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煙雨瓊花
關燈
小
中
大
大隋陛下楊廣下朝之後,徑直來到皇後的中宮。
踏上鳳階,透過弘仁殿的敞開的窗棂,楊廣看見廳内花團錦簇的一群嫔妃們,正低頭圍着一身胭紅襦裙的蕭皇後,不知在瞧着什麼? 小太監正要通報,卻被楊廣悄悄攔住了。
風采翩翩的楊廣悄悄邁過門檻,踱到案前,俯身去瞅時,隻見皇後伏在大大的紫檀畫案上正在作畫。
衆嫔妃和皇後忽然覺得站在一邊的小太監和女官們的神色不大對頭,轉臉時,突然發覺一身明軟羅龍袍的陛下駕到,衆嫔妃接駕不及,一時又驚又喜又忙問安。
楊廣揮了揮,令諸位嫔妃免禮,徑直來到案前,見案上原是一幅題名《江南煙雨瓊花圖》的畫,見畫中山水缥缈、煙雨瓊花,一位美人倚欄遠眺,意境悠遠,令人心醉。
後面還有蕭後剛剛題了一半的詩,墨迹未幹,香潤猶在: 翠钿斜玉樹, 綠髻曳瓊華。
陛下微微一笑,接過蕭皇後的筆,略一沉吟,添上了兩句: 煙幽前溪柳, 雨瘦後庭花。
嫔妃們湊近前去,輕言細語地讀了一番,紛紛俏笑誇贊起來,這個說幽雅飄缈,那個說淩然清奇。
不料,蕭皇後一俟看見陛下所添的兩句詩,心内竟蓦地一沉…… 蕭皇後是八九歲上便被大隋獨孤皇後接到大隋後宮一手撫養長大的。
又為她專門遍請了境内名家大儒,為她傳授六經。
她每天跟在母後身邊,自小跟母後學習參禅打坐,久而久之,也頗懂幾分吉兇福禍的占蔔之術。
今天陛下所添的兩句詩中透出的谶兆,實在令她感到心驚——她記得,當年,先帝楊堅曾作過一首"紅顔讵幾,玉貌須臾。
一朝花落,白發難除。
明年後歲,誰有誰無"的詩,獨孤皇後聞知,當時便感到駭異:"天哪!陛下如何發此悲谶?"果然,時日不久,三兒子便一病不起…… 大業初,陛下南巡的路上,曾賜運河兩畔的柳樹為楊姓,人稱楊柳。
自古至今,"烽煙"就是暗喻兵事緊急者。
而煙幽楊柳……如此一聯想,實在令人感到不祥。
自己作什麼不好,為何偏偏作起江南煙雨瓊花圖來?明知陛下這段日子天天都在催逼訓斥督造船舶的朝廷大臣,恨不得一時三刻就離開中原,乘船前往江都去清靜。
可是,值此四海動蕩,一國之君怎麼能丢下江山萬民而效仿六朝當年,偏安于江南一隅呢? 一幅煙雨瓊花圖,隻怕又給他添了一個偏安江南的借口。
雖說心内甚是憂慮,皇後卻依舊笑道:"呵呵,陛下!陛下今天的興緻這麼好啊?" 楊廣擲了筆,憐愛地親手為皇後扶了扶她剛才低頭作畫時有些微墜的金步搖:"瓊花乃江南獨有之花,怎麼,珺妹又思念故鄉江南了麼?" 蕭皇後名蕭珺,因自幼便被接到長安隋宮,與楊廣青梅竹馬,除了夫妻之情外,彼此還多了一份兄妹般的親情,楊廣有時還記起兒時的稱謂,喚她"珺妹"。
蕭皇後忙道:"陛下,臣妾今見禦苑内白海棠盛開,想起有些象江南的玉樹瓊花。
其實,臣妾自小便來到北方,隻知北方就是臣妾的家,已經很少記得原是生在江南了。
" 楊廣哈哈一笑,"話雖如此,朕見你作這江南煙雨瓊花圖,便知你心内還是思憶江南故鄉的。
珺妹,今天,朕要送你一個驚喜!" 蕭皇後望着楊廣:"不知陛下要送臣妾什麼驚喜啊?" "珺妹請更衣,随朕前往便是。
" 中宮内外眨眼便忙碌起來。
蕭皇後乘車來在外朝時,四處早已旌旗獵獵,儀仗肅立,武衛宮人俨然待發,數十輛宮車也已整整齊齊地排列等候在宮掖内外。
一時,宮掖外朝内廷正門訇然洞開,高而厚重的朱紅門檻也被摘下,以便車辂儀仗的駛過。
朱輪疊鼓聲中,龍辇鳳辂緩緩啟動,隆隆出宮。
垂朱拖紫的文武大臣和王公命婦緊随其後,或車或馬或轎,流水一般湧過禦街。
禦街兩行,百姓商賈早已被開道的宮監武衛肅清回避,不見閑雜人等,隻見滿街旌旄華蓋流金溢彩一般滾滾而過。
