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武林新盟主

關燈
指,不過,這在一名能夠察微知漸,可在十丈之内辨别飛花落葉的内家高手而言,以耳代目,亦極尋常。

     滑降約摸七八丈光景,已接實地,上官印一閃身,讓過天目神童,一手抓住小叫化臂膀,稍微定了定神,附耳輕聲道:“你師父上當了。

    ” 天目神童輕輕一哦道:“何以見得?” 上官印吸了吸氣,說道:“這還不簡單,假如這是個死穴,我們站在這裡,呼吸一定艱困,而現在,我們感到的,隻是些許潮濕,空氣仍覺暢通得很,由此證明,此洞必然另有出口,這樣說,明白嗎?” 天目神童着急道,“那麼快追呀!” 上官印搖搖頭道:“要是我沒估錯,再快也無用了。

    ” 口裡雖然這樣說着,人已拉起小叫化,轉身進入一條陰森逼人的兩道,天目神童喃喃埋怨道:“師父也真糊塗。

    ” 上官印立即糾正道:“應該這是他老人家的厚道之處。

    ” 天目神童恨恨地又道:“那人卻不應如此狡猾。

    ” 上官印搖搖頭接口道:“話也不是這麼說,智勇兼備,方是上将之材,事有緩急輕重人須通權達變,站在那人立場上,他這樣做也沒有什麼不對,我們對他,因屬非追究不可,而他,隻要達到回避的目的,這樣做又有何不可?” 天目神童連碰兩壁,不禁有氣道:“什麼時候你練得這麼一手泥鳅功的啊?” 上官印噗味一聲,笑道:“這就叫做凡事都替别人想想,是非不明之前,決不可妄加評論,我這樣拐彎兒解釋,已算留你面子的了。

    ” 天目神童氣得直哼哼,上官印沒走幾步,突然停身一指道:“前面漸漸露出一絲光亮?看到沒有?” 天目神童猶有餘忿,并不開口,上官印一笑,手松處,腳下加快,眨眼來至發亮之處。

     身形一定,輕輕一哦道:“原來是這些東西?” 天目神童趕上一看,原來光亮發自兩壁散嵌着的那些磷質碎片,前途迷茫,離出口似乎還早。

     天目神童側目諷刺道:“這些光亮能代表些什麼?” 上官印沉思着,不在意地道:“代表此洞半天然,半人工,以前一定有人在此潛修過,從而進一步測知,那位青衣人來此,今天決不是第一次。

    ” 天目神童迅速地四下一打量,見此道已有異于先前一段,不久寬厭如一,且兩壁均有修削痕迹,心底下不由得暗暗佩服。

     上官印說罷,旋即轉身向前,快步行去。

     這樣曲曲折折地又走了約摸十餘丈遠近,迎面突然出現兩條叉路,左右大小寬厭如一,分歧處分别倒垂着幾座晶瑩石乳,照得此處特别明亮。

     天目神童到達時,上官印正在俯身察看地面,他聽得身後小叫化走來,忙掉頭招手道:“快來看,有小麻煩了。

    ” 天目神童奔去一看,原來向左的一條歧道無甚異狀,向右的一條上,則有兩灘巴掌印大小的血漬。

     天目神童一擡,失聲道:“果然病不輕。

    ” 上官印皺眉道:“路有兩條,現在怎麼走?” 天目神童不假思索地道:“這有什麼為難,從右邊這條有血的跟下去呀。

    ” 上官印點點頭,但顯得有點遲疑,皺眉道:“這是一種常識上的判斷,也可說是一種直覺的取舍,不過兵家有所謂虛虛實實,實實虛虛,那人既工心計,這是疑陣,也不一定。

    ” 天目神童一想不錯,不禁發怔道:“那麼隻有分頭進行了?” 上官印想了一下,點頭道:“隻好如此,你由血路走,我向這邊去,總有一個會走對,橫豎這裡下去也不會太深,方向不對的一方,碰壁後立即回頭也就是了。

    ” 一經決定,立即揚手分道。

     上官印因為沒有把握誰對誰錯,怕耽誤時間,因此腳下走得非常之快,幾度盤繞,忽遇一屏擋道。

     他起初以為已到盡頭,細細一看,卻又不是,屏系人工豎立,綠苔蔓衍中,隐有字迹,連忙以袖拂試擦淨後再看時,但見上面這樣寫着:“日後有緣至此者,不屬華山門下,而對華山一派有着絕對善意之關懷者,方可進入屏後石室,禍福自取,莫謂言之不預也。

    ” 字系以大力指法所為,書法蒼勁頗見功力,但是,奇怪的是既無下款,亦無落筆年月日。

     上官印稍微猶豫一下,覺得自己的身份并不違反屏語告誡,乃昂然向後屏走去。

     屏後果有石門一道,上官印沒用多大氣力,石門應手而開,走進室中閃目一打量,上官印不禁暗詫起來。

     原來此室已有人來過了。

     他現在處身之地,僅為一間普通石室,室内各處散放着一些破爛的木器用具,一無出奇之處。

     倒在正面那道顯然通向室内的另一道石門,一行字卻極惹目:“非華山弟子,擅人者必有奇禍!” 這行字,指痕新鮮,書留當不出一年時間,顯為先入室者所寫。

     上官印原拟退出,看到這行字後,不禁有氣起來,他暗忖道:“你進去過了,别人難道就去不得了嗎?” “如有奇禍,你怎又活着出來?” “你是華山弟子嗎?是,你首先違反本室原主之告誡,不是,大家身份相同,内室何因擇人而禍,怎不明白寫出?” “好自私的家夥,我上官印偏不信邪!” 一聲冷哼,展掌便推,勁風至處,石門紋風不動。

