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血書斷頭殿
關燈
小
中
大
你道上官印看到的是什麼?
血,對嗎?
對的!血!
既非一口,也非一灘,而是怵目驚心的汪汪一片!
一片殷紅,以三尺來寬的幅度,沿石腳,直至文五開外的坡腰草際,月色下,宛如一正斜斜展灑的濃色豔绫。
而這,還不是上官印脫口駭呼的主要原因。
令上官印身心大震,而不克自制的,乃是血點星濺的石面上,那三個醮血大書的“×××”! 這是丐幫所有暗号中,最最可怕的一種! 在丐幫,任何一種暗号,均有着明确的含義,唯獨這個“×”是例外。
這個在丐幫中,上自七結幫主,下至白衣弟子,誰也不敢輕易寫下,誰也不願輕易睹及的非常符記,其性質,勉強說來可比之于少林“九品蓮花鐘”,或者武當的“七重飛雲闆”,可說是基于“緊急事故”而兼具“告警”“微召”雙重意味,所發出的一種“嚴重信号”。
不過,這樣說,也僅适用于一個“×”的出現。
兩個“×”已非事故“加倍”緊急所能完全解釋,而三個“×”,尤其是以血寫出來的三個“×”,那就怎麼解釋,也不恰當,同時也毋須加以解釋了! 明白一點說,這種情形下,它已不是一個單純的“暗号”,而是一篇随發現者身份不同而内容略異的“血書”。
在三個相連的血“×”下面,你可以讀做:“本幫正遭遇極度不幸……”;也可以讀做:“本幫業已面臨覆亡……” 上官印呆呆地望着三個血“×”,震駭之餘,不禁一陣黯然。
不過,差堪告慰者,他知道,這片血可能與青衣人無關,同時,也不可能流自追魂丐師徒二人中任何一人身上。
因為,一個人嘔血,說什麼也不會哎出如許之多。
而追魂丐師徒,如說遭遇不測的是追魂丐,且不論當今誰人有此能耐,就算因猝不及防失了手,天目神童縱不能分身返洞呼援,也絕無徑棄其師父而他去之理。
反過來說,假定遭遇意外的是天目神童,那麼,現在的青石上,就不該是一道血記,而應該是一具血肉模糊的屍體了! 為獲進一步了解,上官印強定着心神,走去石前,俯身匆匆查察之下,眉斂目直忽又為之迷惑起來。
青石上,除了三個血“×”,此外一無所有。
沒有離去指标,尚有可說,因為這也許是一次幫内變故,不便容幫外人參預,可是血記出自何人之手,怎麼也沒留下身份标記呢? 它是追魂丐留下來的嗎?那麼,追魂丐留下這道血記的目的何在?如為了知照兩小,為什麼不附指标?假如先出洞的是天目神童,他看到的也跟上官印此刻看到的一樣,那麼天目神童他又能走去什麼地方? 它是天目神童留下來的嗎? 那麼,天目神童除開這一片血,一定還看到其他的什麼了?不然,要單是這一片血,又怎能說明什麼呢? 空山岑寂。
萬籁無聲。
上官印緩緩仰起臉,目凝西斜明月,告别似地喃喃說道:“去長安,他們總壇。
” 深吸一口氣,星眸中,英芒閃動,氣挾悶郁,脫口化作一道長嘯,不絕如縷,萬谷共嗚,身形破空而起,向西北,投入一片銀色迷朦中。
長安故城,西南一角,當年漢京兆張敞,走馬逍遙的章台街,如今,已淪為一處販夫走卒,以及以求乞為生的下層社會人物聚集之所了。
蒼老的章台街,靜靜地躺着,躺在那座披滿煙塵的太極宮足下,在冉冉朝陽中,等待着一天的開始。
像往日一樣,金黃色的朝陽照臨長安,照向章台街,照向太極宮。
和煦的陽光下,一名身長玉立的黑衣少年,帶着兩肩露水,以匆促的步伐,走進長安,走過章台街,走向太極宮。
最後,在太極宮前,他停下來了,兩眼發直,茫然而訝異地,蓦然停下來了。
