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父母命苦叮咛焉敢過辭
關燈
小
中
大
孩兒知是過學士。
”水尚書道:“你怎知是他?” 冰心小姐道:“久聞這大夬候溺情酒色,是個匪人,又見這過學士,助子邪謀,亦是匪人。
以匪為匪,自然結合。
況過學士前番為子求娶孩兒,爹爹不允,一恨也;後面請斬爹爹,聖上召回升官,二恨也;今又聞爹爹将孩兒許與鐵家,愈觸其怒,三恨也。
有此三恨,故聳動大夬候與孩兒為難。
不是他更有何人?”水尚書道:“據你想來,一毫不錯。
但他既下此毒手,我們也須防備。
”冰心小姐道:“這大夬候若不來尋孩兒,便是他大造化;他若果信讒上本求親,孩兒有本事代爹爹也上一本,将他從前做過的事,一齊翻出來。
”水尚書道:“我兒雖如此說,但冤家可解不可結,莫若隻早早做了親,使他空費一番心機,強似撻之于市。
” 父女正商量未了,忽報鐵都院差人請老爺過去,有事相商。
水尚書也要見鐵都院,因見來請,遂不扮職事,竟騎了一匹馬,悄悄來會鐵都院。
鐵都院接着,邀入後堂,叱退衙役,握手低低說道:“今日我學生退朝,剛出東華門,忽撞見仇太監,一把扯着,他說,有一侄女兒要與小兒結親。
我學生即一口就回他已定聘了。
他問,聘的是誰家。
我學生怕他歪纏,隻得直說出是親翁令愛。
他因說道:‘又不曾做親事,單單定聘,也還辭得,容再遣媒奉求。
’我想這個仇太監不明白道理,隻倚着内中勢力,往往胡為,若但以口舌與他相争,甚是費力。
況我學生與親翁,絲蘿已結,何不兩下講明,早早諧了秦晉,也可免卻許多是非。
”水尚書道:“原來親翁也受此累,我學生在受此累。
”遂将堂吏傳說大夬候要請旨求親之事,細細說了一遍。
鐵都院道:“既是彼此俱受此累,一發該乘他未發,早做了親。
莫說他們生不得風波,就是請了聖旨下來,也無用了。
” 水尚書道:“早做親固好,隻是小女任性,因前受過公子之害時,曾接令郎養病一番,嫌疑于心,隻是不安,屢屢推辭,恐倉猝中不肯就出門。
”鐵都院道:“原來令愛小兒性情一般堅貞。
小兒亦為此嫌,終日推三阻四,卻怎生區處?”水尚書道:“我想他二人才美非常,非不愛慕而願結絲蘿,所以推辭者,避養病之嫌疑也,所以避嫌疑者,恐傷名教耳。
惟耳避嫌恐傷名教,此君子所以為君子,而淑女所以為淑女,則父母國人之所重也。
若平居無事,便從容些時,慢慢勸他結親,未為不可,但恨添此大夬候與仇太監之事,從中夾妙,卻從容不得了。
隻得煩老親翁與我學生各回去勸谕二人從權,成此好事,便可免後來許多唇舌。
令郎與小女,他二人雖說倔強,以理谕之,未必不從。
”鐵都院道:“老親翁所論,最為有理,隻得如此施行。
”二人議定,水尚書别了回家。
正是:花難并蒂月難圓,野蔓閑藤苦苦纏。
須是兩心無愧怍,始成名教好姻緣。
鐵都院送了水尚書出門,因差人尋了鐵翰林回家,與他商量道:“我為仇太監之言,正思量要完親事,故請了水先生來計議。
不期大夬候死了夫人,有人傳說,他要來續娶水小姐。
水先生急了,正來尋我,也願早早完婚。
兩家俱如此想,想是姻緣到了,萬萬不可再緩。
我兒,你斷不可仍執前議,撓我之心。
”鐵中玉道:“父親之命,孩兒焉敢不遵?但古聖賢于義之所在,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孩兒何獨不然?奈何因此蜂虿小毒,便匆匆草草,以亂其素心。
