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陷阱
關燈
小
中
大
年前,該派二十一代傳至“南海飛花劍”公孫大娘,公孫大娘出身“劍堂”,自是不問可知的了。
這位“公孫大娘”據說不但一身武功了得,年輕時更有着“沉魚落雁”“羞花閉月”之容。
唯一缺點,便是人雖美貌,秉性卻極柔弱。
公孫大娘年事一天一天老了,脾氣也一天比一天更為暴躁起來,尤其對于“拳” “掌”兩堂弟子,更是動辄呵責。
有人說:大娘年輕時,曾遭“拳”“掌”兩堂兩位師兄始亂終棄。
這一點,是否事實,外人當然不太清楚,不過,公孫大娘對“拳”“掌”兩堂弟子似有着仇恨之情,卻很顯然。
“拳”“掌”兩堂弟子由不平而漸生怨忿,兩堂弟子不敢公然叛派,卻采取了種種變相的抵抗:開始在江湖上胡作非為起來。
日久事洩,暴行傳入公孫大娘耳中,公孫大娘震怒如狂。
嚴詢下,兩堂弟子仗着沒有真憑實據,竟相約一口否認。
這時的公孫大娘,既無法集體論罪,一氣之下,下令将“拳”、“掌”、“劍”、三堂全部解散。
換句話說,南海派到二十一代為止,再沒有第二十二代了! 公孫大娘退隐時,隻帶走一名年僅四五歲的孤兒以伴殘年,同時向武林宣布,此幾日後,決不授予任何武功。
南海派解體之後,先是自相殘殺,“拳”“掌”兩堂弟子到處合力追擊着“劍堂”弟子。
“劍堂”三十六名弟子,在三年中被捕殺得一個不留。
接着,武林各派為報複前此“拳掌”兩堂弟子之暴行,又聯手對“拳掌”兩堂弟子加以無情的兜剿。
“拳掌”兩堂弟子,結果也被殺得落花流水。
當時,人們以為“拳掌”兩堂已被滅絕,直到三十年後的五十年前,人們才知道尚有兩名漏網。
這兩名漏網者,一遁“巴嶺”,一遁“米倉”;前者号稱“萬象掌”,後者号稱“閻羅拳”。
“萬象掌”“閻羅拳”的傳人,便是現今“十二奇絕”中的“兩醜”:“貪叟” 萬步厭、“鄙叟”羅棄! 兩醜一将“萬象掌”改為“普羅掌”,一将“閻羅拳”改為“絕戶拳”,便是怕人知道師承淵源。
不過,後來人們還是知道了。
人們知道時,“萬象掌”和“閻羅拳”皆已物故,兩醜又在“拳”“掌”方面分别有了青出于藍、冰寒于水的成就,往事已遠,人們便也就懶得追究了! “兩醜”之“醜”非面目不佳也,乃“品醜”及“師門醜”之諷也! 兩醜之“貪鄙”,純屬天性,為了謀财奪利,為了防身保命,兩醜在苦練下,反因禍得福,名列“十二奇絕”,可謂異數。
天下劍法,自南海一派覆亡後,便以青城“十八散手”及華山“金龍劍法”稱君武林,近數十年來,一直有“劍中雙尊”之稱。
而現在,這位黑衣蒙面劍士之劍法,既非華山“金龍劍法”又非青城“十八散手”,精奧奇絕,且較上述兩者尤有過之,除了出自南海殘餘,還會有誰呢? 經過上官印這番述說,衆人這才恍然大悟,天目神童對這段秘辛,是知而不詳,上官印剛說時,天目神童雙眉微皺,似有着不耐之色,及至上官印說至中途,天目神童始逐漸入神,這時第一個發問道:“南海這套劍法什麼名稱?” 上官印搖搖頭道:“不清楚。
” 天目神童詫然道:“那你怎能一口斷定他是南海門下?” 上官印微微一笑道:“南海劍法,在以前就沒有一定名稱,但從‘十八如盤谷,金龍天矯飛,南海神劍現,谷平金龍歸’這四句諺語中,可知南海劍法之不凡,如說此人不是來自南海,丢開口音不談,能有什麼更好的解釋?” 天目神童不服道:“傳言不可盡信,如說南海劍法真個了不起,你剛才又怎能輕輕松松地就躲開了他那自诩的一招呢?” 上官印微笑道:“躲畢竟是躲,我連還手之力都沒有,更談不到勝他了,當今還有哪一派劍法能在上官印面前這般威風?” 天目神童點頭喃喃道:“這倒是實情。
