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夢幻萦繞難掙脫
關燈
小
中
大
是大宛名種,銀面玉蹄,雙耳似箭,一日一夜可奔出一幹五百裡地去,這時因行人甚多,不能疾馳,四蹄得得,款款而行,馬身穩然不動,怕端一碗水在上面,都不會潑出一點。
不一會,隻見淮河之上,架着一座長橋,氣派極是雄偉,行近一着,橋邊豎着一塊石碑,上刻“萬裡橋”三字。
少年聽師父講過這橋名的出典,知道蜀漢使臣費褂到東吳去公幹,諸葛武侯送到這座橋邊,說道:“東吳萬裡之行,始終此矣。
”所以後人稱此橋為“萬裡橋”。
少年的師父也教過他詩詞,想到宋詞中有兩句,便輕輕吟道:“萬裡橋邊紅藥,年年如為誰生?”不知這“萬裡橋”可是指的此處? 少年正在馬上思量,忽然聽到一縷極其清脆,如出谷黃莺的聲音送到耳邊,說的是:“真想不到,還會吟詩作對呢!” 随後又是低低一陣匿笑之聲。
少年自問:這是說我嗎。
轉眼一看,正是那贈帕之人,便在馬上欠身道:“兄台……啊!” 那俊美少年見他兩眼發直,愕然不解其故,問道:“你怎麼啦?” 原來白馬少年,目光如電,一眼就已看出那俊美少年兩耳垂上,各有小孔,再一想體貌聲音,已經料定她是女扮男裝,不知該叫“兄台”還是“小姐”,因而躊躇。
聽她一問,白馬少年心想,一位小姐,女扮男裝,單身行路,總有她的原因,還是不必叫穿的好。
再又想到,這塊絹帕,既是閨閣中物,藏在身邊,大是不妥,便即取在手中,隔馬遞過去說道:“兄台,這是你的絹帕,原物奉還。
” “他”微一變色,冷冷說道:“敢情是你嫌髒,不屑用它?” 白馬少年急急分辯道:“不,不,兄台的話正好說反了,我因這塊雪白的絹帕,過于精美,拿來擦我臉上的泥漿,太過于可惜,因而未用。
” “他”這才回嗔作喜道:“也罷,你要不嫌髒,你就留着用吧!” 白馬少年知道年輕小姐愛犯小性子,何必把她惹惱,便不再推辭,在馬上欠身道:“如此多謝了。
小弟尚有一些俗務,趕着要辦,異日有緣再見吧!” 說罷,裆下微一使勁,那匹高頭白馬,狂飙驟發般奔了下去。
背後的“他”,高聲叫道:“喂,喂,站住!” 白馬少年将坐騎勒住,圈了回來。
“他”早揚絲鞭,指着他說道:“看你說話文雅,性子倒這麼急!‘四海之内皆兄弟’,雖然萍水相逢,難道多說兒句話也不行嗎?” 白馬少林聽他責備得不錯,便躬身道:“是,是,兄台有話請講!” “他”沉吟了一下,微笑道:“我可以問你的名字嗎?” 白馬少年答道:“小弟叫祈煥藝。
” “他”又問道:“你上哪兒去?” 祈煥藝道:“上川南看個朋友。
” “他”俊目一揚,說道:“我送你一點東西,你要當我是個朋友,可别推辭。
” 說着,取出一物,隔馬抛了過來。
祈煥藝接到手中一看,是塊圓形羊脂玉牌,大如荷錢,厚約分許,正面雕着五福捧壽的花紋,反面刻一個“匕”字,制作極其精美。
祈煥藝剛要發問,此牌作何用處? 他已搶先解釋道:“自川南至川東,如果你有什麼為難的事,拿這塊玉牌出來,多少有點用處。
你如果想找我,也拿這塊玉牌随便上哪家客店、镖行的櫃上一問,我就知道了。
” 說到此處,也不作别,迳自催馬往一條岔路而去。
人美馬駿,天矯如龍,轉眼間芳縱已杳。
這裡,祈煥藝思前想後,卻有無限說不出的怅惘、傷感、酸楚! 祈煥藝,自然就是祈煥,也是伏藝。
