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千年大比
關燈
小
中
大
宇宙之間的四靈——鳳麟龜龍,往往潛伏于深山大澤,餐天地靈氣,吸日月精華,經過不斷鍛煉,修得了道行,就能變成妖魔精怪,或以原形出現,興風作浪,殘害生靈,或幻化人形,出而問世,進入紅塵,各尋對象,互相周旋,有的為非作歹,贻害人類,有的靈性未泯,行善積德,也各憑他們道行深淺,和品性優劣,作出善惡的事情。
可是妖魔精怪,兇惡者多,善良者少,所以人間就發生了層出不窮的禍害。
世上的人有智,有愚,又有賢和不肖,妖魔精怪于是在旁窺伺,乘虛而入,擇肥而噬,賢智之士;浩氣盛旺,頂上神光閃耀,自能以正克邪,至于凡夫俗子,蕩姬佚女,就要犧牲在邪道之手了。
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
天神地祗為了保護兆姓,無時無刻不在暗中觀察,嚴密監視邪道的行動,凡是罪孽深重的,立即誅滅,犯罪而情有可原的,懲貸兼施,并導之歸正,對于造福人群的,就必有重賞。
邪道本性是愚劣的,其品類也多得不知凡幾。
罪孽也無法統計,使神祗誅不勝誅,滅不勝滅。
于是衆神諸祗想出一個安撫辦法,那就是舉行考試,甄别優劣,并乘機淘汰醜類。
天國規定五百年一小考,千年一大比,及格者封為神祗。
甚至各登仙籍,落第者勒令繼續修道,下次再考,而犯罪者就在考場中誅滅。
關于本屆千年大比的考場,天國玉帝和仙國太上老君,征得了地母娘娘同意,原意選定北海——考試龜龍之族,東嶽——考試麟風之族,後因風聞魔國通天教主将有搗亂千年大比的企圖,所以臨時更變計劃,決将考場遷至海内十一洲之二的東海方丈洲和西海鳳麟洲。
他們改變地點的原因有二:(一)主考北海龍王敖順道行不深,功力有限,應付龜龍之屬的考生綽綽有餘,但若對抗妖魔人物,則顯然力有未逮;(二)東嶽地屬中洲部落,地仙雖多,隻怕也無力鎮壓來自魔國的搗亂者,同時東嶽附近郡縣,人口稠密,萬一亂事發生,勢必有雷電轟殛,狂風暴雨,地震海嘯,山嶽崩頹的現象,而造成嚴重災害,許多百姓也将無辜遭殃。
因此,天仙兩國甯願放了原定的考場。
方丈和鳳麟二洲乃是世外仙境,地大物博 神仙萬千,又有海内其他九洲的衆神群仙,維持秩序,實力極為雄厚,絕不怕妖魔人物前來撒野。
所謂海内十一洲,就是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聚窟洲,方丈洲和鳳麟洲。
這次千年大比與過去的大比完全不同,而玉帝和太上老君對它也特别重視,這是為了什麼原因呢? 原來天國和仙國探悉通天教主野心勃勃,時時刻刻延攬鳳麟龜龍中的有道之士,在在處處收羅水陸兩方面的奇特人才,餌以高官厚爵,教以成仙得道的秘訣,所以天國為了争取上述四靈,特頒玉旨,傳達宇宙列國,保送賢能良才,前來參加千年大比,除了正試之外,又有遺材試,以免落選者投奔魔國。
又為了針對魔國,削弱它的勢力,太上者君也要秘密舉行一次正神正仙考試,号召列國的野仙,醉仙,狂仙,散仙,亂神,散神,散人等前來應考,尤其是上屆落第者,以及業已投奔魔國的優秀分子,重新歸來,必将從寬入選,得封正神正仙,并享受天仙兩國的特殊賞賜,包括蟠桃,仙酒,交梨,火棗,金丹,仙藥,以及洞天福地的住所。
為什麼正神正仙考試不是公開舉行,而卻要秘密号召呢?原來太上老君不願與通天教主發生正面沖突,就采取秘密考試,因為号召野仙亂神與散人重新歸來,此事最犯魔國之忌,而方式并非頒布仙勒,隻不過是口頭傳達而已。
這樣做法,不但避免了把柄落在通天教主之手,而且魔國也無法藉口與仙國頂撞。
千年大比的幕後主持者是天罡星君和鎮元子,文曲星君,武曲星君,許旌陽仙師和海潮真人等,他們都是由玉帝和太上老君特派的。
一日,方丈洲的九源丈人,和風麟洲的弱水真人分别接到玉旨,吩咐他們布置千年大比考場,準備應用各物,以便接納鳳麟龜龍四族的考生前來應試。
考場既已選定方丈洲和鳳麟洲,不言可知,主考官當然也是九源丈人和弱水真人了。
九源丈人接過玉旨,認為這是一件光榮的任務,心中非常歡喜,立即召集群仙,在丈人宮讨論籌備考場事宜,并委任仙官職位,以便大比時分工合作。
另一方面,又分遣專仙到天國,仙國,佛國,水國,地國以及海内九洲仙境,要求暫借照妖鏡,業鏡,打妖鞭,誅魔劍,聘請仙佛神聖,六丁六甲,四方力士等,前來守護考場,協助評判考績,以及引渡與各國有緣的龜龍兩族的考生。
數日後,天國先派振了大批天匠,神工,鬼斧手,四方力士等到達方丈洲,開始在丈人山麓動工,建築一座美輪美奂的宮殿,和周圍三百裡的大校場,适合千年大比之用。
當然,在鳳麟洲,弱水真人也作了同樣的安排,而天國也派遣了許多仙匠神工和六丁六甲等,前來完成了這項類似的工程作為鳳麟二族考文試武之用。
那二洲各建新殿,取名相同,均稱聚奎殿。
占地百畝,碧玉瓦,鑽石磚,黃金柱,翡翠欄,畫棟雕梁,高矗雲霄。
殿分上下二層:上層有登仙閣,下層是選神堂,也都布置得金碧輝煌,盡善盡美。
殿外又各建一座周圍三百裡的白玉城牆,演武校場和許多樓廈,包括練道廳,養心閣,評議室,迎賓館等,雄偉絕倫,藝出天國仙匠神工之手,非人間的建築物所能及其萬一,等到二洲的工程完成之日,諸神欣賞,群仙稱贊,無不同聲歡呼,歎為觀止。
先講方丈洲。
在舉行千年大比的前三天,宇宙列國的仙佛神聖都已先後到齊,自有仙官接待,而龜龍二族的考生,數以萬計,則早于六天前辦妥報名登記,以及查驗身份證件等手續,也有仙吏仙役妥為安置。
大比前夕,座主九源丈人在聚奎殿的登仙堂,舉行宴會,率領屬下仙官二百餘員,歡迎各國有任務的仙佛神聖,計有:天國的許旌陽,天魁星君,地文星君,天醫星君,哪吒,巨靈神,雷公,電母,風伯,雨師,随員百名,全體天匠,仙匠,神工,鬼斧手,六丁六甲,四方力士等。
仙國的天仙:黃龍真人,王敖真人和仙吏數十名。
佛國的法幢佛,達摩佛,藥王菩薩,降龍羅漢,韋陀,四伽藍,十揭帝等。
