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琴韻如煙

關燈
同行的排擠、傾軋、攻讦之外,更會受到首領、副監、帶班、陳人等一級又一級上司的層層欺負和種種淩辱…… 而在她不幸淪為宮伎不久,便因了何總管的賞識,使她很快就脫離了最深一層的苦海。

    這麼多年以來,又在他的呵護和掩覆下,免受了多少普通宮伎無法想象的屈辱和作踐…… 這一曲《淩霄醉》也是她特意為自己的恩師所譜的。

    往日,何峽常戲谑說音樂如酒。

    他說過,他此生可能是偷飲了天庭淩霄殿的音樂而醉倒後,失腳跌落到人間來的。

     何峽在宮中的地位僅次于陛下和皇後身邊的大太監喜來。

    雖說他是一名閹人,可是,他卻是心靈高潔又重義輕财,又因其遺世獨立、飄然俊雅的風度,和宮裡别的大多内侍和宮人的那種卑怯萎顼形成了鮮明的區别。

     除了參觐宮中二聖或是公開場合要着朝服官服之外,平時,他或是一襲白羽緞袍,或是一襲青羽緞袍,為人随和自然又不卑不亢。

    也正是他這種超然坦蕩的性情品格,故而,不獨為陛下和蕭皇後賞識喜愛,宮内宮外的諸多宦官内侍、文臣武将竟多願與他交遊往來。

     含煙因處處被他格外惜顧和掩護,十年來,雖說仍舊還是被囚于高牆深宮之内,卻也得以過着一種幾乎是與世隔絕的清靜單純、衣食無憂的日子。

     然而,天性向往自由的她,内心其實并不甘心于這種日子的——深宮十年,囚徒一般的日月,雖有音樂陪伴着她,雖說每天錦衣玉食,有宮娥宮人服侍,對未來,她仍舊懷着一份深深的渴望…… 何峽聽得懂她的每一首曲子,也聽得懂她所有琴曲深處的含義。

    而無論她彈什麼情緒的曲子,他都是默默聆聽,不作一語。

    隻到了曲終那時,或是陪她沉默一陣,或是歎息一聲,或是點頭微笑…… 此時,正沉醉于缥缈悠遠的弦音琴韻的他,突然被人驚擾——原來,一位小内侍神色倉惶地匆匆跑來找他奏事。

     何總管轉過身去,問内侍如此倉惶,發生了何事? 不想,何總管聽完内侍的低聲奏報後,一時也神色大變了。

    他對含煙匆匆說了聲,"我到李将軍那裡去一趟,昨夜碼頭那邊出了大事",便匆匆離去了。

     原來,剛才内侍前來禀報,昨夜三四更時分,南巡船隊工地上忽然一聲炮仗炸響,一股子火焰沖天騰起,正在塗刷描繪最後一道金漆的陛下和皇後的水殿龍舟當即便燒着了。

    幸虧衆軍士和工匠們奮力撲救,加上船隻原泊在水中,衆人救火取水方便,紛紛以衣服沾了水去撲打,火勢很快就被撲滅了! 雖說此事被諸位大臣瞞天過海——衆人一緻商定,如果陛下一旦聽說此事,隻說是"連夜塗罩桐油,因燈燭灑落緻油着火,船隻并無些許損毀"來搪塞。

    可是,在場的幾位督監和大臣卻清知:這場火燒得甚至是蹊竅!有人看見,衆人齊聲呼叫之時,好像有一隻大鳥從龍舟頂上翩然而過…… 衆人都在猜想議論:恐怕,這把火是那些想要力阻陛下南下江都的人放的! 這段日子以來,反賊四起,社稷動蕩。

    文武百官無不希望陛下能西歸長安,居中而制外。

    為阻止陛下南下江都,有十幾位朝臣冒死上谏,先後都送了性命。

    陛下發瘋一般,在南下江都之事上,根本不容任何人多一句嘴。

    龍舟遇火一事的真相一旦被陛下得知,不知還會有多少人白白送命! 幾位督造大臣和武衛将軍雖壓住此事,私下裡卻是一面盡快催促重新打磨和刷漆,一面秘密查訪并驟然加派了幾倍的守護兵力。

    因幾位武衛将軍與何峽的私交甚好,故而出事之後,請他前往商議應對之計,一旦事情敗露後,因蕭皇後一向肯聽何峽的,想着怎麼能請皇後幫着敷衍陛下…… 含煙得知陛下南巡的龍舟鳳船差點沒被人燒掉的事後,臉上雖說沒有什麼,心内卻是一喜:她真是巴不得南巡的龍舟鳳船,連同一千多艘大小船隻統被人燒光的好! 北朝雖讓她怨恨,南朝更讓她無望——一旦随駕南下,将來南北隔阻,隻怕連做夢也難以夢到她的三郎了。

     留在東京,三郎隻要到東京尋找自己,便會打聽出自己的下落。

    因而,她企望,自己和三郎也有"斷镯重合"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