祈煥是本名,自必恢複,“藝”字則是為了報答胡勝魁、諸葛玉堂等等尊長救命教養之恩,特意加在本名之後,作為紀念。
這樣,不容易改口的幾位長上,仍叫他“藝兒”,也就名實相符了。
從那天一微上人細說他的身世秘密之後,祈煥藝,萬箭拈心搬悲痛,哭求師父,準他下山報仇尋親。
一微上人慨然答允,但無論大事辦得如何,限他八月中秋以前,必得回山—行。
祈煥藝這時也不想問師父是何緣故?隻是牢牢記住就行。
第二天,将“青霜”名劍、随身衣服,及一微上人給的幾兩銀子,打成一個包裹,背在身上,拜别師父,出了“剪雲小築”,一猿一鶴,直送到天王廟才灑淚而别。
春寒止厲,山風如剪,剪不斷祈煥藝心頭恩恩怨怨,一團亂絲樣的激動複雜情緒。
三天以後,祈煥藝已出現在開封大相國寺前綢緞楊家客廳裡。
楊守雲夫婦在驚喜交集中,将祈煥藝的家世,盡其所知的和盤托出。
祈煥藝的祖父祈大召,官居一品總兵,先鎮山西大同,後移河南安陽,殁于任上。
祈大召生有兩子,長子祈起鳳,棄武就文,科場不利,抑郁以殁。
祈起鳳據說生而天殘,不能人道,故一死以後,祈家長房即已無人。
祈大召的次子,單名一個麟字。
祈麟幼時随父居住山西大同,因生性好武,結交江湖豪客,十八歲時,突然失蹤。
過了數年,祈大召已經去世,一天,祈麟突然歸家,帶來一個身懷六甲的妻子,未幾生下一個啼聲洪亮的男孩,就是祈煥藝。
祈麟等男孩出世,立即離家而去。
此後一年半截才回家一次,住不了兩三天又匆匆而去,因此楊守雲跟祈麟沒有見過幾面。
但是,兩人卻是莫逆之交,因為楊守雲一次遇一惡僧,強行布施,一言不合,動起手來,楊守雲非惡僧之敵,幸虧祈麟路見不平,輕易把那惡僧的要走了,兩人一見如故,成為知交。
祈煥藝聽到此處,心下異常安慰,暗想:原來爹爹也是俠義道中的英雄。
楊守雲接着往下說道:“以後我與你父親,就成為通家之好,内人與你母親,也常有往來。
大概在你七八歲的時候,一天聽說你父親已經回來,我适因事忙,好幾天沒得工夫去看他。
後來是你父親先來看我,臉上的氣色,壞到極點,他告訴我,第二天就要帶你與你母親到遠方去。
我問他是什麼地方?你父親隻苦笑一下,不肯說明。
我留他吃飯,算是餞行。
你父親平時的酒量并不好,但那天喝了很多酒,喝到半醉,你父親歎氣說了一句:‘自作孽,不可活!’我問他到底有什麼為難之事?說出來,彼此作個計較,你父親無淪如何也不肯說。
第二天一早,我去送行,看見你父親的朋友……” 祈煥藝插口叫道:“眼角上有塊青痣的人!” 楊守雲點點道:“對了,你還記得這個人。
後來……大約是半個月後的事,兩個趕車的把式由陝西回來,其中之一透露:說是你父親在潼關上慘死,你母親被擄……。
” 祈煥藝顫聲問道:“先父到底是如何慘死?我母親下落如何?那車把式是怎樣說來?” 楊守雲長歎一聲道:“唉,等我得到消息,趕去找那車把式,你道如何?可憐,那車把式隻為多言賈禍,利刃插胸,上隻一張紙條寫的是:‘為信口雌黃者戒!’這一來另一車把式命大,隻聽人一提潼關上的慘案,便吓得雙手亂搖,再也不肯透露隻字!” 這番話隻聽得祈煥藝鋼牙緊挫,憤怒已極,暗罵一聲:“好狠毒的惡賊,我祈煥藝走遍海角天涯也要找到你算這筆血帳!” 楊守雲停了一下,又道:“自此以後,我也不敢公然再來過問此事。
隻是令尊英姿飒爽,實難令人忘懷,幾年來時有江湖豪客見顧,有意無意間談起來,似乎賢侄的血海深仇,可從三個人身上追究一個下落。
