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鄉村之寶島遊記(partI) 凱琍
關燈
小
中
大
八年又因起草《和平宣言》被捕,判處十二年徒刑,關在綠島監獄長達十年,出獄後在台中“東海花園”開拓,以鋤頭在大地寫詩。
楊逵一生硬頸,奉行戰鬥、運動、生活的“三合一”哲學,被譽為“壓不扁的玫瑰花”。
他崎岖、坎坷的生活,也正是一部台灣人民的近代史寫照。
“壓不扁的玫瑰花”這短篇我剛好看過,文字樸實、情感真摯,尤其在了解時空背景後,更覺得是用生命寫作的作品,不需要什麼特别手法,真誠的東西就是能感動人。
館内最讓我噴淚的是一面獎牌——“台灣新文學特别推崇獎”,牌上寫著:“您是台灣新文學早春的播種者,由于您辛勤的筆耕,寫下血淚的篇章,奠定不屈的文學魂,在台灣文學史上,立下新的裡程碑,在廣大的人群心中烙下您的名字。
” 一個文學家能得到如此推崇,我想他這輩子都值得了。
楊逵的妻子葉陶也是一位傳奇人物,她本是富家千金,受過漢學和新式教育,抗拒纏足,十歲那年就把裹腳布丢進旗津海裡!成為老師後卻參與農民運動,跟楊逵結婚時雙雙被捕,用手铐腳鐐扣在一起送進監獄!二二八事變中她也曾被捕,差點被槍決,後來丈夫楊逵被關到綠島,長達十二年的時間,她獨力撫養五個孩子,直到丈夫出獄,仍要繼續為生活奔波。
楊逵寫書的時候,葉陶去擺攤賣衣,楊逵創辦新文學雜志,葉陶負責籌款和出版,楊逵開拓東海花園,葉陶四處賣花貼補家計。
最後她病況嚴重,家人沒錢讓她好好醫治,終因尿毒症過世。
男人追求理想,女人面對現實,沒有誰對誰錯,唯一能确定的是,他們都深刻而用力的活過。
除了楊逵文學館,另外兩棟紀念館也是新化鎮的驕傲,我深深覺得本地居民和公所都是聰明人,懂得樹立典範,也成為觀光景點,希望其他鄉鎮也起而效之。
“意志的演員——金馬獎影帝歐威紀念特展”,這是我第一次聽聞歐威這位大明星,代表作有“血戰吧?”、“養鴨人家”、“故鄉劫”、“秋決”等。
歐威(1937-1973)本名黃煌基,并非科往出身的演員,年輕時擔任新化分局雇員,每天都去全美大戲院看電影,靠滿腔熱誠琢磨演技,不斷寫信給電影公司和電影導演,從那些自我推薦信中看得出來,果真是個熱血沸騰的青年,也隻有在那單純的年代才有孕育吧! 除了歐威的奮鬥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寄給妻子的一張照片,背面有一段留言: “親愛的,這張相片是在台北圓山拍外景所照的,導演正向我解述劇情,麗,你猜得出哪個是你的人! 你的威贈1958.5” 多麼甜蜜的留言,收到的人能不感動嗎?其實歐威生前不曾公布已婚的事實,可能當年的電影明星都很多顧慮吧,歐威在自制自導自演”大通緝令“時,年僅三十七歲就因尿毒症去世,他的妻子黃莊洋麗終生未再嫁,努力工作照顧婆婆和一雙兒女,還當選過模範母親。
歐威紀念展的文物幾乎都是妻子替他保留的,包括年輕時他寫給她的情書,在紀念展的記者會上,白發纖瘦的她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歐威是一個追夢的人,他的妻子卻替他挑起責任,我不知道哪一個比較偉大,但我仿佛可以了解他們為何彼此吸引,而且生死不渝。
至于“梁道影像展”,因為街役場當天沒開放,我隻能在外拍拍照,回家後才搜尋資料,以下就是網絡上的介紹: 日治日期台南州新化街役街(鄉公所),是由第一任街長梁道捐地建造,當時的新化叫“大目降”。
梁道是日治時代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台灣人街長,在日治和民國時期,對政治和教育付出許多盡力與貢獻。
1915年吧?事件,日本總督府拟屠殺新化壯丁的斬無赦惡令,梁道出面請求時任糖業試驗所所長金子昌太郎向總督府陳情,才化解了新化一場大浩劫。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梁道再次發揮影響力,出面保護外省人、安撫台灣人,免去暴力流血沖突。
無論是新化街長、金馬獎影帝、台灣文學家,都用自己的方式活出傳奇一生,除了衆所皆知的世界偉人,我們的家鄉也曾有許多高貴心靈,等待有心人去了解和領悟,在這塊土地上發生過的偉大故事。
來到後壁鄉菁寮村,居然有“無米樂旅遊服務中心”,果真是紅透半邊天,我進去拿了導覽手,當然還要買幾包米,到底西部和東部誰是米王,我必須親自品嘗看看。
除了一些必看景點,我最愛鄉間景色,三合院好美,稻田好美,怎麼可以這麼美?原來這就是嘉南平原,地理書上的名詞成真了,隻有親自造訪才能體驗,真不該每天在家被電腦打,需要不定期的出走。
來到白河鎮,拍了些荷花或蓮花(傻傻分不清楚),然後開始鬼打牆,找路不是我的強項,迷路倒是我的專長,幹脆自暴自棄亂亂走,有個大方向就好(至少我還在台灣)。
