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伏虎羅漢

關燈
那個小女孩兒,正是慧玚和昙宗兩人從外面接回山寺後,令其女扮男裝并裝成啞巴,又剃發扮成小沙彌,掩藏在柏谷寺的小覺真。

     三家李姓滅了兩家後,李淵越發預感到了越來越逼近的威脅——為了迷惑楊廣,表面上出入妓館,收受賄賂,納妾蓄伎,做出酒色之徒的假象;私下暗中,卻秘密收攏四方英雄,加緊儲備錢糧兵馬,以備不時之需! 李淵當初在荥陽就任時,就和少林寺往來密切,彼此相熟。

    也認得少林寺的兩大護法武僧降龍羅漢慧玚和伏虎羅漢昙宗。

    隻是,早先,他并不知道,降龍羅漢慧玚原來竟是他表姐義賢公主的遺腹子! 後來,雖說義賢公主臨終時告訴了他真相,為了彼此安全,李淵仍舊未敢與慧玚聯系。

    直到大業十二年,天下大亂,四海動蕩之際,李淵才開始和慧玚書信通達起來。

    李淵的二公子世民聽說有這麼一位表哥,英雄相惜,對慧玚和昙宗兩人的渴望,倒比父親李淵還迫切和仰慕。

     不想,昙宗自己不僅不肯前往攀附,反倒每每勸阻慧玚。

    故而,聞聽唐國公的二公子希望他們兩人前往東京相聚,再次勸阻道:"師兄,師父洪遵圓寂之後,除了善護師叔和志操寺主,你我二人便是少林寺諸僧之長了。

    我知你複仇心切,可是,你我即為少林弟子,稍有疏忽,你我二人身死事小,怕隻怕必然會禍及整個祖庭。

    祖庭自跋陀開創以來,幾次遭遇的滅頂禍變,其實,都與寺僧參與俗世權争有關。

    師弟以為,凡事還是謹慎為好。

    " 慧玚辯駁:"昏君無道,生靈塗炭。

    衆生危困,三寶何甯?不度衆生,何以自度?你我雖已出世多年,卻仍系英雄本色。

    雖說我不甘終老山林,師弟也并非毫無性情之人。

    男兒英雄,值此天下危亂之際,合當奮力入世以解萬民于倒懸,釋迦弟子,更當普救衆生脫離茫茫苦海。

    唯其如此,方才真正彰顯佛陀濟世度人之根本。

    師弟,出世還是入世,眼下我也不勉強你。

    你先看了信,究竟如何定奪,咱們明天再商量吧。

    " 慧玚一面取出書信交給昙宗,一面問:"覺真在你那兒還好吧?" 昙宗道:"有秋婆婆照顧,一時倒也過得去。

    唐公的人提沒提何時接孩子走?" "唐公隻帶來了一些銀兩,看來一時還有難處,隻怕還得拜托師弟再繼續照管一些時日。

    " 昙宗點點頭:"也隻能這樣了……" 慧玚望了望北鬥七星,見月已西沉,天色漆暗,便站起身來,說了聲:"唉呀,師弟,我還有一樣急事,先去了",話音未落,人早已呼嘯一聲沒了蹤影…… 龍行生雨,虎行生風。

     慧玚的身影消失于暗夜的同時,天空有數點雨星灑落。

     大師兄慧玚雖說并無昙宗的清靜心緒,畢竟也有近三十年的武功精進,加之出家以來十幾年的參禅修佛和師父的親傳親授,一套降龍十八掌早已修練得爐火純青,禅武功夫也是相當驚人了…… 昙宗就着月光,匆匆浏覽了一下世民來信的大意,迅速将信撕成極碎的碎片灑入河中。

    遙望明月星辰,暗自思量,如何才能婉拒唐國公和二公子的一片真情誠意。

     他和慧玚不一樣的是:他早在出家為僧之前,便已然勘透了生死輪回、參透了福禍無常。

    而皈依三寶以來,無論潛心修行也罷,禅武精進也好,護法護寺、教習衆僧,已不僅僅隻是為武而武了,而是為了能夠震懾邪惡,最終達到一種不武而屈人之武。

     在他的心中,"武"的最高境界不是為了彰顯武功,汗馬提劍以封公侯,甚至也不是一時的、可迫使對方被動的、暫時的"止戈"。

     他心中武的最高境界,應是足以能令天下人間,令芸芸衆生心甘情願的、永遠的"戈止"。

     從武到"止戈",再從"止戈"到"戈止"的境界,是佛之無邊無際的大慈悲境界。

     風雲如來神功的悟破,越發令他心境驟然明澈清淨,越發令他參透了生死因果,參透了紅塵世間王權興代的無窮無盡的征戰殺伐的暴虐本質。

     他又豈肯自堕苦海? 然而,"路漫漫其修遠兮",究竟如何才能使"武"過渡到"佛"的途徑,是他還須一生求索的終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