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神與權柄

關燈
!百姓歡欣鼓舞如逢新生,紛紛回到城裡。

    ” “我是問你對住宅可滿意?” “小人真是感激不盡。

    ” “你和神屋都分得十三間半,神屋卻仿佛有些不滿。

    ” “不,他也念念不忘,說是為了報恩,定要在這裡建起天下聞名的港口!” 秀吉聽了,高興地點點頭:“宗室,你了解洋教嗎?” “我乃佛教徒,對洋教不甚清楚。

    不過,倒是聽到不少傳言。

    ” “我平定九州,是想要讓全日本都繁榮起來。

    不僅是你們,我也想讓洋教徒一樣高興。

    卻不知怎樣才能辦到啊!” “讓洋教徒也高興?” “是,我們都是天子子民。

    不該不顧他們的感受,否則,就是我的失策。

    怎樣才能使他們和我們同心一緻呢?”秀吉認真地說着,看了利休一眼。

    他把島井宗室叫來問這事,自有他的考慮。

     島井宗室其人,自許“亦僧亦俗,亦俗亦僧”。

    他表面上做釀酒生意,其實控制着博多商界,但他絕不放高利貸。

    據秀吉的了解,對馬守宗義智做生意的本錢,幾乎都來自宗室。

    肥前勝尾山城主、築紫上野介廣門等,都曾好幾次向宗室寫過誓書。

    宗室不僅對大友氏一清二楚,對大村、松浦、有馬等人與洋教的關系也了如指掌。

    他的夫人是被視為礦業開山祖師的神屋宗湛之妹。

    由此,秀吉才特地來征求他的意見。

     “你雖是佛教徒,卻并非狂熱的信徒。

    信教雖是好事,可是凡事過猶不及。

    這是古之嚴訓,洋教徒也必須懂得。

    告訴我,該怎麼辦?” 宗室十分慎重:“在下以為,很難辦到。

    ” “哈哈,”秀吉輕笑道,“若是簡單,就不必找你來了!你說,難在何處?” “要想讓他們真正和大人一心,隻有大人也信天主,别無他法。

    ” “讓我順從他們?” “是,不然他們總是會把大人當成異端。

    這是小人從西洋諸地的情形中得來的結論。

    ” “宗室,我不信天主,他們便不樂意嗎?” “不錯。

    ” “那麼,我問你,如今信奉洋教的大名也很多,他們虔誠地信奉天主,便非我家臣?” “大人,這很難說。

    大人知道,小人隻是商人,根本無法斷定這種事情,因為其間有許多事不能确定。

    ” “哦……”秀吉呷了口茶,不再說下去。

    宗室被譽為九州第一有膽識之人,他的一番言論,使秀吉一時無話可說。

     “已故右府和大人您對此事,似都以寬厚為本。

    信仰和政事本就有别。

    二位大人不但沒有把它們對立起來,還予人以傳教和信教的自由,當然會使海内動蕩不安。

    ”宗室若無其事道,輕輕伸手去拿茶碗。

     秀吉一直凝視着宗室。

    宗室的意思,似乎是在責備他迄今為止未對洋教采取适當的對策。

    既然希望和西洋交易,就不能忽略此事,但竟然今日才動心思。

    宗室愈是冷靜,秀吉的胸口就愈堵得慌,他猛然變了聲氣:“整個九州有多少信徒?” “這……估計不下百萬。

    ” “百萬?三教九流都有?” “是。

    各地都能建起洋教堂。

    ” “能建洋教堂,也就可以造巨城。

    ” “是,現在南方各地也可以建造大城了。

    ” “你是說,日本的大名并不那麼虔誠地信仰洋教?” “始時是為了生意上的利益假裝信教,可時間一長,就變成了真正的信徒。

    ” “有理。

    逃難中的一向宗城附近的百姓和浪人,後來都成了犯上作亂的暴徒。

    ” “想開創太平盛世,就當胸懷寬廣。

    ” 秀吉又噤聲,環顧了一眼狹窄的茶室。

    利休做的竹花筒中,一朵紫色牽牛花開得正旺,旁邊挂着生島虛堂的墨迹。

    茶碗則是長次郎依利休要求燒制的新品。

    “宗室,你的意思是,派來這裡的新領主,必須是洋教信徒,否則很難阻止他們作亂?” “能做的恐隻有這些。

    ” “若付諸武力,定會激起暴亂。

    一旦暴亂發生,洋教是站在領主一邊,還是站在信徒一邊?” “看一向宗之亂,便可明了。

    ” “一向宗和本願寺,可以通過交涉解決。

    可是洋教的根在海外。

    ” “這……”宗室微微笑道,“若執意不讓洋教發展,就很難與異國往來。

    ” “不過是打個比方,宗室,我的膽子沒那麼小。

    根本在于,信洋教的人也好,信佛教的人也罷,都必須同心協力,創造太平盛世,對不對?” “大人言之有理。

    如此一來,即使有人煸動,也不會出什麼亂子。

    可是,衆人是否能領會大人的苦心?”宗室說到這裡,猛然住了口,因秀吉的臉色不知為何竟然大變。

     秀吉為自己說了胡話而懊惱。

    要讓洋教徒和佛教徒和睦相處,這如同要杜絕盜賊一樣,不過是一句屁話!時間緊迫,信神佛之人并未去破壞洋教,可是洋教徒竟已對神社下手了。

    倘若作亂是為了生存,尚可秉公處理,可是因為信仰不同而引發禍亂,實令人束手無策。

    可是,一旦動亂爆發,就會由領主和領民的矛盾,擴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