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回 醉酒狂行水中鬧趣劇遊山閑話湖畔訪異人
關燈
小
中
大
:“史興,你還不住手嗎?”
但是相隔甚遠,那裡忽上忽下地打得正在熱鬧之際,怎聽得到這裡有人呼喊的聲音呢?那婦人見此光景,對衆人說道:“那厮不理會,隻有我下水去拖他回來了。
” 衆人道:“那麼,辛苦史大嫂。
” 婦人笑笑,把外面衫子脫去,露出裡面一身白肉,胸前系着一個大紅肚兜,又把腳上的草鞋除去,然後走至衆人面前,使個蛤蟆入水式,早已跳到水裡。
一個頭露出在水面,兩手向前劃着,宛似一條人魚般,很快地泅到那裡去。
岸上人,舟上人一齊緊緊瞧着。
玉琴看得很有趣味,也是目不轉睛地緊瞧着。
水中的人正和史興亂打着,一見史大嫂泅來,連忙都縮開一邊去。
史大嫂見了史興,便罵道:“你在外邊喝醉了酒,又要和人家打架嗎?前番闖的禍,還怕不夠嗎?快快跟我回家去!” 史興不答,隻顧在水裡尋人打,史大嫂便泅至他近身,又說道:“你要打人嗎?我同你打一下子,可好?”說着話,雙手來抱史興,史興立刻鑽入水中去,史大嫂也跟着同下。
隻見水波轟騰,浪湧如山,估料二人在水裡大戰了。
隔了一會,方見二人都又露出水面。
月光下瞧得清楚,那活虎生龍般的史興,早被史大嫂緊緊地雙手攔腰抱住,掙紮不脫,氣呼呼地說道:“不要這樣,我跟你去可好?” 史大嫂道:“逃走的不是人!” 史興道:“好,我要逃走是烏龜。
” 史大嫂笑道:“呸!誰要你作烏龜?” 岸上人和船上人,一齊春雷也似般喝起彩來。
二人早泅到岸邊,一齊走上。
史大嫂又對史興說道:“回家去,伺候你家老娘洗澡。
”說畢,套上草鞋,取了淡青衫子,拖着史興便走。
衆人見史興跟史大嫂走去,又是一陣拍手大笑。
說道:“史大哥,隻有你家大嫂來收伏你了。
你搶的錢呢?” 史興道:“小鬼們,明天老子再和你們算帳,錢在水底裡,你們自己去取便了。
”史興去後,早有數人在水中撈摸了一回,把那錢包取得。
衆人歡笑着,一齊向小徑上走去了。
鄰近船上的人,看完這一幕趣劇,也就各自進艙。
水面上依舊靜寂。
皎潔的明月,映在水裡。
風吹動一道道的銀波晃蕩着。
舟子便向玉琴說道:“姑娘,時已不早,這夥人都已散去,請姑娘安睡吧。
” 玉琴答應一聲,回進艙中,舟子早代她關上艙門。
玉琴很羨幕這個醉酒鬧湖的漁哥兒,水性精通,氣力又好。
還有那個史大嫂,雖然醜如無鹽再生,卻有這樣好的水性,能把丈夫制伏。
不要看輕是鄉村漁婦,也有很好的本領呢。
可惜不知他們倆究竟何許人,明天我倒要留心,問問山上人呢。
想了一回,方才解衣安睡。
明日早上起身,舟子送過早餐。
便問玉琴可要上岸一遊,他可以去找個土人作向導。
玉琴道:“我今天雖要遊山,可是明天我仍想到橫山去,你們倘然一定不肯載我前去的。
無論如何,着落在你們身上,須得在此間代我雇好一艘船,你們方可回去。
”舟子當然答應,便先上岸去。
不多時候,領了一個洞庭山上的土人前來,約有三十多歲,是個很老實的鄉農。
玉琴向他問問山上的風景,他都能回報得出。
玉琴道:“很好,那麼有煩你引導我作一日之遊吧。
” 又吩咐舟子道:“今天我回來時,你們必須代我雇定一艘船,不可有誤。
舟金多少,我決不計較的。
” 舟子道:“姑娘放心,我們總代你出力雇定就是了。
” 玉琴遂跟着鄉農走到岸上去,見那邊居民都很樸實,非耕即漁。
又有許多人家,都有園地種植果樹。
山上最高的是缥缈峰,玉琴登峰一望,洞庭諸山盡在其下。
湖波浩瀚,水天一色,不由喝聲彩。
又去遊著名的林屋洞,石壁上題有“林屋洞天”四字,洞口隻有一人高,而深不可測。
洞前積水盈膝,人不能進去。