” 上官印一笑又道:“再說,那一招要是換了你小叫化,你自信躲得了麼?” 天目神童順口說道:“别說小叫化,就是我那叫化師傅……”說至此處,蓦有所憶,頓口張目接下去說道:“對了,你怎躲得開的呢?” 此問正合衆意,師南宮也從而催促道:“是呀,說來聽聽看。
” 上官印悠然仰臉,内心充滿矛盾。
“昔日香車寶馬,今朝禾黍秋風,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以上這四句歌詞,經“奇緣七式”創始者指為最後一式的“劍訣”,而最後一式又隻是一幅“一劍當胸挺執”的簡圖,曾令他耗盡無數腦汁和心血。
他以前一直以為:“這其中定有典故在。
” 可是,經他搜盡枯腸,始終找不出這四句話有其出處,最後,借着三分酒意,他向師南宮請教。
師南宮聽了數遍,突然放聲唱出:“人間古今往來,多少英雄豪傑?多少是非成敗?龍争虎鬥,免走鷹飛,千秋業,今安在?” 并且大笑說道:“你莫明,我其妙,你那樣唱,我聽了就不得不這樣唱,橫豎大家都是鬼扯蛋,認真則甚?” 上官印先是一怔,旋即心動着猛然暗叫道:“對了,我知道了!” 他在細細回味之下,發現了全部秘密。
這四句歌詞,沒有錯,不但“無經可引,無典可據”,根本就是“一點實質的意義沒有”! 要有,隻是兩個字:“感慨。
” 師南宮的結論下得太正确了,這是一種“放眼古今往來,都付漁樵一曲”的無邊感慨! 初聽不怎麼樣,聽多了,誰也不能不興浩然之歎! 這種浩然之歎令人有白雲蒼狗、滄桑無常的消沉,也令人有脫俗淨化,心胸遼朗的平靜。
“靈台如鏡,不染點塵。
” 它是内家功夫的最高要求,這一刹間,上官印做到了。
正如“十年禮空王,一朝含笑去”,佛門弟子成道正果一樣,上官印以一念之得,真氣流轉,周身有如脫胎換骨。
“一劍當胸執”正是“一元複始”的太初圖像,以靜待動,以不變應萬變,以前六式,迅速覆按下,倍感威力無窮。
這是上官印含笑起立,要天目神童試攻一招的由來。
小魔女的突自背後施擊,上官印于警覺後,如在平時,定必大感慌亂,要如此,就死定了! 但是,氣質轉換後的上官印,已全不是那回事了。
随着警覺,一股沛然真氣,不期然布滿全身,劍尖所至,一種微妙的反彈鞘力,令他身輕如絮地随着意念飄飄而起。
一種胸羅今古的磊落情懷,令他不得不脫口唱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後來讓開黑衣劍士那一劍,情形完全相同,這現象,正是近乎“金剛不壞”,在道家稱“還樸”,在佛家稱“無我相”的一種至上玄功。
要解說這一點,便得從頭說起,換句話說,便得将修習“奇緣七式”的始末全盤洩露。
這怎麼可以呢? 不說吧,他又感覺對不起師南宮,天目神童以及面前這些丐幫弟子對他由衷的敬慕和關懷。
不善謊言的他,最後隻好苦笑着說道:“真要我說麼?” 天目神童怪叫道:“賴皮可不行!” 上官印吸了口氣道:“這種應變身法,為剛才那三式劍法的附帶變化,那位盟主在傳授時,曾吩咐不許向任何人說明,你們如肯見諒,就請不必追究,否則我拼着向那位盟主領罪亦無不可……” 天目神童脫口叫道:“這套少來!” 師南宮忽然問道:“蕭老弟,你這次來洛陽系奉何人之命?” 天目神童一怔道:“家師,怎麼?” 師南宮接着問道:“令師有什麼交代沒有?” 天目神童為難道:“這個” 師南宮微笑道:“不要這個了,君子貴在能推己及人,這套可以少來,這個便是道理。
” 天目神童一赧,忙低頭緻謝道:“謝南宮兄教誨。
