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出惡言拒聘實增奸險

關燈
那一段聰明才幹,任是材智人,也算她不過。

    故大公子立誓要求為她為配。

    ”過學士因笑道:“癡兒子,既然要求她為配,隻消與府縣說知,央他為媒,行聘去娶就是了,何必又要你遠遠進京來見我,又要我遠遠到邊上去求她父親?”成奇道:“大公子怎麼不求府縣,正為求府縣,用了百計千方,旨了萬千氣力,俱被這水小姐不動聲色,輕輕的躲過,到底娶她不來。

    莫說府縣壓服她不倒,就是新到的馮按院,是老爺的門生,先用情為大公子連出兩張虎牌,限一月成婚,人盡道再無移改的了,不料這水小姐,真真是個俏膽潑天,竟寫了一道本章,叫家人進京擊登聞鼓,參劾馮按院。

    ” 過學士聽了,驚訝道:“小小女子,怎有這等大膽,難道不怕按院拿她?成奇道:“莫說她不怕拿,她等上本的家人先去了三日,她偏有膽氣,将參他的副本,親自當堂送與馮按院看。

    馮按院看見參得厲害,竟吓慌了,再三苦苦求她,她方說出上本家人姓名,許他差飛馬趕回。

    馮按院曉得她是個女中豪傑,惹她不得,故後來轉替她一張禁人強娶的告示,挂在門前,誰敢問她一問?大公子因見按院也處她不倒,故情急了,隻得托晚生傳達此情,要老爺求此淑女,以彰關睢雅化。

    ” 過學士聽了,又驚又喜道:“原來這水小姐如此聰慧,怪不得癡兒子這等屬意。

    但這水居一也是個倔強任性之人,最難說話,雖與我同朝同裡,往來卻甚疏淡。

    況他無子,止此一女,未知他心屬意何人。

    若在往日求他,他必裝模做樣,今幸他遣戍邊庭,正在患難之際,巴不得有此援引,我去議親,不愁不成。

    ”成奇道:“老爺怎生樣去求?”過學士道:“若論求親之事,原該托一親厚的媒人,先去道達其意,講得他心允了,然後送定行聘。

    隻是他如今充軍邊遠,離京一二千裡,央誰為媒去好?若央個小官,卻又非禮;若求個大老,大老又豈可遠出?況大老中,并無一人與他親厚,莫若自寫一封書,再備一副厚禮,就煩成兄去自求吧。

    ”成奇道:“老爺寫書自求,倒也捷徑。

    若書中隐隐許他辯白,他貪老爺的勢力,自然依允。

     倘若畢竟執拗不從,他已問軍,必有衛所管轄之官,并親臨上司,老爺可再發幾個圖書名帖,與晚生帶着,臨時或勸谕他,或挾制他,不怕他不允!”過學士點頭稱“是”。

    因一一打點停當,擇個日子,叫成奇依舊同了兩個得力的家人同去。

    正是:關雎須要傍河洲,展轉方成君子逑。

     若是三星不相照,空勞萬裡衾衣裯。

     話說水侍郎在兵部時,在邊關有警,他力薦一員大将,叫做侯孝,叫他領兵去守禦。

    不期這侯孝是西北人,為人猛勇耿直,因兵部薦他為将,竟不曾關會得主帥,徑自出戰。

    邊帥惱他,暗暗将前後左右的兵将俱撤回,使他獨力無援,苦戰了一日,不曾取勝,因衆口一詞,報他失機,竟拿了下獄。

    遂連累水侍郎薦舉非人,竟問了充軍,貶到邊庭。

    水侍郎又為人寡合,無人救解。

    隻得竟到貶所,一年有餘。

    雖時時記念女兒,卻自身無主,又在數千裡之外,隻得付之度外。

     不料這日正閑坐無聊,忽報京中過學士老爺差人候見。

    此時水侍郎雖是大臣被貶,體面還在,然名在軍籍,便不好十分做大,聽見說過學士差人,不知為甚事,隻得叫請進來。

    成奇因帶了兩個家人進去,先送上自己的名帖,說是過學士的門客。

     水侍郎把他請進,一面進坐侍茶,一面問道:“我學生蒙聖恩貶谪到此,已不齒于朝紳,長兄又素昧生平,不知何故不憚一二千裡之遙,跋涉到此?”成奇因打了一恭道:“晚生下士,怎敢來候見老先生?隻因辱在過老先生門下,今皆過老先生差委,有事要求老先生,故不惜奔走長途,鬥膽上谒。

    ”水侍郎道:“我學生雖與過老先生忝在同鄉,因各有官守,相接轉甚疏闊。

    自從貶谪到邊,一發有雲泥之隔。

    不知有何見谕,直勞尊兄遙遙到此?莫非朝議以我前罪尚輕,又加以不測之罪麼?” 成奇道:“老先生受委屈之事,過老先生常說,不久就要為老先生辯明,非為此也。

    所為者,過老先生大公子,年當授室之時,尚未有佳偶。

    因訪知老先生令愛小姐,乃閨中名秀,又擅林下高風,誠當今之淑女,願以絲蘿附喬木久矣。

    不意天緣多阻,老先生複屈于此,不便通媒人,當俟老先生高升複任,再遣冰人,又恐失桃夭之時。

    今過老先生萬不得已,隻得親修尺楮,一并不腆之儀,以代斧柯。

    ”因叫兩個家人,将書劄呈上,又打一躬道:“書中所懇,乞老先生俯允。

    ” 水侍郎接了書,即拆開細看,看完了,見書中之意,與成奇所說相同,因暗想道:“這過學士在朝為官,全靠谄媚,非吾輩中人。

    他兒子遊浪有名,怎可與我女兒作配?況我女兒在家,這過公子既要求她,裡巷相接,未有不先求近地,而竟奔波于遠道者,今竟奔波遠道而不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