水國的五洋龍母,龜丞相,以及水族随員百名,地國逍遙島正神黃大仙,北方真武大帝,随員百名。
海内九洲的地仙百名。
他們享受仙家的珍果奇瓜,瓊漿玉液,都有延年益壽,增道行的功能。
在迎賓館裡,以副座北海龍王敖順為主,也舉行了一次茶叙,招待宇宙列國前來應試的龜龍二族考生,為數約計萬名左右。
敖順原是上屆五百年大比的主考官,但這次由于考場地點遷到方丈洲,所以首揆職位理應讓給九源丈人充任,表示尊敬地主,而他則以副座身份,參與千年大比,俾收駕輕就熟之效。
萬名左右的考生之中,有的來自宇宙列國的深山大澤,幽壑秘境;有的來自天地交界的清白山,但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妖魔國的人民。
在道行和修養方面,最少是千年,多則五千到萬年,他們都是屢試落第的考生;至于有萬年以上者,為數不多。
一部分是初次參加考試,另一部分則負有使命,待機而動,準備在必要時大鬧考場,甚至奪取方丈洲地盤。
此外,還有許多半仙,散仙,狂仙,醉仙,野仙,散神,亂神,煞神,散人,狂客,男女都有,前來觀光,有的是乘機鑽研仙家的道行和武功,藉資借鏡,但也有不懷好意之輩,企圖混水摸魚。
九源丈人和北海龍王發現本屆投考名額之多,為五萬年以來所未有,且他們之中,不乏道行深厚,功力高強的好手,顯然這是反常現象,不免引以為憂。
同時,觀光客之内,也有許多身份不明的野仙,散人,亂神,煞神,頂現仙氣神光,旺盛非凡,這也是出于正副主考的意表,因此而産生了警惕之心。
實際上,這次千年大比的氣氛确是異于尋常,隐含殺機。
在茶叙的過程中,北海龍王仔細觀察全體考生的動态,看到他們道貌岸然,正在歡樂地享受仙家的食物飲料,絲毫沒有可疑的形迹,心裡寬慰不少,卻也頗以為奇,覺得妖魔精怪而能如此安分守己,遵守秩序,乃是前所未有的好現象。
在過去的大比前夕,每屆必有幾個考生,在茶叙場合裡犯規作惡。
或不守仙律,即遭誅殺。
當時被誅殺者雖都是犯過人命的兇徒,罪有應得,而當局借茶叙為名,藉故施展極刑是實,也似乎太過分了。
本屆茶叙現場的考生,好像都已有了默契,大家隻管吃喝,并無得意忘形,越規行為,使那些站崗的天國刑官和刀斧手找不到藉口而執法示威。
即使其中确有造過惡孽的妖魔精怪,刑官們也不便在這時動手。
茶叙在平靜中結束,并未發生流血案件。
次日,大比開始,規定先考德行,就是道德和道行。
龍族考試在練道廳舉行,龜族考場則在養心閣。
龍族考生包括鱗蟲三百六十類,龍為之長。
龜族考生包括甲蟲三百六十類,龜為之長。
至于以鳳為首的羽蟲與以麟為首的毛蟲,各三百六十類,則在鳳麟洲大比,下文另述。
鳳麟龜龍四靈修得道行,早已蛻去原形,成為人形的妖魔精怪,若再進修,經過五百年一小比,或千年一大比,及格中試後,即可得證正果,封為或神或仙。
小比和大比的主持者,乃是由倮蟲三百六十類以人為首,而修煉得道的仙佛神聖。
從黎明起,煉道廳和養心閣,旗幟飄揚,大放光明,金鐘與玉磬同響,瑞霞共彩雲齊飛,氣象非常莊嚴。
這時,龜龍二族的考生魚貫地分别進入考場,雀鴉無聲,秩序井然。
衆考生各按自己的号數,依次趺坐于蒲團之上,閉目靜待考官賜題。
主考席上,業鏡高懸,衆考生過去所作善事或惡迹,都在鏡中一一照出,看得非常分明,絲毫不爽,當由仙官記錄在案。
主座九源丈人,進入煉道廳,目光向四周一掠而過,發覺龍族考生席上,僅占百分之四十,卻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缺席,立即翻閱簿冊,查出缺席者都是妖魔國的考生,不由心中大疑,一邊派出許多仙官前去查問原因。
恰在這時,副主考官北海龍王敖順怒氣沖沖地奔來,向九源丈人輕聲報告道:“養心閣龜族考生隻有百分之四十左右,其餘都拒絕應試,不知如何處理?” 兩處考場都産生了同樣情況,顯然是一件特殊的事情。
正副主考官附耳商量片刻,決定兩處的考試照常進行,至于考生缺席的事,且待查明真相後再作處理。
于是敖順退了出去。
接着,仙官朗誦道:“各考生靜聽,德行科試題是‘修心養性,煉炁化神’”。
仙官把試題連續讀了三遍之後。
接下去道:“修煉開始!”衆考生個個閉目趺坐,立即用功修煉。
過了許久,已有幾個道行深厚,品德優良的考生面容安靜,頭頂漸漸沖出紅光;另有幾個頂現白芒,高約三尺,在空中閃耀不停;有的紫光護頂;有的圓形青芒籠罩着頭顱,半身或全身,各以道行的深淺而呈現着不同的功力;有的頂透白氣,但一透即散,不能凝固成光,這是道行淺薄,卻未作大惡的考生;有的口吐紅丹,或白丸,大小不一,随着吐納而上升下降,在空中盤旋不已;也有不少考生身透黑氣,或頂現烏芒,那都是平時戕害生靈,作惡多端之輩。
這時,廳中一片靜穆,氣氛和平。
過了一會,道行深厚者,護頂護身的光芒轉趨強盛,色澤也随時鮮明,紅丹白丸升降穩定,顯然他們平生行善,心千氣和,所以功力也達到了出神入化,無瑕可擊的境界。
大多數的考生,道行不足,功力遜色,成績千千,注定名落孫山。
有志者這次算是吸收經驗,回去重新勤修,五百年後再來應試。
屢試落第,業已灰心者,就此放棄修行,終于泯泯沒世。
至于不少道行很好,但作孽也深的考生,此刻劫數降臨,無可逃避了。
他們在行動過程中,忽覺逆氣由丹田上升,不能遏制,一般熱力迅即運行全身,頓時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遍體流汗,顯然走火入魔,無法挽救,有的扭痙一下,默然死去;有的大叫一聲,仆倒不動;有的軀體縮小,或脹大而死;有的已被劫火焚成焦黑;有的連骸骨也化為烏有。
那些作惡的妖魔精怪幾乎郎有一個同樣的特點,那就是在臨終一刹那,先現原形,然後斷氣,于是千年道行化作一場春夢,雖死不足惜,但也甚為可歎。
這時,廳中屍體縱橫,數以千計,可謂大煞風景,不過,頃刻之間,便有仙官出來,會同仙吏多名與四方力士,把那批醜類的遺體移出廳去,送往鳳麟洲,抛入鴻毛不浮的弱水之中,永沉水底,化作泥土。