” 祈煥藝雙目大張,精光流轉,急急問道:“是哪三個人?” 楊守雲屈着手指數道:“一個是浙南三兇的二兇‘千手淫魔’
不一會,隻見淮河之上,架着一座長橋,氣派極是雄偉,行近一着,橋邊豎着一塊石碑,上刻“萬裡橋”三字。
少年聽師父講過這橋名的出典,知道蜀漢使臣費褂到東吳去公幹,諸葛武侯送到這座橋邊,說道:“東吳萬裡之行,始終此矣。
”所以後人稱此橋為“萬裡橋”。
少年的師父也教過他詩詞,想到宋詞中有兩句,便輕輕吟道:“萬裡橋邊紅藥,年年如為誰生?”不知這“萬裡橋”可是指的此處? 少年正在馬上思量,忽然聽到一縷極其清脆,如出谷黃莺的聲音送到耳邊,說的是:“真想不到,還會吟詩作對呢!” 随後又是低低一陣匿笑之聲。
少年自問:這是說我嗎。
轉眼一看,正是那贈帕之人,便在馬上欠身道:“兄台……啊!” 那俊美少年見他兩眼發直,愕然不解其故,問道:“你怎麼啦?” 原來白馬少年,目光如電,一眼就已看出那俊美少年兩耳垂上,各有小孔,再一想體貌聲音,已經料定她是女扮男裝,不知該叫“兄台”還是“小姐”,因而躊躇。
聽她一問,白馬少年心想,一位小姐,女扮男裝,單身行路,總有她的原因,還是不必叫穿的好。
再又想到,這塊絹帕,既是閨閣中物,藏在身邊,大是不妥,便即取在手中,隔馬遞過去說道:“兄台,這是你的絹帕,原物奉還。
” “他”微一變色,冷冷說道:“敢情是你嫌髒,不屑用它?” 白馬少年急急分辯道:“不,不,兄台的話正好說反了,我因這塊雪白的絹帕,過于精美,拿來擦我臉上的泥漿,太過于可惜,因而未用。
” “他”這才回嗔作喜道:“也罷,你要不嫌髒,你就留着用吧!” 白馬少年知道年輕小姐愛犯小性子,何必把她惹惱,便不再推辭,在馬上欠身道:“如此多謝了。
小弟尚有一些俗務,趕着要辦,異日有緣再見吧!” 說罷,裆下微一使勁,那匹高頭白馬,狂飙驟發般奔了下去。
背後的“他”,高聲叫道:“喂,喂,站住!” 白馬少年将坐騎勒住,圈了回來。
“他”早揚絲鞭,指着他說道:“看你說話文雅,性子倒這麼急!‘四海之内皆兄弟’,雖然萍水相逢,難道多說兒句話也不行嗎?” 白馬少林聽他責備得不錯,便躬身道:“是,是,兄台有話請講!” “他”沉吟了一下,微笑道:“我可以問你的名字嗎?” 白馬少年答道:“小弟叫祈煥藝。
” “他”又問道:“你上哪兒去?” 祈煥藝道:“上川南看個朋友。
” “他”俊目一揚,說道:“我送你一點東西,你要當我是個朋友,可别推辭。
” 說着,取出一物,隔馬抛了過來。
祈煥藝接到手中一看,是塊圓形羊脂玉牌,大如荷錢,厚約分許,正面雕着五福捧壽的花紋,反面刻一個“匕”字,制作極其精美。
祈煥藝剛要發問,此牌作何用處? 他已搶先解釋道:“自川南至川東,如果你有什麼為難的事,拿這塊玉牌出來,多少有點用處。
你如果想找我,也拿這塊玉牌随便上哪家客店、镖行的櫃上一問,我就知道了。
” 說到此處,也不作别,迳自催馬往一條岔路而去。
人美馬駿,天矯如龍,轉眼間芳縱已杳。
這裡,祈煥藝思前想後,卻有無限說不出的怅惘、傷感、酸楚! 祈煥藝,自然就是祈煥,也是伏藝。
祈煥是本名,自必恢複,“藝”字則是為了報答胡勝魁、諸葛玉堂等等尊長救命教養之恩,特意加在本名之後,作為紀念。
這樣,不容易改口的幾位長上,仍叫他“藝兒”,也就名實相符了。
從那天一微上人細說他的身世秘密之後,祈煥藝,萬箭拈心搬悲痛,哭求師父,準他下山報仇尋親。