禦辇儀仗
踏上鳳階,透過弘仁殿的敞開的窗棂,楊廣看見廳内花團錦簇的一群嫔妃們,正低頭圍着一身胭紅襦裙的蕭皇後,不知在瞧着什麼? 小太監正要通報,卻被楊廣悄悄攔住了。
風采翩翩的楊廣悄悄邁過門檻,踱到案前,俯身去瞅時,隻見皇後伏在大大的紫檀畫案上正在作畫。
衆嫔妃和皇後忽然覺得站在一邊的小太監和女官們的神色不大對頭,轉臉時,突然發覺一身明軟羅龍袍的陛下駕到,衆嫔妃接駕不及,一時又驚又喜又忙問安。
楊廣揮了揮,令諸位嫔妃免禮,徑直來到案前,見案上原是一幅題名《江南煙雨瓊花圖》的畫,見畫中山水缥缈、煙雨瓊花,一位美人倚欄遠眺,意境悠遠,令人心醉。
後面還有蕭後剛剛題了一半的詩,墨迹未幹,香潤猶在: 翠钿斜玉樹, 綠髻曳瓊華。
陛下微微一笑,接過蕭皇後的筆,略一沉吟,添上了兩句: 煙幽前溪柳, 雨瘦後庭花。
嫔妃們湊近前去,輕言細語地讀了一番,紛紛俏笑誇贊起來,這個說幽雅飄缈,那個說淩然清奇。
不料,蕭皇後一俟看見陛下所添的兩句詩,心内竟蓦地一沉…… 蕭皇後是八九歲上便被大隋獨孤皇後接到大隋後宮一手撫養長大的。
又為她專門遍請了境内名家大儒,為她傳授六經。
她每天跟在母後身邊,自小跟母後學習參禅打坐,久而久之,也頗懂幾分吉兇福禍的占蔔之術。
今天陛下所添的兩句詩中透出的谶兆,實在令她感到心驚——她記得,當年,先帝楊堅曾作過一首"紅顔讵幾,玉貌須臾。
一朝花落,白發難除。
明年後歲,誰有誰無"的詩,獨孤皇後聞知,當時便感到駭異:"天哪!陛下如何發此悲谶?"果然,時日不久,三兒子便一病不起…… 大業初,陛下南巡的路上,曾賜運河兩畔的柳樹為楊姓,人稱楊柳。
自古至今,"烽煙"就是暗喻兵事緊急者。
而煙幽楊柳……如此一聯想,實在令人感到不祥。
自己作什麼不好,為何偏偏作起江南煙雨瓊花圖來?明知陛下這段日子天天都在催逼訓斥督造船舶的朝廷大臣,恨不得一時三刻就離開中原,乘船前往江都去清靜。
可是,值此四海動蕩,一國之君怎麼能丢下江山萬民而效仿六朝當年,偏安于江南一隅呢? 一幅煙雨瓊花圖,隻怕又給他添了一個偏安江南的借口。
雖說心内甚是憂慮,皇後卻依舊笑道:"呵呵,陛下!陛下今天的興緻這麼好啊?" 楊廣擲了筆,憐愛地親手為皇後扶了扶她剛才低頭作畫時有些微墜的金步搖:"瓊花乃江南獨有之花,怎麼,珺妹又思念故鄉江南了麼?" 蕭皇後名蕭珺,因自幼便被接到長安隋宮,與楊廣青梅竹馬,除了夫妻之情外,彼此還多了一份兄妹般的親情,楊廣有時還記起兒時的稱謂,喚她"珺妹"。
蕭皇後忙道:"陛下,臣妾今見禦苑内白海棠盛開,想起有些象江南的玉樹瓊花。
其實,臣妾自小便來到北方,隻知北方就是臣妾的家,已經很少記得原是生在江南了。
" 楊廣哈哈一笑,"話雖如此,朕見你作這江南煙雨瓊花圖,便知你心内還是思憶江南故鄉的。
珺妹,今天,朕要送你一個驚喜!" 蕭皇後望着楊廣:"不知陛下要送臣妾什麼驚喜啊?" "珺妹請更衣,随朕前往便是。
" 中宮内外眨眼便忙碌起來。
蕭皇後乘車來在外朝時,四處早已旌旗獵獵,儀仗肅立,武衛宮人俨然待發,數十輛宮車也已整整齊齊地排列等候在宮掖内外。
一時,宮掖外朝内廷正門訇然洞開,高而厚重的朱紅門檻也被摘下,以便車辂儀仗的駛過。
朱輪疊鼓聲中,龍辇鳳辂緩緩啟動,隆隆出宮。
垂朱拖紫的文武大臣和王公命婦緊随其後,或車或馬或轎,流水一般湧過禦街。
禦街兩行,百姓商賈早已被開道的宮監武衛肅清回避,不見閑雜人等,隻見滿街旌旄華蓋流金溢彩一般滾滾而過。
禦辇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