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下被圍之局。

    随着範增的死去,西楚軍雖然在連年征戰中連連告捷,攻城掠地,戰功彪炳,但在每一場勝利的背後,都見證着大批将士的死亡,以至于項羽當初伐齊所帶來的六十萬大軍,到了今日的垓下,惟有十萬而已。

     倒是大漢軍屢敗屢戰,卻未傷根本,未動元氣,反而日趨壯大,這令項羽大感不解,隐隐覺得自己仿佛正一步步地隐入對方為自己設下的一個陷阱之中,沉淪而難以自拔。

     但是項羽畢竟是項羽,縱然是面對這場實力懸殊的戰局,也依然不失王者之霸氣。

     當他的眼芒再一次望向敵營之時,緊皺的眉頭為之一松,冷峻的臉上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

     “大王莫非看到了漢軍的軟肋,有了克敵的必勝之道?”蕭公角是西楚軍中最善于謀略的将領,心思轉動極快。

    他捕捉到項羽臉上那種如釋重負的表情,趕忙趨前一步問道。

     項羽的視線依然停留在正前方那片廣闊的空間,并未因為蕭公角的詢問而轉過頭,沉聲道:“的确如此,難道你們都沒有看到?” 蕭公角等人無不一怔,道:“屬下愚昧,還請大王示下!” 項羽的臉上微有得色,道:“從表面上看,今日我軍以十萬之數遭受劉邦八十萬大軍圍困于垓下一城之地,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似乎都處在絕對的下風,但是為将之道,在于冷靜,越是置身逆境之中,就越要冷靜分析敵情。

    惟有如此,我們才可以在複雜的、看似毫無勝機的情況下找到一線生機。

    ” 項莊皺了皺眉道:“但今日之垓下,敵我實力懸殊太大,隻怕難有勝機可言,不如屬下等人拼着一死,保護大王突圍而去,回師西楚,等到日後再報這垓下被圍之辱!” 項羽搖了搖頭道:“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本王就真的死定了。

    此時漢軍士氣正旺,又占據着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倘若我欲與之交戰,豈不正是劉邦下懷?” 項莊聞言臉色一變,想來項羽所言也有道理,若是真的照自己的意思而行,不過是逞一時之勇罷了,不僅未必能突圍而去,若是一旦被人截住後路,反而會失垓下這塊立足之地。

     項莊喏喏連聲,退後一步。

     項羽的眼芒緩緩地從他們的臉上一一劃過,然後輕歎一聲道:“平心而論,你們幾位都是真正的大将之才,不僅有膽有識,而且天生神勇,能被本王收歸己有,實乃我西楚之大幸。

    可惜的是,這數年來你們一直追随于我,難有獨擋一面的機會,是以在戰略目光上沒有卓越的成就,就拿今日這垓下之戰來說,雖然我們在人數上處于劣勢,但你們卻都沒有看到我們的優勢所在,這的确是一件讓人感到遺憾的事情。

    ” 他身後的一幹将領無不噤若寒蟬,無人敢于辯駁,反而臉上盡現羞愧之色。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從表面上看,劉邦攜八十萬大軍與我決戰,看上去的确是聲勢浩大,然而從他們的旗幟番号來看,這八十萬大軍卻是由劉邦的大漢軍、韓信的江淮軍為主,輔之于各路諸侯的軍隊,人數雖然衆多,但未必就能齊心協力。

    而我軍雖然兵力僅有十萬,卻是久經沙場的精銳之師,其忠心更不待言,隻要我們堅守垓下半年時間,這勝機就自然會出現在我們這一邊。

    ”項羽的整個人顯得精神了許多,很是自信,仿佛在他的眼中,已然看到了勝利的結局。

     這絕非是項羽的狂妄之言,也并非是他安撫軍心的一種方式,而是他的确把握了可能出現的勝機!之所以能夠如此自信,在于他對韓信此人的了解。

     當年鴻門之時,劉邦舉薦韓信,項羽其實已然洞察了其用心。

    然而迫于當時的形勢,在劉邦沒有公然造反的情況下,項羽為了取信于諸侯,隻能放劉邦一馬。

     項羽明知此舉乃是縱虎歸山,卻不得已而為之,實屬無奈之舉。

    但是他在聽取了範增的建議之後,還是積極地采取了一些彌補措施,首先就是将劉邦從關中調往巴、蜀、漢中三郡,企圖借險要的地勢阻止劉邦稱霸天下的決心。

    而另一個措施,就是扶植韓信。

     這的确是一個十分冒險的舉動,在明知韓信是劉邦心腹的情況下,項羽敢如此為之,顯示出他身為霸王的魄力。

     表面上看,扶植韓信的勢力,無異是壯大了劉邦的聲勢,但項羽卻明白,韓信并不是一個甘居于人下的忠義之人,而是一個極富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