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帷幄三河

關燈
井道。

     “晤!既然飯食不可口,也隻好如此啦!”作左臉上有些陰沉,“令各位頭昏的,不是三河的酒,可能是各位飲京都之水,身體太虛弱了。

    ”他又吩咐年輕武士:“準備下處。

    ” 忠次卻還在糾纏。

    他喝得不少,也乘機裝醉:“既然城代大人都這麼說了,我忠次豈可再造次?本想再喝一氣,看來卻是不能了。

    不過,各位似還有些話要說啊。

    ” “大人說什麼?”淺井道。

     “哦!看來,未見到我家主公之前,各位都很自持。

    鄙人太随性了,當如各位那般持重才是。

    好,明晚再喝!” “那麼,我們先告退了。

    ”衆人道。

     酒井道:“請!” 淺野長政領頭,其他幾人緊随其後,在年輕武士的引領下走了,忠次搖搖晃晃地目送着他們。

     待人一走,忠次來到閉眼靜坐、紋絲不動的作左旁邊,一面大口喘氣,一面盤腿坐下。

    “這可不行,作左太心軟了!嘿,他們竟未動怒。

    本要挑起些怒氣,然後尋了好看,他們竟不惱不怒。

    ”他擡頭望着屋頂,又道,“唔!他們不惱火,實有些反常,我們更不可大意啊!” 本多作左衛門默默地注視着燭台上搖曳的燈焰。

    他不像酒井忠次那麼直魯。

    這樣接待,足能使人察覺他們的用意,嘲笑他們乃有勇無謀的鄉下莽夫。

    作左雖是看到了這一點,卻不去制止忠次,甚至故意添油加醋。

    其實,他和忠次的想法全然不同。

     “作左!”忠次卻以為作左衛門和自己一樣,“我們如此作為,他們仍不惱怒,你不認為很奇怪嗎?” “是奇怪。

    ” “實話告訴你,從一開始,我就不真心贊成兩家結親。

    我這麼做是有道理的。

    ” “你假意贊成?” “對!我考慮到戰事不可避免,把秀吉之妹做人質,對我們有些好處。

    ”酒井悄悄環顧四周,低聲道。

     作左衛門目光定定,低語道:“既如此,兩個人質豈不更好?” “兩個?” “對!此次使者定是要把秀吉的母親送到岡崎來為質,以此讓主公上京。

    ” “作左,你過于天真了!你未明我的意思。

    問題在于,這個所謂秀吉的母親,你不妨認真想想,像她那把年紀的老太婆,京城裡數不勝數!但我們三河人,誰親眼見過秀吉的母親大政所?沒有一人!”忠次道。

     “除了一人——” 忠次道:“那便是夫人。

    可是,倘若他們事先就已作好了謀劃,又當如何?咱們均未親見,要辨其真僞,隻有通過使者言行态度确認。

    ” “由此你才故意激怒他們?”作左問道。

     “難道你無意用這種方法?” “我隻是痛恨他們,才以此相待,如此而已。

    ” “那可不行。

    我以為,他們若把真的大政所送來,自會因此惱怒。

    我們不妨先試探試探。

    ” “那麼,你已看出他們不想真的送人了?” 忠次道:“我還未有此确信,故而問你。

    ” 作左沒有正面回答,他自燭台移開視線,道:“若送來的大政所是假的,怎生是好?” “若是假的,首先,便要阻止主公進京!”忠次道。

     “然後呢?” “可能會發生戰事!開戰也不怕,我們手中握有一個人質。

    ”正說着,方才送使者歇息的年輕武士回來收拾殘席,作左衛門繃着臉立起身。

     三河人仍不欲家康進京。

    而秀吉對此事卻現出極大的耐性,甚至到了讨好家康的地步。

    關白勉強妹妹夫妻離散,又把她嫁過來,連母親也要送來為質,真是聞所未聞,異乎尋常。

     秀吉必然是要用妹妹之命來換取家康之命,這是他早就打好的算盤。

    因此,家康一旦進京,定會在某個地方被害,而且那個送來的老太婆,也必非秀吉母親。

    大家的結論隻有一個:如忠次所說,既已娶得朝日姬為質,勢不兩立的雙方便當決一雌雄。

     但作左衛門和酒井的想法不同。

    他認為,像秀吉這般人物,不會送個假的母親來,主公也不會就此拒絕進京。

     不進京,事情便不會了結。

     作左想,他與忠次意見相左,卻絕不可讓家中衆人知道。

    一旦衆人知此,他不僅會被解除城代之職,而且會被隔于涉及此事的一切行動之外。

    因為忠次的意向正是重臣們的想法。

     “大家都知道,雙方矛盾愈大,就愈要阻止主公進京。

    可以托辭生病、有事耽誤,或者是領内有人作亂。

    這和是否一戰并非一回事。

    關白一開始就太過親切,清楚了這些,就不能讓主公上他的圈套,惹上殺身之禍。

    ”從走廊出門廳時,忠次還在重複着這番話。

    作左衛門默默送他進了本城的卧房。

     外面一片漆黑,天空星光閃爍,樹葉上落滿露水。

     “糟!”作左衛門在回三道城的途中突然暗道。

     目前一觀,家中缺乏應對之才。

    石川數正投靠了秀吉,本多正信又不那麼精明,阿部正勝和牧野康成二人尚年輕,在京城收集信息的,為小栗大六和茶屋四郎次郎二人,他們又似無改變衆人之論的威望。

    因此,除了等主公自己決定,實無他法可想。

    若主公真的不顧及衆人意見而進京,衆人能接受嗎? 或許不會公開反對。

    但随行者若在京都或大坂看到秀吉某些令人無法容忍之處,随時會爆發。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