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關燈
小
中
大
紅潮騷動衣沅
九月到十月,台灣很不平靜。
好一陣子,家裡的電視從早到晚不開,就這麼生活在無影像的世界裡,就怕外面的紛紛擾擾侵害了原本生活裡的單純恬靜。
說起來衣沅實在是很「俗仔」,任何關于政治議題、要藍天還是要綠地的敏感問題,感覺麻木的我慣常地保持無所謂的冷然态度,印象中有投票權以來也沒投過幾次票,更别說參與任何需要熱血沸騰的街頭運動。
那陣子,俗仔衣沅差點兒連電話和手機都給它關起來,三不五時響起的鈴聲都在問「圍城要不要去」…… 唉,就在趕稿水深火熱的此刻,電視新聞還在報導即将到來的雙十國慶,要來個「天下圍攻」哩! 這樣的訊息讓身為小小市民的我很心煩氣躁,夏天已經過去了,紅潮湧動之後是秋的涼風吹起。
秋天總是個容易感傷的季節,偶爾打開電視,會讓我的心情再次久久不能自已的,不是那些熱血沸騰的政治嘴臉,而是一部電影預告——「世貿中心」,每回看見短短的電影預告片段,我的心就會緊緊地揪住。
書寫這深邃的故事《怨他不該》,恰逢台灣的紅潮騷動,情緒陷落在深沉的記憶裡…… 很巧地,紀念「九一一事件」的電影「世貿中心」在今年的秋天上映,而衣沅構想的《怨他不該》有很大部分的場景在紐約。
于是,為了寫作參考需要,我把收藏在書櫃許久的旅遊指南找出來,再一次翻開自己親筆畫過、走過的足迹,一頁又一頁的翻動之中,很多回憶和思緒硬生生被掀開了。
六年前的冬天,我到紐約自助旅遊,用地鐵和行走的方式認識這個多元的城市,十幾天的時間不太長,但這「大蘋果」卻給我非常豐富而美好的回憶。
當然,那時候的世貿中心雙塔還巍巍聳立,記得那天的行程是參觀紐約的證交所,之後在附近東逛西晃,後來搭了地下鐵到世貿中心,時間緊迫的我,隻在地下商場逛了幾圈,匆匆忙忙走馬看花,我心裡還想着:啊,等下次再來仔細參觀吧…… 後來,當然沒有下次了—— 「世貿中心」像一部活生生在世人眼前上演的災難片,數以千計的熱血生命就在全球現場轉播之中撞擊、傾圮、倒毀,直到最後灰飛煙滅…… 衣沅有位朋友在紐約工作,他描述當時辦公室有個女同事,隔着幾條街眼睜睜看着世貿中心被撞擊,當場不支昏厥倒地,因為她的丈夫和姊妹恰巧都在世貿中心上班—— 我永遠記得,每當那位朋友說起這件悲劇時,他眼底浮現的是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而曆經過世紀大災難的我們大都有一種體會:旅遊和人生的過程相似,很
好一陣子,家裡的電視從早到晚不開,就這麼生活在無影像的世界裡,就怕外面的紛紛擾擾侵害了原本生活裡的單純恬靜。
說起來衣沅實在是很「俗仔」,任何關于政治議題、要藍天還是要綠地的敏感問題,感覺麻木的我慣常地保持無所謂的冷然态度,印象中有投票權以來也沒投過幾次票,更别說參與任何需要熱血沸騰的街頭運動。
那陣子,俗仔衣沅差點兒連電話和手機都給它關起來,三不五時響起的鈴聲都在問「圍城要不要去」…… 唉,就在趕稿水深火熱的此刻,電視新聞還在報導即将到來的雙十國慶,要來個「天下圍攻」哩! 這樣的訊息讓身為小小市民的我很心煩氣躁,夏天已經過去了,紅潮湧動之後是秋的涼風吹起。
秋天總是個容易感傷的季節,偶爾打開電視,會讓我的心情再次久久不能自已的,不是那些熱血沸騰的政治嘴臉,而是一部電影預告——「世貿中心」,每回看見短短的電影預告片段,我的心就會緊緊地揪住。
書寫這深邃的故事《怨他不該》,恰逢台灣的紅潮騷動,情緒陷落在深沉的記憶裡…… 很巧地,紀念「九一一事件」的電影「世貿中心」在今年的秋天上映,而衣沅構想的《怨他不該》有很大部分的場景在紐約。
于是,為了寫作參考需要,我把收藏在書櫃許久的旅遊指南找出來,再一次翻開自己親筆畫過、走過的足迹,一頁又一頁的翻動之中,很多回憶和思緒硬生生被掀開了。
六年前的冬天,我到紐約自助旅遊,用地鐵和行走的方式認識這個多元的城市,十幾天的時間不太長,但這「大蘋果」卻給我非常豐富而美好的回憶。
當然,那時候的世貿中心雙塔還巍巍聳立,記得那天的行程是參觀紐約的證交所,之後在附近東逛西晃,後來搭了地下鐵到世貿中心,時間緊迫的我,隻在地下商場逛了幾圈,匆匆忙忙走馬看花,我心裡還想着:啊,等下次再來仔細參觀吧…… 後來,當然沒有下次了—— 「世貿中心」像一部活生生在世人眼前上演的災難片,數以千計的熱血生命就在全球現場轉播之中撞擊、傾圮、倒毀,直到最後灰飛煙滅…… 衣沅有位朋友在紐約工作,他描述當時辦公室有個女同事,隔着幾條街眼睜睜看着世貿中心被撞擊,當場不支昏厥倒地,因為她的丈夫和姊妹恰巧都在世貿中心上班—— 我永遠記得,每當那位朋友說起這件悲劇時,他眼底浮現的是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而曆經過世紀大災難的我們大都有一種體會:旅遊和人生的過程相似,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