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西湖風波

關燈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

    檀羽沖終于來到了臨安,倘佯于西子湖邊了。

     “湖光潋豔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是蘇東坡贊美西湖的句子。

     “江南好,風景舊曾谙: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是白居易卸官之後,因對杭州的思念而填的三首《憶江南》中的一首。

    同樣,也表達了對西湖的贊美。

    西湖,千百年來,曾受過多少詩人詞客的歌詠,贊歎!檀羽沖來到的時節,正是春暖花開的早春二月——西湖最美麗的季節。

    但他在心迷目醉于西湖美景之餘,卻也不禁另有一番感慨。

    西湖兩邊的蘇堤白堤都滿是遊人,他倘佯湖畔,放眼四顧,湖上是畫船載酒,穩泛平波;堤上是油壁香車,分花拂柳。

    湖上岸上都是隐隐竺歌處處随。

    那裡看得出一點備戰氣氛?他想起從金國的南來途中,一路所見的車辚辚、馬蕭蕭的景像,實是不禁為這作為南宋“戰時首都”的臨安歎息了。

    “趙宋南渡,把杭州改名臨安,臨安其實即是苛安,看來他們是想在臨安以圖苟安的了。

    ”他想。

     不知不覺,他已走到了西湖邊最負盛名那家酒樓——樓外樓的門前了。

     他想起的不是贊美西湖的詩詞,卻是和樓外樓有關的一首詩,一首諷刺意味很濃的詩。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他搖頭苦笑,走上樓外樓,他選了一個臨窗的座位,點了樓外樓的名菜“醋溜魚”和“蜜方”(最好的蜜汁火腿),要了一壺“加飯”(上好紹酒),暫且把胸中的抑郁放開,低斟淺酌,欣賞西湖風景。

     一條畫船在窗外的湖面經過,船中的歌女正在唱一首新詞。

     唱的是張于湖的《西江月》:“問那湖邊柳色,重來又是三年。

     來風吹過我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寒光亭下水連天,飛起沙鷗一片。

    ” 鄰座的兩個官員同贊:“好詞!”一個說道:“果然不愧是狀元之才。

    ”(按:張孝祥,号于湖,是紹興二十四年狀元)一個搖頭晃腦說道:“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真是能夠看破世情,心境平和,能把鬧市當作山林隽語。

    聽人歌此詞,我也想在湖山終老了。

    ” 另一個座頭的客人,頭戴方巾,身穿藍布長衫,雖然不是衣裳破舊,質料卻很普遍。

    看來像是落魄秀才。

    他卻忽地冷冷說道:“張于湖的詞有出世的一面,也有入世的一面。

    他最好的詞,可不是這一首。

    ” 一個官員皺眉,說道:“哦,依你看來是哪一首?” 那窮秀才模樣的中年人,斟了滿滿一杯,一飲而盡,高聲吟唱起來:“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

     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

     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誅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

