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回 黃昏寂寂鐵杖驚書生碧海茫茫孤舟追劇盜

關燈
也别了西子湖,動身向定海縣去。

    到得那裡,雇了一隻帆船駛至普陀。

    風和日麗,海不揚波。

    二人付去舟資,很活潑地跳到岸上,找得一個引路鄉人,引導他們上山。

    隻覺得山上風景又清麗又雄壯,與别處不同。

     白華庵門前有兩株香樟大樹,三人都不能拱抱,是數百年的老物。

    石凳清潔整齊,一路走上去,寺院林立,鐘聲頻聞,頓使人想起昆侖山的一明禅師來。

    到得文昌閣才坐着略事休息。

    又至普濟寺遊覽,殿上小籠内供着十八尊真金羅漢,寺前有禦碑亭。

    二人徘徊片刻,遂至法雨寺,天色将晚,寺中僧人留他們在此下榻。

    夜間進餐都是素馔,筍菰菘韭,烹煮也很精美,可稱山中佳肴,别有風味。

    晚餐後,二人到客房裡各據一榻,解衣安睡。

     晨間聽得遠近禅院内鐘聲遞響,清心甯神,加着山鳥弄吭,清風習習,使人遍體清涼。

    二人遂去邀遊古佛洞、梵音洞,上佛頂山暢遊一天,晚上仍回到法雨寺歇宿。

    第三天又至千步沙海濱去散步,見許多漁船正開向東面去。

    海濤洶湧,一望無際,小浪打至山下,瀕洞有聲。

    二人立着,對着前面的大海出神地遐想。

    天風吹着玉琴的雲鬓和缟袂,飄飄欲仙。

     4 劍秋側轉臉來瞧着玉琴,不由微笑。

    玉琴打了一個呵欠,回頭見劍秋正對她緊瞧着,不由臉上一紅,走了幾步,又回身過來對劍秋說道:“海闊天空,安得駕一葉舟,挂輕帆,乘長風破萬裡波,快意當前!一覽瀛海之奇觀,探馮夷之幽宮呢?” 劍秋拍手說道:“琴妹這話說得好暢快,我也有此想。

    緩日我們回去的時候,可以取道海路,坐船到上海,遊罷了蘇州,再坐海船北上津沽。

    其間經過東海、黃海、渤海,雖不能說乘長風破萬時浪,比較在内地乘小舟,坐驢車就來得爽快。

    将來倘有機會,我們倆真的可以到海外去走一遭。

    明朝時候,宦官鄭和三下南洋,收服異邦,生擒番酋,石破天驚,到海外去做一番事業,區區之心,竊慕于此。

    ” 玉琴聽了點頭說道:“劍秋兄,你若果有此志,我當追随同行的。

    ”于是二人又在海邊上席地坐下,指點着海景和遠近的島影談古說今,直到夕陽西下,海上風雲變色時,方才回寺。

    他們在山上遊了七八天,興盡思返。

    二人因要打從海道走,便托寺僧代他們去雇一帆船開至上海。

     寺僧就對二人說道:“你們二位不如仍從定海縣回到杭州,再從那裡北上吧。

    何必海行冒險呢?” 劍秋道:“海行有什麼危險?我們又不怕風浪。

    ”寺僧道:“風浪還是小事。

    ”玉琴道:“那麼又有什麼大事呢?你這和尚說話太蹊跷了。

    ” 寺僧道:“二位有所不知,近來海盜非常猖獗,時出搶劫,這裡的海面不大安靜。

    而且這些海盜都是有非常好的武藝,官軍也不敢進剿,所以近日到山上來的人很少,否則在這個時候,正是香火盛的當兒,山上何至如此冷落?這是你們二位親眼所見的,出家人安敢打謊?” 玉琴聽了便笑道:“唔,原來為了海盜之故。

