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回 軟語盡溫存 蜜意如雲 柔情似水 靈心生妙悟 明珠在握 與子同行
關燈
小
中
大
魔願力,掃蕩群邪,拯救群生。
等到外功圓滿,便去東、北兩海,擇一無人荒島,虔修佛法,以證上乘功果。
“昨夜她偶往寨中經過,發現一個幼童掩身樹後,跪地默祝,因其根骨靈慧,試用佛家慧光一照,竟是我昔年門人轉世。
當初因為小徒自身孽重,曾向平日來往的幾位至交分别求助。
辛道友也曾在座,答應過他。
再運玄機,推算未來因果,知其改名黃鐘,現随賢夫婦一起,次日便要尋我拜師。
無如前孽未消,雖得重返師門,将來還有許多魔難,九死一生,苦不可言。
她對小徒本極喜愛,想起以前面允相助,欲以佛家法力為之颠倒氣運,使其提前兵解,早日成就。
随将小徒帶往無人之處,先用佛法使其悟徹前因。
然後指示機宜,傳了兩件法寶和一道靈符。
令其守候林内,等一妖人經道,照她所說,對答行事。
妖人果然上當,将他引來此間,終與妖婦同時滅亡。
“她和申道友本有一面之緣,十分投契,令我轉告。
說是她受女仙陳紫芹之托,對申道友随時照護,不久還要相見。
并還說起令師兄任道友上次回鄉省親,延時太久,以緻生出枝節。
因其事出孝患,不曾受責。
現奉師命,提前先赴峨眉開山收徒,翠屏峰仙府故居已經仙法封閉。
“我聽她說完,覺着不應逆數而行。
小徒提前兵解,固可免去許多劫難,早返師門,在我成道以前求得正果,但那害處也是不少,一個不巧,反倒延誤。
但又不便攔她高興。
互相談了一陣,定下後約,匆匆趕來,意欲迎頭阻止小徒兵解。
不料小徒自知夙孽太重,前生所受苦難危害大多,想起膽寒。
難得有人助他,借此一劫,免去未來許多災害。
又料我必要趕來阻止,以為長痛不如短痛,連辛道友所說的話也未全數照辦,匆匆兵解。
以緻元氣損耗大甚,如非佛法神妙,差一點連元神也保不住。
此時如往轉世,前因盡昧,禀賦根骨隻比今生還差。
”除非有一法力極高的人,由出生起便加護持,多用靈藥,助其恢複靈智,才能有望,此外便是尋一好的廬舍,借體回生,由此重返師門,苦煉些年,也可如願。
“我近年忙于修積善功,自然無此閑暇,正可惜他弄巧成拙。
方才忽接辛道友傳聲相告,說此事她早料到,事前已有準備。
并說小徒仙緣湊巧,方才途遇東溟大荒兩怪中的枯竹老人神遊中土,所用化身名叫秦漁,正好此行善功圓滿,就要坐化,二人無心相遇。
辛道友對老人說:‘你每次坐化的法身,俱都藏之名山,并無用處,何妨送我,成全一個苦心向道的可憐人?’說時,滿拟對方性情比她還要孤僻古怪,決不答應,事如不成,便須動強。
誰知對方慨然應諾,并将辛道友心情點破,說:‘我的前孽更勝此人,命中該有金刀之厄。
這具法身送與此人,代我消去一孽也好。
’随即約定今夜子時坐化,小徒借他法體重生,隻不許更改他的姓名。
“因為此老仇敵太多,每次屍解坐化,均有強敵暗算,事前也均有準備。
這次好似早就算出有人借他法體,一毫不曾準備。
辛道友恰又有事,今夜必須回山送那神僧證果,無暇兼顧,其勢又不能不管。
為此傳聲相告,催我前往護法。
我和此老尚未見過,也想就便一晤。
本意暫時分别,三日後再與賢梁孟相見長談。
二位既不放心,想知小徒下落,隻好略說經過。
三日後如有閑暇,可往雲南長春崖荒居一談;否則,到時我也自會尋找你們。
我聽辛道友說,賢梁孟近兩年中并無十分兇險。
隻第三四年起,務須留意,少與生人交結,尤其來曆不明的旁門道術之士。
前路艱危,望各珍重。
我告别了。
”說完,一道金光,破空飛走,一閃不見。
無垢見他說時朝鄭隐看了一眼,面帶惋借之容,方想再問,人已飛走。
三人立談之處,本在谷口危崖之上,正要起身,忽聽遠遠有人說道:“李道友已去,今日我正略有閑暇,賢夫婦何妨在駕一談?”二人聽出是前聞神君口音。
