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之時,範增就已經意識到,以關中的地勢之利,誰能得之,誰就能奪取天下,是以,關中地區在他的心目中占據極其重要的戰備地位。
以當時天下的局勢,漢軍攻占關中之後,已經完全具備了與西楚抗衡的實力,如果西楚軍一味強攻,無疑落入下風。
所以範增精心設計了這個智取武關的計劃,隻要武關一破,關中便唾手可得。
項羽聞之,欣然同意,于是在班師回楚之後,一面療養,一面在暗中調兵遣将,躲過了漢軍所有耳目,揮師十萬奔襲武關。
這原是一個非常圓滿的計劃,可謂是算無遺漏,然而項羽萬萬沒有想到,樊哙不僅果敢,而且無情,竟然置屬下數千性命于不顧,在自己大軍逼近之前搶先封閉城門。
武關之險,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出入關中的一道重要門戶,一旦城門關閉,則是易守難攻,就算項羽擁兵十萬,也無法越雷池半步。
項羽輕輕地歎息了一聲,遙望武關城頭,隻見一杆大旗之下,樊哙鎮定自若,從容應對,數萬名将士列隊以待,士氣高昂,心中不由暗道:“難道說真是天助劉邦?” 他似心有不甘,正要下達攻城的命令,卻聽得身後傳來一陣腳步聲,回頭看時,來者正是範增。
“這真是功虧一篑!”範增的語氣顯得十分平靜,絲毫沒有懊惱的神情:“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雖然武關未破,但對大王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 項羽細細地品味着範增話中的深意,猶自不解道:“亞父所言之玄機,未免高深了些,本王隻知,今日武關不能歸我所有,就是一種失敗!” 範增淡淡一笑道:“孰勝孰負,此時言來,實是在太早了些。
今日一戰未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就隻能證明一件事,那就是劉邦的大漢軍并不如大王想象中的容易對付,楚漢争霸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見分曉的事情,我們必須重新估量劉邦的實力,作長期抗衡的打算!” 項羽冷哼了一聲,顯然心有異議,但他素知範增大才,雖然不是事事言聽計從,卻從來沒有當面駁過他的話。
範增對項羽的表情悉數看在眼裡,微笑而道:“大王也許并不贊同微臣的看法,這其實再正常不過,畢竟大王身為流雲齋閥主,又是當今西楚霸王,一生所經曆的苦戰惡戰不下百次,從來不敗,當真稱得上是‘無敵于天下’,又豈能将區區一個劉邦放在眼裡,不過大王别忘了,眼前這個武關,正是數年前劉邦以十萬之師破之,竟比大王數十萬人馬先行進入關中,單憑這一點,就已經說明了劉邦并不簡單,大王切不可小視了他!” 範增的話勾起了項羽對一些往事的回憶,那時的劉邦,隻是他麾下的一員大将,貪酒好色,若非自己念着他在作戰中頗有一套,也許早就棄之不用了,想不到數年之後,劉邦竟然成了自己最主要的大敵,可見當年的劉邦的确是胸有大志,貪酒好色隻不過是他的僞裝罷了! 項羽心中一凜,緩緩而道:“亞父說得極是,當年本王的确是小看了他,才導緻今日之禍亂!” 範增道:“微臣之所以要提醒大王,是因為在今日的西楚軍中,上自大王,下至士卒,統統都多了一股驕橫之氣,‘從來不敗’這四個字,固然是了不起的輝煌,但細想起來,它又未嘗不是大亂的禍端,古人雲:‘驕兵必敗’!縱觀各朝各代,這樣的例子難道還少了嗎?” 項羽渾身一震,拱手道:“多謝亞父提醒,本王受教了!” 範增忙道:“微臣既受命于大王,自當為大王盡忠,這乃是做臣子應盡的本份!” 項羽望向城下列隊待命的十數萬人馬,猶豫了一下道:“照亞父的意思,我軍現在将如此打算?” 範增顯然已是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道:“既然偷襲不成,我軍可用一部佯攻武關,而大王則可帶一支精銳之師北上甯秦,就算攻不下甯秦,隻要我軍扼守這兩條漢軍出入中原的要道,不讓漢軍出入關中半步,那麼用不了三五年的時間,這天下依然是大王的天下,劉邦縱然偏安一隅,也不足為患!” 項羽心中甚是疑惑,眼芒盯住範增的眸子,沒有說話。
範增徐徐而道:“這隻因為三五年的時間已足夠我們計劃籌謀、穩定人心,民心所向決定了這天下最終的歸屬!” 項羽咬了咬牙,終于點頭道:“既然如此,那就傳令下去,三軍退後五十裡,安營紮寨!” 他的号令一下,不過片刻之間,西楚大軍已然向後而退,整個隊伍隊列整齊,行動迅速,真不愧于“無敵于天下”的王者之師。
樊哙眼見敵軍後退,不由舒緩了一口長氣,再看敵軍動靜時,忍不住在心裡問着自己:“與這樣的軍隊交戰,我究竟有多少勝算?” 他無法預知答案,因為連他自己也感到一絲顫栗與震撼。
