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紅塵浩茫
關燈
小
中
大
這些日子以來,明嵩師父一個月竟難得幾天在寺裡了。
即使回來一趟,往往也是頭一天夜裡回來,第二天或是第三天一大早便又匆匆下山了。
秀秀姑已經來尋他好幾趟了。
每次看到秀秀姑失望而歸的神情,覺遠和覺範兩人都有點莫名的難受。
其實,他們和秀秀姑一樣,也很想師父的。
這些日子,哥倆兒天天傍晚都會來在山門外,坐在河畔一處高坡上,一面參禅打坐,一面等待師父歸來。
入夜的轘轅山的山野萬籁俱寂,一輪紅圓的月亮,高映在千谷萬壑之間。
月下,寺僧們或是三五結伴,或是獨自一人,或是攜了蒲團,或是席地趺坐,在樹下,在麥場,在草地,在寮舍,阖目靜坐,參禅辨機…… 覺範依舊童心未泯,參禅打坐時,老是心不專一。
一會兒跳起來捉飛來飛去的螢火蟲,一會兒又去摸樹幹上的蟬蛹。
俄爾又神秘地說:"師兄,我說覺真像個女孩兒吧,你還不信。
原來覺真真是個女孩子啊!聽說,她還是你師父出家前的親生女兒呢!而且,她根本就不是啞巴!" 覺遠阖目趺坐,根本不接他的話茬兒。
這些還用覺範告訴自己?早在幾天前,師父就帶自己下山,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把秋婆婆柏谷莊裡原來住的兩間已經坍塌的草屋和小院都已修葺好了,等牆屋晾幹一些,就要送秋婆婆和師妹覺真下山去了。
師父雖說沒對自己說明師妹是他的女兒,卻對他說,師妹原來的俗名叫無瑕,她娘死後沒人管才上山投親來了。
師父說,前兩年因她的年紀太小,秋婆婆的腿又沒好利索,所以才在山寺待了三年,也好彼此随時照應。
師父還交待他,師妹和秋婆婆以後搬到莊裡了,正趕上寺裡又要收租了,這段日子他會很忙,讓覺遠沒事常到山下去關照關照。
覺範見師兄沒有搭話,兀自歎了口氣:"唉!我要是也有個爹該多好啊……" 覺遠轉過臉去:"你可真像個小孩子!明嵩師父平時待你不像待親兒子一樣嗎?" 覺範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唉!可是,這些日子師父下山,也不管我這個兒子了。
" 覺遠說:"師父下山那是為了普救十方衆生,行的是大功德。
再說,你就算比我小幾歲,可畢竟也不是吃奶的小娃娃了,做什麼還要天天纏着師父?你什麼時候見我師父當我是小孩子了?" 覺範想想也是:昙宗師父對覺遠從來都是又威嚴又沉默的,哪裡像自己師父,時不時還給自己帶些什麼好吃的、好玩兒的,高興時,還會扛自己在肩上轉幾圈玩兒呢! "嗯,你師父是沒有我師父親。
" 覺遠道:"我師父也是少有的行大功德和大慈悲的人。
他對我修行嚴厲,那也是出于大愛……" 兩人正說話間,突然被一種異樣的聲音打斷—— "可能是獾子扒窩兒呢。
"覺遠說。
"隻要不是蛇和蟒就好。
我這輩子最怕的就是蟒蛇了!"覺範說。
覺遠小聲說:"不管是什麼,都先不要動!" 兩人坐在那裡,聽見那異樣的聲音越來越近了,呼哧呼哧地,不像是什麼野獸,倒像是有人在喘粗氣。
末了,那聲音離他們越來越近,聽着竟像是拳腳踢打的聲音,正疑惑間,突聽有人"嗳喲"一聲。
柏谷屯裡新來了一幫子武功過人的高手,彼此不服,常有人私下約在靜處悄悄比試一番。
覺範心下好奇,站起身來,悄悄躲在灌木叢後面看了看,對覺遠低聲說:"師兄快來看哪!我當是誰,原來是三師兄僧滿和四師兄僧豐兩人在打架哪!" "人家那是在切磋武藝呢!" "嗐!不像是切磋啊?你來看,打得兇哪!" 覺遠沒理會他,仍舊結跏趺坐。
僧滿、僧豐、覺遠和覺範是一茬子的僧徒,僧滿比僧豐大兩歲。
僧豐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楞頭青,動辄瞪眼發火的,可是僧滿的為人卻是穩成持重,行事也平和,即使僧豐使性子,僧滿也不會跟他一般見識的。
在寺裡,兩人除了禅武功課頗知苦練之外,另外也各有一樣人所不及的絕活兒:竈房的火頭僧滿,每遇天下連陰雨,爐潮柴濕的,值竈者最發愁的一樣事就是點火了。
若再遇到寺裡所有的火種都被潮氣和漏雨欺滅,大雨滿天,又沒法出門到跑上院佛前的長明燈前借火,無論拿什麼發燭啦、火鐮火石啦,咔啦咔啦打上半晌都點不着火絨時,隻要尋了來他,眨眼功夫,不管什麼樣的爛枝濕柴,也不管竈台被漏雨打得精濕掉泥的,他照樣都能點着火來,而且,很快還能把個爐火攏得旺旺的紅,燒得轟轟的響。
一面燒火,一面還會把手中的一根撥火棍旋轉翻飛,玩出許多令人目眩的花樣來。
覺遠和覺範倆人便給他起了個綽号——吹火羅漢。
比起僧滿,水房的水頭僧豐,絕技則在打水上。
除了提水打水從不歇腳、上坡過坎如履平地之外,不管天怎麼旱,河裡井裡水多淺多渾,他總有法子悄悄溜出去,過一個半個時辰的回來,一手提着一隻大水桶,桶裡的水滿滿當當,清的能照出人影兒來。
