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紀空手的眼睛陡然一亮:“此計甚妙,若能燒掉敵人的糧草,對其士氣也是一個極大的打擊,而我們趁機進攻,必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 “但問題在于,垓下城中戒備森嚴,要想潛入進去,必然會冒極大的風險。

    而且,既然我們能夠想到這一點,想必項羽也能想到,在他的身邊還有忠于他的流雲齋衛隊,勢必會增加我們放火的難度。

    ”張良眉頭皺了一皺,話語中似有一股隐憂。

     他的擔憂不無道理。

     他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他實在想不出一個上佳的辦法潛入城中,燒毀敵人的糧草,惟有寄希望于紀空手。

     說到用兵之道,也許無賴出身的紀空手并不内行,他能走到今天的這一步,第一是仰仗張良為他運籌帷幄,決勝于千裡之外;第二則是他知人善任,身邊有着一大批人才,有了這些人的襄助,紀空手才能在楚漢之争中最終掌握主動。

     但是若論智計,放眼天下,敢與紀空手一較高低者實在不多,就連張良也不得不甘拜下風,自歎不如。

    正是藉于這一長處,使紀空手踏足江湖以來,僅憑一個無權無勢的無賴之身,竟然成為了叱咤風雲的人物,這不得不說是一個亘古未有的奇迹。

     然而當張良的目光望向紀空手時,此時的紀空手臉色沉凝,一時之間也難以想到更好的辦法。

     “此事還須從長計議,容我細細琢磨才行。

    ”紀空手臉上露出一絲苦笑道。

     而與此同時,在垓下的城樓之上,項羽正帶領着他身邊的一幹将領,在流雲齋衛隊的簇擁下,登高俯瞰着眼前這八十萬大軍。

     連綿百裡的營寨,如一道山梁橫亘于垓下城前,一望無邊的旗海,在勁風中呼呼而動,猶如無數條各色不一的蒼龍,顯得極為壯觀。

     一隊一隊的大漢軍隊,扼守着每一條通道,将整個垓下圍在其中,形成了有若鐵桶般牢固的陣線,就連許多身經百戰的西楚将領見到這種驚天動地的架式,也不由得霍然色變,無不将目光盯注在項羽的身上。

     項羽冷峻的臉上不動絲毫聲色,極目四顧,眼芒穿越虛空,一點一點地望将過去,似乎不敢對敵情有半點的遺漏。

     他與劉邦的大漢軍隊已經不是第一次交手了,而且以往也有過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可是這一次,他卻發現戰情并非如他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他所面對的大漢軍隊遠比以往所見的更有士氣,更有活力,雖然相距尚有數裡之距,但他已經聞到了那種劍拔弩張的氣息,更看到了那湧動于軍營之上那如雲團般的殺氣。

     他不由得暗自心驚。

     如果他知道統領這八十萬大軍的統帥不是劉邦,而是紀空手的話,他也許就不會有這種驚詫之感了。

    因為自楚漢交戰以來,經曆了大小數十戰役,漢軍居然無一勝迹,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而在這不可思議的背後,其實隻是紀空手所用的舍棄之道。

     這舍棄之道的目的,就是犧牲局部的戰役換取整個戰争的勝利。

    面對強大的西楚軍,假如紀空手一開始就采取與之硬抗的策略,絕非明智之舉,所以他用一敗再敗的戰術,先讓西楚軍對漢軍心生小視之心,使之成為驕兵,再以敲打戰術,一點一點地消耗掉西楚軍的元氣,最終逼得項羽在垓下與之決戰。

     項羽臉上的肌肉抽動不已,在蓦然之間,似乎明白了對方的用心。

    然而,他卻夷然不懼,因為,他堅信自己的實力,既然自己帶兵以來從未敗過,相信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他轉過頭來,森冷的寒芒緩緩地向身後的每一個人望去,這一幹将領謀臣大多是追随了他多年的屬下,其忠心是勿庸置疑的,這足以令項羽感到欣慰,正是有了他們的存在,所以項羽才能夠保證自己的戰意始終不滅。

     龍且、項莊、臧荼、尹縱、蕭公角……這一個個響當當的名字,都代表着一個個輝煌的過去,正是由于有了他們的骁勇善戰,才最終譜寫了項羽從來不敗的神話,然而當項羽的目光從他們的臉上一一劃過之時,他的神情依然有幾分失落。

     因為在他們之間,已經沒有了亞父範增,這是項羽心中最大的痛,當日由于紀空手與張良用計離間,使得項羽開始懷疑範增與漢王有着私下的聯系,一怒之下,将之驅出軍營,等到項羽心生後悔之時,範增卻被人擊殺于楓葉店中。

     若非如此,項羽也不會落到今日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