鄭隐此時對于靜虛已是五體投地,佩服已極。
一聽神君請其入宮一叙,想起方才别時之言,暗忖:“自身孽重,李道友行時警告,不令與旁門中人來往。
主人正是魔教,方才請李道友人宮一叙,曾以婉言辭謝。
這類人還是不招惹的好。
”立即念頭一轉,躬身向内答道:“愚夫婦尚還有事,改日約了李道友,再同專程拜訪吧。
” 無垢心細,早聽出主人已然棄邪歸正。
心想:“這類魔教長老多半強做,不容外人忤犯。
方才傷了他的悍妾和許多男女侍者,又将魔法、異寶破去好些,如是别人,不論是非曲直,定必認為情面難堪,出面為仇。
他卻處之泰然,若無其事,并以客禮相待,十分殷勤,為人之好,可想而知。
自己因為丈夫魔孽大重,對頭魔女行蹤詭秘,虛實下落俱都茫然。
主人乃魔教中長老,當知底細。
雙方素昧平生,競肯延見,必有深意;即或不然,就此結交,向其探詢,豈不也有益處?”未容開口,鄭隐已然發話辭謝,不便再說,隻得随同向内,舉手為禮,謝别上路。
剛離谷口,無垢便聽遠遠神君歎息之聲,微聞“緊防紅珠,莫嫌野老”八字,底下便無聲息。
一間鄭隐,卻說未聞。
情知有異,便記在心裡。
回頭一看,就這轉盼之間,谷口雲封已成了一片童山絕壑,先前十裡喬松,億萬幽蘭,所有靈奇美景,己全隐去。
見天色已近黃昏,瞑煙浮動,暮霭蒼茫,腳底亂山雜沓,四無人蹤,隻聞草樹搖風,簌簌亂響,景物荒涼,無可留戀。
飛了一段,紅日西沉,明月東升,婵魄初現,清輝未吐,大地上依舊暗沉沉的。
無垢笑說:“我們本往大鵬頂赴約,不料無意之中會往魔宮糾纏了一天。
當時情勢何等兇險,且喜高人相助,轉危為安,黃鐘也因禍得福,真乃萬幸。
由此可見,事變之來,出人預計。
以後在外行道,真須随時留意呢。
”鄭隐問往何處去,無垢笑答:“我們此時事情已完,在外行道,哪有一定去處?我隻惦念黃鐘,欲往一觀。
方才李道友匆匆分别,未問地址,不知是在何處。
否則,前往見他一面,認明所借法體,以為
等到外功圓滿,便去東、北兩海,擇一無人荒島,虔修佛法,以證上乘功果。
“昨夜她偶往寨中經過,發現一個幼童掩身樹後,跪地默祝,因其根骨靈慧,試用佛家慧光一照,竟是我昔年門人轉世。
當初因為小徒自身孽重,曾向平日來往的幾位至交分别求助。
辛道友也曾在座,答應過他。
再運玄機,推算未來因果,知其改名黃鐘,現随賢夫婦一起,次日便要尋我拜師。
無如前孽未消,雖得重返師門,将來還有許多魔難,九死一生,苦不可言。
她對小徒本極喜愛,想起以前面允相助,欲以佛家法力為之颠倒氣運,使其提前兵解,早日成就。
随将小徒帶往無人之處,先用佛法使其悟徹前因。
然後指示機宜,傳了兩件法寶和一道靈符。
令其守候林内,等一妖人經道,照她所說,對答行事。
妖人果然上當,将他引來此間,終與妖婦同時滅亡。
“她和申道友本有一面之緣,十分投契,令我轉告。
說是她受女仙陳紫芹之托,對申道友随時照護,不久還要相見。
并還說起令師兄任道友上次回鄉省親,延時太久,以緻生出枝節。
因其事出孝患,不曾受責。
現奉師命,提前先赴峨眉開山收徒,翠屏峰仙府故居已經仙法封閉。
“我聽她說完,覺着不應逆數而行。
小徒提前兵解,固可免去許多劫難,早返師門,在我成道以前求得正果,但那害處也是不少,一個不巧,反倒延誤。
但又不便攔她高興。
互相談了一陣,定下後約,匆匆趕來,意欲迎頭阻止小徒兵解。
不料小徒自知夙孽太重,前生所受苦難危害大多,想起膽寒。
難得有人助他,借此一劫,免去未來許多災害。
又料我必要趕來阻止,以為長痛不如短痛,連辛道友所說的話也未全數照辦,匆匆兵解。
以緻元氣損耗大甚,如非佛法神妙,差一點連元神也保不住。
此時如往轉世,前因盡昧,禀賦根骨隻比今生還差。
”除非有一法力極高的人,由出生起便加護持,多用靈藥,助其恢複靈智,才能有望,此外便是尋一好的廬舍,借體回生,由此重返師門,苦煉些年,也可如願。
