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張餘,還是鮮于恨樂。
他二人不僅是自己軍中不可多得的戰将,亦是他樊哙多年的知交心腹,若非軍情緊急,他是絕對不會作出這等無情之舉。
事已至此,一切隻有聽天由命了。
樊哙眼見鮮于恨樂身陷危局,隻能在心中暗道:“鮮于恨樂,我已顧不得你了……” 然而真正在心中叫苦不疊的倒是國正,他絕對沒有想到鮮于恨樂的刀法竟這般難纏,這般霸烈,“抽刀斷水水更流”,每一刀都體現出了這詩中的想象和意境。
刀如流水,刀氣更仿如大江之水,幾成勢不可擋之勢。
國正心驚之下,使出渾身解數,死命撐住,馬嘶長鳴中,他的身形如仙鶴沖天般縱入半空,短戟橫掃,拖出一道形若飓風的殺勢,撲天蓋地般向鮮于恨樂襲至。
鮮于恨樂微微一笑,心中明白這是國正的搏命一式,隻要自己能夠化解,就已經把握了勝局。
所以,他全神貫注地盯視着國正的一舉一動,不敢有一絲的大意,手中的長刀綻放出吞吐不定的精芒,仿如地獄之火,帶出森森的死亡氣息…… 勝敗在此一舉,每一個人的心仿佛都提到了嗓子眼,甚至可以聽到“咚咚”的心跳聲。
陡然間,鮮于恨樂的心中一緊,隻覺得背後陡然起了一股旋風,來勢霸烈而突然,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對方絕對是一個一等一的高手,這一點已從來人的出手可以證明,但鮮于恨樂一直注意着周邊的動靜,卻想不出此人竟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在他的身後,除了十丈之外站立着一些觀望的百姓,就隻剩下一架被人遺棄在大路中央的柴車。
在如此混亂的局勢下,這本不足為奇,敵人正是利用這種情況,派出高手藏匿其間,欲對他進行偷襲。
“蓬……”數百根尺長的木柴迸裂開來,向四方暴射。
“嗖……”一條人影如獵犬般竄出,寒芒點點,那手中的銅勾橫掃而出,攻擊的竟是鮮于恨樂的坐騎。
這一着不僅讓人無法意料,且偷襲者出手的準确、堅決都非常人可及,就連站在城樓上觀望的樊哙也“哎呀”一聲,心叫“不妙”間,飛刀已然出手。
樊哙的飛刀原在江湖上堪稱一絕,便連紀空手、韓信兩人也是承蒙他的傳授才得以精通此術,可見他的飛刀确有獨到之處,然而他的飛刀比之于紀空手的出手更無情,比之于韓信的出手更快捷,一旦現身空中,又是另一種意境。
可是無論他的飛刀有多快,要經過百步之距終需一定的時間,鮮于恨樂顯然已沒有這些時間等待下去,惟一的應變之策,就隻有棄馬。
“呼……”一旦作出決定,鮮于恨樂毫不猶豫,在瞬息間劈出九刀,先行化解了國正淩厲的殺勢,然後才縱身躍起,穩穩地落在驿道邊的一棵大樹上。
他背靠大樹,橫刀胸前,隻這麼一站,就顯示出他搏擊經驗之豐,因為此刻他正處于以一搏二的劣勢,惟有如此,他才可以去掉後顧之憂,專心應對敵人的夾擊。
但是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錯的要命! 因為就在此時,一柄悄無聲息的劍鋒自樹幹中滑出,異常迅疾地切入了他背部的肌肉裡…… 這才是真正的殺招,一旦出手,就絕無閃失,也惟有如此,才使得這個缜密的計劃完滿收場。
鮮于恨樂就此倒下,他至死都沒有看到兇手是誰。
沒有人知道兇手是誰,就連樊哙居高臨下,也沒有看到兇手的蹤迹! 但兇手一定存在,而且此時此刻,就在那棵大樹的背後,這是一個勿庸置疑的事實。
誰也沒有看到兇手是什麼時候藏身樹後的,但每一個人心裡都十分清楚,劍鋒要透過數尺的樹圍準确無誤地刺中鮮于恨樂的要害,而且悄無聲息,沒有一絲的征兆,能使出這樣劍法的人,當世之中已然不多,也就隻有三五個…… 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怦然一動,似乎已經猜到了來人的身分,可是他們又覺得地這實在是有些不可思議,情不自楚地搖了搖頭。
就在衆人猶自躊躇之間,那人已從樹後轉出,身形如山嶽推移,步履穩重,眼芒若電,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威儀,正是當今西楚霸王、流雲齋閥主項羽。
此時城外的戰局已然平息,鮮于恨樂與張餘所率的兩彪人馬已在頃刻之間覆沒,源源不斷的西楚大軍開至武關城下,放眼望去,如過江之鲫,足有十數萬之衆,這些軍士驟見項羽現身,無不轟動起來,十數萬人一聲呐喊,竟似平空響起一串炸雷。
饒是樊哙天生勇武,也情不自禁地打了一個寒噤,他已明白,自今日起,楚漢争霸的帷幕就此拉開了,若非自己見機得快,隻怕武關此刻已然失守。
樊哙的擔心絕非多餘,事實上,這正是項羽采納範增之計,精心準備了數月之久,才發動的一次偷襲。
