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回 厲嘯劃長空 彩氣千重消黑眚 清光籠遠峤 晴霄萬裡舞胎仙

關燈
無垢早就認為對頭魔法甚高,暫時不動,來更厲害。

    似此枯守,雖能暫保一時,對方虛實不知,一旦有事,便難防禦。

    就算所居禁制嚴密,到底事前探出一點敵情,比較好些。

    由第二年起,早想前往魔窟左近窺探,就便往尋前遇南山隐居的女異人求教。

    均因鄭隐不能同往,留在當地,萬一又生枝節,為敵所乘,欲行又止。

    及聽任壽一說,互一商量,不久便往東海見師,魔女如先算出,難免遇上。

    與其驟出不意,狹路相逢,不如仗着近三年來所煉法力,出外一試,相機應付,分了強弱,再打主意,好在三人同去,那紫、青雙劍自經任、鄭二人合煉之後,威力甚大,師長又有雙劍合壁、萬邪不侵之言,況又加上二人原有的幾件至寶,即便不勝,也無敗理。

    互一商量,連任壽也膽壯起來。

     當下一同起身,将武當全山一齊遊遍,并還故意令鄭隐一人在前,任壽和無垢隐形尾随,終無異兆。

    南山那位女仙卻已他往,隻在洞中留下一書。

    大意是說:鄭隐夫妻近狀全都知道,隻要心志堅定,勿為情欲所迷,超劫成道,夫妻同修,并非無望。

    但是三年期滿,必往東海拜師。

    因為前孽大重,鄭隐必須内功外行同時并重,如打算覓地潛修,躲過這八十三年期限,決所不能;即便獲允,本身業障和前世強敵也必尋上門來。

    彼時師長均在坐關,内有幾個得力好友也未遇合,反而吃虧,坐聽仇敵宰割。

    反正難逃,不如就此修積,以堅誠毅力,排除那不可避免的艱危,比較好些。

    事終不可避免,全仗心志純一,始終不變而已。

     鄭隐看完,覺得身為男子,又是經曆多劫的修道之士,對于一個魔女如此膽怯,未免丢人,氣憤憤說道:“大哥、姊姊隻管放心,我已拿定主意,與這冤孽一拼,決不受她迷惑。

    況我仙劍在身,萬一真個不可開交,豁出自行兵解,再轉一劫,怎麼也比為邪魔所誘,遭那形消神滅要強得多。

    前月勤修《九天玄經》,發現未三章隐去,現出恩師所留仙示,也曾提起前路雖極艱險,事在人為。

    玄經未三章乃幾種防身誅邪大法,無關修為宏旨,隻要把近三年來所學煉到功候,多厲害的魔法也難傷害。

    所重隻在靈台方寸之間,到時能否克制而已。

    近些日來,《九天玄經》全部通曉,邪魔已難傷我,況有這些法寶、飛劍防身,功力已非昔比,心志尚堪自信,怕她何來?” 任壽、無垢見他意志激昂,所說也頗有理。

    再一回憶仙示所說,知道事關定數,除卻硬着頭皮,去撞難關,别無善策。

    最關緊要的是煉那《九天玄經》的開頭三年,既已度過,鄭隐法力大增,遠非昔比,如能守定心志,的确多高邪法也難奈何。

    這些日來,實是先有先人之見,好些過慮。

    當時勸勉了幾句,也各把心思放開,一同回去。

     本來鄭隐不滿三年,便該下山行道。

    師長行前,又有東海閉關,去了未必見到之言。

     任壽又須獨自虔修,下山尚早。

    按說三人俱都不能前去。

    任壽一則懷念恩師,二則又因鄭隐孽重如山,大劫難免,心中愁慮。

    上次大元真人神遊歸來,曾露口風,說是第三年底,當往東海,與兩位師長相見,無意之中問出時日。