發直的眼光,愕愕地在宮外兩廊掃過一遍又一遍,兩廊空空如也,往日那些鹑衣百結,東歪西倒,形形色色的叫化,如今一個也不見了。
黑衣少年輕輕地咬了一下嘴唇,然後,緩步拾階而登。
他沒有進入宮内,連張望都沒有向内張望一眼,俯身自腳前撿起一塊破瓦片,然後,消遣似的,在夾白的牆壁上信手劃起來。
他先畫了個不規則的“○”,繼而又在下面随意拉了一條粗直的“”,便停頓下來。
幸好遠處的攤販都在忙自己的事,誰也無暇注意及之,否則,黑衣少年這種幼稚可笑的舉動,很可能引起竊竊私議,噢,不遠處有人注意到了,那是一個賣零食的老漢。
老漢擤了一把鼻涕,于擦鼻子時,似有意又似無意地,正好偏臉以眼角掃來這邊,不過,老漢雖然看在眼中,但并沒有發笑,相反的,臉色卻不期而然,微微一變。
這位顯然缺乏幽默感的老漢,好奇之心,卻似乎甚為張烈,臉色一變之後,竟将生意匆匆交付給擔子旁邊一個衣着破舊的中年人,雙手在圍裙上擦了一擦,負到背後,同時徐步向宮前閑然走來。
黑衣少年正好轉身,目光一剪,忙含笑拱手道:“老丈,您好。
” 老漢輕輕一咳,強笑着回了兩聲:“您好,您好!” 口中說着您好,眼角卻止不住又向黑衣少年身後牆上斜斜飄去。
同一時間,黑衣少年的眼光,也迅速地在老漢腰際那條又破又舊的圍裙上掠過一眼。
黑衣少年眼光掠過後,止不住于心底暗暗一噢道:“原來隻兩個法結?怪不得彼此都這樣陌生。
” 黑衣少年思忖着,悠然轉過身子,漫不經意地舉起手中瓦片,于“”之下,又接畫了個“○”。
老漢一呆,脫口低呼道:“見幫主?” 黑衣少年霍地又轉過身來,星目閃電般四下一溜,這才闆臉微微點了一下頭。
老漢面孔微赤,慚愧而惶恐地向身後悄悄瞥了一眼,腰一弓,默默轉身,黑衣少年待他去遠,然後舉步跟去。
老漢走去的方向,頗令黑衣少年納罕,出西城,再南拐,直到舊日的上林苑,如今隻剩得一座圍着幾處破瓦殘垣的廢園前,方才停下腳步。
老漢身形一定,破園欄栅陰暗處,立即閃出一名四十上下的中年叫化,中年叫化聽老漢低低不知說了兩句什麼話,随将一雙奕奕有神的目光,移向黑衣少年,上下打量了好幾眼,然後冷冰冰地注目說道:“‘圈内人’,請示全諱。
” 黑衣少年先注意的,便是中年叫化衣擺上的法結,他于發覺眼前這位中年叫化居然在衣擺上有着五結之多時,不禁一怔,訝忖道:“丐幫中,除了幫主七結,三老六結,餘者五結僅‘四大護法’及‘令丐’等五個人,五結以上,我上官印沒有一個沒有見過,也沒有一個不認識我上官印,丐幫升格,難比登天,這人有五結而面孔又如此陌生,這是怎麼回事?” 正尋思間,忽聽對方出言吐話竟又這般冷硬,不由得有氣,冷冷一笑,昂然道: “‘圈内人’要見的是‘七結龍頭’。
” 中年叫化臉色陰寒如故,冷冰冰地接口道:“報了全諱就見誰都可以。
” 上官印臉一仰,朗聲吟道:“上叩紫玉阙,官拜散神仙世襲第二代。
” 中年叫化脫口一聲輕啊,臉色遽變,臉一偏,揮手趕走那名二結老漢,然後搶步近前,目光一垂,不安地低低說道:“不知不罪,願上官少俠見諒。
” 上官印朝他衣擺上法結瞥了一眼,欲言又止,終于改口道:“初見面,沒有什麼。
” 跟着迫不及待地又接道:“幫主呢?” 中年叫化低低答道:“剛剛離開,還不到半個時辰。
” 上官印一啊,忙又問道:“令丐呢?” 中年叫化道:“黎明前跟幫主一同回來,适才又随幫主一起離去了。