早在城陽
他二人不僅是自己軍中不可多得的戰将,亦是他樊哙多年的知交心腹,若非軍情緊急,他是絕對不會作出這等無情之舉。
事已至此,一切隻有聽天由命了。
樊哙眼見鮮于恨樂身陷危局,隻能在心中暗道:“鮮于恨樂,我已顧不得你了……” 然而真正在心中叫苦不疊的倒是國正,他絕對沒有想到鮮于恨樂的刀法竟這般難纏,這般霸烈,“抽刀斷水水更流”,每一刀都體現出了這詩中的想象和意境。
刀如流水,刀氣更仿如大江之水,幾成勢不可擋之勢。
國正心驚之下,使出渾身解數,死命撐住,馬嘶長鳴中,他的身形如仙鶴沖天般縱入半空,短戟橫掃,拖出一道形若飓風的殺勢,撲天蓋地般向鮮于恨樂襲至。
鮮于恨樂微微一笑,心中明白這是國正的搏命一式,隻要自己能夠化解,就已經把握了勝局。
所以,他全神貫注地盯視着國正的一舉一動,不敢有一絲的大意,手中的長刀綻放出吞吐不定的精芒,仿如地獄之火,帶出森森的死亡氣息…… 勝敗在此一舉,每一個人的心仿佛都提到了嗓子眼,甚至可以聽到“咚咚”的心跳聲。
陡然間,鮮于恨樂的心中一緊,隻覺得背後陡然起了一股旋風,來勢霸烈而突然,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對方絕對是一個一等一的高手,這一點已從來人的出手可以證明,但鮮于恨樂一直注意着周邊的動靜,卻想不出此人竟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在他的身後,除了十丈之外站立着一些觀望的百姓,就隻剩下一架被人遺棄在大路中央的柴車。
在如此混亂的局勢下,這本不足為奇,敵人正是利用這種情況,派出高手藏匿其間,欲對他進行偷襲。
“蓬……”數百根尺長的木柴迸裂開來,向四方暴射。
“嗖……”一條人影如獵犬般竄出,寒芒點點,那手中的銅勾橫掃而出,攻擊的竟是鮮于恨樂的坐騎。
這一着不僅讓人無法意料,且偷襲者出手的準确、堅決都非常人可及,就連站在城樓上觀望的樊哙也“哎呀”一聲,心叫“不妙”間,飛刀已然出手。
樊哙的飛刀原在江湖上堪稱一絕,便連紀空手、韓信兩人也是承蒙他的傳授才得以精通此術,可見他的飛刀确有獨到之處,然而他的飛刀比之于紀空手的出手更無情,比之于韓信的出手更快捷,一旦現身空中,又是另一種意境。
可是無論他的飛刀有多快,要經過百步之距終需一定的時間,鮮于恨樂顯然已沒有這些時間等待下去,惟一的應變之策,就隻有棄馬。
“呼……”一旦作出決定,鮮于恨樂毫不猶豫,在瞬息間劈出九刀,先行化解了國正淩厲的殺勢,然後才縱身躍起,穩穩地落在驿道邊的一棵大樹上。
他背靠大樹,橫刀胸前,隻這麼一站,就顯示出他搏擊經驗之豐,因為此刻他正處于以一搏二的劣勢,惟有如此,他才可以去掉後顧之憂,專心應對敵人的夾擊。
但是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錯的要命! 因為就在此時,一柄悄無聲息的劍鋒自樹幹中滑出,異常迅疾地切入了他背部的肌肉裡…… 這才是真正的殺招,一旦出手,就絕無閃失,也惟有如此,才使得這個缜密的計劃完滿收場。
鮮于恨樂就此倒下,他至死都沒有看到兇手是誰。
沒有人知道兇手是誰,就連樊哙居高臨下,也沒有看到兇手的蹤迹! 但兇手一定存在,而且此時此刻,就在那棵大樹的背後,這是一個勿庸置疑的事實。
誰也沒有看到兇手是什麼時候藏身樹後的,但每一個人心裡都十分清楚,劍鋒要透過數尺的樹圍準确無誤地刺中鮮于恨樂的要害,而且悄無聲息,沒有一絲的征兆,能使出這樣劍法的人,當世之中已然不多,也就隻有三五個…… 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怦然一動,似乎已經猜到了來人的身分,可是他們又覺得地這實在是有些不可思議,情不自楚地搖了搖頭。
就在衆人猶自躊躇之間,那人已從樹後轉出,身形如山嶽推移,步履穩重,眼芒若電,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威儀,正是當今西楚霸王、流雲齋閥主項羽。
此時城外的戰局已然平息,鮮于恨樂與張餘所率的兩彪人馬已在頃刻之間覆沒,源源不斷的西楚大軍開至武關城下,放眼望去,如過江之鲫,足有十數萬之衆,這些軍士驟見項羽現身,無不轟動起來,十數萬人一聲呐喊,竟似平空響起一串炸雷。
饒是樊哙天生勇武,也情不自禁地打了一個寒噤,他已明白,自今日起,楚漢争霸的帷幕就此拉開了,若非自己見機得快,隻怕武關此刻已然失守。
樊哙的擔心絕非多餘,事實上,這正是項羽采納範增之計,精心準備了數月之久,才發動的一次偷襲。
早在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