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疑雲重重武林帖

關燈
得會比我要飯的多。

    ” 向着端木少華一仰臉,道:“對麼?小子?” 端木少華拍馬猶恐未及,哪裡敢說個不字,連忙賠笑說遭:“當然,當然!老前輩上通天文,下識地理,遍及諸于百家,旁涉三教九流,無所不精,無所不通,晚輩不及萬一,怎敢比拟。

    ” 蒼寅冷冷回顧齊振天,有點洋洋自得,傲然說道:“聽見麼?齊老兒?” 這下馬屁拍響了,端木少華卻憋了一肚子悶氣,齊振天笑道:“聽到了,你臭要飯的滿腹狗雜碎,委實令常人難及萬一,不敢比拟了。

    ” 端木少華聽得暗呼痛快。

     蒼寅一瞪老眼,方要佯怒反罵。

     蓦地.佛号震耳.葫蘆谷口人影閃動,飄然走進數人。

     “阿彌陀佛,貧衲以為早到一步,卻不料仍落人後着,兩位老檀越、少谷主别來無恙?” 好快的身法,二十餘丈距離,話落人到,正是那以少林掌教大悲禅師為首的諸大門派掌教到來。

     齊振天連忙站起.偕同端木少華雙雙趨前見禮,互做寒喧。

     蒼寅卻慢吞吞地站起身形,拍了拍屁股,目注大悲禅師說道:“老和尚,真虧你還能趕來,老要飯的替你惋惜,錯過盂蘭法會超渡孤魂野鬼,你老和尚少了一場功德。

    ” 大悲禅師笑容一斂,鄭重合十,道:“阿彌陀佛,老檀越何做如是語?夏少俠德孚衆望.宇内共欽,隻他一紙,便是天大之事,貧衲也要立即放下,耽誤正果也在所不計,何惜區區一場功德?” 蒼寅驚然動容,大笑說道:“老和尚,有你的!老要飯的我簡直肅然起敬,自愧不如。

    ”轉過身去分别與武當、昆侖、峨嵋……諸派掌教-一打招呼。

     寒暄已畢,諸人圍成一圈,席地坐下。

     蒼寅道:“老和尚,你是得道高僧,應具無邊佛法,你猜猜看夏少俠突然遭傳武林帖,召來咱們,究竟為了哪樁事?” 大悲禅師低誦佛号,道:“阿彌陀佛,夏少俠奇才宇内第一,此舉自然蘊有深意,恕貧衲不敢妄加猜測,不過……”擡眼輕掃圍坐諸人,接道:“貧衲有一事頗為費解,夏少俠日前曾經莅臨少林,并未提及他要遍傳武林帖柬邀我等來此赴會,而在夏少俠離開少林兩日後,貧衲才突然接到這張武林帖……” 蒼寅接口說道:“這不難解釋,你老和尚說過,夏少俠這麼做,自然蘊有深意。

    ” 大悲禅師微微點頭不語,蒼寅望丁他-眼,再次說道:“老和尚,夏少俠不會無故莅臨少林吧’” 大悲撣師那張清癯的老臉上,突然閃過一絲輕微抽動,眉宇問微溢黯然羞愧之色,合十說道:“蒼檀越神目如電,明察秋毫,夏少俠的确不是無故莅臨少林,出家人不打诳語,夏少俠山的是勸阻少林加入布達拉宮舉事之盟。

    ” 諸人俱為震動、蒼寅霍地躍起,瞪目挑眉,沉聲急道:“老和尚,你能不能說得清楚些?” 大悲禅師平靜道:“日前,布達拉宮曾派兩位大喇嘛遊說大下,首登少林……” 諸人瞿然驚動,蒼寅須發俱張,嗔目怪叫,說道:“好厲害,竟效那巧舌蘇秦,恐怕他們設有那麼好的口才。

    老和尚,說下去。

    ” 大悲禅師淡淡的接口說道:“他們曉貧衲以大義,說貧衲以公仇,婉言苦勸貧衲加入布達拉宮舉義之盟……” “老和尚!”蒼寅沉聲說道:“你沒以夏少俠之言斥之?” 大悲禅師道:“貧衲也曾以他們受白衣大食操縱,引虎驅狼,旨不在複國,形同賣國,欲陷百姓于水火之言駁之,但是他們表示……” 蒼寅急道:“他們說什麼?” 大悲禅師尚未說話,齊振天突然插口說道:“臭要飯的别老打岔行不?坐下來靜靜的聽不好麼?” 蒼寅狼狽的盯了他一眼,憤然坐下道:“老和尚,你說你的。

