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巧得幹莫 古篆神碑先示偈 言尋朋好 青山碧水遠聞歌
關燈
小
中
大
任壽看完,才知雙劍通靈變化,威力絕大,端的危機一發。
方才隻稍冒失,未将劍匣尋到,先去取劍,便是兇多吉少。
不由驚喜交集。
碑文看完,便自隐去,也未寫出古仙人的名諱。
惟恐符訣又隐,忙即用心默記。
記熟之後,想起太清仙法并未學過,單記符訣仍是不行,金霞一閃,朱文忽隐。
這等曠世仙緣,自然不舍抛棄,太清仙法偏又不會,好生為難。
後覺為時已久,雙劍已在時發奇光,伸縮不停,看神氣似要離峰掙起。
劍如自行歸匣,立成泡影,甚或為劍所傷,都在意中。
萬分情急之下,忽想起師父所傳氣功。
雖說是道家紮根基的要訣,未說太清仙法,但是靈效甚多。
起初無暇練習,還不知它妙用。
後來連用它治愈兩次大病,信仰越深。
近三年來日夜用功,不特耳目聰明,體力也比前強盛得多。
這次中毒奇重,本來萬無生理,照鄭隐說,就是事前仗着聞了靈藥異香,吃了一點蜂蜜,即便治愈,人也成了癡呆,再說也不會好得那麼快。
每一談起,便覺奇怪。
前半月因氣太弱,聽了鄭隐的話,不敢運用。
日前不耐病卧,鄭隐又是一去不歸,試一用功,共總兩三天的工夫,便能下床行動。
今早更覺真氣已然凝煉,可以随意運功。
碑上所說真氣,不知是否相同。
時機難再,稍縱即逝,好容易有此曠世難逢的良機,失之交臂,豈不可惜?此是修道人深山降魔防身的神物利器。
人家為求一口好劍,都難于登夭;我在一日之間連得兩口,并還有兩件法寶可得。
立志修道,管什艱難危險?心念一轉,更不再計安危,忙把真氣凝煉,如法施為。
初意未必有效,許還受傷,因為向道心堅,竟把死生禍福置之度外。
譬如以前所習就是太清仙法,冒險下手。
誰知仙緣遇合,早已注定。
前遇悸散子,正是一位前輩地仙,所傳坐功,也正是大清仙法的基本功夫。
近三年來,再一用功,無形中功力大進。
雖還未識微妙,仗着資禀純厚,定力堅強,明明危機瞬息,一發千鈞,稍微失閃,便不免于身首異處,竟能處之泰然,即此定力信心,已立不敗之地。
任壽準備停當,做夢也沒想到,事情那麼容易。
剛把訣印一揚,先是碑上一片紅光,微微一閃,那碑立時由大而小,化為玉圭,迎面飛來。
劍匣也雙雙飛起,随在圭後,作品字形,似要往兩旁斜飛過去,又被那圭吸住神氣,飛并不快。
任壽始終氣定神閑,目光貫注前面。
一見神碑化為七寸來長一柄玉圭,霞光隐隐,迎面飛來,更不怠慢,左手法訣一揚,右手一招,先把玉圭接在手内。
百忙中看出圭上似有一種牽引之力,将劍匣吸住,猛觸靈機。
圭接到手,先不藏起,試将那圭朝左邊劍匣一指,圭上忽有一道其亮如電的紅光飛出,将匣裹住,耳聽身後龍吟之聲,也未回顧,忙又掉頭,移向右面,另一劍匣也被紅光裹住。
心中大喜,相隔又近,往前一探身,剛用右手把雙匣接住,猛覺身後奇亮。
回顧紫、青雙劍,光芒大盛,暴長了好幾倍,正在向外掙紮,伸縮不停,精芒電射,耀眼欲花,知道劍将還匣,時機已迫,忙用收法朝前一指,剛将匣口朝外,紫、青雙劍忽似驚虹電射,連掙兩掙,離峰而起,對準自己飛來。
