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關燈
惠山巧手慕容美 由《燭影搖紅》探讨幾個武俠創作問題 一、替作者尋根 《燭影搖紅》的作者慕容美先生,在台、港武俠文壇上不是“等閑之輩”。

     早在一九五九、六○年間,春雷驚蟄、大地複蘇之際,台灣的武林劍氣也破土而出,直沖霄漢,于是風起雲湧,各家英雄仗劍縱騎,競逐鹿鼎,終于蔚成台、港武林戰國百家争雄的局面。

     台北,是台灣人才荟萃之地,卧龍生、伴霞樓主、諸葛青雲、司馬翎幾位,此時固已俨然一方之雄,但聞風景從、應運而出的更是來自四面八方,像蕭逸,古如風、孫玉鑫、武陵樵子等人,也都奪州據縣,漸成氣候。

    就在此同時,遠在南部的高雄,也崛起一家英雄,他就是本名王複古的慕容美。

     一九三二年出生的王複古是江蘇無錫人。

     無錫,素有“江蘇米倉”的美譽,不僅是道道地地的江南魚米之鄉,也是我國紡織工業的重鎮。

     不僅此,無錫地處太湖之濱,不但具山川、庭園之勝,惠山的“泥娃娃”更是名聞遐迩。

    像這樣一處兼山川、人文秀美靈逸的地方,出幾位文人墨客自然是“意料中事”了。

     由于王先生遠在台灣南部,又任職公家的稅務機關,即使來台北,大部分時間不是和朋友品茗雅叙,就是和幾位同道“手談”竟宵,故而他的生平就鮮為人知了。

     不過從他生活中對“茶道”、棋道”、“書畫”的喜好,小說中“引經據典”的“旁證博引”來看,當是位涉獵廣博、風趣飄逸、江南才子型的雅人;而這位雅士,卻偏偏在财稅機關供職,倒是現實百态中滿有趣的事。

     一九六○年初,他以“煙酒上人”的筆名,推出第一部作品《英雄淚》而踏入江湖,旋易名“慕容美”,以《黑白道》、《風雲榜》二書“揚名立萬”,與蕭逸、上官鼎等輩并駕齊驅,馳聘于武林疆場。

     至一九八五年因中風辍筆,終于在一九九二年逝世,一生共寫了二十三四部小說。

     二、《燭影搖紅》的成就與不足 在慕容美一生二十多部小說中,《燭影搖紅》應屬中後期的代表作。

    出場的人物雖然動員了武林“老少四代”,但故事并不複雜。

     平靜的武林,尊天龍大俠藍公烈為泰山北鬥。

    藍公烈以“天龍爪”、“龍鱗镖”威鎮江湖。

     但江湖風雲詭谲多變,少林、武當、終南三派弟子忽遭人殺害,而兇器竟是“龍鱗镖”,手法則是“天龍爪”以及天龍大俠享譽武林的“一元指”。

     天龍門下的三徒慕品揚得少林弟子報訊,念存為師分憂,決心獨力偵查;獲緻警訊之際,适天龍老人外出,而查事出之期,小師妹龍女籃家風恰又不在家;而諸多陰錯陽差的事件,使慕品揚擔心乃小師妹任性所為而間下的大禍;念及師門恩重,而恩師僅此獨女,為期事态不緻擴大,并早日弭平,遂易容代天龍老人約見五派掌門;更因此約未克趕上恩師壽誕,诘問下,又有難言之隐,終于導緻被逐出師門,但仍矢志追查真兇。

     随後,又連連傳出“雲夢二老”、“天風老人”被害,接下來,白石先生的義奴、八指駝叟的愛徒又遭毒手,形成江湖巨變。

     在這場巨變中,王鳳幫崛起武林,因而引出多位世外高人,也激起多年來的江湖舊日恩仇,并牽動了西域喇嘛僧,驚動了聞名喪膽的“九子魔母”,最後幸蒙息隐廬山的高人“牯老”親自重下匡廬,才得消弭這場武林浩劫。

     而這場腥風血雨的巨變,肇因卻隻是天龍大俠的元配冷面仙子冷心韻,當年夫婦間一場誤會,憤而走上極端,另創五鳳幫以取代天龍堡,所以才嫁禍予天龍門。

     而“九子魔母”之深入中土,也是為了天龍大俠少年時期與其愛女(當年武林“三美一枝花”的第一美女“一枝花”)的情怨而“興問罪之師”。

     綜觀全書,其所要寫的“本事”并不複雜,但經作者“刻意”的經營、設計後,就“熱鬧紛紛”、“高xdx潮疊起”了。

     慕容美能在武林占有一席,當然不是幸緻。

    在人物的塑造上,像天龍大俠領袖武林的威德、氣概,龍門棋士古今同的風趣突梯,弄月老人的飄逸出塵,四海神丐及丐幫的重義輕生,冷面仙子冷心韻的孤傲剛愎,九千魔母的威猛,羞花、閉月、沉魚落雁三姬的妖豔狐媚,嚴尚性的貪婪荒淫以及“掌握陰陽”、“醫聖毒王”司徒求和“老毒物”司馬浮師兄弟之間的勾心鬥角,無不寫得入木三分。

    即使“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匡廬高人“牯老”,寫來也是筆力萬鈞。

     而幾位劍膽琴心的少年男女,如慕品揚的仁厚敬孝,小棋士趙冠的精靈古怪,龍女的任性刁鑽,淩波仙子、巫雲絹、紅鳳的兒女情懷,刻畫都極細緻,尤其寫那令鳳“黃元”,更是癡情得感人至深。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