    ” 大悲禅師道;“他們堅決否認操縱之說,但承認大食人供以火器,從旁協助,真正舉事的仍是我黃帝子孫……” 蒼寅忍不住又道;“老和尚,你怎麼說?” 大悲禅師低誦佛号,道:“阿彌陀佛,公仇私恨,莫敢或忘,誰不想早日盡逐滿清,複我河山?貧衲當時确實心動,隻是未曾當面答應加盟,請他們容少林考慮三日再做答……” 蒼寅倏伸鐵掌,一把扣上大悲撣師腕脈,大叫說道:“老和尚,三日之後你是如何答覆的?” 大悲祥師神色泰然,任他攫住左腕,道:“前腳後腳,那兩位大喇嘛甫離嵩山,夏少俠已如神龍突降少林。

    ” 蒼寅威态稍斂,籲了一口氣,松了鐵掌,雙目仍緊盯大悲不放,道:“老和尚,你有什麼臉再見夏少俠?他怎麼說?” 大悲禅師慈目突然暴射神光,倏又斂去,道:“蒼檀越,隻要布達拉宮所出确屬義師,大食人真的隻是從旁協助,貧衲以為公仇私恨,少林理應率先加入,不敢落入稍後,這應該不是羞恥之事。

    ” 這話不錯,倘若果如那兩名黃衣喇嘛之言,少林率先加盟,那不但不是羞恥,反是無上光采。

     隻是,大悲禅師他忽略了夏夢卿以前的告誡,夏夢卿他身為先明宗室,雪恥複國,光複神州之心,應該比任何人都要殷切;若無确實根據,若非事不可舉,他領導唯恐稍遲,怎會反過來加以告誡阻止? 再說,憑他那威震宇内的玉箫神劍閃電手七字名号,他也斷斷不會無中生有,謊言騙人,果真如是,他還配稱那宇内第一的一個奇字麼? 乍聽是理,蒼寅為之語塞,一時沒能答上話。

     大悲禅師又道:“夏少俠沒表示什麼,他隻要貧衲代為傳言武林各門各派的領袖人物,半個月後在峨嵋和他會面……” “這不結了麼?”蒼寅突然冷冷道:“你老和尚還有什麼費解的?夏少俠他想提早約期,改變地點,所以才突然遍傳武林帖。

    ” 這分析也頗合理,聽得諸人頻頻颔首,皆表同意。

     說話間,葫蘆谷口陸續地又走進了好幾個人,那是五莊四寨的五位莊主、四位寨主及豫西朝天堡主先後來到。

     看看人數,該來的全到齊了。

     看看天色,轉瞬即是初更。

     按理說,傳出武林帖遍邀天下的人,應該先到等候。

     可是,到了這個時候,片刻之後約期便屆,夏夢卿卻仍未現俠蹤。

     盡管如此,誰也未有絲毫怨言。

     時間悄悄過去。

     月影漸漸高移。

     初更已屆。

     蓦地,狂笑驚人劃破夜空,在那百丈高低的葫蘆谷頂,危崖之上冒起了一個黑衣人。

     群雄聞聲擡頭驚顧,禁不住面面相觑,互相探詢。

     在場都是當今武林一等一的絕世高手,縱然距離近百丈,在那輪皓月冷輝照耀下誰都能清晰地看到。

     那不是傳帖人玉箫神劍閃電手夏夢卿。

     而是白面無須,極其陌生的中年人。

     就在群雄滿腹疑雲,難知所以之際,笑聲倏止,崖頂黑衣人向谷底揚聲發話:“夏夢卿果然是極孚衆望的絕世奇才,單憑一紙相邀,竟能驚動天下,使這多位當世高人不遠千裡,趕來葫蘆谷赴約,委實是令人羨煞,也令人妒煞,可惜,‘夏夢卿’三字害了諸位。

    ” 群雄訝然欲絕,大悲禅師腦際靈光一閃,心神猛震。

    暗湧佛号,仰首發問,道:“施主何人?怎知貧衲等是夏少俠柬邀崖上,黑衣人突然仰天一笑,又接口,道:“有勞老禅師動問,我是四川提督嶽鐘琪……” 這突如其來的驚人變故立刻震住群雄。

    崖頂嶽鐘琪還打更驚人之語,輕笑接道:“至于我怎知這件武林事,那很簡單,我借用了夏夢卿三個字……” 群雄做夢也想不到武林帖是他冒名傳下,诓人來此絕地,其心可知!未等他話落,大悲禅師突然日射神光,回首沉喝:“諸位,速速出谷,再遲的……” 群雄猛然醒悟,身形未動,嶽鐘琪已然狂笑連連,得意沖天地再次說道:“現在已來下及了,何待再遲?還是老禅師心智機警,反應神速,無奈,仍是稍稍慢我半步,諸位,請看看谷口。

