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燈
下,但西楚軍的實力正一點一點地削弱,不到半年時間,項羽手中的兵力銳減到十萬。

     而此時,紀空手在城父發出了會盟令,韓信、周殷、英布、彭越四路人馬集結于城父。

    幾經惡戰之後,終于将項羽的西楚軍主力圍在了一個名為垓下的小城中。

     △△△△△△△△△ 公元前204年,也就是大漢立國的第五年,經過了城父會盟之後,紀空手親率韓信、彭越、周殷、英布等諸侯的軍隊與自己的漢軍一道,會師于垓下,與項羽的十數萬西楚精銳展開了決定天下命運的一場大戰。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決戰,面對項羽十數萬西楚精銳的,是一支總兵力達到了八十萬之衆的軍隊。

    雖然漢軍一方在人數上占有絕對的優勢,但項羽所率的是一支從來未敗的鐵軍,無論是紀空手與各路諸侯,還是他們手下的将士,沒有人會認為自己就已經勝券在握,反而每個人的心裡,都感受到了大戰将臨的那種非常緊張的氣息。

     山雨欲來風滿樓,也許這正是此時垓下最生動的一個寫照。

     站在垓下城前的一座高高的山巅之上,紀空手的臉上一片肅然。

    經過了長達數年之久的東征之後,雖然他沒有在與項羽的交鋒中占到上風,然而随着戰事的發展,他的實力不僅未損分毫,反而有日趨壯大之勢,而縱觀項羽的西楚軍,卻在連年征戰中兵力銳減,從原來幾達百萬的軍隊,直到此時隻剩下十數萬人,如此此消彼長,使得戰争的主動權已然易主。

     直到此時,紀空手才由衷地感到張良的戰略思想是多麼地正确與英明,如果在東征之初,不是張良力排衆議,堅持楚漢之争是一場持久之戰,紀空手也不會将這場真正的決戰拖到今日才進行。

     他的目光瞟向張良,微微一笑道:“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們經曆了大小戰役上百起,從低谷到波峰,又從波峰到低谷,幾經波折與磨難,總算有了今日大好的局面,若是先生泉下有知,也足可告慰了。

    ” 在紀空手的身後,除了張良之外,陳平、龍赓也肅然而立,聞言無不心中一凜,想到即将完成五音先生一生追求的未遂事業,頓有恍如一夢之感。

     張良踏前一步,緩緩而道:“若是公子真想告慰先生的在天之靈,此時依然還不是下定論的時候,今日垓下之戰,我們雖有八十萬大軍,但真正隸屬于我大漢的軍隊,兵力不過四十萬,而韓信的江淮軍亦有三十萬,加上其它諸侯的十數萬人馬,看似人衆,卻形同散沙,難以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若想藉此戰勝龜縮于一城之中的這十數萬無敵之師,似乎是一種妄想。

    ” 紀空手怔了一怔道:“子房何以要長别人的志氣,滅自己威風呢?不管怎麼說,今日垓下之戰我以八倍于敵的兵力對壘項羽,就算他真是一個從來不敗的戰神,其記錄也會因垓下之戰而改寫!” 他顯得非常自信,這種自信是建立在他此刻所擁有的實力之上。

    此刻的垓下,不僅雲集了天下最精銳的各路軍隊,而且,還彙集了一股隐形于各軍之中的力量,而這,就是當今江湖上最活躍的一股精英。

     在他們之中,既有隐身于韓信軍中的問天樓人,亦有以漢王後身分來到軍前的呂雉以及她的聽香榭精英。

    除此之外,還有幾支神秘的力量已經藏身于垓下的山水之間,他們的目的就隻有一個,那便是全殲項羽的西楚鐵軍,更要讓垓下成為霸王項羽的葬身之地! 經過了這數年的軍旅奔波,紀空手目睹了天下百姓飽受戰争帶給他們的疾苦,心裡已然有着一種深深的負罪感。

    他争霸天下的初衷就是為了建立起一個太平盛世,讓百姓安居樂業,與世無争地生存下去。

    若是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而讓天下百姓陷入一個更深痛的困境之中,這當然不是紀空手所願意看到的結果,也違背了當日五音先生鼓動紀空手争霸天下的初衷。

     所以,當他面對垓下之戰時,就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無論如何,他都必将畢其功于一役,讓這垓下之戰成為楚漢相争的最後一戰。

    或者,也是這亂世中的最後一戰。

     這是他心中的一個美好願望,能否付諸實現,他無法測算,但是他堅信一句老話,那就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隻要自己努力了,此生也就無憾。

     他的自信感染了他身邊的每一個人,其中也包括了張良。

    但是,對張良來說,他需要以冷靜的心态與非常理智的思維作出正确的判斷,而絕不能憑着一時的意氣用事影響到整個戰略大計的完成。

    所以,他不得不在紀空手興緻最高的時候替其潑上一點涼水,讓紀空手的頭腦得以盡快地清醒過來。

     “我這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對于将士來說,士氣可以鼓舞,這樣可以平添不少戰力,但對于一方統帥來說,就必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作出他的每一個決斷。

    須知,他的每一句話,不僅可以影響到戰局的最終走向,更關系到成千上萬的将士生死之大計,事關重大,豈能視作兒戲?我身為公子身邊的謀臣,必須時時刻刻提醒公子,否則,這就是我張良的最大失職。

    ”張良的神情十分凝重,态度也異乎尋常的堅決,因為他深知,垓下一役似乎已是楚漢之争的最後一戰,但風雲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