至于他們的靈魂,也由仙家接其生前罪孽情況,作出妥善處置,有的收歸地府,重投輪回,濕生卵生或化生,各憑命運;有向被仙吏一拍兩散,化為灰塵,連鬼也沒有資格做了。
不久,時近正午,忽聽仙樂悠揚,悅耳非凡,考生們都已瞪幹眼睛,恍如南柯夢中醒來。
又聽到仙官高聲道:“德行科考試已畢,請各位暫回迎賓館休息。
考試成績且待今日下午三時在選神堂放榜揭曉,中式者明日再考武功,落第者免考,即可各返本國,及繼續修練,五百年後再來應試,……”他稍待片刻,接着道:“落第諸生,切莫灰心,須知仙天兩國取錄人才,以品德為重,武功次之,隻要各位此次回去,勿棄舊業,培養德行,以免功虧一篑,則來日方長,必能名登神冊仙篆,千祈三思吾言,至要至要。
” 于是仙樂大作,衆考生起身,循序出廳。
這時,養心閣裡也出來了許多考生,想來他們也已考畢了頭場,情況與練道廳相同。
*********在聚奎殿的大廳裡,主考官九源丈人集召了仙佛神聖,讨論許多來自妖魔國考生,拒絕參加德行科考試的案件。
他起身說話,語氣甚為和平,指出這批考生缺席的理由,據說是為了昨日茶叙,吃喝了不清潔的仙家瓜果,和變了質的酒漿食物。
所以都吐瀉兼作,以緻身體不适,影響健康,無法參加考試。
關于這事的詳情,拟請副座敖順道友從實報告。
于是敖順站了起來,抱拳先向在座的仙佛神聖作了一個環拱,然後氣憤憤地道:“昨晚茶叙,我們供應的瓜梨棗栗龍團雀舌,靈芝糕,瑞草餅,葡萄綠,珍珠紅,都是仙家飲食,件件上品,色色精美,無一不有延年益壽,增進道行的功效。
這次拒絕參加德行科的考生,業已查明,全部是魔國人氏,謊稱茶叙所供飲料食物,變質不潔,以緻吃喝之後,吐瀉兼作,但是别國有許多考生也是同樣吃喝,卻平安無事,并未發生這種的情況。
顯而易見,那批妖魔精怪捏造事實,污蔑仙家信譽,必是别有用心……”他說到這裡,停頓一下,随即提高了聲調,繼續道:“還有一件可惡的事情,令人不能忍受,那就是這批醜類,借此理由,在迎賓館内大嚷大鬧,除口出污言,毀壞公物外,到處亂撒大小便,又随地嘔吐,弄得室内屋外,走廊過路,尿屎滿地,污物狼藉,臭氣溢揚,大礙衛生,世外仙境,迎賓聖地,卻給蕞爾麼魔如此糟蹋,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又稍停片刻,大聲道:“本龍王派遣天醫星君率領仙役神使,秘密抽取了那些尿屎和污物的樣品,經過化驗,結果真相大白。
原來尿是新尿,屎乃舊屎,盡是魚肉所消化的糞料,絕非瓜果,糕餅之類的糟粕,顯然那些污物都是他們随身攜帶而來,故意亂抛在迎賓館内外。
僞造茶叙供應變質不潔之物的證據,這種做法好比人間的流氓硬裝榫頭一樣,真是幼稚可笑之至……” 于是他怒發沖冠地道:“小小的妖魔精怪,竟敢鬥膽前來裝仙佛神聖的榫頭,實是罪大惡極,豈有此理?所以本龍王提議:為了維護天國的尊嚴,仙佛二國的名譽,必須查出那批搗亂的首惡份子,立即斬首示衆,以警效尤,不知在座各位的意見如何?” 五洋龍母贊成敖順的主張,補充道:“這批妖孽,怙惡成性,頑劣不化,對天上仙佛神聖,尚敢藐視侮辱,那麼,對下界兆姓不知更要作惡到怎樣程度了,若不立即誅滅,何以見天道的嚴正?”真武大帝附和地道:“水國兩位道友所言極是。
查此輩妖物,每仗通天教主之勢,兇勢日趨高漲,欺壓善良,為時已久,何止今日一次?現在我們乘此機會,誅其元兇,并應傳布宇宙列國,揭其罪惡,也好稍遏魔國的銳氣。
如果諸位同意,我倒願作先驅,立即趕赴迎賓館,不妨擔任一次劊子手,讓我身邊的斬妖誅魔寶劍發個利市。
” 真武大帝為了在天廷會議時,給玉猴打傷,吃了大虧,休養多年,才得痊愈,但胸中怨氣始終難消,日日要想報仇,惜無良策,如今魔國考生犯了天律,而他适逢其會,又有權發言,豈肯錯過時機?何況他存着打不着主人,打其奴仆也好的心理,所以竭力贊成敖順的主張,并慫恿群仙諸佛,衆神聖也同意這樣做法,甚至大開殺戒,也在所不惜,可見他對魔國怨恨之深。
這時,敖順聽到五洋龍母與真武大帝都擁護自己的意見,心中甚喜,但茲事體大,那兩個附議者并非執行千年大比的中堅分子,講話的影響力似欠強大,渴望再有一位仙國或佛國的道友挺身而出,也表示贊成,那麼,這提議就可順利通過。
大廳中一片靜寂。
天國和仙國的代表們都嚴肅地靜默着,主座九源丈人目光向四周掃射,但也不發言。
過了一會,隻見達摩佛起身合十道:“善哉,善哉!剛才水陸兩國道友的主張似乎偏重于法家的理論,違律都殺,但我佛以慈悲為懷,卻有不同見解。
諸妖群魔生性放狂,不守禮節規矩,是其本色,稍有隕越之處,也非傷人害命的罪行,情有可原,若即加以極刑,似失公平原則,況千年大比,旨在淘汰兇頑,提拔善良,不在大體着想,即以小節而妄生殺機,此乃舍本求末,不但有傷天和,而且也顯出我們仙佛神聖的氣量太狹窄了。
再者,這次妖魔精怪有資格前來大比,其道行至少千年,多者萬載,修煉也非容易。
我們不從正式考試時施展天然淘汰,适者生存的規律,而卻要施用法外示威的策略,使此輩考生,無辜斷送千萬年道行,含恨而亡,死不瞑目,對我們言,也是于心有愧。
本佛不揣谫愚,直言不諱,千祈各位道友原諒,并請不吝指教。
”他說完話,合十作禮,然後趺坐。
黃龍真人聽了。
立即起身稽首道:“達摩道友的話,佛心仁心,兼而有之,可謂良箴。
不過,本真人也想略作補充:除了顧全大體以及愛惜這批考生的道行之外,我們還須注意一種内在的危機。
試問他們既未應試,卻拒考德行大比,若非幕後有人主使,誰有如此鬥膽?不考德行,倒也罷了,又敢擊毀公物,侮辱神仙,穢亂迎賓聖地,倘無主使者混迹其中,他們怎敢這樣目無法紀,猖狂跋扈?顯然,有恃無恐,才敢與我們作對。
因此,各位道友,必須各自警惕,隻怕這次大比隐藏殺業,萬一我們處置不當,一發不可收拾,小不慎而亂大謀,後果堪虞。
” 接着,天魁星君發言:“黃龍道友之言,深得我心。