    ” 群雄才要回顧,大悲禅師已自面色疑重的頹然一歎說道:“諸位,不用看了,谷口已經封死了。

    ” 情道不假,何須再看?群雄聞言心頭狂震,頓時呆住。

     端木少華究竟年事太輕,倒并非不信,而是忍不住好奇,斜眼榆瞥,一看之下,立即作聲不得。

     誠如大悲撣師之言,不知道什麼時候,那寬窄隻有數尺的谷口已經被人封死。

     在這多絕世高手面前,竟然做得神不知,鬼不覺,對方的功力、手法可想而知。

     唯一的出入口已被堵死,豈不隻有束手就縛,任人宰割,坐以待斃。

     谷内,刹那間一片如死沉寂…… 猛然,佛号高宣暗滲禅門神功獅子吼,聲如暮鼓晨鐘,震耳撼心,群雄為之瞿然驚醒靈台頓朗,心神一片平靜,大悲禅師目注崖頂,肅然發話:“施主将貧衲等誘困此谷,不知是何用心?” 嶽鐘琪道:“老禅師不必着急,稍時等夏夢卿到來,一切自當揭曉。

    ” 話聲方落,九指追魂蒼寅銀發根根倒豎,嗔目厲聲罵道:“嶽鐘琪,你身為大漢後裔,賣身投靠,不顧公仇私恨,甘為滿朝鷹犬,已屬喪心病狂,禽獸不如,如今又卑鄙無恥地将各派領袖誘困此谷,居心叵測,小心你兔崽子日後天雷擊頂,遭了報應,殃及子孫……” “大膽無知狂民,還不與我住口。

    ”嶽鐘琪想必惱羞成怒,陡揚厲喝,但他旋即又輕笑說道:“要飯的,我勸你還是省省力氣,何謂卑鄙無駐?兵不厭詐,用兵之道本就虛虛實實,諸位未涉孫吳,懵懂無知怪得誰來?若說我天雷擊頂,遭了報應,正如你所說,那是日後!現在諸位命都在我手,還談什麼日後?我隻消一聲令下,諸位就要烈火焚身,屍骨無存,信不信?” 蒼寅白眉雙挑,就待再罵,齊振天倏地冷冷說道:“臭要飯的,我也勸你省省力氣,哪來的好心情跟這狼心殉肺的東西鬥嘴?我還自诩身份呢,你喊破了喉嚨罵破了嘴有用?” 一盆冷水澆頭,蒼寅心火全消,悻悻然收回目光。

    再看看大悲禅師那平靜臉色,肅穆神情,不由暗道慚愧,自歎不如。

     大悲禅師淡淡一笑,道:“齊檀越說得對,蒼檀越何須急怒?我輩修為講究一個定字,臨危不懼、不驚、不亂才是上乘;做不到這點,那便無補于事,反蔽靈台。

    蒼檀越當知儒家五字:定、靜、安、慮、得,如此,何妨大家仍然坐下,平心靜氣,依然固我,仿若無事地共思出谷之策。

    ” 大悲禅師果然不愧是領袖武林的少林掌教,委實是位佛門得道高僧,别的不論,單看這份面臨生死邊緣的鎮定功夫已是常人難及萬一,即連其他諸門派掌教也自愧不如。

     群雄依言各歸舊位,盤膝坐下,鴉雀無聲。

     顯然,都在竭盡心智,埋首苦思,搜尋那出谷之策。

     修為有深淺,的确是絲毫勉強不得。

     大悲撣師等幾位當今各門派掌教,俱是面帶安詳笑意,垂目打坐。

     蒼寅、端木少華與齊振天等,也即閉目膝盤,恍若入睡。

     唯那五莊、四寨之主雖然也是閉目盤膝.臉上的神色卻是顯得急躁不安,絕難與前者相比。

     其實,這也難怪,誰讓他們面臨生死邊緣,絕無選擇餘地? 誰讓他們身陷葫蘆“死”谷,插翅難飛,欲渡無從。

     崖上,嶽鐘琪目射陰毒下望,負手傲立,嘿嘿冷笑不已。

     就在他笑聲歇止,張口欲言之際。

     背後忽然傳來一個比他那冷笑還要冷上十分的話聲:“閣下,你遍遣手下鷹犬,約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