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回 代打擂台女兒顯絕技留居客地俊士結新知
關燈
小
中
大
1
蕭慕蘭、韓小香從莊中負氣出走,他們究竟到哪裡去的呢?蕭進忠的妹妹雖不能武,而有個姊姊名喚貞姑,也是個有武藝的女子。
以前嫁給揚州地方一個姓平的鹽商,家道很是富有。
姓平的名漱芳,自和貞姑結婚後,生下一男一女。
女名小玉,是姊姊。
男名小英,是弟弟。
二人從母親那裡都學得一些武藝。
而周貞姑因喜歡小英之故,把平生的武藝盡傳授于他。
所以小英的武藝,比起他的姊姊高強。
後來,小玉遠嫁至浙江紹興的西面紅蓮村,因為村裡有一個姓孫名天佑的,是一個美少年。
他的父親以前曾在揚州做過一任縣吏,那時候和平漱芳往來親密,情誼頗笃,平漱芳見天佑溫文爾雅,是個濁世佳公子,心裡很是相愛,便要把自己的女兒許配與他。
央媒出來說合,天佑的父親當然同意,兩家便擇了吉日,先文定了。
後來天佑的父親又到山東去作了一年官,忽然患了急病,在任上去世,天佑遂扶柩回鄉。
因自己的母親早已不在人間,家中乏人主持,所以寫了信,差人到揚州去和他的泰山商量,滿想在百日内要與小玉成親。
平漱芳一口答應,于是天佑選定了吉日,親自到揚州來舉辦喜事。
不過在服喪之中,對于婚禮未敢踵事增華,過于鋪張。
成婚後,在嶽家住了半個多月,便和小玉告别回去。
貞姑嫁去了女兒,便想抱孫,平漱芳也欲早遂向平之願,就在本地代他兒子小英配定了一家親事,涓吉成婚。
那時小英在弱冠之年呢。
隔了幾年,平漱芳驟患中風,長辭人世。
貞姑哭泣盡哀,得了胃病。
小玉在那時候,和她的夫婿孫天佑帶了他們的結晶物佩韋,一同前來服孝,一住數月,不料歸途中,孫天佑感冒了些風寒,回到紅蓮村便病倒。
起初小玉還以為是纖芥之疾,沒有趕緊代他就醫,誰知後來病勢劇變,連忙請醫來診視時,已是遲了。
小玉年紀輕輕守節撫孤,過着她的凄涼生活,一心一意把兒子撫養成人。
佩韋幼時身體很好,為人也十分高傲,他的性情和亡父大異,卻喜歡習武。
小玉遂指點他一二武藝,又代他請了拳教師,在家裡教授。
希望佩韋的武術能夠造就,将來好去考武場,一樣可以博取功名。
後來拳教師因故離去,而佩韋已學得一身本領,在鄉裡中頗有一些名望。
别人代他起了一個别号,喚作賽燕青。
貞姑看着心裡自然歡喜。
這時佩韋已有十五歲,鎮上有一鐵匠店,店主姓鄭,有一兒子名喚百福,很有臂力,特地在自己店中打了一根镔鐵齊眉棍,約重七十餘斤,常常拿在手裡亂使。
有一年不知從哪裡來了一個行腳僧,恰巧瞧見鄭百福在店門前亂舞鐵棍,他看了說道:“這小子有了如此大的力氣,而沒有名師指導他的武藝,未免可惜。
” 鄭百福瞧那行腳僧相貌奇怪,立在一邊觀看。
又聽行腳僧口裡叽咕着說話,好似譏諷他的樣子,他的性情生就好勇鬥狠的,所以掄開镔鐵齊眉棍,向行腳僧身邊逼去。
行腳僧依舊屹立不動,鄭百福便使一個旋風,手裡的鐵棍已向行腳僧的頭上落下。