即使回來一趟,往往也是頭一天夜裡回來,第二天或是第三天一大早便又匆匆下山了。
秀秀姑已經來尋他好幾趟了。
每次看到秀秀姑失望而歸的神情,覺遠和覺範兩人都有點莫名的難受。
其實,他們和秀秀姑一樣,也很想師父的。
這些日子,哥倆兒天天傍晚都會來在山門外,坐在河畔一處高坡上,一面參禅打坐,一面等待師父歸來。
入夜的轘轅山的山野萬籁俱寂,一輪紅圓的月亮,高映在千谷萬壑之間。
月下,寺僧們或是三五結伴,或是獨自一人,或是攜了蒲團,或是席地趺坐,在樹下,在麥場,在草地,在寮舍,阖目靜坐,參禅辨機…… 覺範依舊童心未泯,參禅打坐時,老是心不專一。
一會兒跳起來捉飛來飛去的螢火蟲,一會兒又去摸樹幹上的蟬蛹。
俄爾又神秘地說:"師兄,我說覺真像個女孩兒吧,你還不信。
原來覺真真是個女孩子啊!聽說,她還是你師父出家前的親生女兒呢!而且,她根本就不是啞巴!" 覺遠阖目趺坐,根本不接他的話茬兒。
這些還用覺範告訴自己?早在幾天前,師父就帶自己下山,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把秋婆婆柏谷莊裡原來住的兩間已經坍塌的草屋和小院都已修葺好了,等牆屋晾幹一些,就要送秋婆婆和師妹覺真下山去了。
師父雖說沒對自己說明師妹是他的女兒,卻對他說,師妹原來的俗名叫無瑕,她娘死後沒人管才上山投親來了。
師父說,前兩年因她的年紀太小,秋婆婆的腿又沒好利索,所以才在山寺待了三年,也好彼此随時照應。
師父還交待他,師妹和秋婆婆以後搬到莊裡了,正趕上寺裡又要收租了,這段日子他會很忙,讓覺遠沒事常到山下去關照關照。
覺範見師兄沒有搭話,兀自歎了口氣:"唉!我要是也有個爹該多好啊……" 覺遠轉過臉去:"你可真像個小孩子!明嵩師父平時待你不像待親兒子一樣嗎?" 覺範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唉!可是,這些日子師父下山,也不管我這個兒子了。
" 覺遠說:"師父下山那是為了普救十方衆生,行的是大功德。
再說,你就算比我小幾歲,可畢竟也不是吃奶的小娃娃了,做什麼還要天天纏着師父?你什麼時候見我師父當我是小孩子了?" 覺範想想也是:昙宗師父對覺遠從來都是又威嚴又沉默的,哪裡像自己師父,時不時還給自己帶些什麼好吃的、好玩兒的,高興時,還會扛自己在肩上轉幾圈玩兒呢! "嗯,你師父是沒有我師父親。
" 覺遠道:"我師父也是少有的行大功德和大慈悲的人。
他對我修行嚴厲,那也是出于大愛……" 兩人正說話間,突然被一種異樣的聲音打斷—— "可能是獾子扒窩兒呢。
"覺遠說。
"隻要不是蛇和蟒就好。
我這輩子最怕的就是蟒蛇了!"覺範說。
覺遠小聲說:"不管是什麼,都先不要動!" 兩人坐在那裡,聽見那異樣的聲音越來越近了,呼哧呼哧地,不像是什麼野獸,倒像是有人在喘粗氣。
末了,那聲音離他們越來越近,聽着竟像是拳腳踢打的聲音,正疑惑間,突聽有人"嗳喲"一聲。
柏谷屯裡新來了一幫子武功過人的高手,彼此不服,常有人私下約在靜處悄悄比試一番。
覺範心下好奇,站起身來,悄悄躲在灌木叢後面看了看,對覺遠低聲說:"師兄快來看哪!我當是誰,原來是三師兄僧滿和四師兄僧豐兩人在打架哪!" "人家那是在切磋武藝呢!" "嗐!不像是切磋啊?你來看,打得兇哪!" 覺遠沒理會他,仍舊結跏趺坐。
僧滿、僧豐、覺遠和覺範是一茬子的僧徒,僧滿比僧豐大兩歲。
僧豐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楞頭青,動辄瞪眼發火的,可是僧滿的為人卻是穩成持重,行事也平和,即使僧豐使性子,僧滿也不會跟他一般見識的。
在寺裡,兩人除了禅武功課頗知苦練之外,另外也各有一樣人所不及的絕活兒:竈房的火頭僧滿,每遇天下連陰雨,爐潮柴濕的,值竈者最發愁的一樣事就是點火了。
若再遇到寺裡所有的火種都被潮氣和漏雨欺滅,大雨滿天,又沒法出門到跑上院佛前的長明燈前借火,無論拿什麼發燭啦、火鐮火石啦,咔啦咔啦打上半晌都點不着火絨時,隻要尋了來他,眨眼功夫,不管什麼樣的爛枝濕柴,也不管竈台被漏雨打得精濕掉泥的,他照樣都能點着火來,而且,很快還能把個爐火攏得旺旺的紅,燒得轟轟的響。
一面燒火,一面還會把手中的一根撥火棍旋轉翻飛,玩出許多令人目眩的花樣來。
覺遠和覺範倆人便給他起了個綽号——吹火羅漢。
比起僧滿,水房的水頭僧豐,絕技則在打水上。
除了提水打水從不歇腳、上坡過坎如履平地之外,不管天怎麼旱,河裡井裡水多淺多渾,他總有法子悄悄溜出去,過一個半個時辰的回來,一手提着一隻大水桶,桶裡的水滿滿當當,清的能照出人影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