” 上官印感佩地望了師南宮一眼,再向天目神童道:“迷糊仙古老哥哥在不在長安總舵,如今這兒的分舵已跟天魔女成了尖銳的對立狀态,你有什麼打算?” 天目神童點點頭道:“在我離開時,他老人家對家師說,要去找那位葛衣盟主了結一件事,現已在不在了也不一定,至于這兒分舵,家師便是不放心才叫我來的,應該如何處理,小叔台替我出個主意如何?” 上官印沉吟着道:“這一點……” 師南宮哼了一聲道:“這一點何難之有?先下手為強,馬上殺過去不就得了?” 上官印搖搖頭道:“不是辦法。
” 師南宮不樂道:“為什麼?” 上官印說道:“這是實力問題,小魔女固為一大勁敵,四魔亦僅折其半,東西兩魔實不容輕視,而賀蘭師兄妹,武功雖然有限,心計與手段卻卑鄙陰毒,最令人擔心者,尚有那位黑衣劍士。
” 師南宮叫道:“你呢?” 上官印苦笑道:“問題就在這裡!” 師南宮詫異道:“什麼問題?” 上官印緩緩搖了一下頭道:“不是小弟長他人威風,滅自己銳氣,那位黑衣劍士的劍法,你們不是沒有看到,能保不敗,亦屬不易……” 稍頓,輕歎着又接道:“同時為難的,小弟尚有要事必須趕去一個地方。
” 葛衣盟主的病情,上官印時刻在心,每念及“劍法全部習成,應即趕赴王屋” 以及“一年之内不能學成,則不必見我”的囑言,即止不住心頭如煎,一刻難安。
天目神童正欲問上官印想去什麼地方,忽又忍住,改口問道:“不然怎辦?” 上官印想了想,毅然道:“撒向總舵!” 師南宮哼着道:“真是好主意。
” 上官印聽如不聞,反而向他笑說道:“如果南宮兄不在意,就請南宮兄鼎力護送一程,要趕得上,咱們于中秋夜黃山再見。
” 師南宮哼着别臉望去一邊。
天目神童奉命不違,手一揮,以無言下達了立即撤退的堅決表示,衆丐相繼入殿整頓,準備起行。
上官印見天已微明,匆匆走去後院,不消片刻,換成一副老樵面目走了出來。
“南宮兄,後會有期。
” 含笑一拱,騰身上殿,于迷膝晨霧中,向北城飛縱而去——
這位“公孫大娘”據說不但一身武功了得,年輕時更有着“沉魚落雁”“羞花閉月”之容。
唯一缺點,便是人雖美貌,秉性卻極柔弱。
公孫大娘年事一天一天老了,脾氣也一天比一天更為暴躁起來,尤其對于“拳” “掌”兩堂弟子,更是動辄呵責。
有人說:大娘年輕時,曾遭“拳”“掌”兩堂兩位師兄始亂終棄。
這一點,是否事實,外人當然不太清楚,不過,公孫大娘對“拳”“掌”兩堂弟子似有着仇恨之情,卻很顯然。
“拳”“掌”兩堂弟子由不平而漸生怨忿,兩堂弟子不敢公然叛派,卻采取了種種變相的抵抗:開始在江湖上胡作非為起來。
日久事洩,暴行傳入公孫大娘耳中,公孫大娘震怒如狂。
嚴詢下,兩堂弟子仗着沒有真憑實據,竟相約一口否認。
這時的公孫大娘,既無法集體論罪,一氣之下,下令将“拳”、“掌”、“劍”、三堂全部解散。
換句話說,南海派到二十一代為止,再沒有第二十二代了! 公孫大娘退隐時,隻帶走一名年僅四五歲的孤兒以伴殘年,同時向武林宣布,此幾日後,決不授予任何武功。
南海派解體之後,先是自相殘殺,“拳”“掌”兩堂弟子到處合力追擊着“劍堂”弟子。
“劍堂”三十六名弟子,在三年中被捕殺得一個不留。
接着,武林各派為報複前此“拳掌”兩堂弟子之暴行,又聯手對“拳掌”兩堂弟子加以無情的兜剿。
“拳掌”兩堂弟子,結果也被殺得落花流水。
當時,人們以為“拳掌”兩堂已被滅絕,直到三十年後的五十年前,人們才知道尚有兩名漏網。
這兩名漏網者,一遁“巴嶺”,一遁“米倉”;前者号稱“萬象掌”,後者号稱“閻羅拳”。
“萬象掌”“閻羅拳”的傳人,便是現今“十二奇絕”中的“兩醜”:“貪叟” 萬步厭、“鄙叟”羅棄! 兩醜一将“萬象掌”改為“普羅掌”,一将“閻羅拳”改為“絕戶拳”,便是怕人知道師承淵源。
