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知,紀空手能夠借劉邦之名崛起天下,震懾群雄,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于兩次“造神”事件,将劉邦之名神化,這樣做的利弊就在于榮辱系于一人之身,一旦紀空手略有閃失,就有可能導緻他們這些人多年來的努力付之東流。

     因為在人們看來,劉邦既是真命天子,就絕不會死,至少在大功未成之前不能死。

    他若死了,就不是真命天子,人心将在頃刻間煥散一空。

     這樣的局面當然不是張良所希望看到的,是以他的心中雖然悲痛,卻殚思竭慮,希望能夠憑着自己的智慧和紅顔呂雉的力量将目前這種局面支撐下去。

    他心裡清楚,到底能夠維持多久,已不是他可以決定的,他隻能是盡人事而已。

     骊山北峰已經全面封鎖,陳平親自率領三萬人馬着手準備。

    在沒有見到紀空手的屍體之前,無論是張良、陳平,還是紅顔、呂雉等人,心中都存在着最後的一絲僥幸。

     紀空手生還的概率究竟會有多大?沒有人知道,大家都覺得實在渺茫。

    之所以每一個人的心中尚存在着一絲僥幸,是因為紀空手這一生中創下過太多的奇迹。

     此刻張良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漢王府中的議事廳中,泡了一壺香茗。

    他需要靜心,讓自己胸中的那股悲傷慢慢淡去,可是他一閉上眼睛,那天發生在骊山北峰的一幕便如一幅幅畫般在眼前浮現。

     他沒有想到紀空手會置自己的心脈之傷而不顧,孤身犯險,登上百葉廟。

    按照當時的情形,如果紀空手選擇後退,未必就不行,可是當時他們正在千步梯的中段,地勢險峻,一旦敵人趁勢襲擊,就會有全軍覆滅之虞。

    紀空手顯然看到了這一點,是以才會反其道而行之,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希望能保住數百部屬的性命。

     以當時的形勢,如果張良與陳平能夠組織衛隊跟進,紀空手未必就是這樣的結局。

    然而千步梯之險,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就在張良與陳平跟進之時,卻遭到了一個無名高手的狙擊,從而使得他們與紀空手拉開了距離。

     直到紅顔與呂雉率領數十高手匆匆趕到,那位無名高手才隐入山林。

    等到他們沖上百葉廟遺址時,觸目所見,正是紀空手墜崖時的揪心一幕,而敵人卻趁着衆人失神之際,以最快的速度消失在衆人的眼前。

     事後想來,這無疑是敵人布下的一個精妙殺局,策劃者顯然料算到了紀空手當日的行程,考慮到了每一種可能,然後才利用幾名絕世高手實施這次行動。

    敵人在整個行動之中靜若處子,動如脫兔,來去如風,行事從容,絕不是尋常之輩可以為之。

    那麼,這些敵人會是什麼來曆呢? 張良輕輕地歎息了一聲,突然心頭一沉:“敵人何以知道我們會在那個時間上山?難道在漢王府中還有内奸不成?!” 當時紀空手決定上山之時,除了自己,就隻有陳平知道,但張良想都沒想就将陳平否定了,因為他與陳平都是五音先生的弟子,深受師恩,奉師命襄助紀空手,盡力報答還惟恐不及,又怎會背叛于他? 既然不是陳平,那會是誰? 張良冥思苦想,始終沒有一個确切的答案。

    此際正值亂世,群雄并起,欲置紀空手于死地的人絕不會少,在無根無據的情況下,要張良從十數人間作出一個判斷,實在是勉為其難了。

     一陣腳步聲傳來,打斷了張良的沉思,擡頭一看,隻見蕭何一臉肅然來到了自己身前,手上拿着一疊公函,眉間似有幾分焦急。

     “此時已至二更,蕭相匆匆而來,不知所為何事?”張良很少看到蕭何也有着急的時候,心中“咯噔”了一下。

     蕭何冷冷地看了張良一眼,道:“本相此時前來,是想聽先生一句實話。

    ” 張良有些詫異地道:“蕭相此言讓張良有些聽不懂了,難道在蕭相的眼中,張某竟是滿口謊言?” “那好!”蕭何斷然問道:“我且問你,如今市面上有關漢王的消息,究竟是真是假?如果是假,又何以這七天來漢王竟然未露一面?” 張良深知以蕭何之精明,真相終究隐瞞不了,當下便将骊山北峰發生的一切悉數相告,聽得蕭何臉色大變,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

     “此事暫時還需保密,不能有半點洩露,否則大漢王朝将傾于一夕之間,你我都将是千古罪人!”張良深深的看了蕭何一眼,正色道。

     蕭何深深吸了口氣,将心中的震驚平複下去,顫聲道:“先生一向以智計聞名,照先生所見,我們該當如何行事?” 張良沒有說話,隻是以茶水在桌面上寫了一個“拖”字,随即緩緩而道:“當今首要事務,是要政局穩定,軍心穩定,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隐瞞漢王已死的真相,然後再從長計議!” 蕭何這才明白張良的苦心,臉上不由露出一絲苦澀道:“一個‘拖’字,未嘗不是我們此刻最佳的選擇,但問題在于有一件事已經無法再拖下去了。

    ” “什麼事這麼重要?”張良驚問道。

     “先生這段時間真是忙糊塗了。

    ”蕭何急道:“當日漢王與你我三人密議,約定明年三月在城父與韓信、彭越、周殷、英布四路人馬會盟,共同讨伐項羽,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