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虎嘯龍吟
關燈
小
中
大
之急。
小小一座寺院,一兩萬畝的良田,按一千個人頭,一年也就吃五十萬斤糧,不算居士布施,一年至少也可省下三五十萬乃至百八十萬斤糧的。
侄兒的手下已經打聽出了,他們寺後的柏谷墅山林一帶有許多的秘密糧窖。
我估計,少林寺幾年省下來的存糧,至少也在一二百萬斤以上!侄兒以為,若能把這些糧食弄來,好歹也可救我大鄭軍一時之急!" "你們查了兩三年了,除了人家主動送來的十萬斤糧谷,至今也沒見你們查出一粒糧食來!眼下,你不能再給我節外生枝了!你若認定那裡有糧,既可以先派人悄悄去尋找,也可以再張口去借。
他們若是不肯相借,你們尋到哪裡有糧,那時再派兵去搬也好,去搶也罷,他們也隻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 降龍羅漢慧玚來到柏谷寺,告知衆僧:鄭帝王世充再次派人到上院少林寺找善護師叔借糧。
這次,上座善護派人趕到東京,奉上開皇年間隋文帝賜予的一些金銀諸物,以此寺中已無糧可借…… 王世充看到寺裡送到東京的諸多金銀,就是想發作,一時也找不到什麼理由——眼下,糧食雖是鄭國朝廷賴以支撐的唯一急需,可是,人家奉送的這些金銀,并不比他們張口所借的糧食數量價值更菲。
所以,一時也無計可施了。
柏谷寺的衆僧便發覺:最近幾天,柏谷塢一帶的山岩叢林,常常會出現一些面目陌生的打柴人、牧羊人和采藥人…… 多年以來,柏谷寺僧與附近幾處莊子的百姓你來我往甚是密切。
除了每年的夏秋兩季上山交租,山下村裡的百姓,凡是家中遇有病災之時,寺裡隻要聽說了,多會主動前往救濟。
甚至百姓家中有了紅白喜事,寺僧也會派人前往湊個份子。
彼此之間一向從未曾謀過面者,實在少之又少。
昙宗與普惠、明嵩、普勝幾人俱都感到:這些突然頻頻光臨柏谷塢一帶山林的陌生面孔,恐怕又是沖着寺糧來的。
自開皇以來,因寺糧豐足,上院便開始有意把糧倉分散儲藏。
往年,每季收上來的糧食,都是先被寺僧們曬幹了,再拿麻袋紮好了,然後人扛擔挑地,順着寺中一條秘道運到後山,再分别存入各處的糧窖。
整個藏糧圖,也隻有上座善護、志操、慧玚、昙宗、普惠、明嵩和普勝七個人知道。
而柏谷屯的糧窖,因是直接負責收佃的寺院,故而也是少林寺諸多下院中收儲存糧最多的。
特别近幾年,因天下動蕩,寺僧們不僅又掘建了一些新的地下糧窖,也在後山諸多山岩洞穴中新增了一些秘密糧窟。
然而,近幾年因兵荒馬亂,加上連年歉收,坐吃山空,寺裡若真是存有大量陳年餘糧,其實,就算借他幾十萬斤百八十萬的,也犯不着因此與他結下仇怨的。
實在的,眼下,寺裡的糧食已經自顧不暇,因而,根本不敢再開這個口了。
為防王仁則會派大軍搜山,自從李密兵敗,王世充廢隋建鄭之後,衆僧們連夜又将山上的幾處糧窖以山石亂樹掩遮得更隐秘了一些。
其中,有一處山洞的糧窖,隻因下雨時會有積水從洞隙滲入,為防糧食受潮,衆僧便将糧食連夜轉到另一處秘密山洞之中。
癞頭和尚智興望着這處搬空的糧洞,想到近幾天老在山上轉悠的那些陌生人,撓了撓癞痢頭,不覺心生一計…… 這天傍晚,他叫上鬼影頭陀道廣,兩人到竈房向竈頭讨了幾把麥子裝在僧衣裡,悄悄溜出了寮舍、溜出山寺,直到半夜才又悄悄溜了回來,不知又在外面做了什麼勾當。
第二天天未亮,兩人又溜出寺去,爬到後山一處枝繁葉茂的大樹上往下瞅。
天大亮以後,他們看見,從山道上爬上來了兩三個别着柴刀,卻根本不打柴,隻是在山岩林間這裡敲敲、那裡扒扒的人。
有一個人突然在石頭上發現了幾粒散落的麥粒兒!隻聽他大叫一聲,如獲至寶地撿起了麥粒兒,驚喜地對遠處打了個呼哨。
另外兩個打柴人不一會兒便跑了過來,三人在地上指指點點、尋尋覓覓的,順着麥粒兒,最後找到一處幹樹枝遮掩着的山崖跟前。
他們扒開一些樹枝,見裡面露出了一個被亂石壘着的山洞。
三人急切地扒開山崖前的石頭,又在岩洞口撿到一些麥粒。
于是,三人田鼠扒洞似的,往裡扒得更歡快了。
裡面露出了幾塊更大的石頭豎在了洞口。
癞頭和尚智興和道廣眼看着他們三人一起使勁移動着石頭,在樹上捂着嘴偷偷發笑。