我們為什麼要鄭重其事,更改考場的地點?此中原因,必須向各位報告:魔國野心勃勃,揚言要搗亂這次千年大比,企圖阻止天仙兩國收羅人材。
我們洞悉其奸,暗作準備,除遷移考場,多派仙佛神聖協助和防禦外,并另有後備力量,在必要時出動支援。
目前的事實已見預兆,可能明天考試武功,随時會發生意外。
所以,本星君主張:(一)魔國諸生既已拒考德行,明日舉行武功大比,就不準他們參加;(二)諸妖群孽搗亂迎賓館之事,從寬發落,不必追查過失,以免節外生枝;(三)已經考過德行科的各國中式考生,明天準予入場比武,并勸告落第者,限三小時内離開本洲,不得延期逗留。
這三項辦法,不知是否可行。
盼各位讨論。
” 九源丈人發言道:“關于天魁星君所講的三項辦法,我們等一會再讨論。
現在老夫先要報告一個特殊而反常問題。
本洲原有仙家數十萬,各地神仙來往也不計其數,又是主領天下水神及龍蛇巨鲸陰精水獸之處,自古以來,龜龍之族無不馴伏,聽命于老夫。
可是這次前來應試的魔國諸生,頂現仙氣,盛旺非凡,道行之高也許不在老夫之下,這是很可疑的。
為什麼他們既已修得仙體,還要前來應試?此外,另有大批身份不明,奇形怪狀,前來觀摩千年大比的外客,其中也有不少仙芒充沛,仙風飄逸的人物,老夫認為這班局外人之中,必有幕後主持者混雜着,不知衆道友之意以為然否?”黃龍真人道:“大有可能……不,可以确定,幕後主使者必在這批外來客之中。
” 許旌陽仙師道:“我也有同感。
”天魁星君道:“這樣說來,我們對明天武功考試,倒要重作步驟。
” 天敖真人道:“不錯,剛才天魁道友所講的三項辦法,隻要修改第一項就可以了。
明天武功大比,不準魔國考生參加,隻怕行不通。
” 天魁星君道:“何以見得?” 王敖真人道:“武功大比,隻準那些考德行科的别國中式者參加,而将未考德行科的魔國諸生擯棄場外,後者一定會鼓噪反對,甚至煽動前者罷考,反使我們号令不行,引起混亂局面。
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的,所以我們應該作出未雨綢缪之計,不知尊意如何?” 天魁星君點頭道:“道友說得對,但不知有何辦法補救?” 王敖真人道,“我的意思是魔國考生也準予參加考試,但必須與别國考生分場舉行,換言之,不使他們在同一考場比武,這樣是一舉兩得的辦法。
” 天魁星君迷惘地道:“一舉兩得,我不懂?” 王敖真人解釋道:“分場大比也可以說是隔離大比,具有安撫作用,可使魔國考生不去幹擾或煽動别國考生,此其一。
集中魔國考生于另一考場,讓他們同族互相比武,即使發生死傷等情,也不過是削弱魔國自己的力量而已。
換一句話說,他們互相殘殺,越是激烈,傷亡也越多;傷亡越多,魔國的元氣越喪,此其二。
其中道理,想來各位都已明白,無須我再詳細分析。
” 天魁星君點頭稱贊。
九源丈人與許旌陽仙師也都表示同意。
敖順和五洋龍母大為贊賞,認為這是個無懈可擊的措施。
海内九洲地仙贊成者也占百分之九十,反對者僅百分之五、六,其餘卻不置可否,當然少數服從多數。
達摩佛閉目趺坐,不發一言,而群仙衆神聖都以為他的沉默就是默認,默認也就是贊成的表示。
真武大帝熱烈擁護。
隻有黃龍真人提出一點意見,道:“這是一個沒有辦法中的辦法,雖可實行,但我們必須立即貼出一個通告,公布明天午時三刻分場舉行武功大比,再加上天魁星君所提出的第二和第三項的辦法。
” 九源丈人認為這通告是必要的,就吩咐仙吏辦理,同時又請王敖真人另派仙探和神探多名,前去暗察魔國衆考生的反應如何,若有不良消息,速來報告,以便設法應付。
這時,天國的地文星君進入廳中,将德行科得隽的列國考生名單送呈主座九源丈人,當即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遍,知道這次登科者僅有五十之數,名落孫山計二千七百名,在考場中身亡除名者,卻有一千一百左右。
神仙做事,效率甚強,這種細碎的工作,上要經過業鏡照射,中要查出每個考生的來龍去脈,修練過程,平生操守,下要分析善惡事迹,因果關系,以及大比時的德行表現。
此外,再由十二位鐵面無私的仙官和正神複核,于是決定中或不中,分别取舍,絲毫不爽,最後依照考績,排列名次,送呈主座及副座批準。
九源丈人閱畢,随手遞給副座北海龍王敖順,後者立即起身,将名單當衆宣讀一遍。
在座的仙佛神聖并無異議。
于是敖順又讀了一遍之後,接着道:“各位道友,如有相反的意見,千祈立即提出,以便修正。
” 廳中顯現着靜穆的氣氛。
過了一會,敖順看到全體都不反對,随即三讀通過,自己先在考生名單上簽名,然後送呈九源丈人。
他也簽了名,并加蓋仙印,以示鄭重,于是将名單交還地文星君,限定今日下午三時在聚奎殿外放榜。
這時,廳外進入一位仙官,向九源丈人說了幾句話之後,匆忙地退了出去。
他聽了那仙官的話,面色微變,但旋即恢複原狀,過了片刻,起身道:“有一個壞消息,不過還未證實……”正想接下去說是怎麼一回事,但廳中的仙佛神聖都已吃驚,起了一陣騷動,連那閉目趺坐的達摩佛也瞪開眼睛,側耳靜聽,使他不得不暫停報告。
衆目集中于九源丈人的身上,但有些神聖已經急不可待地問道:“是什麼壞消息?” 他等到騷動平靜之後,繼續道:“消息傳來,說什麼鳳麟洲大比主座弱水真人也遇到了與這裡類似的麻煩,搗亂分子也是來自魔國。
” 真武大帝首先發言道:“魔國蓄意而來,我們倒要特别小心,希望大家堅強起來,不可示弱,必須要與那批孽妖周旋到底。
” 天魁星君道:“請大帝稍安毋躁!我們切勿自亂方寸,應按照既定方針,進行明天的武功大比。
至于鳳麟洲方面雖有麻煩,弱水真人道行玄深,功力卓絕,必能控制局面,正像這裡的九源道友一樣,所以我們盡可放心。
”真武大帝道:“但願如此。
” 于是九源丈人道:“老夫也想那邊隻不過發生小麻煩而已,決不會有什麼大變故。
現在我們暫時休會,各去堅守崗位,随時注意外面的動态,倘有緊急事情,當再召集臨時會議。