任壽看出玉圭妙用,行法時雙手倒換,本是極快。
一見飛劍來勢純熟,試用玉圭朝前一指,紅光二次飛起,雙劍竟被擋住。
經此一來,看出寶光竟能随意伸縮,越發心定。
便用寶光指住雙劍,任其緩緩飛來,手中劍匣往上一擡。
方覺冷氣逼人,毛發皆立,玱玱兩聲,寶光斂處,劍已入匣。
試用手握劍柄,往外微拔,地的一聲龍吟,那青索劍宛如一道碧電,出匣尺許。
拔将出來再看,和常劍差不許多,隻是形制奇古,寶光強烈。
微一舞動,劍上芒尾立似靈蛇吐信,閃爍不停,最長時光芒竟達丈許以上。
紫劍也是如此。
雙劍一柄頭作龍形,前有長鼻;一柄上盤青蛇,糾結如繩。
試了幾次,收發均無異狀,并能由心運用,全如人意,後又試出握在手裡當兵器,也能一樣運用。
方自狂喜,忽然想起:“此次好些遇合,全由鄭隐而來,當初又曾約定,無論是何法寶飛劍,俱都平分。
恰好全是雙的,再妙沒有,隻不知他人在何處?如往卧眉峰尋那神僧,為何至今不見回轉?且喜法寶飛劍巧得到手,何不趕往尋他,大家高興?也顯得弟兄義氣。
”心念才動,便聽壁中風雷又起,四壁搖搖,似要崩塌神氣。
如換旁人,必以為還有什麼奇遇,決不甘心就退。
任壽卻是知足,雖聽風雷之聲與前聞相似,不特未生貪念,反覺得意不可再留。
又忙着去尋鄭隐,便一手拿了翠峰,當時便退了出來。
剛出内洞,猛覺身後霞光連閃,似有一股極大力量由後湧來,再也立足不住,未容回顧,便被逼出外洞,忙往洞側山徑跑去。
剛到上面,便聽一片隆隆之聲響過,緊跟着山崩地裂,一聲大震。
俯視身後,原洞已然合攏。
不禁吃了一驚,暗幸方才未存貪念,否則豈不封閉在内,活活悶死?由此多了一層見識,覺着凡事命定,不可強求。
該為我有,他人絕奪不去。
否則,用盡心機,也是無用。
任壽隻顧忙着尋找鄭隐,也忘了回轉鄭家。
路上雖曾想起,由早起進洞,時已申酉之交,曆時已久。
并且當地乃去卧眉峰必由之路,方才洞中雷鳴電舞,那等猛烈的威勢,鄭隐如回,不會不知。
再要聽說是去尋他,定必跟蹤來尋。
一想不錯,依舊前行。
因服靈藥,也忘了饑渴,隻覺身輕體健,心神爽快,并未留意,一路飛步前行。
走了一段,覺着腹中疼痛,尋一僻處大解,下了許多污穢之物。
起來再走,步履越發輕快,漸漸覺出稍微用力一縱,便是好幾丈遠近。
以前雖也能夠縱過,卻沒這樣容易。
試再加遠,也是輕輕一躍,毫不費力,便已飛過。
料知藥性發動,隻大半日的工夫,便平空加了好些本領,越發高興。
任壽本就心急,便飛一般往前馳去。
一路蹿山過澗,縱躍攀援,端的捷逾猿烏,其行如飛。
正走在高興頭上,遙望前面,有一峰矗立,岚光如帶,白雲缭繞,橫亘山腰,上面嘉木蔥茏,形勢十分靈秀。
細查附近景物,知道卧眉峰已将到達。
便照鄭家老仆所說,往峰下趕去,快要到達,忽見大溪前橫。
因值日前大雨之後,山洪暴發,遠近山水由此彙流,往老河口流去,所經正是溪面最寬之處,兩岸相隔竟達十餘丈。
任壽此時如在平地,并非不能縱過。
隻因初試身手,始終不知自己能縱多遠;又見溪流太猛,奔騰澎湃,聲若雷轟,看去聲勢驚人,拿不準能否縱過,惟恐萬一落在水中,好些不便。
隻得沿着溪流,往上走去。
滿拟上流河面較窄,誰知溪水環山而流,地勢漸高,水面雖然較窄,兩邊危岸相隔隻有更闊,越發不敢飛渡。