    區脫縱橫。

     看名王宵措,騎火一川明。

     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蠢,竟何成! 時易失,心徒壯,歲将零。

     渺神京,幹羽方懷遠,靜鋒燧,且體兵。

     冠蓋依,紛馳骛,若為情。

     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這首詞調寄《六州歌頭》,是張于湖感懷國事之作。

    尤其最後兩句,寫中原遺老,盼望南宋收複故土的心情,含有無限悲憤。

    檀羽沖情不自禁的贊道:“好詞,好詞!” 那兩個官員都是不約而同的皺眉道:“狂生!狂生!” 就在此時,又來兩個客人。

    一個年約四旬,面白無須,頭戴烏沙,身穿官服、另一個不過二十歲左右,衣服華麗,看來也是富貴人家的弟子。

     這兩人一進來,酒樓上倒有一半客人站了起來,争着和他們打招呼。

    檀羽沖鄰座那兩個官兒,更是趨前迎接,一個說道:“史大人,怎的今日這樣好興緻來喝酒?”一個問道:“這位公于是——看來這個姓史的中年官員,官階很是不小。

     檀羽沖卻不理會這個史大人是什麼人,倒是那個少年令他吃一驚。

    他從未見過這個少年,怎好似曾相識。

     那“史大人”道:“這位譚公子是我的世交,他剛從外地到,故此我請他來樓外樓觀賞西湖。

    ” 旁人聽說這少年是他的世交,當然都不禁對他另眼相看了。

    檀羽沖鄰座那兩個官兒便道:“難得譚公子運道而來,請讓我們為公洗塵。

    ” 那“史大人”道:“怎能讓你們破費?” 那兩個官兒道:“這是請都請不到的,何況我還想向史大人讨教呢。

    ” 那“史大人”推辭不掉,便道:“也好,我這世侄初來乍到,就讓他多交兩位朋友吧。

    這們位是藍編修,這位是黃編修,他們都是在翰林院。

    ” 檀羽沖聽得這少年自稱姓“譚”,“檀”“譚”音近,他自己也曾改姓“譚”的,心中一動,難道他也是——” 那“史大人”坐下來道:“剛才我好像聽見有人在唱張于湖的詞?” 那姓藍的官兒道:“不錯,湖上的畫船有個歌女唱了張于湖那首西江月,這酒樓上也有人唱了他那首六州歌頭。

    ” “史大人”道:“我都聽見了。

    ” 那姓黃的官兒道:“我正想請教大人,這兩首詞究竟哪一首好?” “史大人”笑道:“你們兩位都是翰林院學士,是該我向你們請教才對。

    ” 兩個官兒齊聲說道:“秦相爺生前都誇贊過大人的文才的,我們這點學問,怎能和大人比較?” 檀羽沖心裡想道:“他們說的秦相爺想必就是秦桧,原來這個史大人是秦桧提拔的。

    ” “史大人”道:“兩首詞風格不同,各有各的好處。

    不過我喜歡那首西江月更多一些。

    此心到處悠然,真有幾分淵明詩的味道。

    ” 那姓藍的官兒道:“是呀,我們也是這樣想的。

    這正是——”他本來想說:“這正是英雄所見略同”的,但想若這樣說,豈非把自己的身份提高到和“史大人”一樣,急忙住口。

     那落魄秀才模樣的人正在喝酒,忽地噗嗤一笑,酒都噴了出來。

     那姓藍的官兒道:“你笑什麼?” 那秀才道:“我不能笑嗎?”這兩句好像也是陶淵明的詩。

    弦外之音,淵明詩和于湖詞一樣,都是有兩面的。

     “史大人”似乎不屑和這個窮秀才計較,微笑說道:“我和兩位說故事,前幾天有個姓俞的學士在一間酒館的壁上題了一首詞,最後兩句是:明日重排殘酒,來尋陌上花钿。

    給當今聖上知道,笑道‘窮秀才寒酸氣太甚了’,禦筆一改,改了兩字,攜字改為扶字,酒字為醉字,你們念念!” 兩個官兒聲念道:“明日重扶殊醉,來尋陽上花鋼。

    果然是天子氣象——” 那“史大人”道:“不,禦筆改詩,還是要用原來那人的口吻的,不過别忘了那人也是個官。

    ”兩個官兒又同聲道:“對,對,是富貴氣象,一洗原作的寒酸氣了!” “史大人”道:“從這個故事,你們也可得知聖天子也是願意見到飲酒賦詩的升平氣象了吧?”兩個官兒會意,拍掌笑道:“對了,要念念不忘于刑天舞幹戚,猛志回常在,那還有什麼升平氣象可言?” 那窮秀才忽然又冷笑了。

     姓藍那官兒按捺不住,站起來道:“你一再冷笑,什麼意思?” 窮秀才越發冷笑,說道:“我覺得好笑就笑,關你什麼事?” 姓黃那官兒趨奉不甘人後,跟着也站起來道:“我發現你兩次冷笑,都是在史大人說話之後。

    ” 窮秀才道:“那又怎樣?”他不分辨,顯然是直認不諱了。

     兩個官兒同聲說道:“史大人的高論,你敢不服氣麼?” 窮秀才道:“他有他的高論,我有我的低論,我為什麼一定要服他!” “史大人”變了面色,那少年卻笑道:“聽說江南詞風最盛,賣唱的多唱一些,著名詞人所填的詞,果然不錯,可惜我剛才隻聽了半阕,唱得也不怎麼好。

    ”那條畫船已去得遠了。

    但樓下卻正有一個手拉三弦的老者和一個少女經過,看來像是祖孫。

     “史大人”忙道:“公子若有雅興,就叫她上來唱唱吧。

    這姑娘長得頗為秀麗,想必也會唱得不錯。

    ”那少年點了點頭。

    “好,就叫她過來唱個曲子給我聽。

    ”檀羽沖聽了他的說話,更為詫異,原來他說的是江南流行的官話,但卻是北方的口音,而且還好像是金京人士口音。

     那老者攜了孫女過來,打了個手勢逆:“公子點什麼曲子。

    ” 那少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