    意欲拼擔不是,同了鄭隐夫婦前往求見,拜謝師恩,就便代為求恩,探詢未來趨避之法。

    一算時日,大元真人所去之日,正是三年期滿的未兩天。

    為此商量先期趕往,恩師如允進見,固是極好;否則就便瞻拜宮牆,叩謝師恩,一覽東海仙府景物,也是好的。

     三人回轉卧眉峰後,又待了些日,算計時期将近,一同飛往東海。

    到了仙府左近釣鳌矶下降,先虔誠打坐,用了兩日的功。

    在大元真人到前一日,去往仙府門前跪拜,通誠求見。

    東海仙府,原是突出海邊的一座半島,一面是海,一面是山。

    仙府便在山腰之上,地勢平坦,略往上斜,前望海天遼闊,波瀾浩蕩,風景至為壯麗。

    任、鄭二人前生原曾到過,滿拟當日子夜,師長必要飛臨,由一早起,便跪候在仙府門外。

    隻見仙洞雲封,無門可入,全島靜蕩蕩的,不見一點人影。

    等到子夜将臨,還無動靜,心正懸盼。

     忽見一道金光,由東方天際橫海飛來,宛如長虹飛堕,直落洞前。

    光中現出幾位羽衣星冠的道裝仙人,大元真人也在其内。

    方在同聲高呼恩師,那金光來勢其疾如電,晃眼射入崖内。

    除衆仙過時,大元真人同了另一少年仙人,朝着下面點頭微笑而外,連人數相貌也未看清,便無蹤迹。

     三人看出群仙就此飛入,料知師長多半不許入見,雖然失望,仍然不舍退走,隻管敬心誠意,跪在洞外,祝告不已。

    心想:“師長雖然不允賜見,遲早總有恩命。

    ”誰也不肯虛此一行。

    跪到第三日夜間,月明如晝,晴空一碧。

    海面上天水相涵,随着波濤起伏,閃動起億萬銀花,千重玉雪。

    皓月洪波,比起日間所見景物,更加壯闊清麗。

    任、鄭二人情急見師,始終目未旁瞬。

    隻有無垢一人,所學雖是《九天玄經》,因非本門弟子,意存謙退,特意跪在二人身後,相隔約兩三丈。

    素性愛花,耽玩風月,見碧空萬裡,遍地明光,花影迷離,清輝在地,月光之下,照得萬裡洪波齊翻銀浪,生平未見此景。

     所跪之處,恰又斜對大海,微一舉目,全收眼底,由不得多看了兩眼,因見丈夫随同任壽,并跪在仙府前面,連經了三日夜,始終不曾松懈,意志十分誠敬。

    心想:“丈夫居然心志堅定,照此情勢,以他近來所習法力,決非無望。

    ”正在欣幸,忽聽遙空鶴唳。

     擡頭一看,西南方天際忽然飛來兩對仙鶴,銀羽翩蹑,映月生輝,在明月碧霄之下,掠着海邊,飛鳴而來。

    剛看出鶴背上有人,猛又瞥見兩道銀光由仙府中飛起,直射空際。

     同時鶴背上人也揚手發出十來股五色光氣,将兩道劍光敵住,互相抵緊,時進時退,與尋常鬥劍迥不相同。

    似這樣淩空相持了一陣,忽又聽遙空厲嘯之聲,随見一股黑氣宛如長虹經天,帶着那極凄厲的嘯聲,劃空而至。

    剛看出那黑氣十分厲害,立有一道金光由仙府中飛起,直射空中,将黑氣敵住。

    兩下裡才一接觸,便聽驚天價一聲大震,大蓬金花雷火忽然當空爆炸,黑氣立被擊散,黑煙萬縷,宛如箭雨,四下飛射。

     三人均料先後來了兩起敵人,師長正在迎敵,全都同仇敵忾,躍躍欲試。

    任壽素來持重,心想:“此時洞中聚有好些位前輩仙長,敵人來犯,當已前知,竟不開洞,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