” 上官印長長噓出一口大氣,喉頭湧溢着千言萬語,一時也不知從那一句問起才好,掙了好半晌,這才掙出一句:“總壇遷此多久?” 中年叫化顫聲道:“今天黎明前,幫主和令丐回來之後。
” 上官印咬咬牙,接着問道:“那麼幫主和令丐,他們去了那裡?” 中年叫化又搖了一下頭道:“卑座未奉交代。
” 上官印又是一啊,理好的心緒,再度紊亂,他向眼前這位前踞後恭的中年叫化望着,一種不習慣的隔膜之感,令他止不住皺眉道:“四位護法在不在?” 中年叫化身軀微微一震,頓了頓,方沉重地回道:“在,在。
” 上官印皺眉忖道:“這家夥怎麼一下子變得如此畏畏縮縮的起來?” 這樣想着,便忍不住對這名一直低着頭的中年叫化生出一種厭惡之心,于是不耐地又揮了揮手道:“帶我見見他們去吧。
” 這次,中年叫化沒說什麼,僅點了點頭,便低頭轉過身去,将上官印默默地領進園内。
彎彎曲曲,繞過無數重殘亭假山,最後到達一座宮殿式的破舊建築物之前。
二人剛剛到達,大殿前左右兩叢灌木後面,人影一閃,悄沒聲息地飛出二條身影,竹杖平胸,深深一躬,随又悄然隐入原處。
上官印目光微掃,已看出二人均是三結弟子,三結弟子在丐幫中,相當一名分舵舵主身份,剛才那一躬,在幫中叫“俯杖”,其敬意僅次于“跪杖”,“跪杖” 隻幫主及三老可以身受,而“俯杖”尤其是緻敬者為三結弟子,也非四大護法等五結以上,且須實掌香堂的人物,不足當之。
上官印又止不住懷疑道:“難道四大護法中有人出缺,這人剛剛遞升上去不成?” 一念未已,耳邊有人輕輕說道:“那邊,少俠自己進去吧。
” 上官印擡眼一看,見中年叫化手指處,是偏殿月牙門後面,一個竹席低垂的廂房,他見中年叫化老遠止步,神色間且有着肅穆之意,似對四大護法甚為凜敬,全不像平輩相處之道,又忖道:“莫非他雖升五結,尚未授有實職?要是這樣,剛才那二名三結弟子又怎會以觑見護法以上人物的大禮,向他叩候呢?” 一念及此,忽然得着主意
而這,還不是上官印脫口駭呼的主要原因。
令上官印身心大震,而不克自制的,乃是血點星濺的石面上,那三個醮血大書的“×××”! 這是丐幫所有暗号中,最最可怕的一種! 在丐幫,任何一種暗号,均有着明确的含義,唯獨這個“×”是例外。
這個在丐幫中,上自七結幫主,下至白衣弟子,誰也不敢輕易寫下,誰也不願輕易睹及的非常符記,其性質,勉強說來可比之于少林“九品蓮花鐘”,或者武當的“七重飛雲闆”,可說是基于“緊急事故”而兼具“告警”“微召”雙重意味,所發出的一種“嚴重信号”。
不過,這樣說,也僅适用于一個“×”的出現。
兩個“×”已非事故“加倍”緊急所能完全解釋,而三個“×”,尤其是以血寫出來的三個“×”,那就怎麼解釋,也不恰當,同時也毋須加以解釋了! 明白一點說,這種情形下,它已不是一個單純的“暗号”,而是一篇随發現者身份不同而内容略異的“血書”。
在三個相連的血“×”下面,你可以讀做:“本幫正遭遇極度不幸……”;也可以讀做:“本幫業已面臨覆亡……” 上官印呆呆地望着三個血“×”,震駭之餘,不禁一陣黯然。
不過,差堪告慰者,他知道,這片血可能與青衣人無關,同時,也不可能流自追魂丐師徒二人中任何一人身上。
因為,一個人嘔血,說什麼也不會哎出如許之多。
而追魂丐師徒,如說遭遇不測的是追魂丐,且不論當今誰人有此能耐,就算因猝不及防失了手,天目神童縱不能分身返洞呼援,也絕無徑棄其師父而他去之理。
反過來說,假定遭遇意外的是天目神童,那麼,現在的青石上,就不該是一道血記,而應該是一具血肉模糊的屍體了! 為獲進一步了解,上官印強定着心神,走去石前,俯身匆匆查察之下,眉斂目直忽又為之迷惑起來。