說聲:“賊秃吃我一棍子!”說也奇怪,那行腳僧避也不避,撲的一棍正打在他的光頭上。
鄭百福滿拟這一棍總要把這賊秃打個半死,誰料棍下時,好似打在頑石上,反激起來震得鄭百福虎口盡裂。
鄭百福自己也有些不相信,看看和尚頭上絲毫無恙,不覺心裡大怒,又罵一聲:“妖賊!”把手中棍向行腳僧的胸口猛力搗來,那行腳僧不慌不忙,等棍子到時,伸手一抓,早已抓住。
輕輕向自己懷裡一拽,那根七十餘斤重的镔鐵齊眉棍,已到了行腳僧手裡。
微笑了一下說道:“乳臭小兒,怎敢這樣無禮!”兩手把鐵棍一彎,這鐵棍早已彎成了一個圓形,變做數圈套在他的臂上。
鄭百福見了,方才知道這僧人大有來曆的,不敢再和他動手。
其時,店主走出來了。
喝令鄭百福退下,自己向行腳僧賠罪。
那行腳僧向店主問明一切,遂和店主說,要帶鄭百福到黃山去教授武術。
店主十分願意,一口允諾。
鄭百福在旁聽了,立刻向行腳僧拜倒。
行腳僧笑笑,一手扶他起來,說道:“隻要你虛心受教,包你一身武藝。
”又将彎成數圈的鐵棍,拈在手掌中,隻一捋,早已變成一條鐵棍,卻長了數寸,還了鄭百福。
于是鄭百福立刻拜别了家人,帶着一個衣包,跟行腳僧走了。
原來那個行腳僧名喚定慧,是少林派中的高僧。
卓錫在黃山妙高寺中,一向不收徒弟的。
此刻從普陀回來,路過這裡,見了鄭百福,忽然心動,便帶了他回去。
鄭百福到了黃山,起初很專心地跟從定慧學藝,定慧也把拳術武技挨着次序一一教導。
隻是在寺中的生活很苦,鄭百福有些熬不住,看看已過了兩年。
恰巧,有一次定慧因有要事,又要到嵩山少林寺中去走一遭。
叮囑鄭百福好好在寺中自己練習,恪守清規,不得私自下山。
但鄭百福在他師父去後,他在寺中感覺到十分無聊,所以和一個火工串通了,違背師言,偷下黃山。
在附近村莊裡去飲酒吃肉,一飽饞吻。
晚上來不及回山,便借宿在一家鄉民屋裡。
那家有一個小姑娘,雖是鄉娃,而生得姿色美好。
鄭百福年紀漸長,食色天性,況又在醉後,不知顧忌。
便去強握小姑娘的手腕,口裡說些不幹淨的話,任情調戲。
小姑娘吓得哭了,于是家人出來解圍,向鄭百福等責問。
那鄭百福自恃武力,動起手來,把小姑娘的哥哥打傷倒地。
鄰人聞得這事,動了公憤,遂鳴起鑼來。
全村的鄉人,托着釘钯,挾着自衛的刀槍,一齊趕至,把二人圍住。
鄭百福始知自己闖下了禍,遂奪過一柄槍,和那火工殺出重圍,回到山上去。
鄉人探知是山上妙高寺定慧和尚的徒弟來此鬧事,遂靜候定慧回來向他理論。
鄭百福回至寺中再三思想,知道此事不妙,将來師父回山,一定要把自己嚴責的。
遂不待定慧回山,偷下黃山,逃回故鄉。
不肯把這件事告訴家人,隻說自己武術已成,無以可敵,定慧叫他下山的。
家人不知底細,自然相信不疑。
鄭百福回鄉以後,豈肯安分守己?聽他人說起賽燕青孫佩韋武藝怎樣高妙,他當然不服。
遂在村中搭起一座擂台,自稱少林嫡傳弟子,誰有人能把他打倒,願奉五十金為酬。
他父親雖然不贊成他這個模樣,但是鄭百福非常倔強,怎肯聽從!他搭好擂台之後,請人寫了一副大的對聯,懸在擂台左右。
