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女兒無瑕
關燈
小
中
大
自善護率衆弟子先後入東京景華宮和主持兩場功德道場的第三天,陛下楊廣便啟程南下了。
陛下率王公後妃離開未幾,天下四海之内,公然率兵作反的人越發劇增了:林士宏稱帝,羅藝造反,徐圓朗起兵,梁師都稱帝…… 窦建德自稱長樂王,薛舉盡占隴西之地,劉武周稱帝…… 翟讓、李密發檄數楊廣十罪并率軍攻破興洛倉…… 隋大将裴仁基率軍投降李密…… 少林寺上座善護預感到:從今往後,寺院隻怕也難得會有太平的日子了。
當時,若天不亡隋,風助火勢,能燒毀一些龍舟鳳船,陛下再堅守京師一段日子,居中而制外,駐守四方的大隋王公大臣和各方将軍,必會因各自的父母妻兒都被羁留于東西兩都的原故,不僅不敢輕易作亂,還會為平亂竭盡全力。
如今,陛下放棄了中原,那些外戍一方且擁有兵力财力的大隋臣将一旦也乘機作反起來,既有兵馬地盤又有糧倉做後援,隻怕要遠比那些流民百姓們聚嘯起來的亂兵更令人心驚…… 說來,這些年裡,陛下隻顧着自己彰顯武功,哪裡還記得"休兵養民"四字?據說,大隋的錢糧國庫聚有十幾年幾十年支不完的糧銀,而百姓子弟成日非征即役,哪家還有耕作的勞力?哪家還有隔年的餘糧?造反,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畢竟好歹還能苟活幾天…… 天下不甯,寺院又豈得清靜?雖說戰火兵亂一時還未燒到嵩山幽谷,然而此起彼伏的義軍、流民、亂兵,仿如滾滾将至的洪水,小小一座寺院遲早難逃被大勢淹沒…… 寺裡必得盡可能多的儲備一些糧食,以備天下動蕩帶來的必然的大饑荒到來…… 大業十三年春,地裡的麥子剛剛泛黃,他便命寺主志操和慧玚二人四處巡察年景,并與柏谷寺的昙宗、普惠等當家和尚商定今年夏糧佃租的收交運藏,又再次給柏谷寺增派了幾十個武僧。
外面的世界已是刀兵四起,綠樹夾岸的馬澗河,仍是一如既往不疾不緩地向東流淌着。
今天輪到覺遠幫廚打水。
覺遠從不喜歡在山門正對着的那一帶河邊打水。
每輪到他幫廚打水,他甯可多走一段路,也要打最清淨的水添鍋做飯。
那一帶水清草茂,既沒有對岸柏谷塢莊裡的牛啊羊的在河邊拉屎撒尿,又沒有人在此涮手巾洗臉。
在這裡,他還能品味一番幽靜和清新。
累了,便仰面躺在厚厚的草灘上歇一會兒,看看天上的浮雲藍天,聽聽鳥兒和青蛙的叫聲。
或是在此跏趺而坐,阖目調息。
這天,當他拎着兩隻空桶,一蹦一跳地走到一叢長滿葦柳的河灘時,蓦地傳來一串女孩子的清脆的笑聲。
覺遠停了腳:河這邊根本沒有俗家人居住,這是誰家的女孩子,跑這麼遠,而且還跑到河這邊玩耍來了? 他不敢貿然打攪,卻忍不住躲在樹後,向河邊望去。
這一望,實在令覺遠大吃一驚——原來,河邊的人竟然是秋婆婆和小啞巴覺真! 覺遠看見,"師弟"覺真脫了平時常穿的那件又寬又大的羅漢褂,身上穿着一件紅花小褂,秋婆婆正在洗衣服,她正光着腳,在河裡又是笑又是叫的,在捉河底的螃蟹呢! 天哪! 師弟,他、他、他不是啞巴? 不僅如此,原來,她,她竟然還是個女孩子? 覺遠驚呆了! 怪不得,近些時日,他幾番聽覺範說,有人在背後竊竊私議,說好像覺真越長越像個女孩子的話。
還有說覺真好像是昙宗的什麼親戚。
幾年裡,一直被單獨安置在寺裡的偏院裡,還讓秋婆婆專門幫着照料。
還有人還說,覺真很可能就是昙宗自己的孩子。
覺遠雖知道師父出家前曾是大隋軍中的一名校尉,受傷歸裡後皈依了佛門。
如此說來,師父出家前俗世留有女兒也在情理之中。
覺遠思量,覺真轉眼在寺裡已經兩三年了,此事一定事先征得了善護師爺默許的。
不過,覺真若真的是師父昙宗的兒子倒也罷了,如今覺真竟然還是個女孩兒,這就麻煩了——一個女孩兒家的,比丘僧修行的寺院當然是不能久留的。
其實,往日覺範曾在自己面前說小師弟覺真看上去太過嬌貴,又說怎麼越長越像個女娃的話,當時覺遠根本沒把這話放心上,他總以為小師弟不過是人生得秀氣一些罷了。
男孩就是男孩,怎麼會像女孩兒呢? 誰知,事情果真如此! 怪不得師父要讓她裝成啞巴!原來是為着掩飾她女孩子的聲音的。
可是,一個女孩子家,待在山寺裡,雖可藏得一時,畢竟也不是長久之計啊!他實在不明白,師父平素行止為人是很周全穩當的,怎麼在這件事上竟如此大意? 想來,在覺真一事上,師父肯定有什麼難言之隐,才把她暫寄在寺