青石上,除了三個血“×”,此外一無所有。
沒有離去指标,尚有可說,因為這也許是一次幫内變故,不便容幫外人參預,可是血記出自何人之手,怎麼也沒留下身份标記呢? 它是追魂丐留下來的嗎?那麼,追魂丐留下這道血記的目的何在?如為了知照兩小,為什麼不附指标?假如先出洞的是天目神童,他看到的也跟上官印此刻看到的一樣,那麼天目神童他又能走去什麼地方? 它是天目神童留下來的嗎? 那麼,天目神童除開這一片血,一定還看到其他的什麼了?不然,要單是這一片血,又怎能說明什麼呢? 空山岑寂。
萬籁無聲。
上官印緩緩仰起臉,目凝西斜明月,告别似地喃喃說道:“去長安,他們總壇。
” 深吸一口氣,星眸中,英芒閃動,氣挾悶郁,脫口化作一道長嘯,不絕如縷,萬谷共嗚,身形破空而起,向西北,投入一片銀色迷朦中。
長安故城,西南一角,當年漢京兆張敞,走馬逍遙的章台街,如今,已淪為一處販夫走卒,以及以求乞為生的下層社會人物聚集之所了。
蒼老的章台街,靜靜地躺着,躺在那座披滿煙塵的太極宮足下,在冉冉朝陽中,等待着一天的開始。
像往日一樣,金黃色的朝陽照臨長安,照向章台街,照向太極宮。
和煦的陽光下,一名身長玉立的黑衣少年,帶着兩肩露水,以匆促的步伐,走進長安,走過章台街,走向太極宮。
最後,在太極宮前,他停下來了,兩眼發直,茫然而訝異地,蓦然停下來了。
發直的眼光,愕愕地在宮外兩廊掃過一遍又一遍,兩廊空空如也,往日那些鹑衣百結,東歪西倒,形形色色的叫化,如今一個也不見了。
黑衣少年輕輕地咬了一下嘴唇,然後,緩步拾階而登。
他沒有進入宮内,連張望都沒有向内張望一眼,俯身自腳前撿起一塊破瓦片,然後,消遣似的,在夾白的牆壁上信手劃起來。
他先畫了個不規則的“○”,繼而又在下面随意拉了一條粗直的“”,便停頓下來。
幸好遠處的攤販都在忙自己的事,誰也無暇注意及之,否則,黑衣少年這種幼稚可笑的舉動,很可能引起竊竊私議,噢,不遠處有人注意到了,那是一個賣零食的老漢。
老漢擤了一把鼻涕,于擦鼻子時,似有意又似無意地,正好偏臉以眼角掃來這邊,不過,老漢雖然看在眼中,但并沒有發笑,相反的,臉色卻不期而然,微微一變。
這位顯然缺乏幽默感的老漢,好奇之心,卻似乎甚為張烈,臉色一變之後,竟将生意匆匆交付給擔子旁邊一個衣着破舊的中年人,雙手在圍裙上擦了一擦,負到背後,同時徐步向宮前閑然走來。
黑衣少年正好轉身,目光一剪,忙含笑拱手道:“老丈,您好。
” 老漢輕輕一咳,強笑着回了兩聲:“您好,您好!” 口中說着您好,眼角卻止不住又向黑衣少年身後牆上斜斜飄去。
同一時間,黑衣少年的眼光,也迅速地在老漢腰際那條又破又舊的圍裙上掠過一眼。
黑衣少年眼光掠過後,止不住于心底暗暗一噢道:“原來隻兩個法結?怪不得彼此都這樣陌生。
” 黑衣少年思忖着,悠然轉過身子,漫不經意地舉起手中瓦片,于“”之下,又接畫了個“○”。
老漢一呆,脫口低呼道:“見幫主?” 黑衣少年霍地又轉過身來,星目閃電般四下一溜,這才闆臉微微點了一下頭。
老漢面孔微赤,慚愧而惶恐地向身後悄悄瞥了一眼,腰一弓,默默轉身,黑衣少年待他去遠,然後舉步跟去。
老漢走去的方向,頗令黑衣少年納罕,出西城,再南拐,直到舊日的上林苑,如今隻剩得一座圍着幾處破瓦殘垣的廢園前,方才停下腳步。