迎賓館方面,老夫已派了仙醫神使前去打掃消毒,同時又有仙醫神醫為那些魔國考生治療吐瀉病症。
在表面上我們已經做到了應盡的義務,諒他們必不會再鬧出什麼花樣來了。
” 天魁星君道:“主座這樣處置,甚為得體,這雖是委曲求全,也好杜絕那些妖孽鬧事的藉口。
” 九源丈人笑道:“道友,謬獎了!”他說着,起身稽首,走出廳去。
于是仙佛神聖們跟着各自離開會場。
********* 在聚奎殿外的廣場上,列國龜龍兩族考生聚集于布告牌旁邊,摩肩疊背地觀看一個通告,内容如下: “為布告事,查武功大比照例隻準有德行科中式者參加,茲為體恤魔國考生因病未能加入德行考試,故本座特别通融,仍準彼等于明日午時三刻,在第一号校場參與武功大比。
至于德行科得隽諸生,武功大比亦規定于明日午時三刻舉行,惟地點改為第二号校場。
德行科考榜不久即可公布,落第考生不得參加武功大比,并盼于放榜後兩小時内離開本洲,切勿自誤為要……” 衆考生對這通告議論紛纭,綜合他們的意見是:“(一)為什麼武功大比要分場舉行。
(二)落第考生不準參加武功大比,這是慣例,未可厚非,但為什麼要在放榜後兩小時内即離開這裡?” (三)限定時間要名落孫山者速離本洲的命令,并無前例可援,這是不合法的。
(四)魔國考生未經德行考試,仍可參加武功大比,而考過德行科的落第考生,連入場觀摩武功也不準許,這是厚彼薄此,大欠公道,真是豈有此理。
(五)魔國諸生是否還須補考德行科?(六)真奇怪!為什麼魔國考生個個生病,而别國考生卻一個也不生病? 有一位旁觀者自作聰明地解釋道:“分場大比武功,那是為了魔國考生患病,體力不及别國未患病的考生,所以當局叫病者與病者比武,未病者與未病者比武,表示公平。
” 另有考生問道:“限定時間,叫落第考生滾蛋,這是什麼道理?老兄,知道嗎?”那旁觀者道:“這個……這個……我不懂是什麼原因,可是我在疑惑:‘切勿自誤’四個字,隻怕此中大有文章。
” “什麼文章?” “暫時猜不透,也許是這裡要發生亂事了。
” “朋友,說話小心!” 他們問答未已,忽然一個神探走近那個自作聰明的旁觀者身邊,喝道:“你是哪兒來的,怎知這裡要生亂事?” 那旁觀者吃了一驚,面色大變,讷讷地道:“我沒有說什麼。
” 神探怒道:“你在此造謠生事,還想抵賴?”話才說完,揮出右手,打了對方一個漏風巴掌。
他被打後不敢還手,要求神探原諒,真所謂頭腦聰明,嘴巴太快,吃了耳光,反要賠罪。
這時,旁邊另有幾個考生上前勸解,做好做歹,但這神探硬是不依,一定要把這個造謠的家夥抓去究辦。
一個要抓,一個想逃,正在拉拉扯扯,扭作一團之際,附近一個仙探聞聲趕了過來,問道:“什麼事?” 神探連忙把那造謠者的話報告一遍。
仙探聽了,就對圍在四周的許多旁觀者問道:“你們之中有誰也聽到那家夥造謠?”不料許多旁觀考生竟然異口同聲道:“我們都沒有聽到,是這神探自己造謠,反要拉人,來呀!我們群起而攻之……” “打!” “打!”“打!” 群衆喝打之聲,此起彼落,但卻未動手。
仙探一看瞄頭不對,連忙高呼道:“慢來,慢來!”他說着,回頭向那神探作一個眼色,後者會意,立即越衆而走,行色驚慌,極為狼狽。
群衆也不阻攔,讓他離去,隻不過發出一陣狂笑而已。
那仙探倒是老奸巨猾,故意發怒道:“他逃不了,讓我去抓住這個造謠的家夥。
”他說着,也乘機離開現場。
群衆又響起了一陣大笑。
自通告公布起,到群衆看了通告散去為止,除了發生上述的一件小糾紛之外,過程十分平靜。
列國考生也未提出異議,隻有一小撮的旁觀者發表幾點疑問。
主座九源丈人綜合了許多神探和仙探的報告,覺得所有反應尚稱良好,尤其是關于魔國考生都擁護當局準予他們明天參加武功大比,這使他和副座敖順均各感到安心。
*********當天下午三時,聚奎殿外的牆上懸挂了一副橫軸,題着金色字體,這就是德行科千年大比的金鎊。
放榜前,廣場上已經擁擠着許多考生,連未經德行大比的魔國考生也來探榜,另外再加上大批湊熱鬧的觀光客。
從高處向低處望,隻看到聚奎殿外萬頭攢動,考生頭發的顔色。
有黑白紅黃,灰棕绀綠之别,還有一部分如牛山濯濯,光秃秃的腦袋一發不生,真奇觀也。
發色的黑白紅黃灰棕并不稀奇,但绀綠之色卻是人間所看不到的,難道他們是染發的嗎? 不,不是染的。
毛發绀綠的考生業已修得仙體。
這次德行科千年大比,得隽的考生隻有五十名。
名列榜首,獨占鳌頭者乃是清白山的蟒公。
第二名也是清白山的鳄夫人。
第三名是地國中洲洞庭君之孫——小龍童。
第四名:地國逍遙島的九龍之一——毒龍尊者。
第五名:東海龜道人。
第六名;北海鲸長老。
第七名:北海蟹和尚。
第八名:皇岡蟠溪的獨角蛟居士。
第九名:南海蝦老丈。
第十名:西海玳瑁真人。
此外,龜龍兩族中式者,計有西海九名,地國中洲八名,冰島部落七名,南極部落五名,北極部落五名,東海五名,名次上下也不一一舉出了,但第五十名得列榜尾者乃是個名不見經籍,中洲部落的黃河白鯉先生。
本屆德行大比,有四個特點: (一)修練年數最多的是蟒公和鳄夫人,太古時代出世,在清白山靜修了數萬年之久。
若非古仙眇真人特别指示,他們也不會前來投考的。
(二)修練年數最少的是小龍童。
他本身隻有十年道行,後因水上郎君夫婦六人,遨遊中洲,路經嶽陽,适逢魔國的蚊魔王向洞庭君尋釁,由他從中周旋,化險為夷,并贈了小龍童一粒金丹,使後者無端端增添了千年道行,(參閱水上郎君故事)所以才有資格參加千年大比。
又因他幼承家教,且得地仙陸壓真人指導,遂能在德行科登第,一舉成名。
(三)蟹和尚和蝦老丈過去已經考了十次五百年大比,和三次千年大比,次次翦羽而歸,終因意志堅強,不斷修煉,本屆總算獲得最後勝利,分别名列第七和第九。
以蝦蟹之微物,不但能幻形以歸人道,而且名列仙家的金榜,實屬異數。
(四)第五十名的白鯉先生尚未練成金鱗,雖已修得人形,道行平庸,卻因三年前在黃河決堤時,他以身軀擋住缺口達六個時辰,遂使當地百姓能及時搶修,無形中拯救了數萬人的生命。