若說仇太監之事,此不過為過公子播弄耳,焉能浼我哉?”鐵都院道:“你縱能駕馭,亦當為水小姐紛解。
”鐵中玉道:“倘大人必欲如此周旋,須明與水尚書言過,外面但可揚言結親,以絕觊觎之念,而内實避嫌,不敢親枕衾也。
”鐵都院聽了,暗想道:“既揚言做親,則名分定矣,内中之事,且自由他。
”因說道:“你所說倒也兩全,隻得依你。
”遂令人揀選吉期預備結親。
到了次日,忽水尚書寫了一封書來,隻見上在寫着:所議之事,歸谕小女,以為必從,不期小女秉性至烈,隻欲避嫌,全不畏禍,今再三苦訓,方許名結絲蘿以行權,而實虛為合卺以守正。
弟思絲蘿既已定名,則合卺終難謝絕矣,隻得且聽之,以圖其漸。
不識親翁以為然否?特以請命,幸示之教之,不荊弟名正具鐵都院看了,暗喜道:“真是天生一對,得此淑女,可謂家門有幸,亦于名教有光矣。
但隻是迎娶回來,若不合卺,又要動人議論,莫若竟去就親,閨閣内,合卺不合卺,便無人知覺矣。
”因寫書将此意回複水尚書。
水尚書見說來就親,免得女兒要嫁出,愈加歡喜。
兩人同議定,擇了一個大吉之日,因要張揚使人知道,便請了在朝顯官來吃喜筵。
到了這日,大吹大擂,十分熱鬧。
到了黃昏,鐵都院打了都察院執事,中玉打着翰林院的執事,同穿了吉服,坐了轎,徑到水尚書家來就親。
到了門前,水尚書迎入前廳,與衆賓朋親相見。
相見過,遂留鐵都院在前廳筵宴,就送鐵中玉入後廳,與冰心小姐結親。
鐵中玉到得後廳,天色已晚,滿廳上垂下珠簾,隻見燈燭輝煌,如同白晝。
廳旁兩廂房,藏着樂人在内,暗暗奏樂。
廳上
”水尚書道:“你怎知是他?” 冰心小姐道:“久聞這大夬候溺情酒色,是個匪人,又見這過學士,助子邪謀,亦是匪人。
以匪為匪,自然結合。
況過學士前番為子求娶孩兒,爹爹不允,一恨也;後面請斬爹爹,聖上召回升官,二恨也;今又聞爹爹将孩兒許與鐵家,愈觸其怒,三恨也。
有此三恨,故聳動大夬候與孩兒為難。
不是他更有何人?”水尚書道:“據你想來,一毫不錯。
但他既下此毒手,我們也須防備。
”冰心小姐道:“這大夬候若不來尋孩兒,便是他大造化;他若果信讒上本求親,孩兒有本事代爹爹也上一本,将他從前做過的事,一齊翻出來。
”水尚書道:“我兒雖如此說,但冤家可解不可結,莫若隻早早做了親,使他空費一番心機,強似撻之于市。
” 父女正商量未了,忽報鐵都院差人請老爺過去,有事相商。
水尚書也要見鐵都院,因見來請,遂不扮職事,竟騎了一匹馬,悄悄來會鐵都院。
鐵都院接着,邀入後堂,叱退衙役,握手低低說道:“今日我學生退朝,剛出東華門,忽撞見仇太監,一把扯着,他說,有一侄女兒要與小兒結親。
我學生即一口就回他已定聘了。
他問,聘的是誰家。
我學生怕他歪纏,隻得直說出是親翁令愛。
他因說道:‘又不曾做親事,單單定聘,也還辭得,容再遣媒奉求。
’我想這個仇太監不明白道理,隻倚着内中勢力,往往胡為,若但以口舌與他相争,甚是費力。
況我學生與親翁,絲蘿已結,何不兩下講明,早早諧了秦晉,也可免卻許多是非。
”水尚書道:“原來親翁也受此累,我學生在受此累。
”遂将堂吏傳說大夬候要請旨求親之事,細細說了一遍。
鐵都院道:“既是彼此俱受此累,一發該乘他未發,早做了親。
