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一些志趣(1)
關燈
小
中
大
背誦《項羽本紀》,默寫《秋聲賦》,摹仿魯迅茅盾寫過幾篇小說,學徐志摩聞一多寫了五十首新詩,從先生口裡知道一點文壇動向文人佳話,且同時在本校周刊上寫過了不少關于男女同學的小文章,以及諷刺學校當局一類小論文,這就算從事文學嗎?你學的根本就要不得,你寫的就可能永遠不對勁。
把你放在社會裡去同人競争,這失敗豈不是平常得很。
“從事文學”如果真如你所想象的那麼簡單,先生,每個文科大學生,誰不讀書一大堆,誰不同你一樣,他們該早已成為大作家了。
先生,提到這件事,想起你們的命運,我很難受。
就因為你們在學校,天真爛漫過日子,什麼也不明白。
學校即很少為你們設想,好好的來培養你們有創作興味的學生。
你們又各自胡胡塗塗,隻在學校小小集團裡混下去,到把時間全部浪費後,末了要飯吃時,你們發急了,就胡亂寫寫文章,附上個信,來逼迫編輯,埋怨編輯。
先生,倘若你當真還以為寫小說在生活上縱無出路,在感情上至少還有條出路,那麼,相信文字能使人心與心相通,能把人與人之間距離縮短,信托編輯,原諒編輯,實在是從事文學十分需要的德性。
文章呢,你得勇氣悍然的寫下去。
隻管寫,隻管各處寄去,隻管盡它失敗。
在工作上不兒戲,不馬虎,而且永遠不氣餒擱筆,自信非筆直走到所要到的地方不止,你走得到!一切偉大的作品,偉大的事業,就是這樣産生的! 至于你還想尋找一下那個使你白讀十年書的負責者,要好好的算算賬呢?莫徒然埋怨編輯,你應當同多數人一樣,看看社會,看看代表社會的人物,以及形成社會的一切制度同習氣。
你有知識有本領,就思索如何去應用你的知識與本領,同那個多數肚子癟癟的在一塊兒去争回吃飯的權利。
你覺得曆史有了錯誤,去努力修改曆史,創造曆史。
謹慎,勇敢,伶精,結實,不幸你仍然還在半路上餓死了或在别一情形下死掉了,好,趕快黴爛,(多數人不早就那麼死了嗎?)不礙事,讓更年輕更結實的繼續來占據你那個地方,向人類光明努力。
……倘若你所謂知識和本領,僅僅隻是明白《文心雕龍》的内容,說得出《文選》的編者同體例,以及零零碎碎知道一點什麼國學常識,書既不能教,小差事又愛臉面不肯屈尊,作人又事事馬虎模棱兩可,又怕事,又小氣,先生,我同意你去“自殺”!自殺本是一種罪過,為神經衰弱的懦夫最容易發生的罪過。
但因為你那麼無用,不懂事,愛空架子,軟巴巴的如同一條害病的青蟲,怕努力,怕冒險,怕出醜,怕失敗,生活永遠不能自拔,眼睛永遠不敢正視社會,你死了,世界上不過少一個吃白飯的人,對人類真無多大損失。
你說你想作個人,想知道一些成功的人如何成功。
好的。
作人有什麼希奇,一切人其所以能成功,據我想來也不過是他們先前不怕失敗,咬緊牙關苦幹一場罷了。
一個人自己不能控制自己,不能支配自己,卻讓社會習氣造成的機會左右安排,這就是個不配活下去也配在事業上成功的人。
你要活,從大學畢業出來,縱作過一次中學校長,作過教員,再去作一個聽差,一個小書記,有什麼為難?你若真有計劃,有目的,更要緊的還是你有魄力,這時作的即便是灑水夫,也不會長久委屈你。
你要活得比别人更熱鬧,更豐富,冒險去各種生活裡找經驗,想作個巨無霸,除了你的懦弱拘迂觀念阻攔你向前,誰也不會妨礙你。
先生,改造你自己!忘了你受的那個大學教育,忘了你那些身份,來作個人,分擔這個時代多數中國人的命運吧。
再不要充斯文等待機會了。
你應當自己來調度自己,要活下去,就必須硬朗結實的活下去。
隻有這樣才有個光明的明日可以希望,其餘全是空話,全是不現實的夢。
編者某甲廿四年元月一日 §§§第3節青年運動 (一種求民族和個人的健康的運動。
) 一般人對于自然界的能力和變動,容易發生“迷信”,對于曆史上的哲人英雄言行,容易發生“信仰”。
迷信或信仰,在人類文化史上都大有用處。
如統治一個國家和民族,如因宗教而産生的人生觀,以及種種偉大藝術品,就全得迷信和信仰。
然而迷信與信仰同時也極妨礙人類進步和社會的改良,它們固然産生某種文化與文明,卻常常妨礙另外一個更新的文化與文明出現。
從科學研究看,從社會組織看,差不多全是這個樣子。
思想解放的問題,就是個人對于舊迷信舊信仰的束縛,想法解除,對過去當前未來一切,能重新思索,重新估價,否認或承認的問題。
對一切加以惑疑,思維追究,不受任何拘束,惟以理性批判是非,選擇取舍。
換言之,就是思想自由。