為了這大功大德,玉帝賞賜了該年八月十五午夜的月華,道行突飛猛進,于是寂寂無名的鯉精名聞宇宙列國。
成神成仙的條件看似苛刻,其實也不太難。
簡而言之,隻有六個字——修心養氣行善。
修心驅除七情六欲,養氣促進延年益壽,行善乃是廣積功德。
人類能切實履行此六字真言,持之以恒,若不成仙,必可成神。
修煉秘訣隻不過如此而已。
芸芸衆生,明知其理而不行之,或行之而不徹底,或徹底而不持久,反疑神仙之事渺茫,于是半途而廢,盡棄前功,甚為可惜。
若使人類與物類同時修煉,世人往往認為前者比後者容易成道,理論是不錯的,但實際并非一定如此。
人類以人的本形修道,物類以物的本形修道,二者對比,當然人勝于物。
物類必須要多修三五百年,才能蛻化人形,而人類就可省去這段悠久的修練時間。
至于成道,則物勝于人。
人類思想複雜,心理變化多端,既慕榮華富貴,又懼生老病死,更兼患得患失,這就影響了道行。
物類之心單純,栖身于深山大澤、幽谷靜穴,遠離塵世,不聞俗事,惟有煉精化炁,練炁化神,一心一意引導吐納,于是心定氣和,聚而不散,氣和形固,凝而不洩,納之則暢,沛然充滿于形骸之内,吐之則浩然流通于天地之間,寒來暑往,光陰如梭,閱百年如一日,千年如十日,終于功到道成。
因此,天國舉行千年大比時,就有那麼多的物類——鳳麟龜龍之屬前來參加。
千年大比的宗旨是有鑒于物類成道比人類容易,以及物類成道之後,出而問世,是否與世無争,或與世為敵,所以就要考驗他們的道行和道力。
道行是檢定德行或德性,道力是測量武功。
有道行而無道力,往往被有道力而無道行者奪去道行。
無道行而有道力者,就要橫行不法,為非作歹,所謂妖魔精怪是也。
換言之,物類修煉,以道行為
可是妖魔精怪,兇惡者多,善良者少,所以人間就發生了層出不窮的禍害。
世上的人有智,有愚,又有賢和不肖,妖魔精怪于是在旁窺伺,乘虛而入,擇肥而噬,賢智之士;浩氣盛旺,頂上神光閃耀,自能以正克邪,至于凡夫俗子,蕩姬佚女,就要犧牲在邪道之手了。
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
天神地祗為了保護兆姓,無時無刻不在暗中觀察,嚴密監視邪道的行動,凡是罪孽深重的,立即誅滅,犯罪而情有可原的,懲貸兼施,并導之歸正,對于造福人群的,就必有重賞。
邪道本性是愚劣的,其品類也多得不知凡幾。
罪孽也無法統計,使神祗誅不勝誅,滅不勝滅。
于是衆神諸祗想出一個安撫辦法,那就是舉行考試,甄别優劣,并乘機淘汰醜類。
天國規定五百年一小考,千年一大比,及格者封為神祗。
甚至各登仙籍,落第者勒令繼續修道,下次再考,而犯罪者就在考場中誅滅。
關于本屆千年大比的考場,天國玉帝和仙國太上老君,征得了地母娘娘同意,原意選定北海——考試龜龍之族,東嶽——考試麟風之族,後因風聞魔國通天教主将有搗亂千年大比的企圖,所以臨時更變計劃,決将考場遷至海内十一洲之二的東海方丈洲和西海鳳麟洲。
他們改變地點的原因有二:(一)主考北海龍王敖順道行不深,功力有限,應付龜龍之屬的考生綽綽有餘,但若對抗妖魔人物,則顯然力有未逮;(二)東嶽地屬中洲部落,地仙雖多,隻怕也無力鎮壓來自魔國的搗亂者,同時東嶽附近郡縣,人口稠密,萬一亂事發生,勢必有雷電轟殛,狂風暴雨,地震海嘯,山嶽崩頹的現象,而造成嚴重災害,許多百姓也将無辜遭殃。
因此,天仙兩國甯願放了原定的考場。
方丈和鳳麟二洲乃是世外仙境,地大物博 神仙萬千,又有海内其他九洲的衆神群仙,維持秩序,實力極為雄厚,絕不怕妖魔人物前來撒野。
所謂海内十一洲,就是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聚窟洲,方丈洲和鳳麟洲。
這次千年大比與過去的大比完全不同,而玉帝和太上老君對它也特别重視,這是為了什麼原因呢? 原來天國和仙國探悉通天教主野心勃勃,時時刻刻延攬鳳麟龜龍中的有道之士,在在處處收羅水陸兩方面的奇特人才,餌以高官厚爵,教以成仙得道的秘訣,所以天國為了争取上述四靈,特頒玉旨,傳達宇宙列國,保送賢能良才,前來參加千年大比,除了正試之外,又有遺材試,以免落選者投奔魔國。
又為了針對魔國,削弱它的勢力,太上者君也要秘密舉行一次正神正仙考試,号召列國的野仙,醉仙,狂仙,散仙,亂神,散神,散人等前來應考,尤其是上屆落第者,以及業已投奔魔國的優秀分子,重新歸來,必将從寬入選,得封正神正仙,并享受天仙兩國的特殊賞賜,包括蟠桃,仙酒,交梨,火棗,金丹,仙藥,以及洞天福地的住所。
為什麼正神正仙考試不是公開舉行,而卻要秘密号召呢?原來太上老君不願與通天教主發生正面沖突,就采取秘密考試,因為号召野仙亂神與散人重新歸來,此事最犯魔國之忌,而方式并非頒布仙勒,隻不過是口頭傳達而已。
這樣做法,不但避免了把柄落在通天教主之手,而且魔國也無法藉口與仙國頂撞。
千年大比的幕後主持者是天罡星君和鎮元子,文曲星君,武曲星君,許旌陽仙師和海潮真人等,他們都是由玉帝和太上老君特派的。
一日,方丈洲的九源丈人,和風麟洲的弱水真人分别接到玉旨,吩咐他們布置千年大比考場,準備應用各物,以便接納鳳麟龜龍四族的考生前來應試。
考場既已選定方丈洲和鳳麟洲,不言可知,主考官當然也是九源丈人和弱水真人了。
九源丈人接過玉旨,認為這是一件光榮的任務,心中非常歡喜,立即召集群仙,在丈人宮讨論籌備考場事宜,并委任仙官職位,以便大比時分工合作。
另一方面,又分遣專仙到天國,仙國,佛國,水國,地國以及海内九洲仙境,要求暫借照妖鏡,業鏡,打妖鞭,誅魔劍,聘請仙佛神聖,六丁六甲,四方力士等,前來守護考場,協助評判考績,以及引渡與各國有緣的龜龍兩族的考生。
數日後,天國先派振了大批天匠,神工,鬼斧手,四方力士等到達方丈洲,開始在丈人山麓動工,建築一座美輪美奂的宮殿,和周圍三百裡的大校場,适合千年大比之用。
當然,在鳳麟洲,弱水真人也作了同樣的安排,而天國也派遣了許多仙匠神工和六丁六甲等,前來完成了這項類似的工程作為鳳麟二族考文試武之用。