老漢身形一定,破園欄栅陰暗處,立即閃出一名四十上下的中年叫化,中年叫化聽老漢低低不知說了兩句什麼話,随将一雙奕奕有神的目光,移向黑衣少年,上下打量了好幾眼,然後冷冰冰地注目說道:“‘圈内人’,請示全諱。
” 黑衣少年先注意的,便是中年叫化衣擺上的法結,他于發覺眼前這位中年叫化居然在衣擺上有着五結之多時,不禁一怔,訝忖道:“丐幫中,除了幫主七結,三老六結,餘者五結僅‘四大護法’及‘令丐’等五個人,五結以上,我上官印沒有一個沒有見過,也沒有一個不認識我上官印,丐幫升格,難比登天,這人有五結而面孔又如此陌生,這是怎麼回事?” 正尋思間,忽聽對方出言吐話竟又這般冷硬,不由得有氣,冷冷一笑,昂然道: “‘圈内人’要見的是‘七結龍頭’。
” 中年叫化臉色陰寒如故,冷冰冰地接口道:“報了全諱就見誰都可以。
” 上官印臉一仰,朗聲吟道:“上叩紫玉阙,官拜散神仙世襲第二代。
” 中年叫化脫口一聲輕啊,臉色遽變,臉一偏,揮手趕走那名二結老漢,然後搶步近前,目光一垂,不安地低低說道:“不知不罪,願上官少俠見諒。
” 上官印朝他衣擺上法結瞥了一眼,欲言又止,終于改口道:“初見面,沒有什麼。
” 跟着迫不及待地又接道:“幫主呢?” 中年叫化低低答道:“剛剛離開,還不到半個時辰。
” 上官印一啊,忙又問道:“令丐呢?” 中年叫化道:“黎明前跟幫主一同回來,适才又随幫主一起離去了。
” 上官印長長噓出一口大氣,喉頭湧溢着千言萬語,一時也不知從那一句問起才好,掙了好半晌,這才掙出一句:“總壇遷此多久?” 中年叫化顫聲道:“今天黎明前,幫主和令丐回來之後。
” 上官印咬咬牙,接着問道:“那麼幫主和令丐,他們去了那裡?” 中年叫化又搖了一下頭道:“卑座未奉交代。
” 上官印又是一啊,理好的心緒,再度紊亂,他向眼前這位前踞後恭的中年叫化望着,一種不習慣的隔膜之感,令他止不住皺眉道:“四位護法在不在?” 中年叫化身軀微微一震,頓了頓,方沉重地回道:“在,在。
” 上官印皺眉忖道:“這家夥怎麼一下子變得如此畏畏縮縮的起來?” 這樣想着,便忍不住對這名一直低着頭的中年叫化生出一種厭惡之心,于是不耐地又揮了揮手道:“帶我見見他們去吧。
” 這次,中年叫化沒說什麼,僅點了點頭,便低頭轉過身去,将上官印默默地領進園内。
彎彎曲曲,繞過無數重殘亭假山,最後到達一座宮殿式的破舊建築物之前。
二人剛剛到達,大殿前左右兩叢灌木後面,人影一閃,悄沒聲息地飛出二條身影,竹杖平胸,深深一躬,随又悄然隐入原處。
上官印目光微掃,已看出二人均是三結弟子,三結弟子在丐幫中,相當一名分舵舵主身份,剛才那一躬,在幫中叫“俯杖”,其敬意僅次于“跪杖”,“跪杖” 隻幫主及三老可以身受,而“俯杖”尤其是緻敬者為三結弟子,也非四大護法等五結以上,且須實掌香堂的人物,不足當之。
上官印又止不住懷疑道:“難道四大護法中有人出缺,這人剛剛遞升上去不成?” 一念未已,耳邊有人輕輕說道:“那邊,少俠自己進去吧。
” 上官印擡眼一看,見中年叫化手指處,是偏殿月牙門後面,一個竹席低垂的廂房,他見中年叫化老遠止步,神色間且有着肅穆之意,似對四大護法甚為凜敬,全不像平輩相處之道,又忖道:“莫非他雖升五結,尚未授有實職?要是這樣,剛才那二名三結弟子又怎會以觑見護法以上人物的大禮,向他叩候呢?” 一念及此,忽然得着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