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金枝玉葉

關燈
,其實根本就是推托之辭。

     一旦逃脫那處華美的大牢籠,她是決計不會再回去了。

     她隻想過普通百姓清貧卻安甯的日子。

    她隻想嫁給她喜歡的覺遠哥哥,和他過着男耕女織、粗茶淡飯、布衣百姓的日子…… 在長安帝宮告别陛下和宇文昭儀時,陛下和昭儀賜了她好幾箱的金銀珠寶和绮羅錦緞。

    她先是執意推辭,後來怕陛下和昭儀生疑,便裝做歡天喜地的樣子,叩謝了賞賜。

     一回到柏谷塢,她當即便把陛下和昭儀的賞賜,托義父昙宗全部捐到上院少林寺了。

     她重新開始了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鄉野生活…… 自打無瑕哭哭啼啼地被人接回長安後,昙宗心下雖說酸楚難禁,倒也松了一口氣——覺遠和無瑕兩個孩子兩情相悅,他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又不好管,又不好說,又不好成全,又不好阻止。

     長此下去,如何了結?分明注定了,他們的相愛相聚,将會是一樁有情無份、有花無果的苦緣。

     沒料到,無瑕剛剛回到京師長安不幾天,唐國公的二公子李世民率人前往東京勘察敵國形勢時,竟然又把無瑕從安長帶了回來。

     已貴為大唐皇帝陛下的李淵,還專門給少林寺上座和自己帶了一封親筆信,信中對少林寺和自己對無瑕的養育教導之恩,表示了感謝之意。

    又說無瑕知恩知報,執意返回柏谷塢照管病中的秋婆婆,故而再請他們繼續關照無瑕一段時日,待秋冬過後,他再派人接無瑕重返長安…… 昙宗越發感覺到為難了——無瑕此番回來,滿頭烏發被她自己剃得不僧不道、豁豁牙牙的…… 他能想象在長安發生了什麼事。

     他也能預感到:無瑕從此決不會再返回長安帝宮了。

     其實,隻有他這個做義父的明白——無瑕放着榮華富貴不肯享,非要回到柏谷塢的真實原委。

     他雖有心成全覺遠和無瑕,使無瑕這個孤兒将來有個長遠的倚靠。

    可是,看眼下的天下局勢,夏,鄭,唐三國三分天下,勝負未果。

    天下不知還要亂多少年才能平定。

    覺遠雖是自己一手親教的,武功也算了得,即使他能打出山門,還俗之後,逢此亂世,他又憑什麼躲過兵役,憑什麼養活無瑕?并能保證無瑕一生衣食無慮、快樂安甯? 即使覺遠有這個能力,李淵那裡又豈肯答應?因為,此番他在信中已經說明:一年之内,他再派人來接無瑕返回長安。

     那時,性情執拗的無瑕必不肯前往。

     到時候,少林寺的善護師叔,還有自己這個義父又當如何交差? 李淵會不會因此而遷怒于祖庭少林? 唉!事情竟然鬧到這般地步,實在令他這個修行多年、清靜慣了的和尚犯了難…… 自無瑕被人接回長安後,覺遠直覺得自己的五髒六腑都被人掏空了一般虛弱。

    整日恍恍惚惚,做什麼都打不起精神來了,就算參禅趺坐,也再也難得甯靜了。

     師父看出了他已經走火入魔、妄生挂礙了。

     而無論做人還是為僧,一旦堕入一念難卻,甚至念念不忘的地步,人便似淪入無邊的苦海,碩大的羅網,任其颠宕翻覆,也無以掙脫痛楚…… 師父令他每日默誦達摩祖師的《達摩大師悟性論》三百遍: ……八萬四千法門,盡由一心而起。

    若心相内淨,猶如虛空,即出離身心内,八萬四千煩惱為病本也。

    凡夫當生憂死,飽臨愁肌,皆名大惑。

    所以聖人不謀其前,不慮其後,無戀當今,念念歸道。

    若未悟此大理者,即須早求人天之善,無令兩失…… 偈雲: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像,湛然不動自真如。

    二更凝神轉明淨,不起憶想同真性。

    森羅萬像并歸空,更執有空還是病。

    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妄想論邪正。

    若能不二其居懷,誰道即凡非是聖。

    三更心淨等虛空,遍滿十方無不通,山河石壁無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 兩三個月過去了,漸漸地,覺遠的痛楚和悲苦,終于稍稍緩和了一些。

     誰能料到,剛剛舒展些許,無瑕妹妹突然又回來啦! 望着無瑕那雙依舊俏皮的笑眼,覺遠心裡又溫暖,又迷茫,又酸楚…… 無瑕果然從小就見識過大世面的女孩兒,從長安回來,越發不似鄉下女孩的矜持害羞了。

    為了掩飾剪得不倫不類的頭發,紮一個花頭巾,見了覺遠,一點兒也不掩飾滿眼的悅愛之情,一雙眸子笑盈盈地望着覺遠說:"哥,我跟我爹說了,等過了這陣子,世道太平一些時,讓我爹跟上院的善護爺爺商量一下,準許你也還俗,咱們一起照顧奶奶和爹。

    " 覺遠的臉一下子漲紅了,卻故作不解,也不搭她的話茬兒。

    隻管"嗞啦嗞啦"地鋸着木柴,頭上和臉上一時浸滿了汗珠兒。

     無瑕一笑,把從宮裡帶回的香澡豆*拿出來,抹在手巾上,在涼水中涮了涮,擰幹了,親手為他拭額上臉上的汗。

     覺遠聞着手巾上的令人心醉的香氣,一顆心直跳得吓人…… *香澡豆——古代宮廷自制的香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