3 鄉農便告訴她說:“以前,在春秋吳國時候,吳王特請靈岩丈人入洞搜尋,洞中十分黑暗,丈人晝夜秉燭,走了七十多天,還沒有走完,隻得回了出來。
說裡面有石床、石幾、石硯、石枕、金庭、玉柱、石鐘、石鼓等物。
後來吳王再叫人進去,隔了二十天,回來報告說,洞中有奇怪的蟲豸,有和鳥一般大的蝙蝠,地上有許多人馬的足迹,進去不得。
所以,一直便沒有人敢入内探尋了。
五、六年以前,洞中出過一條大蟒蛇,益發無人敢冒險相近。
” 鄉農又說,這洞可通到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
可惜世人不能走此長途,犯此奇險。
玉琴聽了,半信半疑,瞧瞧洞口的情形,确乎長久無人入内了。
想要自己進洞一探,繼想也沒有多大意味,況且一個人鼓不出興來,便一笑而罷。
又去遊過石麼洞,走得那鄉農也有些喘氣,他見玉琴雖是女子,卻是步履矯健,一些不覺疲倦,心中大大奇異,便說道:“姑娘到底是北方女子,不比我們蘇州的小姐,一向嬌生慣養的。
金蓮窄窄,走不上半裡路,哪裡會爬山呢?” 玉琴笑笑。
他們的午飯是在一處僧寺裡吃的。
此刻時已近傍晚,鄉農便引着玉琴回轉,玉琴瞧見他有些疲倦的樣子,忽然想起了什麼事來,瞧見前邊有個涼亭,走到亭前,玉琴便對鄉農說道:“你走得吃力了嗎?不如在那亭裡坐一會吧。
” 鄉農點點頭道:“姑娘,你也坐一刻可好?”玉琴道:“好的。
”于是走入歇涼亭。
亭中有幾隻破舊的椅子,二人遂對面坐了下來。
恰巧有一擔賣豆腐漿的經過亭前,玉琴買了十文錢的一碗豆腐漿,請那鄉農吃,鄉農連連稱謝。
玉琴自己并不要喝這東西,瞧着鄉農很快地把一碗豆腐漿喝完了,便對他說道:“你在這裡住了多年,山上的事情可都知道嗎?”鄉農聽了,便将大拇指一翹,答道:“不瞞姑娘說,我的别名喚作老百曉,就是不論什麼大小事情,沒有不知道的,所以我敢引導姑娘遊玩。
在這西山團團一百多裡地方,隻要你有什麼問我,都可回答你的。
” 玉琴笑道:“老百曉,我就問你一個人,你可知道?”
” 衆人道:“那麼,辛苦史大嫂。
” 婦人笑笑,把外面衫子脫去,露出裡面一身白肉,胸前系着一個大紅肚兜,又把腳上的草鞋除去,然後走至衆人面前,使個蛤蟆入水式,早已跳到水裡。
一個頭露出在水面,兩手向前劃着,宛似一條人魚般,很快地泅到那裡去。
岸上人,舟上人一齊緊緊瞧着。
玉琴看得很有趣味,也是目不轉睛地緊瞧着。
水中的人正和史興亂打着,一見史大嫂泅來,連忙都縮開一邊去。
史大嫂見了史興,便罵道:“你在外邊喝醉了酒,又要和人家打架嗎?前番闖的禍,還怕不夠嗎?快快跟我回家去!” 史興不答,隻顧在水裡尋人打,史大嫂便泅至他近身,又說道:“你要打人嗎?我同你打一下子,可好?”說着話,雙手來抱史興,史興立刻鑽入水中去,史大嫂也跟着同下。
隻見水波轟騰,浪湧如山,估料二人在水裡大戰了。
隔了一會,方見二人都又露出水面。
月光下瞧得清楚,那活虎生龍般的史興,早被史大嫂緊緊地雙手攔腰抱住,掙紮不脫,氣呼呼地說道:“不要這樣,我跟你去可好?” 史大嫂道:“逃走的不是人!” 史興道:“好,我要逃走是烏龜。
” 史大嫂笑道:“呸!誰要你作烏龜?” 岸上人和船上人,一齊春雷也似般喝起彩來。
二人早泅到岸邊,一齊走上。
史大嫂又對史興說道:“回家去,伺候你家老娘洗澡。
”說畢,套上草鞋,取了淡青衫子,拖着史興便走。
衆人見史興跟史大嫂走去,又是一陣拍手大笑。
說道:“史大哥,隻有你家大嫂來收伏你了。
你搶的錢呢?” 史興道:“小鬼們,明天老子再和你們算帳,錢在水底裡,你們自己去取便了。
”史興去後,早有數人在水中撈摸了一回,把那錢包取得。
衆人歡笑着,一齊向小徑上走去了。
鄰近船上的人,看完這一幕趣劇,也就各自進艙。
