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秦叔寶智過潼關口 羅士信活捉魏文通

關燈
他擡頭一看,見楊林風塵仆仆,臉色蒼白。

    十二家太保也都衣冠不整,氣喘籲籲。

    魏文通忙下馬施禮,說:“臣迎接王駕千歲!”楊林厲聲問道:“我且問你,秦瓊可曾來過?”“回王爺!十三太保來啦,還有中軍官大人上官敵!”楊林急問:“他二人現在何處?”“他們說奉王爺大令派遣,去到山東公幹。

    我才把他們送走!”“什麼?”楊林急得一拍大腿:“好你個沒用的東西,誰讓你把他們放走的?秦瓊乃朝廷反叛,老夫正率人追趕,你倒把他給放了。

    來人!把魏文通給我綁了!”魏文通吓壞了,急忙跪倒求饒:“王駕息怒!臣有下情回禀。

    秦瓊所做所為臣一概不知,況且他手中拿着王駕的金皮大令,臣怎敢不放?望王駕手下超生,諒秦瓊逃走不遠,臣願把他捕回,立功贖罪!”楊林本來理虧就順水推舟說:“好!我命你火速追趕,把秦瓊捉回,不得有誤!”“遵令!”魏文通一面把楊林衆人請進潼關歇息,一面命人帶馬擡刀,帶了五百名騎兵,大開關門追趕秦瓊去了。

    魏文通跨下騎的是寶馬良駒九點桃花獸,腳力最快,再加上魏文通立功心切,人借馬力,馬借人力,追了一個時辰,就把秦瓊追上了。

    魏文通高聲喝喊:“秦瓊,我看你往哪裡跑!”秦瓊早已料到了這一着,他和上官敵一邊跑一邊商議,正好前邊有一條岔路,一條通東北,一條奔西北。

    為了分散追兵的注意力,哥兒倆各奔一方。

    上官敵投西北大路去了,秦瓊往東北大路奔跑。

    到了此刻,秦瓊的心裡倒不怎麼慌張了。

    他回頭一看,見魏文通身後沒一兵一卒,秦瓊心裡有了底,便把馬帶住,撥轉馬頭,手握金槍,立馬等候。

    片刻工夫,魏文通已經來到。

    他雙手握着鋸齒飛鐮大砍刀,圓睜雙目說:“秦瓊!還不下馬受縛,更待何時!”秦瓊笑道:“魏将軍,秦某法犯何律,罪犯哪條?因何叫我受縛?”“你是朝廷要犯,罪在不赦,何言無罪!” 秦瓊說:“當今皇上楊廣的所作所為,想魏将軍也都知曉。

    我秦瓊反他反得有理,你魏文通保他豈不是助纣為虐嗎?”“秦瓊!有道是臣不言君過,我隻知盡忠,不管你有理無理。

    ”“魏文通!我勸你還是趕緊回去,休要自讨無趣!”魏文通大叫:“姓秦的,休走,看刀吧!”說着雙手晃刀摟頭就剁。

    秦瓊知道魏文通乃大隋名将,不敢輕敵,趕緊雙手舉槍往外招架。

    兩個人馬來馬往,刀槍并舉,戰在一處。

    秦瓊偷眼觀看,魏文通果然是好刀法。

    這魏文通五十來歲,血氣尚足,力大刀沉,十幾個回合之後,秦瓊漸漸不敵,直累得盔歪甲斜,帶散袍松,槍招散亂,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秦瓊一想:我還是跑吧!虛晃一槍,撥馬就跑。

    魏文通不舍,緊緊追趕。

    不過,魏文通雖然刀馬純熟,要想馬上就把秦瓊抓住也不容易。

    就這樣,追一程,戰一陣,秦瓊且戰且走,慌不擇路,跑進大山之中,隻見山連山,嶺連嶺,連綿不斷,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山。

    跑了一夜,到了次日天色破曉,魏文通仍在後邊緊追不舍,高聲喝喊。

    可巧遇上在山崖上睡覺的傻英雄羅士信。

     羅士信在山崖上看見哥哥秦瓊,真是高興壞了,又見後邊有一員大将追趕秦瓊,羅士信急了,他順手搬起一塊巨石,足有五六百斤,照着魏文通頭頂砸下,嘴裡還喊:“小子!我把你砸成肉餅!” 魏文通看看就要追上秦瓊,心中正高興,活捉秦瓊就在眼前了,忽聽頭頂上有人喊叫,擡頭一看,見一塊巨石照自己砸來,吓得魏文通魂飛膽裂。

    魏文通不愧為隋朝名将,經驗豐富,隻見他一手提刀,一手扣住馬鞍的鐵過梁,用力往上一提,雙腳點镫,人借馬力,馬借人力,往前猛的一蹿,出去有一丈多遠,剛剛過去,就聽巨石落地,“轟隆”一聲,砸得地上石塊四濺、砂土飛揚。

    魏文通的戰馬受驚,咴兒咴兒亂叫,前蹄揚起,差點沒把魏文通掀到馬下。

    “籲!籲!”魏文通費了半天勁,才把戰馬穩住。

    他自己也汗透征袍,心跳不止。

    心說:好險哪!好險!擡頭再往上看,山崖上卻沒有人。

    再找秦瓊已無蹤影,真是又氣又恨。

    他站在那裡愣了片刻:是追秦瓊呢,還是回潼關?回潼關見了楊林如何交令?老王正在氣頭上,絕不能輕饒自己;再追下去吧,看來這山裡肯定有秦瓊的人,我自己人單勢孤,豈不吃虧。

    又一想:我魏文通刀馬娴熟,武藝出衆,綠林草寇豈是我的對手。

    再者,大将軍甯死陣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