    但是我們卻不象官軍那樣的畏盜如虎,我們很想見見那些海盜有怎麼樣的好本領哩。

    難道他們都有三頭六臂的嗎?一樣是個人,怕他做甚?” 寺僧見玉琴這樣說,不覺瞪着雙眼,說不出什麼來。

    劍秋道:“你不要奇怪,我們決定要從海道走,遇盜不遇盜,不必多慮。

    就請你代我們雇一艘帆船,決不有累你的。

    ” 寺僧見他們如此堅決,毫無畏懼,估料不出他們的來曆,隻得代他們去雇船,回來複命道:“這裡的船因怕海盜搶劫,大都不肯受雇。

    問了許多船戶,方才雇定一艘,但是船資須要加倍,不知你們二位意下如何?” 劍秋道:“多花些錢算得什麼,請你知照船上人,我們明天一早動身。

    ” 寺僧答應退去。

    玉琴就對劍秋說道:“我們此去海上,不生岔兒也就罷了,倘然遇見海盜,一定不要放過他們。

    ” 劍秋答道:“是的,我們以前逢見的都是陸路盜寇,海上的還沒有交過手呢。

    ”于是二人在法雨寺又耽擱了一宵。

     次日清晨,劍秋取出銀子謝了寺僧,吃過了早餐,寺僧引了一個舟子與二人見面,好引導他們下山。

    琴、劍兩人行李很輕簡,由舟子負着。

    二人别了寺僧,跟着舟子向山下走來,到得海邊,隻見一隻半舊的漁船停在那裡,問訊之下,始知這隻漁船也是寺僧再三商量,許了重資,方才肯載二人動身的哩。

     二人走到船中,雖覺簡陋,總算聊勝于無。

    坐定後,舟子送上一壺茶,解了纜,離了普陀山向海中出發。

    正遇順風,挂着一道布帆,望前駛去。

    陽光照在海面上,鱗鱗然作金色,漁船被波浪推動,一上一下地颠簸着。

    二人在船上遠眺海中風景,雪白的海鷗掠着舟上的帆邊三三兩兩地飛過,白羽映清波,很是鮮麗,增添人家的興趣。

    舟行不多路,忽見前面有一帆舟,舟上立着幾個商賈模樣的人,面上都露出驚惶之色,還有一個商人倒在船舷邊,一臂已斷,血迹淋漓。

     玉琴忍不住向船上人問道:“你們是到哪裡去的?為何這等形狀,莫非遇見海盜了嗎?”說時兩船靠攏過來,那邊早有一個老者顫聲答道:“正是。

    我們一夥人是從海門開到溫州一帶去販貨物的,卻不料行至半途,忽遇海盜把我們所帶的金錢一起劫去,又把我們的同伴殺傷,兇惡異常,實在可怕。

    現在我們都變得進退狼狽了。

    ” 劍秋道:“海盜在哪裡?” 一個商人指着東北面海上數點黑影說道:“那就是盜船,他們剛才行劫了去的。

    ” 玉琴道:“可追得着嗎?” 老者向玉琴瞧了一眼,說道:“他們坐的是打槳的小舟,我們是帆船,況且向東北去又是順風,追是追得上的。

    不過我們都不是海盜的對手,追上去不是送死嗎?” 玉琴道:“你們也太可憐,海盜煞是可惡,待我們追上去,把你們被奪去的金錢奪回來就是了。

    你們且少待罷。

    ”遂吩咐自己的舟子快追。

    舟子猶豫不敢答應,玉琴拔出劍來叱道:“快追!” 舟子瞧見這樣情景,吃了一驚,不敢不依。

    又加上了一道帆,那船便如奔馬一般地向東北方駛去。

    劍秋、玉琴立在船頭上,大家橫着寶劍,心中充滿着不平,不顧一切地去追海盜。

    海風吹動着他們的衣袂,海浪打到船邊,看看前面的盜舟漸漸追及了。

    這時海盜也已覺得背後有人追趕,三隻浪裡鑽的小船一齊回過身來,準備厮殺。

    琴、劍二人向前仔細瞧時,見三隻盜船上長長短短地立着十數個短衣紮額的健兒,個個怒眉豎目地舉着兵刃。

     正中一艘船頭上,首先立着一個黑衣大漢,頭上戴着一頂笠帽,赤着一雙腳,手中高高舉着一對雪亮的鋼叉。

    右邊一隻船上,首先立着一個錦衣華服的美少年,抱着一口寶劍,神情安閑。

    左邊船上,當先立着的乃是一個秃驢,身穿藍綢的短衲,腳踏草履,右手抱着一枝镔鐵禅杖,威風凜然,殺氣滿面。

    原來就是在虎跑寺蓦地相逢,後來到清泰客棧裡行刺不遂的怪頭陀。

    一擊不中,翩然遠逝。

     琴、劍二人本疑那怪頭陀是個空空兒之流,忽來忽往的,究竟不知是什麼一回事,以後可能再有一天重逢。

    卻不意在這茫茫的大海上又見面了,怎不詫異呢?所以玉琴又将寶劍一指道:“賊頭陀,那天晚上膽敢存心不良,來棧行刺,僥幸被你逃脫。

    今又在海上糾衆行兇,搶劫人家的财帛,原來你是一個罪惡滔天的海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