一微上人慨然答允,但無論大事辦得如何,限他八月中秋以前,必得回山—行。
祈煥藝這時也不想問師父是何緣故?隻是牢牢記住就行。
第二天,将“青霜”名劍、随身衣服,及一微上人給的幾兩銀子,打成一個包裹,背在身上,拜别師父,出了“剪雲小築”,一猿一鶴,直送到天王廟才灑淚而别。
春寒止厲,山風如剪,剪不斷祈煥藝心頭恩恩怨怨,一團亂絲樣的激動複雜情緒。
三天以後,祈煥藝已出現在開封大相國寺前綢緞楊家客廳裡。
楊守雲夫婦在驚喜交集中,将祈煥藝的家世,盡其所知的和盤托出。
祈煥藝的祖父祈大召,官居一品總兵,先鎮山西大同,後移河南安陽,殁于任上。
祈大召生有兩子,長子祈起鳳,棄武就文,科場不利,抑郁以殁。
祈起鳳據說生而天殘,不能人道,故一死以後,祈家長房即已無人。
祈大召的次子,單名一個麟字。
祈麟幼時随父居住山西大同,因生性好武,結交江湖豪客,十八歲時,突然失蹤。
過了數年,祈大召已經去世,一天,祈麟突然歸家,帶來一個身懷六甲的妻子,未幾生下一個啼聲洪亮的男孩,就是祈煥藝。
祈麟等男孩出世,立即離家而去。
此後一年半截才回家一次,住不了兩三天又匆匆而去,因此楊守雲跟祈麟沒有見過幾面。
但是,兩人卻是莫逆之交,因為楊守雲一次遇一惡僧,強行布施,一言不合,動起手來,楊守雲非惡僧之敵,幸虧祈麟路見不平,輕易把那惡僧的要走了,兩人一見如故,成為知交。
祈煥藝聽到此處,心下異常安慰,暗想:原來爹爹也是俠義道中的英雄。
楊守雲接着往下說道:“以後我與你父親,就成為通家之好,内人與你母親,也常有往來。
大概在你七八歲的時候,一天聽說你父親已經回來,我适因事忙,好幾天沒得工夫去看他。
後來是你父親先來看我,臉上的氣色,壞到極點,他告訴我,第二天就要帶你與你母親到遠方去。
我問他是什麼地方?你父親隻苦笑一下,不肯說明。
我留他吃飯,算是餞行。
你父親平時的酒量并不好,但那天喝了很多酒,喝到半醉,你父親歎氣說了一句:‘自作孽,不可活!’我問他到底有什麼為難之事?說出來,彼此作個計較,你父親無淪如何也不肯說。
第二天一早,我去送行,看見你父親的朋友……” 祈煥藝插口叫道:“眼角上有塊青痣的人!” 楊守雲點點道:“對了,你還記得這個人。
後來……大約是半個月後的事,兩個趕車的把式由陝西回來,其中之一透露:說是你父親在潼關上慘死,你母親被擄……。
” 祈煥藝顫聲問道:“先父到底是如何慘死?我母親下落如何?那車把式是怎樣說來?” 楊守雲長歎一聲道:“唉,等我得到消息,趕去找那車把式,你道如何?可憐,那車把式隻為多言賈禍,利刃插胸,上隻一張紙條寫的是:‘為信口雌黃者戒!’這一來另一車把式命大,隻聽人一提潼關上的慘案,便吓得雙手亂搖,再也不肯透露隻字!” 這番話隻聽得祈煥藝鋼牙緊挫,憤怒已極,暗罵一聲:“好狠毒的惡賊,我祈煥藝走遍海角天涯也要找到你算這筆血帳!” 楊守雲停了一下,又道:“自此以後,我也不敢公然再來過問此事。
隻是令尊英姿飒爽,實難令人忘懷,幾年來時有江湖豪客見顧,有意無意間談起來,似乎賢侄的血海深仇,可從三個人身上追究一個下落。
” 祈煥藝雙目大張,精光流轉,急急問道:“是哪三個人?” 楊守雲屈着手指數道:“一個是浙南三兇的二兇‘千手淫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