不過,後來人們還是知道了。
人們知道時,“萬象掌”和“閻羅拳”皆已物故,兩醜又在“拳”“掌”方面分别有了青出于藍、冰寒于水的成就,往事已遠,人們便也就懶得追究了! “兩醜”之“醜”非面目不佳也,乃“品醜”及“師門醜”之諷也! 兩醜之“貪鄙”,純屬天性,為了謀财奪利,為了防身保命,兩醜在苦練下,反因禍得福,名列“十二奇絕”,可謂異數。
天下劍法,自南海一派覆亡後,便以青城“十八散手”及華山“金龍劍法”稱君武林,近數十年來,一直有“劍中雙尊”之稱。
而現在,這位黑衣蒙面劍士之劍法,既非華山“金龍劍法”又非青城“十八散手”,精奧奇絕,且較上述兩者尤有過之,除了出自南海殘餘,還會有誰呢? 經過上官印這番述說,衆人這才恍然大悟,天目神童對這段秘辛,是知而不詳,上官印剛說時,天目神童雙眉微皺,似有着不耐之色,及至上官印說至中途,天目神童始逐漸入神,這時第一個發問道:“南海這套劍法什麼名稱?” 上官印搖搖頭道:“不清楚。
” 天目神童詫然道:“那你怎能一口斷定他是南海門下?” 上官印微微一笑道:“南海劍法,在以前就沒有一定名稱,但從‘十八如盤谷,金龍天矯飛,南海神劍現,谷平金龍歸’這四句諺語中,可知南海劍法之不凡,如說此人不是來自南海,丢開口音不談,能有什麼更好的解釋?” 天目神童不服道:“傳言不可盡信,如說南海劍法真個了不起,你剛才又怎能輕輕松松地就躲開了他那自诩的一招呢?” 上官印微笑道:“躲畢竟是躲,我連還手之力都沒有,更談不到勝他了,當今還有哪一派劍法能在上官印面前這般威風?” 天目神童點頭喃喃道:“這倒是實情。
” 上官印一笑又道:“再說,那一招要是換了你小叫化,你自信躲得了麼?” 天目神童順口說道:“别說小叫化,就是我那叫化師傅……”說至此處,蓦有所憶,頓口張目接下去說道:“對了,你怎躲得開的呢?” 此問正合衆意,師南宮也從而催促道:“是呀,說來聽聽看。
” 上官印悠然仰臉,内心充滿矛盾。
“昔日香車寶馬,今朝禾黍秋風,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以上這四句歌詞,經“奇緣七式”創始者指為最後一式的“劍訣”,而最後一式又隻是一幅“一劍當胸挺執”的簡圖,曾令他耗盡無數腦汁和心血。
他以前一直以為:“這其中定有典故在。
” 可是,經他搜盡枯腸,始終找不出這四句話有其出處,最後,借着三分酒意,他向師南宮請教。
師南宮聽了數遍,突然放聲唱出:“人間古今往來,多少英雄豪傑?多少是非成敗?龍争虎鬥,免走鷹飛,千秋業,今安在?” 并且大笑說道:“你莫明,我其妙,你那樣唱,我聽了就不得不這樣唱,橫豎大家都是鬼扯蛋,認真則甚?” 上官印先是一怔,旋即心動着猛然暗叫道:“對了,我知道了!” 他在細細回味之下,發現了全部秘密。
這四句歌詞,沒有錯,不但“無經可引,無典可據”,根本就是“一點實質的意義沒有”! 要有,隻是兩個字:“感慨。
” 師南宮的結論下得太正确了,這是一種“放眼古今往來,都付漁樵一曲”的無邊感慨! 初聽不怎麼樣,聽多了,誰也不能不興浩然之歎! 這種浩然之歎令人有白雲蒼狗、滄桑無常的消沉,也令人有脫俗淨化,心胸遼朗的平靜。
“靈台如鏡,不染點塵。
” 它是内家功夫的最高要求,這一刹間,上官印做到了。
正如“十年禮空王,一朝含笑去”,佛門弟子成道正果一樣,上官印以一念之得,真氣流轉,周身有如脫胎換骨。
“一劍當胸執”正是“一元複始”的太初圖像,以靜待動,以不變應萬變,以前六式,迅速覆按下,倍感威力無窮。
這是上官印含笑起立,要天目神童試攻一招的由來。