陛下率王公後妃離開未幾,天下四海之内,公然率兵作反的人越發劇增了:林士宏稱帝,羅藝造反,徐圓朗起兵,梁師都稱帝…… 窦建德自稱長樂王,薛舉盡占隴西之地,劉武周稱帝…… 翟讓、李密發檄數楊廣十罪并率軍攻破興洛倉…… 隋大将裴仁基率軍投降李密…… 少林寺上座善護預感到:從今往後,寺院隻怕也難得會有太平的日子了。
當時,若天不亡隋,風助火勢,能燒毀一些龍舟鳳船,陛下再堅守京師一段日子,居中而制外,駐守四方的大隋王公大臣和各方将軍,必會因各自的父母妻兒都被羁留于東西兩都的原故,不僅不敢輕易作亂,還會為平亂竭盡全力。
如今,陛下放棄了中原,那些外戍一方且擁有兵力财力的大隋臣将一旦也乘機作反起來,既有兵馬地盤又有糧倉做後援,隻怕要遠比那些流民百姓們聚嘯起來的亂兵更令人心驚…… 說來,這些年裡,陛下隻顧着自己彰顯武功,哪裡還記得"休兵養民"四字?據說,大隋的錢糧國庫聚有十幾年幾十年支不完的糧銀,而百姓子弟成日非征即役,哪家還有耕作的勞力?哪家還有隔年的餘糧?造反,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畢竟好歹還能苟活幾天…… 天下不甯,寺院又豈得清靜?雖說戰火兵亂一時還未燒到嵩山幽谷,然而此起彼伏的義軍、流民、亂兵,仿如滾滾将至的洪水,小小一座寺院遲早難逃被大勢淹沒…… 寺裡必得盡可能多的儲備一些糧食,以備天下動蕩帶來的必然的大饑荒到來…… 大業十三年春,地裡的麥子剛剛泛黃,他便命寺主志操和慧玚二人四處巡察年景,并與柏谷寺的昙宗、普惠等當家和尚商定今年夏糧佃租的收交運藏,又再次給柏谷寺增派了幾十個武僧。
外面的世界已是刀兵四起,綠樹夾岸的馬澗河,仍是一如既往不疾不緩地向東流淌着。
今天輪到覺遠幫廚打水。
覺遠從不喜歡在山門正對着的那一帶河邊打水。
每輪到他幫廚打水,他甯可多走一段路,也要打最清淨的水添鍋做飯。
那一帶水清草茂,既沒有對岸柏谷塢莊裡的牛啊羊的在河邊拉屎撒尿,又沒有人在此涮手巾洗臉。
在這裡,他還能品味一番幽靜和清新。
累了,便仰面躺在厚厚的草灘上歇一會兒,看看天上的浮雲藍天,聽聽鳥兒和青蛙的叫聲。
或是在此跏趺而坐,阖目調息。
這天,當他拎着兩隻空桶,一蹦一跳地走到一叢長滿葦柳的河灘時,蓦地傳來一串女孩子的清脆的笑聲。
覺遠停了腳:河這邊根本沒有俗家人居住,這是誰家的女孩子,跑這麼遠,而且還跑到河這邊玩耍來了? 他不敢貿然打攪,卻忍不住躲在樹後,向河邊望去。
這一望,實在令覺遠大吃一驚——原來,河邊的人竟然是秋婆婆和小啞巴覺真! 覺遠看見,"師弟"覺真脫了平時常穿的那件又寬又大的羅漢褂,身上穿着一件紅花小褂,秋婆婆正在洗衣服,她正光着腳,在河裡又是笑又是叫的,在捉河底的螃蟹呢! 天哪! 師弟,他、他、他不是啞巴? 不僅如此,原來,她,她竟然還是個女孩子? 覺遠驚呆了! 怪不得,近些時日,他幾番聽覺範說,有人在背後竊竊私議,說好像覺真越長越像個女孩子的話。
還有說覺真好像是昙宗的什麼親戚。
幾年裡,一直被單獨安置在寺裡的偏院裡,還讓秋婆婆專門幫着照料。
還有人還說,覺真很可能就是昙宗自己的孩子。
覺遠雖知道師父出家前曾是大隋軍中的一名校尉,受傷歸裡後皈依了佛門。
如此說來,師父出家前俗世留有女兒也在情理之中。
覺遠思量,覺真轉眼在寺裡已經兩三年了,此事一定事先征得了善護師爺默許的。
不過,覺真若真的是師父昙宗的兒子倒也罷了,如今覺真竟然還是個女孩兒,這就麻煩了——一個女孩兒家的,比丘僧修行的寺院當然是不能久留的。
其實,往日覺範曾在自己面前說小師弟覺真看上去太過嬌貴,又說怎麼越長越像個女娃的話,當時覺遠根本沒把這話放心上,他總以為小師弟不過是人生得秀氣一些罷了。
男孩就是男孩,怎麼會像女孩兒呢? 誰知,事情果真如此! 怪不得師父要讓她裝成啞巴!原來是為着掩飾她女孩子的聲音的。
可是,一個女孩子家,待在山寺裡,雖可藏得一時,畢竟也不是長久之計啊!他實在不明白,師父平素行止為人是很周全穩當的,怎麼在這件事上竟如此大意? 想來,在覺真一事上,師父肯定有什麼難言之隐,才把她暫寄在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