莫說他們生不得風波,就是請了聖旨下來,也無用了。
” 水尚書道:“早做親固好,隻是小女任性,因前受過公子之害時,曾接令郎養病一番,嫌疑于心,隻是不安,屢屢推辭,恐倉猝中不肯就出門。
”鐵都院道:“原來令愛小兒性情一般堅貞。
小兒亦為此嫌,終日推三阻四,卻怎生區處?”水尚書道:“我想他二人才美非常,非不愛慕而願結絲蘿,所以推辭者,避養病之嫌疑也,所以避嫌疑者,恐傷名教耳。
惟耳避嫌恐傷名教,此君子所以為君子,而淑女所以為淑女,則父母國人之所重也。
若平居無事,便從容些時,慢慢勸他結親,未為不可,但恨添此大夬候與仇太監之事,從中夾妙,卻從容不得了。
隻得煩老親翁與我學生各回去勸谕二人從權,成此好事,便可免後來許多唇舌。
令郎與小女,他二人雖說倔強,以理谕之,未必不從。
”鐵都院道:“老親翁所論,最為有理,隻得如此施行。
”二人議定,水尚書别了回家。
正是:花難并蒂月難圓,野蔓閑藤苦苦纏。
須是兩心無愧怍,始成名教好姻緣。
鐵都院送了水尚書出門,因差人尋了鐵翰林回家,與他商量道:“我為仇太監之言,正思量要完親事,故請了水先生來計議。
不期大夬候死了夫人,有人傳說,他要來續娶水小姐。
水先生急了,正來尋我,也願早早完婚。
兩家俱如此想,想是姻緣到了,萬萬不可再緩。
我兒,你斷不可仍執前議,撓我之心。
”鐵中玉道:“父親之命,孩兒焉敢不遵?但古聖賢于義之所在,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孩兒何獨不然?奈何因此蜂虿小毒,便匆匆草草,以亂其素心。
若說仇太監之事,此不過為過公子播弄耳,焉能浼我哉?”鐵都院道:“你縱能駕馭,亦當為水小姐紛解。
”鐵中玉道:“倘大人必欲如此周旋,須明與水尚書言過,外面但可揚言結親,以絕觊觎之念,而内實避嫌,不敢親枕衾也。
”鐵都院聽了,暗想道:“既揚言做親,則名分定矣,内中之事,且自由他。
”因說道:“你所說倒也兩全,隻得依你。
”遂令人揀選吉期預備結親。
到了次日,忽水尚書寫了一封書來,隻見上在寫着:所議之事,歸谕小女,以為必從,不期小女秉性至烈,隻欲避嫌,全不畏禍,今再三苦訓,方許名結絲蘿以行權,而實虛為合卺以守正。
弟思絲蘿既已定名,則合卺終難謝絕矣,隻得且聽之,以圖其漸。
不識親翁以為然否?特以請命,幸示之教之,不荊弟名正具鐵都院看了,暗喜道:“真是天生一對,得此淑女,可謂家門有幸,亦于名教有光矣。
但隻是迎娶回來,若不合卺,又要動人議論,莫若竟去就親,閨閣内,合卺不合卺,便無人知覺矣。
”因寫書将此意回複水尚書。
水尚書見說來就親,免得女兒要嫁出,愈加歡喜。
兩人同議定,擇了一個大吉之日,因要張揚使人知道,便請了在朝顯官來吃喜筵。
到了這日,大吹大擂,十分熱鬧。
到了黃昏,鐵都院打了都察院執事,中玉打着翰林院的執事,同穿了吉服,坐了轎,徑到水尚書家來就親。
到了門前,水尚書迎入前廳,與衆賓朋親相見。
相見過,遂留鐵都院在前廳筵宴,就送鐵中玉入後廳,與冰心小姐結親。
鐵中玉到得後廳,天色已晚,滿廳上垂下珠簾,隻見燈燭輝煌,如同白晝。
廳旁兩廂房,藏着樂人在内,暗暗奏樂。
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