,五台的寺院分為清黃兩類,清者為普通佛寺,黃者為黃教之喇嘛廟,玉貝勒說小宛被迫落發,當是普通佛寺,而這一座名為‘文殊寺’,應該是座普通佛寺,也說不定就是這一座。
” 真行,他心急隻顧着往“五台”來了,還是真忘問玉貝勒,是在哪座寺院見着那位董姑娘的了。
不過現在再說這個,也已經遲了。
李豪道: “不管是不是,我先去借宿再說。
” 就在這時候,隻見一名和尚出來關寺門,李豪當即就迎過去借宿。
那和尚打量了三人一眼: “三位是……” 李豪道: “我們來遊‘五台’,走到此處天色已晚,兩位同伴也實在走不動了,還請貴寺行個方便。
” 那和尚道: “三位請跟貧僧入寺。
” 和尚先進去了,李豪過來扶起萬老爺,偕同金老爺往寺門行去,還得緊傍着金老爺,防他腿軟摔倒。
幸好金老爺也曾馬背上馳騁,身上有武藝,還能走得上道兒,他清楚李豪的用心,倒是很感動,望着李豪道: “倒是給你添了麻煩了。
” 李豪笑笑道: “誰叫我接了這筆生意,給您辦事!您以為銀子那麼好掙。
” 金老爺忍不住哈哈大笑,這一笑,累又去了好幾分。
跟着那和尚進了寺門,迎面站着個中年和尚,那和尚上前一禮,把借宿的事說了,中年和尚立即合什道: “理應給三位施主方便,帶三位施主上客房去,照顧三位施主的吃用。
” 到底是佛門弟子出家人。
李豪抱拳道: “多謝師父!” 那中年和尚答禮道:
” 金老爺道: “好了,不管怎麼說,事情已經過去了,現在也沒工夫多耽誤,還請這位姑娘好人做到底,把我們送過河去吧!” 戴雲珠道: “三位盡管放心先過去.坐騎有我照顧,待會我再跟三位的坐騎一起過去。
” 有戴雲珠在這邊照顧坐騎,還有什麼不放心的,于是,由褚姑娘撐船,李豪跟金老爺、萬老爺先過河到了對岸,金老爺是個有心人,他趁褚姑娘撐船過去載馬匹的時候,問李豪這是怎麼回事,李豪把他遇到的事,以及他所知道的褚家跟皇甫家告訴了金老爺。
金老爺聽畢頗為感慨,道: “我是個多情種,你則是個萬人迷,咱們倆不一樣,可是麻煩和痛苦卻是一樣的。
” 一句話又害李豪的臉紅熱了老半天。
金老爺他可沒想到,李豪的麻煩和痛苦,是别人給的,他的痛苦卻是自找的。
就這說話工夫,褚姑娘已經把三匹坐騎跟戴雲珠載過來了,金老爺再次對褚姑娘和戴雲珠表示謝意後,三個人就騎上馬繼續趕路了,當然,李豪也為他的孟浪向褚姑娘緻了謝意。
戴雲珠跟褚姑娘,一個在岸上,一個在船上,瞪着三人三騎馳離,臉上都有些異樣的表情,當然,她們倆誰也沒有看見誰臉上的異樣表情。
□□□□□□ 從京裡到“山西”“五台山”,這段路是不近,是苦,可是在李豪的力保下,金老爺終于挨過了,終于到了,他沒叫苦,隻要是為小宛,隻要能再見小宛一面,其他的就都算不了什麼了。
萬老爺是沒敢叫苦,金老爺都沒叫苦,他能叫苦? 抵達“五台山”是這一天過午。
“五台山”又名“台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即峨嵋、九華、普陀),水經注上說:“其山,五巒巍然,回出峰之上,故名‘五台’”。
佛家通稱此山為清涼山,道家則呼之紫雲山,為山西境内最高之山,比北嶽恒山還高出八百多公尺。
