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舍刀悟道

關燈
不是死屍臉上遺留下來的怪異表情,還以為他隻是靜靜地睡了過去。

     雖然隻有一具屍體,但圍在這具屍體周圍的,卻有十數人,使得大堂的空間似乎變小了許多。

     在死屍的手上,原來還握着一道竹簡,此刻卻到了韓信的手中。

     竹簡有字,書雲:“欣聞淮陰侯劍道有成,雖在千裡之外,但求一戰,以慰平生。

    ” 竹簡上雖然沒有留名,但字迹卻是用劍随手刻成,輕重有度,舒緩有方,隐隐然可見字的風骨。

     韓信一見之下,心中大驚,因為他已看出書寫此簡者,絕對是一個可怕的劍道高手。

     此人竟敢明目張膽地在淮陰侯府門前殺人,然後從容留書,潇灑而去,可見對方的确是有備而來,有所針對。

    而且對方所殺之人,并非一般弱手,乃是韓信旗下的一名劍客,姓全名義,在江淮一帶大大有名,可是看他的死因,顯然是一劍刺中咽喉,根本就沒有一點還手之力。

     “此人出手之快,十分可怕。

    ”韓信俯下身來,看了看全義咽喉上的那一點劍傷道:“劍從此入,又從此出,創口隻有一線,不留一絲血痕,可見此人深谙劍道,更懂得殺人之技巧。

    ” 堂上衆人一時默然,誰也沒有異議,因為韓信本身已是劍道高手,他所下的結論通常都不會有錯。

     隻是每一個人覺得對方敢在淮陰侯府門前殺人,并且公然向韓信挑戰,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如果對方沒有驚人的藝業與強大的實力,誰又敢做出如此瘋狂的舉動? 此時的韓信,已是擁兵十萬的淮陰侯,在他的精心操練下,這十萬征集而來的流民百姓在短短三月時間之内已成為了一支戰無不勝的精銳! 這似乎是一個奇迹,但隻有韓信自己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印證上天通過蟻戰向他昭示的玄機,他絕對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傳本侯之令,無論城中守衛還是府裡守衛,一旦發現可疑的佩劍者,可以不管不問,任其出入。

    ”韓信看了一眼全義恐怖的表情,皺了皺眉,冷聲下令道。

     “是,屬下這就傳令下去。

    ”淮陰城守張弛一怔之下,雖然覺得這道命令下得奇怪,卻隻能無條件地服從。

     站在韓信身後的一幹戰将顯然也有同感,韓信看在眼中,淡淡一笑道:“你們是不是覺得本侯這個命令下得很怪?” 在韓信的眼芒逼視下,沒有人敢喘半口大氣,無不低下頭來。

     “你們都是本侯最為倚重的将軍,如果你們不能理解本侯的用心所在,那麼本侯實在有點高看了你們。

    ”韓信冷冷地道:“帶兵之道,最重要的是愛兵如子,如果你們連自己手下的士兵都不愛惜,又怎能希望他們在沙場上為你們盡心殺敵呢?” “我明白了!”一員戰将站出來道。

     韓信微微一笑道:“說來聽聽。

    ” “侯爺下這道命令,是不想讓士兵受到無謂的傷害,因為敵人的劍術高明,縱然嚴防死守,恐怕也難以阻擋。

    ”那名戰将大聲答道。

     韓信點了點頭,道:“說的不錯。

    ”他的目光在衆人的臉上橫掃過去道:“要明白愛兵如子的這個道理并不難,難就難在你們能否做到!你們要想成為留名青史、叱咤天下的一代名将,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愛兵如子’這四個字!本侯希望你們一定要牢記于心,時刻不忘。

    ” [他卻不知,此言在數千年後得到印證。

    “韓信帶兵,劉邦帶将”,這八字足以證明韓信的成功。

    ] “是!”衆将整齊劃一地答道。

     韓信滿意地點了點頭,道:“今日發生的事情,不能有半點洩漏,你們出去之後,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對于這個神秘劍客,本侯自有辦法對付,不用你們操心。

    ” 他随意一擺手,衆将去後,這才雙手背負,緩緩地走向内院花園中。

     在一株傲然綻放的梅花旁邊,一個枯瘦的老者正在靜心欣賞着傲梅的風韻。

    他的臉上似有一種悠閑,嘴上似有一絲笑意,無論在什麼時候,他似乎都保持着一種非常優雅的氣質,一舉一動間卻盡顯高手的鎮定與氣度。

     當韓信踏入他五步之内時,這才緩緩回過頭來,拱手道:“老夫見過侯爺。

    ” “王爺無須多禮。

    ”韓信忙還禮道。

     老者微微一笑道:“老夫聽人說起府中有命案發生,難道侯爺是為此事而來?” “王爺果然料事如神,一猜即中。

    ”韓信肅然道:“此事的确是有些棘手,恐怕還得請王爺襄助才行。

    ” 老者淡淡一笑道:“自高麗國與江淮軍結成同盟之日起,侯爺的事便是老夫的事了,侯爺又何必客氣?” “的确如此。

    ”韓信微微一笑道:“這數月來,若非有王爺的‘北域龜宗’替本侯出力,我江淮軍又怎能在短短數月間發展壯大成這般聲勢?飲水思源,這都是王爺的功勞啊!” 原來此老者就是北域龜宗的宗主李秀樹,韓信之所以用“王爺”稱呼,是因為這李秀樹的确是不折不扣的高麗國王爺。

     高麗國地處北域苦寒之地,民風強悍,武風盛行,始皇一統天下之時,曾經是大秦的一個屬國,到了這一代的君王李氏鎮石,年少氣盛,野心勃勃,看到大秦覆亡在即,群雄紛紛割據,在李秀樹的極力慫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