     上官印暗道一聲好呀,這不明明是自欺欺人之談麼?要是連我上官印都打它不開,華山弟子,還能有誰進得去? 别人不許進!華山弟子無法進,那豈不恰如閣下所算? 賭氣之下,立将天罡神功運起。

    凝聚約八成功力,蓦地一聲斷喝,雙掌如排山倒海一股絕倫内勁。

     一代絕學,畢竟不同凡響,内勁湧達,石門一裂兩半。

     上官印不由得又有點後悔起來,雖人家能夠啟而複合,顯然這事并不須徒逞武勇,很可能另有輕巧途徑,現在門雖打破,将來又如何複原? 暗道一聲慚愧,說不得,隻好進去看看再說了,一步跨入,掃目之下,不禁微微一呆。

     迎面是一坐狹長石床,首先入目的,便是石床上的五具骷髅。

     五具骷髅,一字排坐,衣履雖隻剩得片片腐灰,但打坐之姿依舊,垂頸合掌,透着一種俨然之氣派。

     上官印默默注視之下,敬意潛生,緩緩擡起眼光,發現五人身後石壁上,分别寫有各人名号,連忙依次看去,由左至右,寫的是 華山派,第十一代弟子,華山五劍坐化之處: 第一劍:楊雄。

     第二劍:施敬。

     第三劍:王奇。

     第四劍:符義。

     第五劍:柏雲。

     上官印恍然大悟;原來此五人乃華山第十一代掌門人華山梅叟師弟,第十二代掌門人華山一朵梅,梅男的五位師叔,八十年前的華山五劍! 他知道室中一定還有留言,忙向四下搜索,果然又在五劍身前一張方形石桌上發現一篇正楷小字,上寫:“華山武功,自第十一代衰微,至第十二代而全盛。

     第十二代掌門人,梅男,為餘等五人之師侄女,因師兄梅叟歸隐後,無意中獲得武林秘芨先天太極式副冊,傳交梅男師侄女,是以梅男師侄女承先啟後,為吾派有光輝成就之第一人。

     梅男師侄女,于九疑武會後,突然拜祖交卸掌門之責,臨行将先天太極副冊交餘等五人曰:本芨所載武功,非具至佳禀賦,修之無益,縱觀本派門下,目前尚無可傳之人,古人雲:匹夫無罪,懷壁其罪,如華山于今後十年内無人能修此功,勢将無可自保,五叔不妨斟酌以處。

     在冉十載,果如梅男師侄女所料,可歎本派派運乖蹇,後起無人,而健者觊觎,覆巢之勢将成,萬不得已,乃攜芨隐此。

     餘等人,已近耄年,十年易守,百世難期,唯此寶毀之可惜,因之議定,暫留此室,以待天命。

     本室地處山腹,能人本室者,天緣也,幸三思焉,當代華山,若有可傳之者,可攜出交付,若無可傳之者亦可自取,自思己亦不足學此者,不妨仍留原處,憑遇後緣,餘等已去,言與不言等,閱此者其慎哉……” 寫到此處,文意未盡,但桌面已無餘隙,因而中斷。

     上官印這才明白,先來者,原來就是被上官英喊過師父的青衣人,外面門上那兩句話,原來是怕人得悉此寶重入武林! 他望着桌面上那個方形空盒,不禁感慨頓生,青衣人将此冊交付金劍丹鳳,此舉何等聖潔磊落? 是的,他想,他是上官英師父,大概不會錯了。

     可是,他又想,天罡旗又怎麼會到了他手上的呢?要說有着這等偉大人格的人,竟與自己父母有什麼怨仇豈非不可思議? 假如不,那麼,他跟父親千面俠又是什麼關系呢? 這個人以前為什麼沒聽父母提及?他本人又為什麼拒絕解釋?追魂丐乃父親生死之交,又怎會對此人毫無印象? 而最奇的一點,便是上官英是他唯一的一個女徒,他傳她文事、武功,卻又處處回避相見,這不是罕世怪聞麼? 思忖間,目光四射,忽然皺眉喃喃道:“還有,這人看去練達無比,現在将這本先天太極副冊取走,而不将這篇圖書毀去,豈不糊塗之至?萬一有人知道他已交付金劍丹鳳……” 自語至此,身後屏風外,突有人滿足地發出一聲冷笑,笑聲随起随寂。

     上官印吃了一驚,猛運神功将石桌一掌震碎,急旋身,一躍而出,春雷般一聲大喝道:“竊聽者請留步!” 雖然人随聲起,其間絕無停滞,但是,容得他人至屏外,已隻剩得空蕩蕩一片,那還有什麼人影? 劍眉微斂,又疑又驚,暗忖道:“何人竟有這等身手?” 身形一頓複起,箭一般,向來路追出。

     可是,饒得他輕功超群,一直追至岔路口,仍是一無所見,知道再追也是徒然,隻好循天目神童走去的那條血路怏怏而出。

     一路上,他愈想愈覺得那聲音好似很熟,可是,急切問,偏又無法弄清究竟在什麼地方聽過。

     心中有事,行來不覺路遠。

     不消片刻,但感眼前蓦地一亮,人已走出洞外,這時月行中天,正值子夜三更,遠近群峰,浴在銀輝之中,有如一群披着銀色外衣打坐的巨人。

     上官印低頭四覓,想察看天目神童有否留下暗記時,視線偶爾移上左側一塊青石,不由得吓得跳了起來,大聲驚呼道:“我的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