在善化糖廠停下來買冰吃,很多縣市都有糖廠,都有運糖火車,都有鯉魚池,都有日
楊逵一生硬頸,奉行戰鬥、運動、生活的“三合一”哲學,被譽為“壓不扁的玫瑰花”。
他崎岖、坎坷的生活,也正是一部台灣人民的近代史寫照。
“壓不扁的玫瑰花”這短篇我剛好看過,文字樸實、情感真摯,尤其在了解時空背景後,更覺得是用生命寫作的作品,不需要什麼特别手法,真誠的東西就是能感動人。
館内最讓我噴淚的是一面獎牌——“台灣新文學特别推崇獎”,牌上寫著:“您是台灣新文學早春的播種者,由于您辛勤的筆耕,寫下血淚的篇章,奠定不屈的文學魂,在台灣文學史上,立下新的裡程碑,在廣大的人群心中烙下您的名字。
” 一個文學家能得到如此推崇,我想他這輩子都值得了。
楊逵的妻子葉陶也是一位傳奇人物,她本是富家千金,受過漢學和新式教育,抗拒纏足,十歲那年就把裹腳布丢進旗津海裡!成為老師後卻參與農民運動,跟楊逵結婚時雙雙被捕,用手铐腳鐐扣在一起送進監獄!二二八事變中她也曾被捕,差點被槍決,後來丈夫楊逵被關到綠島,長達十二年的時間,她獨力撫養五個孩子,直到丈夫出獄,仍要繼續為生活奔波。
楊逵寫書的時候,葉陶去擺攤賣衣,楊逵創辦新文學雜志,葉陶負責籌款和出版,楊逵開拓東海花園,葉陶四處賣花貼補家計。
最後她病況嚴重,家人沒錢讓她好好醫治,終因尿毒症過世。
男人追求理想,女人面對現實,沒有誰對誰錯,唯一能确定的是,他們都深刻而用力的活過。
除了楊逵文學館,另外兩棟紀念館也是新化鎮的驕傲,我深深覺得本地居民和公所都是聰明人,懂得樹立典範,也成為觀光景點,希望其他鄉鎮也起而效之。
“意志的演員——金馬獎影帝歐威紀念特展”,這是我第一次聽聞歐威這位大明星,代表作有“血戰吧?”、“養鴨人家”、“故鄉劫”、“秋決”等。
歐威(1937-1973)本名黃煌基,并非科往出身的演員,年輕時擔任新化分局雇員,每天都去全美大戲院看電影,靠滿腔熱誠琢磨演技,不斷寫信給電影公司和電影導演,從那些自我推薦信中看得出來,果真是個熱血沸騰的青年,也隻有在那單純的年代才有孕育吧! 除了歐威的奮鬥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寄給妻子的一張照片,背面有一段留言: “親愛的,這張相片是在台北圓山拍外景所照的,導演正向我解述劇情,麗,你猜得出哪個是你的人! 你的威贈1958.5” 多麼甜蜜的留言,收到的人能不感動嗎?其實歐威生前不曾公布已婚的事實,可能當年的電影明星都很多顧慮吧,歐威在自制自導自演”大通緝令“時,年僅三十七歲就因尿毒症去世,他的妻子黃莊洋麗終生未再嫁,努力工作照顧婆婆和一雙兒女,還當選過模範母親。
歐威紀念展的文物幾乎都是妻子替他保留的,包括年輕時他寫給她的情書,在紀念展的記者會上,白發纖瘦的她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歐威是一個追夢的人,他的妻子卻替他挑起責任,我不知道哪一個比較偉大,但我仿佛可以了解他們為何彼此吸引,而且生死不渝。
至于“梁道影像展”,因為街役場當天沒開放,我隻能在外拍拍照,回家後才搜尋資料,以下就是網絡上的介紹: 日治日期台南州新化街役街(鄉公所),是由第一任街長梁道捐地建造,當時的新化叫“大目降”。
梁道是日治時代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台灣人街長,在日治和民國時期,對政治和教育付出許多盡力與貢獻。
1915年吧?事件,日本總督府拟屠殺新化壯丁的斬無赦惡令,梁道出面請求時任糖業試驗所所長金子昌太郎向總督府陳情,才化解了新化一場大浩劫。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梁道再次發揮影響力,出面保護外省人、安撫台灣人,免去暴力流血沖突。
無論是新化街長、金馬獎影帝、台灣文學家,都用自己的方式活出傳奇一生,除了衆所皆知的世界偉人,我們的家鄉也曾有許多高貴心靈,等待有心人去了解和領悟,在這塊土地上發生過的偉大故事。
來到後壁鄉菁寮村,居然有“無米樂旅遊服務中心”,果真是紅透半邊天,我進去拿了導覽手,當然還要買幾包米,到底西部和東部誰是米王,我必須親自品嘗看看。
除了一些必看景點,我最愛鄉間景色,三合院好美,稻田好美,怎麼可以這麼美?原來這就是嘉南平原,地理書上的名詞成真了,隻有親自造訪才能體驗,真不該每天在家被電腦打,需要不定期的出走。
來到白河鎮,拍了些荷花或蓮花(傻傻分不清楚),然後開始鬼打牆,找路不是我的強項,迷路倒是我的專長,幹脆自暴自棄亂亂走,有個大方向就好(至少我還在台灣)。
在善化糖廠停下來買冰吃,很多縣市都有糖廠,都有運糖火車,都有鯉魚池,都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