因聞鄭隐就在峰腰一帶尋人,一面沿岸急走,一面留神,
方才隻稍冒失,未将劍匣尋到,先去取劍,便是兇多吉少。
不由驚喜交集。
碑文看完,便自隐去,也未寫出古仙人的名諱。
惟恐符訣又隐,忙即用心默記。
記熟之後,想起太清仙法并未學過,單記符訣仍是不行,金霞一閃,朱文忽隐。
這等曠世仙緣,自然不舍抛棄,太清仙法偏又不會,好生為難。
後覺為時已久,雙劍已在時發奇光,伸縮不停,看神氣似要離峰掙起。
劍如自行歸匣,立成泡影,甚或為劍所傷,都在意中。
萬分情急之下,忽想起師父所傳氣功。
雖說是道家紮根基的要訣,未說太清仙法,但是靈效甚多。
起初無暇練習,還不知它妙用。
後來連用它治愈兩次大病,信仰越深。
近三年來日夜用功,不特耳目聰明,體力也比前強盛得多。
這次中毒奇重,本來萬無生理,照鄭隐說,就是事前仗着聞了靈藥異香,吃了一點蜂蜜,即便治愈,人也成了癡呆,再說也不會好得那麼快。
每一談起,便覺奇怪。
前半月因氣太弱,聽了鄭隐的話,不敢運用。
日前不耐病卧,鄭隐又是一去不歸,試一用功,共總兩三天的工夫,便能下床行動。
今早更覺真氣已然凝煉,可以随意運功。
碑上所說真氣,不知是否相同。
時機難再,稍縱即逝,好容易有此曠世難逢的良機,失之交臂,豈不可惜?此是修道人深山降魔防身的神物利器。
人家為求一口好劍,都難于登夭;我在一日之間連得兩口,并還有兩件法寶可得。
立志修道,管什艱難危險?心念一轉,更不再計安危,忙把真氣凝煉,如法施為。
初意未必有效,許還受傷,因為向道心堅,竟把死生禍福置之度外。
譬如以前所習就是太清仙法,冒險下手。
誰知仙緣遇合,早已注定。
前遇悸散子,正是一位前輩地仙,所傳坐功,也正是大清仙法的基本功夫。
近三年來,再一用功,無形中功力大進。
雖還未識微妙,仗着資禀純厚,定力堅強,明明危機瞬息,一發千鈞,稍微失閃,便不免于身首異處,竟能處之泰然,即此定力信心,已立不敗之地。
任壽準備停當,做夢也沒想到,事情那麼容易。
剛把訣印一揚,先是碑上一片紅光,微微一閃,那碑立時由大而小,化為玉圭,迎面飛來。
劍匣也雙雙飛起,随在圭後,作品字形,似要往兩旁斜飛過去,又被那圭吸住神氣,飛并不快。
任壽始終氣定神閑,目光貫注前面。
一見神碑化為七寸來長一柄玉圭,霞光隐隐,迎面飛來,更不怠慢,左手法訣一揚,右手一招,先把玉圭接在手内。
百忙中看出圭上似有一種牽引之力,将劍匣吸住,猛觸靈機。
圭接到手,先不藏起,試将那圭朝左邊劍匣一指,圭上忽有一道其亮如電的紅光飛出,将匣裹住,耳聽身後龍吟之聲,也未回顧,忙又掉頭,移向右面,另一劍匣也被紅光裹住。
心中大喜,相隔又近,往前一探身,剛用右手把雙匣接住,猛覺身後奇亮。
回顧紫、青雙劍,光芒大盛,暴長了好幾倍,正在向外掙紮,伸縮不停,精芒電射,耀眼欲花,知道劍将還匣,時機已迫,忙用收法朝前一指,剛将匣口朝外,紫、青雙劍忽似驚虹電射,連掙兩掙,離峰而起,對準自己飛來。
任壽看出玉圭妙用,行法時雙手倒換,本是極快。
一見飛劍來勢純熟,試用玉圭朝前一指,紅光二次飛起,雙劍竟被擋住。
經此一來,看出寶光竟能随意伸縮,越發心定。
便用寶光指住雙劍,任其緩緩飛來,手中劍匣往上一擡。
