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回 旅邸夜沉冥 玉宇無聲明遠視 洞庭波浩渺 銀河倒瀉失驚湍

關燈
鄭隐自然不願離開無垢,始而力說:“我夫妻前途滿是荊棘,二人同路尚恐力弱,再如分開,勢必更孤。

    即便法寶神妙,接到傳聲當時飛來,到底也有好些耽延。

    所論雖是,人卻不可分開。

    ”然而無垢堅持要分開。

    原來無垢近因魔女久無動靜,而這數十年中必須在外修積,禍變之來,除以道力定力戰勝,無法避免。

    心想:“對頭魔法甚高,一旦發難,必非尋常,此與尋常敵人不同。

    夫妻同路,固然彼此多一幫手,一個不巧,同時落網,連個救星都沒有。

    難得二姊所賜法寶近已煉成,具有傳聲照影、聆音查形諸般妙用,無論相隔多遠,不特互可呼應,宛如對面,并還可用此寶向二位姊姊求救。

    ” 因此變計,決與鄭隐分頭修積,時分時合。

    這麼一來,既免錯過修積善功的良機,并還可用陽環觀察丈夫行為,随時加以勸誡。

    看似分開勢孤,實則好些益處。

    主意打定,堅持成見。

    鄭隐雖然不願,無法相強。

    無垢又說:“照此飛巡,有事趕往應援,當日便可會合。

    如果無事,至多一月左右,也必同往嵩山聚首。

    彼此應以前途為重,隻管纏綿不舍,既分道心,又少修積,實是無益有害。

    ” 鄭隐強她不過,隻得和無垢婉商:“每次飛巡各省,如無什事,便到嵩山少室會合,同往民間行道。

    這兩三月内,必須夫婦同行。

    你終是個女子,又這等年輕美貌,孤身獨行,易啟猜疑。

    這些庸人有什見識,萬一因你長得太美,惹出事來,豈非引人為惡?别的不便尚多,一時也說不完。

    最好把一年分成四次,每隔兩三月,分頭往各省巡行一次,平日仍在一起,彼此方便。

    ”無垢見他說時十分情切,不忍再為堅拒,點頭笑道:“照你說來,因有一點容貌,便要引人為惡,我豈不成了禍水?你無非纏定了我,不願離開,偏有許多話說。

    ”鄭隐見她已有允意,笑道:“你倒說得容易。

    你天性喜潔,紅塵之中本就俗惡氣重,我們所去之處,又多疾病苦痛、孤寒無告之所,那肮髒你便難耐。

    那貧婦你先裝她不像。

    請問一個天仙化人,穿着一身污穢破舊的衣服,稱與不稱?還有你那絕代容光,宛如寶玉明珠,自然流照,第一個掩它不住。

    你又極愛幹淨,莫非還在你那玉骨冰肌,花容月貌上面,塗上一些污泥不成?再如飛往西北荒寒貧苦之區,那地方我前生曾經到過兩次,人民多住在土穴地洞之内。

    貧寒人家,連婦女都衣不蔽體,男子真有長年一絲不挂的。

    遇到他們有什災難疾苦,還未進門,就聞到一股臭穢之氣,看你怎禁受得了?”無垢微嗔道:“莫非為了天性喜潔,就見死不救麼?窮人衣服雖然破舊,一樣可以穿得幹淨。

    既然行道修積,志在救人,便多污穢,也隻暫時。

    我已答應同路修積,隻管唠叨做什?” 當下約定,第二日便分途起身。

    二人分手之處,乃安徽境内的九華山。

    無垢因料老魔父女多半移居東西昆侖,恐鄭隐由西北諸省經過,走往黃河上遊,與之鄰近,容易生事,特令由當地起,巡行東南諸省,先往江浙,越過五嶺,再經兩廣,轉道雲貴川湘各地,但須避過大雪山和故居武當等處,到了湖口,繞往河南,到嵩山會合。

    自己經由齊魯,去往燕雲,再由河南、山西轉道甘涼,繞往秦嶺,回返嵩洛,與之相見。

     鄭隐走後,無垢便将寶環取出,一面尋訪民間疾苦和天災水旱、瘟疫兵荒等天人災禍;一面暗用法寶查看鄭隐背後行為。

    見他離開自己以後,對于修為十分勤奮,除随時想念自己,低頭尋思而外,修積善功也極認真,一開頭便救了好些遇難的人。

    彼時正值三湘間大水,洞庭彭蠢之間波浪滔天,風濤險惡,每日均有失事舟船。

    好些地方,田園廬舍全被洪水沖去,人民流離失所,嗷嗷待哺。

    有的栖身樹抄和屋脊之上,為水所困,淹淹待斃。

    多被鄭隐救起,居然不辭勞苦。

    心方喜慰,待要趕往相助,不料歸途黃河決口,正被自己遇上,災情更重。

    既要行法引水入海,每日又忙着救那成千累萬的災民,不特無法分身,連用法寶查看鄭隐動靜俱都無暇。

    這日忽接鄭隐傳聲,請往湘湖之間相助。

     自從鄭隐在洞庭湖一帶發現水災,已兩次傳聲,說是災情大廣,獨力難支,請往會合,一同下手,救助災民脫難。

    無垢見當地水已将退,湘湖間人民富庶,乃魚米之鄉,已有官府紳耆出頭辦赈,被困水内的災民多半出險。

    災區既不甚廣,湖上風浪雖極猛惡,經鄭隐随時行法,往來援救,真正死亡的人并不甚多。

    而河南、山西一帶,幾處決口,都是黃水滔滔,廬舍蕩然,災情要重得多。

    得信以後,連用傳聲回複,告以現狀緊急,暫時不能分身,已經遇上,誰都不能舍此就彼,最好分頭下手,各行其事。

    好在這類天災洪水,并無妖邪主持,隻要随時留意,細心查看,暗用法力将洪水退去,終可平息,并不須人相助。

    兩次傳聲,均經回絕。

     這日又接鄭隐傳聲,說湖中隐有水怪,新近發現,如不除去,湖中風浪不會平息等語。

    先當鄭隐思念自己,又因水災未退,不能分身,設詞催行。

    黃河救災,事又緊急,仍舊回絕,不能往助。

    到了晚來,想起前事,試将法寶取出,留意查看。

    當夜正當月半,遙望洞庭湖上,月明如晝,清輝四射,波平浪靜,天水相涵,幅員廣闊,水區廣大,濱湖一帶多半浸在水内,好些房舍樹木為水所淹。

    隻嶽陽樓和那一圈城郭孤峙水中,與君山遙遙相對。

    君山宛如一片翠螺,遠浮波心。

    再看鄭隐,在君山洞庭君神祠廟外廣場之上,臨水結了一處小法壇,外用仙法掩蔽,和一道人師徒四人,正在壇上對坐飲酒。

    别無動靜。

    方想:“這麼好的月色,清光普照,微波不興,夜色如此幽靜,怎會有什精怪作祟?分明隐弟想我前去,張大其詞。

    ”同時發現左近蘆草中泊有四條大船,人物多是幻景。

    鄭隐不時手持寶劍,用本門隐身法去往湖邊,遠近凝望,每到山腳一帶,更是全神貫注,仿佛有什切要之事神氣。

    暗忖:“湖上除卻水大而外,災民多已救起,這麼大一片水面,不見一隻舟船停泊,看去并無絲毫警兆。

    隐弟如何看得這麼重,連本門最具威力的太清禁制俱都施展出來?并在一旁,現出四條大船和人物的幻影。

    道人師徒均帶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