水面上依舊靜寂。
皎潔的明月,映在水裡。
風吹動一道道的銀波晃蕩着。
舟子便向玉琴說道:“姑娘,時已不早,這夥人都已散去,請姑娘安睡吧。
” 玉琴答應一聲,回進艙中,舟子早代她關上艙門。
玉琴很羨幕這個醉酒鬧湖的漁哥兒,水性精通,氣力又好。
還有那個史大嫂,雖然醜如無鹽再生,卻有這樣好的水性,能把丈夫制伏。
不要看輕是鄉村漁婦,也有很好的本領呢。
可惜不知他們倆究竟何許人,明天我倒要留心,問問山上人呢。
想了一回,方才解衣安睡。
明日早上起身,舟子送過早餐。
便問玉琴可要上岸一遊,他可以去找個土人作向導。
玉琴道:“我今天雖要遊山,可是明天我仍想到橫山去,你們倘然一定不肯載我前去的。
無論如何,着落在你們身上,須得在此間代我雇好一艘船,你們方可回去。
”舟子當然答應,便先上岸去。
不多時候,領了一個洞庭山上的土人前來,約有三十多歲,是個很老實的鄉農。
玉琴向他問問山上的風景,他都能回報得出。
玉琴道:“很好,那麼有煩你引導我作一日之遊吧。
” 又吩咐舟子道:“今天我回來時,你們必須代我雇定一艘船,不可有誤。
舟金多少,我決不計較的。
” 舟子道:“姑娘放心,我們總代你出力雇定就是了。
” 玉琴遂跟着鄉農走到岸上去,見那邊居民都很樸實,非耕即漁。
又有許多人家,都有園地種植果樹。
山上最高的是缥缈峰,玉琴登峰一望,洞庭諸山盡在其下。
湖波浩瀚,水天一色,不由喝聲彩。
又去遊著名的林屋洞,石壁上題有“林屋洞天”四字,洞口隻有一人高,而深不可測。
洞前積水盈膝,人不能進去。
3 鄉農便告訴她說:“以前,在春秋吳國時候,吳王特請靈岩丈人入洞搜尋,洞中十分黑暗,丈人晝夜秉燭,走了七十多天,還沒有走完,隻得回了出來。
說裡面有石床、石幾、石硯、石枕、金庭、玉柱、石鐘、石鼓等物。
後來吳王再叫人進去,隔了二十天,回來報告說,洞中有奇怪的蟲豸,有和鳥一般大的蝙蝠,地上有許多人馬的足迹,進去不得。
所以,一直便沒有人敢入内探尋了。
五、六年以前,洞中出過一條大蟒蛇,益發無人敢冒險相近。
” 鄉農又說,這洞可通到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
可惜世人不能走此長途,犯此奇險。
玉琴聽了,半信半疑,瞧瞧洞口的情形,确乎長久無人入内了。
想要自己進洞一探,繼想也沒有多大意味,況且一個人鼓不出興來,便一笑而罷。
又去遊過石麼洞,走得那鄉農也有些喘氣,他見玉琴雖是女子,卻是步履矯健,一些不覺疲倦,心中大大奇異,便說道:“姑娘到底是北方女子,不比我們蘇州的小姐,一向嬌生慣養的。
金蓮窄窄,走不上半裡路,哪裡會爬山呢?” 玉琴笑笑。
他們的午飯是在一處僧寺裡吃的。
此刻時已近傍晚,鄉農便引着玉琴回轉,玉琴瞧見他有些疲倦的樣子,忽然想起了什麼事來,瞧見前邊有個涼亭,走到亭前,玉琴便對鄉農說道:“你走得吃力了嗎?不如在那亭裡坐一會吧。
” 鄉農點點頭道:“姑娘,你也坐一刻可好?”玉琴道:“好的。
”于是走入歇涼亭。
亭中有幾隻破舊的椅子,二人遂對面坐了下來。
恰巧有一擔賣豆腐漿的經過亭前,玉琴買了十文錢的一碗豆腐漿,請那鄉農吃,鄉農連連稱謝。
玉琴自己并不要喝這東西,瞧着鄉農很快地把一碗豆腐漿喝完了,便對他說道:“你在這裡住了多年,山上的事情可都知道嗎?”鄉農聽了,便将大拇指一翹,答道:“不瞞姑娘說,我的别名喚作老百曉,就是不論什麼大小事情,沒有不知道的,所以我敢引導姑娘遊玩。
在這西山團團一百多裡地方,隻要你有什麼問我,都可回答你的。
” 玉琴笑道:“老百曉,我就問你一個人,你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