方覺冷氣逼人,毛發皆立,玱玱兩聲,寶光斂處,劍已入匣。
試用手握劍柄,往外微拔,地的一聲龍吟,那青索劍宛如一道碧電,出匣尺許。
拔将出來再看,和常劍差不許多,隻是形制奇古,寶光強烈。
微一舞動,劍上芒尾立似靈蛇吐信,閃爍不停,最長時光芒竟達丈許以上。
紫劍也是如此。
雙劍一柄頭作龍形,前有長鼻;一柄上盤青蛇,糾結如繩。
試了幾次,收發均無異狀,并能由心運用,全如人意,後又試出握在手裡當兵器,也能一樣運用。
方自狂喜,忽然想起:“此次好些遇合,全由鄭隐而來,當初又曾約定,無論是何法寶飛劍,俱都平分。
恰好全是雙的,再妙沒有,隻不知他人在何處?如往卧眉峰尋那神僧,為何至今不見回轉?且喜法寶飛劍巧得到手,何不趕往尋他,大家高興?也顯得弟兄義氣。
”心念才動,便聽壁中風雷又起,四壁搖搖,似要崩塌神氣。
如換旁人,必以為還有什麼奇遇,決不甘心就退。
任壽卻是知足,雖聽風雷之聲與前聞相似,不特未生貪念,反覺得意不可再留。
又忙着去尋鄭隐,便一手拿了翠峰,當時便退了出來。
剛出内洞,猛覺身後霞光連閃,似有一股極大力量由後湧來,再也立足不住,未容回顧,便被逼出外洞,忙往洞側山徑跑去。
剛到上面,便聽一片隆隆之聲響過,緊跟着山崩地裂,一聲大震。
俯視身後,原洞已然合攏。
不禁吃了一驚,暗幸方才未存貪念,否則豈不封閉在内,活活悶死?由此多了一層見識,覺着凡事命定,不可強求。
該為我有,他人絕奪不去。
否則,用盡心機,也是無用。
任壽隻顧忙着尋找鄭隐,也忘了回轉鄭家。
路上雖曾想起,由早起進洞,時已申酉之交,曆時已久。
并且當地乃去卧眉峰必由之路,方才洞中雷鳴電舞,那等猛烈的威勢,鄭隐如回,不會不知。
再要聽說是去尋他,定必跟蹤來尋。
一想不錯,依舊前行。
因服靈藥,也忘了饑渴,隻覺身輕體健,心神爽快,并未留意,一路飛步前行。
走了一段,覺着腹中疼痛,尋一僻處大解,下了許多污穢之物。
起來再走,步履越發輕快,漸漸覺出稍微用力一縱,便是好幾丈遠近。
以前雖也能夠縱過,卻沒這樣容易。
試再加遠,也是輕輕一躍,毫不費力,便已飛過。
料知藥性發動,隻大半日的工夫,便平空加了好些本領,越發高興。
任壽本就心急,便飛一般往前馳去。
一路蹿山過澗,縱躍攀援,端的捷逾猿烏,其行如飛。
正走在高興頭上,遙望前面,有一峰矗立,岚光如帶,白雲缭繞,橫亘山腰,上面嘉木蔥茏,形勢十分靈秀。
細查附近景物,知道卧眉峰已将到達。
便照鄭家老仆所說,往峰下趕去,快要到達,忽見大溪前橫。
因值日前大雨之後,山洪暴發,遠近山水由此彙流,往老河口流去,所經正是溪面最寬之處,兩岸相隔竟達十餘丈。
任壽此時如在平地,并非不能縱過。
隻因初試身手,始終不知自己能縱多遠;又見溪流太猛,奔騰澎湃,聲若雷轟,看去聲勢驚人,拿不準能否縱過,惟恐萬一落在水中,好些不便。
隻得沿着溪流,往上走去。
滿拟上流河面較窄,誰知溪水環山而流,地勢漸高,水面雖然較窄,兩邊危岸相隔隻有更闊,越發不敢飛渡。
因聞鄭隐就在峰腰一帶尋人,一面沿岸急走,一面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