以當時天下的局勢,漢軍攻占關中之後,已經完全具備了與西楚抗衡的實力,如果西楚軍一味強攻,無疑落入下風。
所以範增精心設計了這個智取武關的計劃,隻要武關一破,關中便唾手可得。
項羽聞之,欣然同意,于是在班師回楚之後,一面療養,一面在暗中調兵遣将,躲過了漢軍所有耳目,揮師十萬奔襲武關。
這原是一個非常圓滿的計劃,可謂是算無遺漏,然而項羽萬萬沒有想到,樊哙不僅果敢,而且無情,竟然置屬下數千性命于不顧,在自己大軍逼近之前搶先封閉城門。
武關之險,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出入關中的一道重要門戶,一旦城門關閉,則是易守難攻,就算項羽擁兵十萬,也無法越雷池半步。
項羽輕輕地歎息了一聲,遙望武關城頭,隻見一杆大旗之下,樊哙鎮定自若,從容應對,數萬名将士列隊以待,士氣高昂,心中不由暗道:“難道說真是天助劉邦?” 他似心有不甘,正要下達攻城的命令,卻聽得身後傳來一陣腳步聲,回頭看時,來者正是範增。
“這真是功虧一篑!”範增的語氣顯得十分平靜,絲毫沒有懊惱的神情:“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雖然武關未破,但對大王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 項羽細細地品味着範增話中的深意,猶自不解道:“亞父所言之玄機,未免高深了些,本王隻知,今日武關不能歸我所有,就是一種失敗!” 範增淡淡一笑道:“孰勝孰負,此時言來,實是在太早了些。
今日一戰未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就隻能證明一件事,那就是劉邦的大漢軍并不如大王想象中的容易對付,楚漢争霸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見分曉的事情,我們必須重新估量劉邦的實力,作長期抗衡的打算!” 項羽冷哼了一聲,顯然心有異議,但他素知範增大才,雖然不是事事言聽計從,卻從來沒有當面駁過他的話。
範增對項羽的表情悉數看在眼裡,微笑而道:“大王也許并不贊同微臣的看法,這其實再正常不過,畢竟大王身為流雲齋閥主,又是當今西楚霸王,一生所經曆的苦戰惡戰不下百次,從來不敗,當真稱得上是‘無敵于天下’,又豈能将區區一個劉邦放在眼裡,不過大王别忘了,眼前這個武關,正是數年前劉邦以十萬之師破之,竟比大王數十萬人馬先行進入關中,單憑這一點,就已經說明了劉邦并不簡單,大王切不可小視了他!” 範增的話勾起了項羽對一些往事的回憶,那時的劉邦,隻是他麾下的一員大将,貪酒好色,若非自己念着他在作戰中頗有一套,也許早就棄之不用了,想不到數年之後,劉邦竟然成了自己最主要的大敵,可見當年的劉邦的确是胸有大志,貪酒好色隻不過是他的僞裝罷了! 項羽心中一凜,緩緩而道:“亞父說得極是,當年本王的确是小看了他,才導緻今日之禍亂!” 範增道:“微臣之所以要提醒大王,是因為在今日的西楚軍中,上自大王,下至士卒,統統都多了一股驕橫之氣,‘從來不敗’這四個字,固然是了不起的輝煌,但細想起來,它又未嘗不是大亂的禍端,古人雲:‘驕兵必敗’!縱觀各朝各代,這樣的例子難道還少了嗎?” 項羽渾身一震,拱手道:“多謝亞父提醒,本王受教了!” 範增忙道:“微臣既受命于大王,自當為大王盡忠,這乃是做臣子應盡的本份!” 項羽望向城下列隊待命的十數萬人馬,猶豫了一下道:“照亞父的意思,我軍現在将如此打算?” 範增顯然已是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道:“既然偷襲不成,我軍可用一部佯攻武關,而大王則可帶一支精銳之師北上甯秦,就算攻不下甯秦,隻要我軍扼守這兩條漢軍出入中原的要道,不讓漢軍出入關中半步,那麼用不了三五年的時間,這天下依然是大王的天下,劉邦縱然偏安一隅,也不足為患!” 項羽心中甚是疑惑,眼芒盯住範增的眸子,沒有說話。
範增徐徐而道:“這隻因為三五年的時間已足夠我們計劃籌謀、穩定人心,民心所向決定了這天下最終的歸屬!” 項羽咬了咬牙,終于點頭道:“既然如此,那就傳令下去,三軍退後五十裡,安營紮寨!” 他的号令一下,不過片刻之間,西楚大軍已然向後而退,整個隊伍隊列整齊,行動迅速,真不愧于“無敵于天下”的王者之師。
樊哙眼見敵軍後退,不由舒緩了一口長氣,再看敵軍動靜時,忍不住在心裡問着自己:“與這樣的軍隊交戰,我究竟有多少勝算?” 他無法預知答案,因為連他自己也感到一絲顫栗與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