“我近年忙于修積善功,自然無此閑暇,正可惜他弄巧成拙。
方才忽接辛道友傳聲相告,說此事她早料到,事前已有準備。
并說小徒仙緣湊巧,方才途遇東溟大荒兩怪中的枯竹老人神遊中土,所用化身名叫秦漁,正好此行善功圓滿,就要坐化,二人無心相遇。
辛道友對老人說:‘你每次坐化的法身,俱都藏之名山,并無用處,何妨送我,成全一個苦心向道的可憐人?’說時,滿拟對方性情比她還要孤僻古怪,決不答應,事如不成,便須動強。
誰知對方慨然應諾,并将辛道友心情點破,說:‘我的前孽更勝此人,命中該有金刀之厄。
這具法身送與此人,代我消去一孽也好。
’随即約定今夜子時坐化,小徒借他法體重生,隻不許更改他的姓名。
“因為此老仇敵太多,每次屍解坐化,均有強敵暗算,事前也均有準備。
這次好似早就算出有人借他法體,一毫不曾準備。
辛道友恰又有事,今夜必須回山送那神僧證果,無暇兼顧,其勢又不能不管。
為此傳聲相告,催我前往護法。
我和此老尚未見過,也想就便一晤。
本意暫時分别,三日後再與賢梁孟相見長談。
二位既不放心,想知小徒下落,隻好略說經過。
三日後如有閑暇,可往雲南長春崖荒居一談;否則,到時我也自會尋找你們。
我聽辛道友說,賢梁孟近兩年中并無十分兇險。
隻第三四年起,務須留意,少與生人交結,尤其來曆不明的旁門道術之士。
前路艱危,望各珍重。
我告别了。
”說完,一道金光,破空飛走,一閃不見。
無垢見他說時朝鄭隐看了一眼,面帶惋借之容,方想再問,人已飛走。
三人立談之處,本在谷口危崖之上,正要起身,忽聽遠遠有人說道:“李道友已去,今日我正略有閑暇,賢夫婦何妨在駕一談?”二人聽出是前聞神君口音。
鄭隐此時對于靜虛已是五體投地,佩服已極。
一聽神君請其入宮一叙,想起方才别時之言,暗忖:“自身孽重,李道友行時警告,不令與旁門中人來往。
主人正是魔教,方才請李道友人宮一叙,曾以婉言辭謝。
這類人還是不招惹的好。
”立即念頭一轉,躬身向内答道:“愚夫婦尚還有事,改日約了李道友,再同專程拜訪吧。
” 無垢心細,早聽出主人已然棄邪歸正。
心想:“這類魔教長老多半強做,不容外人忤犯。
方才傷了他的悍妾和許多男女侍者,又将魔法、異寶破去好些,如是别人,不論是非曲直,定必認為情面難堪,出面為仇。
他卻處之泰然,若無其事,并以客禮相待,十分殷勤,為人之好,可想而知。
自己因為丈夫魔孽大重,對頭魔女行蹤詭秘,虛實下落俱都茫然。
主人乃魔教中長老,當知底細。
雙方素昧平生,競肯延見,必有深意;即或不然,就此結交,向其探詢,豈不也有益處?”未容開口,鄭隐已然發話辭謝,不便再說,隻得随同向内,舉手為禮,謝别上路。
剛離谷口,無垢便聽遠遠神君歎息之聲,微聞“緊防紅珠,莫嫌野老”八字,底下便無聲息。
一間鄭隐,卻說未聞。
情知有異,便記在心裡。
回頭一看,就這轉盼之間,谷口雲封已成了一片童山絕壑,先前十裡喬松,億萬幽蘭,所有靈奇美景,己全隐去。
見天色已近黃昏,瞑煙浮動,暮霭蒼茫,腳底亂山雜沓,四無人蹤,隻聞草樹搖風,簌簌亂響,景物荒涼,無可留戀。
飛了一段,紅日西沉,明月東升,婵魄初現,清輝未吐,大地上依舊暗沉沉的。
無垢笑說:“我們本往大鵬頂赴約,不料無意之中會往魔宮糾纏了一天。
當時情勢何等兇險,且喜高人相助,轉危為安,黃鐘也因禍得福,真乃萬幸。
由此可見,事變之來,出人預計。
以後在外行道,真須随時留意呢。
”鄭隐問往何處去,無垢笑答:“我們此時事情已完,在外行道,哪有一定去處?我隻惦念黃鐘,欲往一觀。
方才李道友匆匆分别,未問地址,不知是在何處。
否則,前往見他一面,認明所借法體,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