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苦憶心盟 寶馬如龍尋舊侶 突飛神掌 佛光滿地遁元兇

關燈
妻之亡。

     不似他從小便志切清修,早慕沖舉,出生以來,從未有過室家之想。

    固然貌醜,使人生厭,但是食色天性,念在我心,誰管得住?及朝自己多看了兩眼,直似換了一人,一見情生,不能自己。

    料是初見,恐人誤會,引起輕視,想不看又忍不住;自己又正以全神向其專注,隻一擡頭,目光必對。

    連經幾次,雖然不敢再看,人已面紅耳赤,神态失了常度。

    越想前生之事越傷心,無如對方夙因已昧,此是屢生癡情,自然流露,斷定别無他念。

    就這樣,朱梅當着外人不便明言,已在暗笑。

    五姑更是面有不快之容。

    雪鴻暗忖: “當他未悟前因之際,暫時還是不說為妙。

    好在人已尋到,來日方長,不必忙此一時。

    ” 便笑問:“白兄往何處去?”白谷逸見雪鴻笑言相向,如奉綸音,立時笑答:“小徒嶽雯家中祭祖,這次本未同回。

    方才展轉尋來,說他兄長因我二人喜飲,托人由山西運來百年陳酒,并置遊船,請我二人乘着中弦秋月,泛舟夜飲。

    正要同往,便與令兄嫂相遇,暢談已好些時,賢妹也自尋來,真巧極了。

    如不嫌棄,後夜請往同飲,作此清遊如何?” 雪鴻見他乘機飽餐秀色,暗忖:“幸我知你前生是誰,若是另換一人,似此眼饞,我不殺你才怪。

    ”剛在點頭笑諾,白谷逸忽然笑問道:“恕我冒昧,自見賢妹,好似在哪裡見過,仿佛相識已久,回憶平生,卻又想不起來。

    ”雪鴻心中一酸,還未回答,忽聽耳旁有人傳聲相喚,靜心一聽,正是師父,令其速往青林庵相見。

    雪鴻素來對師敬畏,接到傳聲,立向衆人告别,說是恩師相喚,匆匆飛走。

     雪鴻剛去不久,淩、白等五人還在對談,忽見一妖僧飛來,将淩渾請向一旁。

    一問來意,正是日前敗退的妖僧,約了兩個同黨,來向淩氏夫婦叫陣,約往對山比劍鬥法。

     淩渾因和三人初見,不知劍術深淺,别時隻說妖僧約鬥,匆匆飛走。

     白谷逸自見雪鴻,心靈上便起了一種微妙之感,也說不出是何原故,隻放對方不下,人去以後,尚在出神。

    朱梅知他平日向道心堅,最惡女色,見其突改常态,不由奇怪萬分,當着外人又不便問,心中也在尋思。

    微一疏忽,淩氏夫婦說完起身,已先飛走,忘了詢問地方,隻得罷了。

    當下白、朱同到嶽家住了一兩天,師徒三人便同載酒泛舟,遊于穎水之上,終與仇敵相遇,争鬥起來。

     淩氏夫婦應約鬥法,因對方人多,打成平手,正在兩不相下,敵黨方面忽然來一勁敵,同時淩渾好友玉洞真人嶽溫也飛來相助,将衆妖黨打敗,并還斬了兩個妖僧。

    跟着談起妹子的事,才知以前因果。

    别了嶽溫,便順穎水一路尋來。

     另一面,雪鴻趕到青林庵,見了兩位神尼,頗受嘉勉。

    芬陀大師随告以昔年雪鴻未人師門以前那匹白馬,現在庵後,以後用它時少,最好為它代覓一個主人。

    此馬忠義剛烈,上次離開舊主,悲憤異常,如非異人收留,為尋主人,幾死虎狼之口。

    此去如其不舍舊主,暫時留用尚可,但不能久,否則必為此馬惹出事來,人馬俱都不利。

    雪鴻出身武家,此馬原是十六歲時随兄行獵,無意之中發現。

    因是異種,生長在雪山深谷之内,費了好些心力,才得馴養。

    馬性靈慧,日行千裡,善解人意。

    雪鴻十分珍愛,每次出門,照例騎上,人馬同行。

    後在川邊打箭爐訪一女俠,忽遇前生師長,福至心靈,當時拜師。

     那馬恰被所訪女友借去,未在身旁,有時還在想念,聞言不由大喜,先覺馬齒已長,未必仍是當年龍駒,及往庵後一看,那馬竟生得比前還要神駿。

    通身油光水滑,亮若銀雪,更無一根雜毛。

    尤其是那一對天生龍目,紅光閃閃,遠射數尺,威猛絕倫。

    因未羁勒,老遠望見主人,便奮蹄揚鬣,昂首驕嘶,如飛馳來,到了面前,朝着主人搖頭擺尾,不住歡跳嘶鳴,親熱非常。

    身上鞍辔鮮明,均非常物。

    并還斜插着一根長鞭,上面附一字條。

     取下一看,原來這馬因在女友家中久候主人不歸,終日悲鳴,忽然掙斷馬缰,飛馳入山,途遇兩狼,仗着異種龍駒,未釘馬蹄,足有暗鈎,力大通靈,竟将兩狼踢個半死。

     一會群狼大至,眼看寡不敵衆,幸蒙女俠姜雪君遊山路過,将其救走,馬仍悲憤不食。

     雪君乃蘇州東洞庭山女仙嚴嫔姆傳衣缽的弟子,用法力将其帶回山去,向乃師問明經過,賜了一丸靈藥,并對馬說:“主人現已拜師,尚有好些年才能相見,此時不能前往。

    如肯由我暫行留養,他年必使你重歸故主;否則将你送往山中,自待時機。

    ”馬本聰明,依了前言。

    雪君飛劍法力均非尋常,因奉師命修積外功,不時往來塵世,又見這馬神駿靈巧,善知人意,常騎出遊,一晃十餘年。

    這日聽師說起,馬主人已奉命下山,意欲親身往訪,就便還馬。

    誰知剛到嵩山,便遇一至交,約往辦一要事,必須當時起身,隻得把馬送往青林庵内,交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