上聯是:少林派著名無敵; 下聯是:紅蓮村惟我獨尊。
又叫人四散去傳言
以前嫁給揚州地方一個姓平的鹽商,家道很是富有。
姓平的名漱芳,自和貞姑結婚後,生下一男一女。
女名小玉,是姊姊。
男名小英,是弟弟。
二人從母親那裡都學得一些武藝。
而周貞姑因喜歡小英之故,把平生的武藝盡傳授于他。
所以小英的武藝,比起他的姊姊高強。
後來,小玉遠嫁至浙江紹興的西面紅蓮村,因為村裡有一個姓孫名天佑的,是一個美少年。
他的父親以前曾在揚州做過一任縣吏,那時候和平漱芳往來親密,情誼頗笃,平漱芳見天佑溫文爾雅,是個濁世佳公子,心裡很是相愛,便要把自己的女兒許配與他。
央媒出來說合,天佑的父親當然同意,兩家便擇了吉日,先文定了。
後來天佑的父親又到山東去作了一年官,忽然患了急病,在任上去世,天佑遂扶柩回鄉。
因自己的母親早已不在人間,家中乏人主持,所以寫了信,差人到揚州去和他的泰山商量,滿想在百日内要與小玉成親。
平漱芳一口答應,于是天佑選定了吉日,親自到揚州來舉辦喜事。
不過在服喪之中,對于婚禮未敢踵事增華,過于鋪張。
成婚後,在嶽家住了半個多月,便和小玉告别回去。
貞姑嫁去了女兒,便想抱孫,平漱芳也欲早遂向平之願,就在本地代他兒子小英配定了一家親事,涓吉成婚。
那時小英在弱冠之年呢。
隔了幾年,平漱芳驟患中風,長辭人世。
貞姑哭泣盡哀,得了胃病。
小玉在那時候,和她的夫婿孫天佑帶了他們的結晶物佩韋,一同前來服孝,一住數月,不料歸途中,孫天佑感冒了些風寒,回到紅蓮村便病倒。
起初小玉還以為是纖芥之疾,沒有趕緊代他就醫,誰知後來病勢劇變,連忙請醫來診視時,已是遲了。
小玉年紀輕輕守節撫孤,過着她的凄涼生活,一心一意把兒子撫養成人。
佩韋幼時身體很好,為人也十分高傲,他的性情和亡父大異,卻喜歡習武。
小玉遂指點他一二武藝,又代他請了拳教師,在家裡教授。
希望佩韋的武術能夠造就,将來好去考武場,一樣可以博取功名。
後來拳教師因故離去,而佩韋已學得一身本領,在鄉裡中頗有一些名望。
别人代他起了一個别号,喚作賽燕青。
貞姑看着心裡自然歡喜。
這時佩韋已有十五歲,鎮上有一鐵匠店,店主姓鄭,有一兒子名喚百福,很有臂力,特地在自己店中打了一根镔鐵齊眉棍,約重七十餘斤,常常拿在手裡亂使。
有一年不知從哪裡來了一個行腳僧,恰巧瞧見鄭百福在店門前亂舞鐵棍,他看了說道:“這小子有了如此大的力氣,而沒有名師指導他的武藝,未免可惜。
” 鄭百福瞧那行腳僧相貌奇怪,立在一邊觀看。
又聽行腳僧口裡叽咕着說話,好似譏諷他的樣子,他的性情生就好勇鬥狠的,所以掄開镔鐵齊眉棍,向行腳僧身邊逼去。
行腳僧依舊屹立不動,鄭百福便使一個旋風,手裡的鐵棍已向行腳僧的頭上落下。
說聲:“賊秃吃我一棍子!”說也奇怪,那行腳僧避也不避,撲的一棍正打在他的光頭上。
鄭百福滿拟這一棍總要把這賊秃打個半死,誰料棍下時,好似打在頑石上,反激起來震得鄭百福虎口盡裂。