“五台山”之所以有名,其原因是此山雖以中台為主,其他四台,則相互連屬,勢若遊龍,其周圍達五百裡,左鄰北嶽,右接天池,勢派很大,再者,此山水氣充沛,自麓至頂,一片蒙成翠綠,不像泰山及華山那般秃黃,再次是大小寺院星羅棋布,為北部各大名山之冠,所以,去“五台山”,多是遊寺不遊山。
李豪、金老爺、萬老爺勒馬登入山口,隻見這一帶蒼松古杉,不絕于途,老幹參天,有掀空障谷之勢,風景之美,自是不在話下,但是—— 李豪道: “金老爺,由此入山,真到了馬匹不能走的地方,就隻有下來步行了。
” 萬老爺有點憂心,他瞪着金老爺剛要說話,金老爺已一點頭道: “不要緊,我能走。
” 望着金老爺,李豪不由有點感動,為了一個情字,金老爺已經吃了他不曾吃過的苦,如今未作片刻歇息,他又要為了個情字嘗攀登“五台”之苦,這個“情”字,豈不真能生人,能死人? 于是三人三騎進入了山口,頓飯工夫之後,馬不能騎了,隻好把三匹坐騎寄放附近農家,準備步行。
萬老爺憂心忡忡,道: “少掌櫃的,能不能雇他們擡金老爺上山?” 真要願意花銀子,沒什麼辦不到的,隻弄兩根棍子綁張椅子就行了。
李豪知道萬老爺是怕金老爺走不了,其實他也怕金老爺走不了,他并不反對這麼做。
但是金老爺道: “不!我走得了。
” 金老爺不願意讓人擡着上山,隻好自己走了,三個人步行上山,到了“文殊寺”,天色已近黃昏,萬老爺臉色發白,混身發軟,氣喘如牛,實在不能走了,他一臉苦像: “我的爺,咱們今兒晚上就在這兒借宿,明天再走吧!” 金老爺自己又何嘗不累,他一時都沒能答上話來,但他還是勉強站着,不像萬老爺,幾乎已經癱在了地上。
李豪道: “金老爺,咱們去的是哪座寺院?” 金老爺斷斷續續的道: “玉貝勒沒告訴我是哪家寺院,我走得匆忙也忘了問他,不過,五台的寺院分為清黃兩類,清者為普通佛寺,黃者為黃教之喇嘛廟,玉貝勒說小宛被迫落發,當是普通佛寺,而這一座名為‘文殊寺’,應該是座普通佛寺,也說不定就是這一座。
” 真行,他心急隻顧着往“五台”來了,還是真忘問玉貝勒,是在哪座寺院見着那位董姑娘的了。
不過現在再說這個,也已經遲了。
李豪道: “不管是不是,我先去借宿再說。
” 就在這時候,隻見一名和尚出來關寺門,李豪當即就迎過去借宿。
那和尚打量了三人一眼: “三位是……” 李豪道: “我們來遊‘五台’,走到此處天色已晚,兩位同伴也實在走不動了,還請貴寺行個方便。
” 那和尚道: “三位請跟貧僧入寺。
” 和尚先進去了,李豪過來扶起萬老爺,偕同金老爺往寺門行去,還得緊傍着金老爺,防他腿軟摔倒。
幸好金老爺也曾馬背上馳騁,身上有武藝,還能走得上道兒,他清楚李豪的用心,倒是很感動,望着李豪道: “倒是給你添了麻煩了。
” 李豪笑笑道: “誰叫我接了這筆生意,給您辦事!您以為銀子那麼好掙。
” 金老爺忍不住哈哈大笑,這一笑,累又去了好幾分。
跟着那和尚進了寺門,迎面站着個中年和尚,那和尚上前一禮,把借宿的事說了,中年和尚立即合什道: “理應給三位施主方便,帶三位施主上客房去,照顧三位施主的吃用。
” 到底是佛門弟子出家人。
李豪抱拳道: “多謝師父!” 那中年和尚答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