這種思想解放運動的要求,青年人和老年人照例觀點不同,即在青年人中,多數人和少數人照例也不相同。
譬如晚清時代,多數老年人作八股文,寫白摺大卷,考秀才,廪生,拔貢,舉人……
把你放在社會裡去同人競争,這失敗豈不是平常得很。
“從事文學”如果真如你所想象的那麼簡單,先生,每個文科大學生,誰不讀書一大堆,誰不同你一樣,他們該早已成為大作家了。
先生,提到這件事,想起你們的命運,我很難受。
就因為你們在學校,天真爛漫過日子,什麼也不明白。
學校即很少為你們設想,好好的來培養你們有創作興味的學生。
你們又各自胡胡塗塗,隻在學校小小集團裡混下去,到把時間全部浪費後,末了要飯吃時,你們發急了,就胡亂寫寫文章,附上個信,來逼迫編輯,埋怨編輯。
先生,倘若你當真還以為寫小說在生活上縱無出路,在感情上至少還有條出路,那麼,相信文字能使人心與心相通,能把人與人之間距離縮短,信托編輯,原諒編輯,實在是從事文學十分需要的德性。
文章呢,你得勇氣悍然的寫下去。
隻管寫,隻管各處寄去,隻管盡它失敗。
在工作上不兒戲,不馬虎,而且永遠不氣餒擱筆,自信非筆直走到所要到的地方不止,你走得到!一切偉大的作品,偉大的事業,就是這樣産生的! 至于你還想尋找一下那個使你白讀十年書的負責者,要好好的算算賬呢?莫徒然埋怨編輯,你應當同多數人一樣,看看社會,看看代表社會的人物,以及形成社會的一切制度同習氣。
你有知識有本領,就思索如何去應用你的知識與本領,同那個多數肚子癟癟的在一塊兒去争回吃飯的權利。
你覺得曆史有了錯誤,去努力修改曆史,創造曆史。
謹慎,勇敢,伶精,結實,不幸你仍然還在半路上餓死了或在别一情形下死掉了,好,趕快黴爛,(多數人不早就那麼死了嗎?)不礙事,讓更年輕更結實的繼續來占據你那個地方,向人類光明努力。
……倘若你所謂知識和本領,僅僅隻是明白《文心雕龍》的内容,說得出《文選》的編者同體例,以及零零碎碎知道一點什麼國學常識,書既不能教,小差事又愛臉面不肯屈尊,作人又事事馬虎模棱兩可,又怕事,又小氣,先生,我同意你去“自殺”!自殺本是一種罪過,為神經衰弱的懦夫最容易發生的罪過。
但因為你那麼無用,不懂事,愛空架子,軟巴巴的如同一條害病的青蟲,怕努力,怕冒險,怕出醜,怕失敗,生活永遠不能自拔,眼睛永遠不敢正視社會,你死了,世界上不過少一個吃白飯的人,對人類真無多大損失。
你說你想作個人,想知道一些成功的人如何成功。
好的。
作人有什麼希奇,一切人其所以能成功,據我想來也不過是他們先前不怕失敗,咬緊牙關苦幹一場罷了。
一個人自己不能控制自己,不能支配自己,卻讓社會習氣造成的機會左右安排,這就是個不配活下去也配在事業上成功的人。
你要活,從大學畢業出來,縱作過一次中學校長,作過教員,再去作一個聽差,一個小書記,有什麼為難?你若真有計劃,有目的,更要緊的還是你有魄力,這時作的即便是灑水夫,也不會長久委屈你。
你要活得比别人更熱鬧,更豐富,冒險去各種生活裡找經驗,想作個巨無霸,除了你的懦弱拘迂觀念阻攔你向前,誰也不會妨礙你。
先生,改造你自己!忘了你受的那個大學教育,忘了你那些身份,來作個人,分擔這個時代多數中國人的命運吧。
再不要充斯文等待機會了。
你應當自己來調度自己,要活下去,就必須硬朗結實的活下去。
隻有這樣才有個光明的明日可以希望,其餘全是空話,全是不現實的夢。
編者某甲廿四年元月一日 §§§第3節青年運動 (一種求民族和個人的健康的運動。
) 一般人對于自然界的能力和變動,容易發生“迷信”,對于曆史上的哲人英雄言行,容易發生“信仰”。
迷信或信仰,在人類文化史上都大有用處。
如統治一個國家和民族,如因宗教而産生的人生觀,以及種種偉大藝術品,就全得迷信和信仰。
然而迷信與信仰同時也極妨礙人類進步和社會的改良,它們固然産生某種文化與文明,卻常常妨礙另外一個更新的文化與文明出現。
從科學研究看,從社會組織看,差不多全是這個樣子。
思想解放的問題,就是個人對于舊迷信舊信仰的束縛,想法解除,對過去當前未來一切,能重新思索,重新估價,否認或承認的問題。
對一切加以惑疑,思維追究,不受任何拘束,惟以理性批判是非,選擇取舍。
換言之,就是思想自由。
這種思想解放運動的要求,青年人和老年人照例觀點不同,即在青年人中,多數人和少數人照例也不相同。
譬如晚清時代,多數老年人作八股文,寫白摺大卷,考秀才,廪生,拔貢,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