那二洲各建新殿,取名相同,均稱聚奎殿。
占地百畝,碧玉瓦,鑽石磚,黃金柱,翡翠欄,畫棟雕梁,高矗雲霄。
殿分上下二層:上層有登仙閣,下層是選神堂,也都布置得金碧輝煌,盡善盡美。
殿外又各建一座周圍三百裡的白玉城牆,演武校場和許多樓廈,包括練道廳,養心閣,評議室,迎賓館等,雄偉絕倫,藝出天國仙匠神工之手,非人間的建築物所能及其萬一,等到二洲的工程完成之日,諸神欣賞,群仙稱贊,無不同聲歡呼,歎為觀止。
先講方丈洲。
在舉行千年大比的前三天,宇宙列國的仙佛神聖都已先後到齊,自有仙官接待,而龜龍二族的考生,數以萬計,則早于六天前辦妥報名登記,以及查驗身份證件等手續,也有仙吏仙役妥為安置。
大比前夕,座主九源丈人在聚奎殿的登仙堂,舉行宴會,率領屬下仙官二百餘員,歡迎各國有任務的仙佛神聖,計有:天國的許旌陽,天魁星君,地文星君,天醫星君,哪吒,巨靈神,雷公,電母,風伯,雨師,随員百名,全體天匠,仙匠,神工,鬼斧手,六丁六甲,四方力士等。
仙國的天仙:黃龍真人,王敖真人和仙吏數十名。
佛國的法幢佛,達摩佛,藥王菩薩,降龍羅漢,韋陀,四伽藍,十揭帝等。
水國的五洋龍母,龜丞相,以及水族随員百名,地國逍遙島正神黃大仙,北方真武大帝,随員百名。
海内九洲的地仙百名。
他們享受仙家的珍果奇瓜,瓊漿玉液,都有延年益壽,增道行的功能。
在迎賓館裡,以副座北海龍王敖順為主,也舉行了一次茶叙,招待宇宙列國前來應試的龜龍二族考生,為數約計萬名左右。
敖順原是上屆五百年大比的主考官,但這次由于考場地點遷到方丈洲,所以首揆職位理應讓給九源丈人充任,表示尊敬地主,而他則以副座身份,參與千年大比,俾收駕輕就熟之效。
萬名左右的考生之中,有的來自宇宙列國的深山大澤,幽壑秘境;有的來自天地交界的清白山,但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妖魔國的人民。
在道行和修養方面,最少是千年,多則五千到萬年,他們都是屢試落第的考生;至于有萬年以上者,為數不多。
一部分是初次參加考試,另一部分則負有使命,待機而動,準備在必要時大鬧考場,甚至奪取方丈洲地盤。
此外,還有許多半仙,散仙,狂仙,醉仙,野仙,散神,亂神,煞神,散人,狂客,男女都有,前來觀光,有的是乘機鑽研仙家的道行和武功,藉資借鏡,但也有不懷好意之輩,企圖混水摸魚。
九源丈人和北海龍王發現本屆投考名額之多,為五萬年以來所未有,且他們之中,不乏道行深厚,功力高強的好手,顯然這是反常現象,不免引以為憂。
同時,觀光客之内,也有許多身份不明的野仙,散人,亂神,煞神,頂現仙氣神光,旺盛非凡,這也是出于正副主考的意表,因此而産生了警惕之心。
實際上,這次千年大比的氣氛确是異于尋常,隐含殺機。
在茶叙的過程中,北海龍王仔細觀察全體考生的動态,看到他們道貌岸然,正在歡樂地享受仙家的食物飲料,絲毫沒有可疑的形迹,心裡寬慰不少,卻也頗以為奇,覺得妖魔精怪而能如此安分守己,遵守秩序,乃是前所未有的好現象。
在過去的大比前夕,每屆必有幾個考生,在茶叙場合裡犯規作惡。
或不守仙律,即遭誅殺。
當時被誅殺者雖都是犯過人命的兇徒,罪有應得,而當局借茶叙為名,藉故施展極刑是實,也似乎太過分了。
本屆茶叙現場的考生,好像都已有了默契,大家隻管吃喝,并無得意忘形,越規行為,使那些站崗的天國刑官和刀斧手找不到藉口而執法示威。
即使其中确有造過惡孽的妖魔精怪,刑官們也不便在這時動手。
茶叙在平靜中結束,并未發生流血案件。
次日,大比開始,規定先考德行,就是道德和道行。
龍族考試在練道廳舉行,龜族考場則在養心閣。
龍族考生包括鱗蟲三百六十類,龍為之長。
龜族考生包括甲蟲三百六十類,龜為之長。
至于以鳳為首的羽蟲與以麟為首的毛蟲,各三百六十類,則在鳳麟洲大比,下文另述。
鳳麟龜龍四靈修得道行,早已蛻去原形,成為人形的妖魔精怪,若再進修,經過五百年一小比,或千年一大比,及格中試後,即可得證正果,封為或神或仙。
小比和大比的主持者,乃是由倮蟲三百六十類以人為首,而修煉得道的仙佛神聖。
從黎明起,煉道廳和養心閣,旗幟飄揚,大放光明,金鐘與玉磬同響,瑞霞共彩雲齊飛,氣象非常莊嚴。
這時,龜龍二族的考生魚貫地分别進入考場,雀鴉無聲,秩序井然。
衆考生各按自己的号數,依次趺坐于蒲團之上,閉目靜待考官賜題。
主考席上,業鏡高懸,衆考生過去所作善事或惡迹,都在鏡中一一照出,看得非常分明,絲毫不爽,當由仙官記錄在案。
主座九源丈人,進入煉道廳,目光向四周一掠而過,發覺龍族考生席上,僅占百分之四十,卻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缺席,立即翻閱簿冊,查出缺席者都是妖魔國的考生,不由心中大疑,一邊派出許多仙官前去查問原因。
恰在這時,副主考官北海龍王敖順怒氣沖沖地奔來,向九源丈人輕聲報告道:“養心閣龜族考生隻有百分之四十左右,其餘都拒絕應試,不知如何處理?” 兩處考場都産生了同樣情況,顯然是一件特殊的事情。
正副主考官附耳商量片刻,決定兩處的考試照常進行,至于考生缺席的事,且待查明真相後再作處理。
于是敖順退了出去。
接着,仙官朗誦道:“各考生靜聽,德行科試題是‘修心養性,煉炁化神’”。
仙官把試題連續讀了三遍之後。
接下去道:“修煉開始!”衆考生個個閉目趺坐,立即用功修煉。
過了許久,已有幾個道行深厚,品德優良的考生面容安靜,頭頂漸漸沖出紅光;另有幾個頂現白芒,高約三尺,在空中閃耀不停;有的紫光護頂;有的圓形青芒籠罩着頭顱,半身或全身,各以道行的深淺而呈現着不同的功力;有的頂透白氣,但一透即散,不能凝固成光,這是道行淺薄,卻未作大惡的考生;有的口吐紅丹,或白丸,大小不一,随着吐納而上升下降,在空中盤旋不已;也有不少考生身透黑氣,或頂現烏芒,那都是平時戕害生靈,作惡多端之輩。
這時,廳中一片靜穆,氣氛和平。