又見
小小一座寺院,一兩萬畝的良田,按一千個人頭,一年也就吃五十萬斤糧,不算居士布施,一年至少也可省下三五十萬乃至百八十萬斤糧的。
侄兒的手下已經打聽出了,他們寺後的柏谷墅山林一帶有許多的秘密糧窖。
我估計,少林寺幾年省下來的存糧,至少也在一二百萬斤以上!侄兒以為,若能把這些糧食弄來,好歹也可救我大鄭軍一時之急!" "你們查了兩三年了,除了人家主動送來的十萬斤糧谷,至今也沒見你們查出一粒糧食來!眼下,你不能再給我節外生枝了!你若認定那裡有糧,既可以先派人悄悄去尋找,也可以再張口去借。
他們若是不肯相借,你們尋到哪裡有糧,那時再派兵去搬也好,去搶也罷,他們也隻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 降龍羅漢慧玚來到柏谷寺,告知衆僧:鄭帝王世充再次派人到上院少林寺找善護師叔借糧。
這次,上座善護派人趕到東京,奉上開皇年間隋文帝賜予的一些金銀諸物,以此寺中已無糧可借…… 王世充看到寺裡送到東京的諸多金銀,就是想發作,一時也找不到什麼理由——眼下,糧食雖是鄭國朝廷賴以支撐的唯一急需,可是,人家奉送的這些金銀,并不比他們張口所借的糧食數量價值更菲。
所以,一時也無計可施了。
柏谷寺的衆僧便發覺:最近幾天,柏谷塢一帶的山岩叢林,常常會出現一些面目陌生的打柴人、牧羊人和采藥人…… 多年以來,柏谷寺僧與附近幾處
除了每年的夏秋兩季上山交租,山下村裡的百姓,凡是家中遇有病災之時,寺裡隻要聽說了,多會主動前往救濟。
甚至百姓家中有了紅白喜事,寺僧也會派人前往湊個份子。
彼此之間一向從未曾謀過面者,實在少之又少。
昙宗與普惠、明嵩、普勝幾人俱都感到:這些突然頻頻光臨柏谷塢一帶山林的陌生面孔,恐怕又是沖着寺糧來的。
自開皇以來,因寺糧豐足,上院便開始有意把糧倉分散儲藏。
往年,每季收上來的糧食,都是先被寺僧們曬幹了,再拿麻袋紮好了,然後人扛擔挑地,順着寺中一條秘道運到後山,再分别存入各處的糧窖。
整個藏糧圖,也隻有上座善護、志操、慧玚、昙宗、普惠、明嵩和普勝七個人知道。
而柏谷屯的糧窖,因是直接負責收佃的寺院,故而也是少林寺諸多下院中收儲存糧最多的。
特别近幾年,因天下動蕩,寺僧們不僅又掘建了一些新的地下糧窖,也在後山諸多山岩洞穴中新增了一些秘密糧窟。
然而,近幾年因兵荒馬亂,加上連年歉收,坐吃山空,寺裡若真是存有大量陳年餘糧,其實,就算借他幾十萬斤百八十萬的,也犯不着因此與他結下仇怨的。
實在的,眼下,寺裡的糧食已經自顧不暇,因而,根本不敢再開這個口了。
為防王仁則會派大軍搜山,自從李密兵敗,王世充廢隋建鄭之後,衆僧們連夜又将山上的幾處糧窖以山石亂樹掩遮得更隐秘了一些。
其中,有一處山洞的糧窖,隻因下雨時會有積水從洞隙滲入,為防糧食受潮,衆僧便将糧食連夜轉到另一處秘密山洞之中。
癞頭和尚智興望着這處搬空的糧洞,想到近幾天老在山上轉悠的那些陌生人,撓了撓癞痢頭,不覺心生一計…… 這天傍晚,他叫上鬼影頭陀道廣,兩人到竈房向竈頭讨了幾把麥子裝在僧衣裡,悄悄溜出了寮舍、溜出山寺,直到半夜才又悄悄溜了回來,不知又在外面做了什麼勾當。
第二天天未亮,兩人又溜出寺去,爬到後山一處枝繁葉茂的大樹上往下瞅。
天大亮以後,他們看見,從山道上爬上來了兩三個别着柴刀,卻根本不打柴,隻是在山岩林間這裡敲敲、那裡扒扒的人。
有一個人突然在石頭上發現了幾粒散落的麥粒兒!隻聽他大叫一聲,如獲至寶地撿起了麥粒兒,驚喜地對遠處打了個呼哨。
另外兩個打柴人不一會兒便跑了過來,三人在地上指指點點、尋尋覓覓的,順着麥粒兒,最後找到一處幹樹枝遮掩着的山崖跟前。
他們扒開一些樹枝,見裡面露出了一個被亂石壘着的山洞。
三人急切地扒開山崖前的石頭,又在岩洞口撿到一些麥粒。
于是,三人田鼠扒洞似的,往裡扒得更歡快了。
裡面露出了幾塊更大的石頭豎在了洞口。
癞頭和尚智興和道廣眼看着他們三人一起使勁移動着石頭,在樹上捂着嘴偷偷發笑。
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