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病入鬼門

關燈
天正十三年四月二十五,羽柴右大臣秀吉從紀州凱旋回大坂。

    六月初七,德川家康從甲斐巡視到信濃,後回到濱松。

     家康料到剛回大坂的秀吉不會馬上起兵,因此假裝四處行走,趁這期間,他收留紀州的殘部,又在旅途中會見了佐佐成政的密使。

    家康選擇在六月初回濱松城,是因為他知道秀吉已經開始攻打富山城,并發兵至北陸。

     一旦秀吉的人馬鄰近,家康也要俨然表現出城裡的裝備很充足。

    這些計策實在不錯,可秀吉也非等閑之輩。

    他在攻打富山的佐佐成政時,派使者富田左近将監和津田隼人正送來由他和織田信雄合署的書函。

     函上寫着,因秀吉即将發兵至越中,要家康選兩三個家老送至清洲為質,這是因家康和成政的關系甚是密切之故。

    但是不能當于義丸和仙千代、勝千代為人質,他們三人絕非人質,若不相信,可以暫把三人送回岡崎。

    若成政逃到家康的領地且被收留,秀吉便将大怒。

     接見使者的本多作左衛門回道:“現在主公正在病中,我會把書函的大意據實禀報。

    ” “哦,德川大人又病了?”聽說家康病了,使者便沒有提及朝日姬的事,單是面面相觑,苦笑,這個結果早在他們預料之中,“那麼,請大人多多保重。

    但是,送家老做人質之事,務請抓緊辦;關于成政一事,也希望快些進行。

    ”他們相當幹脆地說完,就回去了。

     作左衛門待使者回去,馬上捋着短髭,來到家康房裡。

    這一回家康的病,卻不是裝的。

    現在家康正在發着高燒,不時呓語,被折磨得令人不忍正視。

    以前幾乎沒生過病的家康,從甲州回來後就病倒了。

    他右胸長了疔。

     “咦,在奇怪的地方長了個膿包啊!”他說着,若無其事地用指尖去撥弄着腫脹的地方,“真奇怪!從來沒有這麼疼過。

    ” 家康是在六月二十這麼說的,第三天便腫得手、脖子都動不了,全身也都變成了淡紫色。

    在疼痛和酷熱的侵襲下,家康流着冷汗倒在病榻上,時而暈迷不醒。

     人世間的事有時就是如此之巧。

    家康的對手秀吉正于此時榮登關白之位,公卿們頻頻往來于大坂和京城之間,向他表示祝賀。

     秀吉開始觊觎征夷大将軍的位子時,曾遊說當時隐居于備後鞆(bing)的前将軍足利義昭,請他收自己為義子,把将軍之位讓出來,可是落魄而心胸狹窄的義昭沒有答應。

    因此,和秀吉最親密的右大臣菊亭晴季就出乎意料地向其進言:“既然如此,您索性當關白吧!” 左大臣近衛信尹想推倒關白二條昭實,自己做關白,二人各不相讓,争執得很是激烈。

    因此晴季想,幹脆擠開那兩人,讓秀吉做前關白近衛前久的義子,然後登上關白之位。

    此事早在六月中旬就已商定。

    天正十三年七月十一,天子正式宣秀吉為關白,旋賜豐臣之姓。

     此際乃是新關白豐臣秀吉上任之前的六月二十六。

    這段日子,大概是秀吉一生中最充實、最得意的日子了。

    就在這時,家康遭遇了有生以來最嚴重的一場大病,連侍醫也已束手無策了。

    “實在沒有辦法。

    這是奇怪的腫脹,不用多久,全身恐将腐爛。

    ”果然,家康肥胖的身體腫脹得越來越大,從脖子到左頰,全都腫了起來,樣子甚是可怕。

     本多作左衛門送走了使者,馬上來到家康房裡。

    “我已經把使者支走了。

    他們提了幾件很棘手的事!” “他們都提了哪些事?”正信問。

     “要求我們必須派兩三個家老去清洲為質。

    ” “這麼說,他鐵定要攻打越中了?” “對!假如成政知道主公病成了這個樣子,他才不會到我們這裡來呢!” “作左!”石川數正輕輕地把手放在家康的前額上,“啊呀,太熱了!這樣下去可怎麼得了!” “不要說洩氣話,不要把人的生死看得那麼重。

    ” “但是,你對使者隐瞞了主公病重?” “不,我明白地告訴了他們,可是他們不信。

    ” “哦。

    ”數正低吟道,“還是把朝日姬娶過來吧。

    ” “莫要說傻話了,數正!”作左道。

     “怎麼是傻話?人的生老病死是說不準的,也是無法預料的啊!” 作左衛門咂舌道:“怎麼辦?就下決心用重療法一試吧?”說着,他也把粗大的手探在家康的額上。

     數正和作左衛門對視一眼,正信則趕緊搖頭。

    “暫時還沒有必要吧!” “哦,為何?”正信看到家康真的睡着,才接着道:“如要做,之前應先商量好若出現意外,該怎麼辦。

    ” “嗯,有理。

    ”數正道,“于義丸在大坂,長松丸還小。

    ” “呵!”作左帶着嘲諷的語氣道,“現在年輕人做主君,已非什麼稀罕事啦!” “你這話就奇怪了,萬一主公身有不測……”正信堅持道。

     “住嘴!”作左衛門斥道,“先主廣忠公去世時,主公才八歲,而且還在織田氏的控制下。

    可是由于衆重臣同心協力,德川家不也有了今日的輝煌?所謂棟梁,應該在出現萬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