鄭百福自己也有些不相信,看看和尚頭上絲毫無恙,不覺心裡大怒,又罵一聲:“妖賊!”把手中棍向行腳僧的胸口猛力搗來,那行腳僧不慌不忙,等棍子到時,伸手一抓,早已抓住。
輕輕向自己懷裡一拽,那根七十餘斤重的镔鐵齊眉棍,已到了行腳僧手裡。
微笑了一下說道:“乳臭小兒,怎敢這樣無禮!”兩手把鐵棍一彎,這鐵棍早已彎成了一個圓形,變做數圈套在他的臂上。
鄭百福見了,方才知道這僧人大有來曆的,不敢再和他動手。
其時,店主走出來了。
喝令鄭百福退下,自己向行腳僧賠罪。
那行腳僧向店主問明一切,遂和店主說,要帶鄭百福到黃山去教授武術。
店主十分願意,一口允諾。
鄭百福在旁聽了,立刻向行腳僧拜倒。
行腳僧笑笑,一手扶他起來,說道:“隻要你虛心受教,包你一身武藝。
”又将彎成數圈的鐵棍,拈在手掌中,隻一捋,早已變成一條鐵棍,卻長了數寸,還了鄭百福。
于是鄭百福立刻拜别了家人,帶着一個衣包,跟行腳僧走了。
原來那個行腳僧名喚定慧,是少林派中的高僧。
卓錫在黃山妙高寺中,一向不收徒弟的。
此刻從普陀回來,路過這裡,見了鄭百福,忽然心動,便帶了他回去。
鄭百福到了黃山,起初很專心地跟從定慧學藝,定慧也把拳術武技挨着次序一一教導。
隻是在寺中的生活很苦,鄭百福有些熬不住,看看已過了兩年。
恰巧,有一次定慧因有要事,又要到嵩山少林寺中去走一遭。
叮囑鄭百福好好在寺中自己練習,恪守清規,不得私自下山。
但鄭百福在他師父去後,他在寺中感覺到十分無聊,所以和一個火工串通了,違背師言,偷下黃山。
在附近村莊裡去飲酒吃肉,一飽饞吻。
晚上來不及回山,便借宿在一家鄉民屋裡。
那家有一個小姑娘,雖是鄉娃,而生得姿色美好。
鄭百福年紀漸長,食色天性,況又在醉後,不知顧忌。
便去強握小姑娘的手腕,口裡說些不幹淨的話,任情調戲。
小姑娘吓得哭了,于是家人出來解圍,向鄭百福等責問。
那鄭百福自恃武力,動起手來,把小姑娘的哥哥打傷倒地。
鄰人聞得這事,動了公憤,遂鳴起鑼來。
全村的鄉人,托着釘钯,挾着自衛的刀槍,一齊趕至,把二人圍住。
鄭百福始知自己闖下了禍,遂奪過一柄槍,和那火工殺出重圍,回到山上去。
鄉人探知是山上妙高寺定慧和尚的徒弟來此鬧事,遂靜候定慧回來向他理論。
鄭百福回至寺中再三思想,知道此事不妙,将來師父回山,一定要把自己嚴責的。
遂不待定慧回山,偷下黃山,逃回故鄉。
不肯把這件事告訴家人,隻說自己武術已成,無以可敵,定慧叫他下山的。
家人不知底細,自然相信不疑。
鄭百福回鄉以後,豈肯安分守己?聽他人說起賽燕青孫佩韋武藝怎樣高妙,他當然不服。
遂在村中搭起一座擂台,自稱少林嫡傳弟子,誰有人能把他打倒,願奉五十金為酬。
他父親雖然不贊成他這個模樣,但是鄭百福非常倔強,怎肯聽從!他搭好擂台之後,請人寫了一副大的對聯,懸在擂台左右。
上聯是:少林派著名無敵; 下聯是:紅蓮村惟我獨尊。
又叫人四散去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