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春正月。

    滿洲努爾哈赤稱帝,貝勒大臣等共上尊号曰“覆育列國英明皇帝”,定國号曰“滿洲”建元天命。

     四十六年,夏四月,滿洲主将兵侵邊,臨行,以七大恨誓師,略曰: 明邊吏輕用尼堪外蘭之謀,無故啟,害我祖父,恨一也! 明不守盟約,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恨二也! 明邊民每歲逾境行竊,依約當殺,明又以擅殺為詞,脅取十人,抵罪邊境,恨三也! 明越境以兵助葉赫,緻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恨四也! 我國人民,于柴河三岔止撫安等路,皆約耕田藝谷,明不容刈獲,遣兵驅逐,恨五也! 葉赫渝盟召釁而明乃偏信其言,遺使诟,詈肆行淩悔,恨六也! 哈達助葉赫二次來侵,既被征服,明又脅服其國,恨七也! 于是分兩路進兵,令左翼四旗兵取“東州”、“馬根單”二堡,自率右翼四旗兵及八旗護軍乘夜雨新霁,馳抵“撫順”。

     疊疊青山含碧,彎彎溪水流清。

    在這疊疊的青山之下,有座一明兩暗的小茅舍,圍以竹籬。

    前臨清流,小橋橫跨,恬靜而幽雅,好一個閑散山居人家。

     紅日偏斜,霞光萬道,陣陣歸鳥,又是一幅美中帶靜的夏暮圖,就在這時候,一個莊稼人打扮,頭戴笠帽,肩上荷鋤的漢子從山上小路走下,直趨竹籬之前。

     他,看上去年紀不大,一頂大笠帽遮住了大半張臉,露在外頭的,隻是半截直而挺的鼻子,跟一張閉着緊緊的嘴。

     膚色有點黝黑,看上去很壯,可不是麼,看,他那一隻卷着袖子的胳膊,哪一處不透着力。

     卷着褲腿,濺滿泥星,穿着草鞋的一雙腿,一雙腳也顯得勁而有力,隻是他走路相當輕捷,看上去令人有毫不費力之感。

     他走到了竹籬前,伸手便要去推那兩扇柴扉。

    就在這時候,他突然停住,轉身向小河的那一邊望去。

     河的那一邊,一條繞山的小路直通小橋,二三十丈左右便轉了彎,能看見的這條路上,空蕩蕩的,連片落葉也沒有。

     可是沒一會兒,被山擋住的路的那一段上,有了動靜,是整齊而輕捷的步履聲。

    莊稼漢站在竹籬外,柴扉前,一動沒動。

     又過了一刻,人繞過山出現在這段能看見的路上,那是-頂青色的軟轎,六個人。

    擡轎的兩個,另四個赫然是“錦衣衛”!“錦衣衛”是不難分辨的,看那身打扮就夠了。

     轎裡坐的是何許人,竟勞動四名“錦衣衛”護轎? 莊稼漢站在柴扉前仍沒動,鎮定的跟座山似的!這莊稼漢膽子不小。

     轉眼間小轎來近,轎停在小橋的那-端。

    轎停穩,一名錦衣衛上前掀開轎簾,轎裡彎腰走出個人,赫然是一名内侍太監。

     他出轎站直,往竹籬茅屋看了看,就像沒有看見莊稼漢一樣,帶着四名“錦衣衛”過了橋。

     莊稼漢站在兩扇柴扉前,仍一動沒動。

     看樣子這一内侍四錦衣衛是直奔茅屋,難道這莊稼漢不懂得讓路,按說,不但該讓,而且早就該回避了,即便回避不及,也應該馬上爬伏在地,還不能仰視。

     過了小橋走沒幾步便是竹籬柴扉,一名“錦衣衛”上前一步,便要擡手。

     隻聽茅屋裡傳出一聲輕咳,緊接着一個蒼老的話聲發話說道:“黑兒,别那麼不懂規矩,閃開路,讓這位公公進來。

    ” 莊稼漢立即橫跨一步讓開進門路,那太監推開柴扉走了進去,四名“錦衣衛”要跟進去,莊稼漢跨步過來,又擋住了進門路,道:“茅屋太小,容不下這麼多客人。

    ” 四名錦衣衛臉色齊變,就要發作。

    本來是,禁宮大内都任他們出入,這座小小茅屋是什麼所在,競把他們四人屏諸門外。

     就在這時候,那已進竹籬的太監,擡了擡手,道:“你們四個就在外頭等着吧。

    ” 四名錦衣衛斂去怒态,欠身答應。

     莊稼漢淡然-聲:“得罪了。

    ”轉身走入竹籬關上兩扇柴扉。

     這,使得四名“錦衣衛”臉色又是一變! 莊稼漢進了茅屋,那名太監已然坐下。

     主座上坐着個灰衣老人,看上去約莫有六十多歲,須發已灰,人挺清瘦,長眉鳳目,隐隐有一種懾人之威。

    他,手裡拿着一封信,正在看。

     莊稼漢把鋤頭往門後一放,摘下笠帽往灰衣老人身側一站,現在可以看清楚他了。

     好俊的人品,一雙劍眉濃濃的,斜飛入鬓,一雙鳳目黑白分明,隐隐遁着一種令人難以描述的光彩。

    他有點黑,但更顯得剛毅,也象征着在勞苦中長成。

     一身莊稼漢衣裳難掩他的英挺脫拔,要是換上一身讀書人的儒服,那将是臨風玉樹般翩翩美書生。

     他看上去不過廿多歲,但卻有着中年人的成熟、經驗與曆練。

    嘴閉得緊緊的,顯得他有着一份超人的冷靜。

    那雙微挑的眉梢,也帶點令人心折的傲氣。

     他站在灰衣老人身邊,沒看那坐在客座上的太監一眼,生似這屋裡隻有他跟灰衣老人在一樣,而坐在客座上的太監,卻不時向他投過一瞥。

     灰衣老人把信看完了,垂下手,含笑望向那名太監:“我知道了,公公請回吧。

    ” 那太監怔了一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