小魔女的突自背後施擊,上官印于警覺後,如在平時,定必大感慌亂,要如此,就死定了! 但是,氣質轉換後的上官印,已全不是那回事了。
随着警覺,一股沛然真氣,不期然布滿全身,劍尖所至,一種微妙的反彈鞘力,令他身輕如絮地随着意念飄飄而起。
一種胸羅今古的磊落情懷,令他不得不脫口唱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後來讓開黑衣劍士那一劍,情形完全相同,這現象,正是近乎“金剛不壞”,在道家稱“還樸”,在佛家稱“無我相”的一種至上玄功。
要解說這一點,便得從頭說起,換句話說,便得将修習“奇緣七式”的始末全盤洩露。
這怎麼可以呢? 不說吧,他又感覺對不起師南宮,天目神童以及面前這些丐幫弟子對他由衷的敬慕和關懷。
不善謊言的他,最後隻好苦笑着說道:“真要我說麼?” 天目神童怪叫道:“賴皮可不行!” 上官印吸了口氣道:“這種應變身法,為剛才那三式劍法的附帶變化,那位盟主在傳授時,曾吩咐不許向任何人說明,你們如肯見諒,就請不必追究,否則我拼着向那位盟主領罪亦無不可……” 天目神童脫口叫道:“這套少來!” 師南宮忽然問道:“蕭老弟,你這次來洛陽系奉何人之命?” 天目神童一怔道:“家師,怎麼?” 師南宮接着問道:“令師有什麼交代沒有?” 天目神童為難道:“這個” 師南宮微笑道:“不要這個了,君子貴在能推己及人,這套可以少來,這個便是道理。
” 天目神童一赧,忙低頭緻謝道:“謝南宮兄教誨。
” 上官印感佩地望了師南宮一眼,再向天目神童道:“迷糊仙古老哥哥在不在長安總舵,如今這兒的分舵已跟天魔女成了尖銳的對立狀态,你有什麼打算?” 天目神童點點頭道:“在我離開時,他老人家對家師說,要去找那位葛衣盟主了結一件事,現已在不在了也不一定,至于這兒分舵,家師便是不放心才叫我來的,應該如何處理,小叔台替我出個主意如何?” 上官印沉吟着道:“這一點……” 師南宮哼了一聲道:“這一點何難之有?先下手為強,馬上殺過去不就得了?” 上官印搖搖頭道:“不是辦法。
” 師南宮不樂道:“為什麼?” 上官印說道:“這是實力問題,小魔女固為一大勁敵,四魔亦僅折其半,東西兩魔實不容輕視,而賀蘭師兄妹,武功雖然有限,心計與手段卻卑鄙陰毒,最令人擔心者,尚有那位黑衣劍士。
” 師南宮叫道:“你呢?” 上官印苦笑道:“問題就在這裡!” 師南宮詫異道:“什麼問題?” 上官印緩緩搖了一下頭道:“不是小弟長他人威風,滅自己銳氣,那位黑衣劍士的劍法,你們不是沒有看到,能保不敗,亦屬不易……” 稍頓,輕歎着又接道:“同時為難的,小弟尚有要事必須趕去一個地方。
” 葛衣盟主的病情,上官印時刻在心,每念及“劍法全部習成,應即趕赴王屋” 以及“一年之内不能學成,則不必見我”的囑言,即止不住心頭如煎,一刻難安。
天目神童正欲問上官印想去什麼地方,忽又忍住,改口問道:“不然怎辦?” 上官印想了想,毅然道:“撒向總舵!” 師南宮哼着道:“真是好主意。
” 上官印聽如不聞,反而向他笑說道:“如果南宮兄不在意,就請南宮兄鼎力護送一程,要趕得上,咱們于中秋夜黃山再見。
” 師南宮哼着别臉望去一邊。
天目神童奉命不違,手一揮,以無言下達了立即撤退的堅決表示,衆丐相繼入殿整頓,準備起行。
上官印見天已微明,匆匆走去後院,不消片刻,換成一副老樵面目走了出來。
“南宮兄,後會有期。
” 含笑一拱,騰身上殿,于迷膝晨霧中,向北城飛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