過了一會,道行深厚者,護頂護身的光芒轉趨強盛,色澤也随時鮮明,紅丹白丸升降穩定,顯然他們平生行善,心千氣和,所以功力也達到了出神入化,無瑕可擊的境界。
大多數的考生,道行不足,功力遜色,成績千千,注定名落孫山。
有志者這次算是吸收經驗,回去重新勤修,五百年後再來應試。
屢試落第,業已灰心者,就此放棄修行,終于泯泯沒世。
至于不少道行很好,但作孽也深的考生,此刻劫數降臨,無可逃避了。
他們在行動過程中,忽覺逆氣由丹田上升,不能遏制,一般熱力迅即運行全身,頓時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遍體流汗,顯然走火入魔,無法挽救,有的扭痙一下,默然死去;有的大叫一聲,仆倒不動;有的軀體縮小,或脹大而死;有的已被劫火焚成焦黑;有的連骸骨也化為烏有。
那些作惡的妖魔精怪幾乎郎有一個同樣的特點,那就是在臨終一刹那,先現原形,然後斷氣,于是千年道行化作一場春夢,雖死不足惜,但也甚為可歎。
這時,廳中屍體縱橫,數以千計,可謂大煞風景,不過,頃刻之間,便有仙官出來,會同仙吏多名與四方力士,把那批醜類的遺體移出廳去,送往鳳麟洲,抛入鴻毛不浮的弱水之中,永沉水底,化作泥土。
至于他們的靈魂,也由仙家接其生前罪孽情況,作出妥善處置,有的收歸地府,重投輪回,濕生卵生或化生,各憑命運;有向被仙吏一拍兩散,化為灰塵,連鬼也沒有資格做了。
不久,時近正午,忽聽仙樂悠揚,悅耳非凡,考生們都已瞪幹眼睛,恍如南柯夢中醒來。
又聽到仙官高聲道:“德行科考試已畢,請各位暫回迎賓館休息。
考試成績且待今日下午三時在選神堂放榜揭曉,中式者明日再考武功,落第者免考,即可各返本國,及繼續修練,五百年後再來應試,……”他稍待片刻,接着道:“落第諸生,切莫灰心,須知仙天兩國取錄人才,以品德為重,武功次之,隻要各位此次回去,勿棄舊業,培養德行,以免功虧一篑,則來日方長,必能名登神冊仙篆,千祈三思吾言,至要至要。
” 于是仙樂大作,衆考生起身,循序出廳。
這時,養心閣裡也出來了許多考生,想來他們也已考畢了頭場,情況與練道廳相同。
*********在聚奎殿的大廳裡,主考官九源丈人集召了仙佛神聖,讨論許多來自妖魔國考生,拒絕參加德行科考試的案件。
他起身說話,語氣甚為和平,指出這批考生缺席的理由,據說是為了昨日茶叙,吃喝了不清潔的仙家瓜果,和變了質的酒漿食物。
所以都吐瀉兼作,以緻身體不适,影響健康,無法參加考試。
關于這事的詳情,拟請副座敖順道友從實報告。
于是敖順站了起來,抱拳先向在座的仙佛神聖作了一個環拱,然後氣憤憤地道:“昨晚茶叙,我們供應的瓜梨棗栗龍團雀舌,靈芝糕,瑞草餅,葡萄綠,珍珠紅,都是仙家飲食,件件上品,色色精美,無一不有延年益壽,增進道行的功效。
這次拒絕參加德行科的考生,業已查明,全部是魔國人氏,謊稱茶叙所供飲料食物,變質不潔,以緻吃喝之後,吐瀉兼作,但是别國有許多考生也是同樣吃喝,卻平安無事,并未發生這種的情況。
顯而易見,那批妖魔精怪捏造事實,污蔑仙家信譽,必是别有用心……”他說到這裡,停頓一下,随即提高了聲調,繼續道:“還有一件可惡的事情,令人不能忍受,那就是這批醜類,借此理由,在迎賓館内大嚷大鬧,除口出污言,毀壞公物外,到處亂撒大小便,又随地嘔吐,弄得室内屋外,走廊過路,尿屎滿地,污物狼藉,臭氣溢揚,大礙衛生,世外仙境,迎賓聖地,卻給蕞爾麼魔如此糟蹋,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又稍停片刻,大聲道:“本龍王派遣天醫星君率領仙役神使,秘密抽取了那些尿屎和污物的樣品,經過化驗,結果真相大白。
原來尿是新尿,屎乃舊屎,盡是魚肉所消化的糞料,絕非瓜果,糕餅之類的糟粕,顯然那些污物都是他們随身攜帶而來,故意亂抛在迎賓館内外。
僞造茶叙供應變質不潔之物的證據,這種做法好比人間的流氓硬裝榫頭一樣,真是幼稚可笑之至……” 于是他怒發沖冠地道:“小小的妖魔精怪,竟敢鬥膽前來裝仙佛神聖的榫頭,實是罪大惡極,豈有此理?所以本龍王提議:為了維護天國的尊嚴,仙佛二國的名譽,必須查出那批搗亂的首惡份子,立即斬首示衆,以警效尤,不知在座各位的意見如何?” 五洋龍母贊成敖順的主張,補充道:“這批妖孽,怙惡成性,頑劣不化,對天上仙佛神聖,尚敢藐視侮辱,那麼,對下界兆姓不知更要作惡到怎樣程度了,若不立即誅滅,何以見天道的嚴正?”真武大帝附和地道:“水國兩位道友所言極是。
查此輩妖物,每仗通天教主之勢,兇勢日趨高漲,欺壓善良,為時已久,何止今日一次?現在我們乘此機會,誅其元兇,并應傳布宇宙列國,揭其罪惡,也好稍遏魔國的銳氣。
如果諸位同意,我倒願作先驅,立即趕赴迎賓館,不妨擔任一次劊子手,讓我身邊的斬妖誅魔寶劍發個利市。
” 真武大帝為了在天廷會議時,給玉猴打傷,吃了大虧,休養多年,才得痊愈,但胸中怨氣始終難消,日日要想報仇,惜無良策,如今魔國考生犯了天律,而他适逢其會,又有權發言,豈肯錯過時機?何況他存着打不着主人,打其奴仆也好的心理,所以竭力贊成敖順的主張,并慫恿群仙諸佛,衆神聖也同意這樣做法,甚至大開殺戒,也在所不惜,可見他對魔國怨恨之深。
這時,敖順聽到五洋龍母與真武大帝都擁護自己的意見,心中甚喜,但茲事體大,那兩個附議者并非執行千年大比的中堅分子,講話的影響力似欠強大,渴望再有一位仙國或佛國的道友挺身而出,也表示贊成,那麼,這提議就可順利通過。
大廳中一片靜寂。
天國和仙國的代表們都嚴肅地靜默着,主座九源丈人目光向四周掃射,但也不發言。
過了一會,隻見達摩佛起身合十道:“善哉,善哉!剛才水陸兩國道友的主張似乎偏重于法家的理論,違律都殺,但我佛以慈悲為懷,卻有不同見解。
諸妖群魔生性放狂,不守禮節規矩,是其本色,稍有隕越之處,也非傷人害命的罪行,情有可原,若即加以極刑,似失公平原則,況千年大比,旨在淘汰兇頑,提拔善良,不在大體着想,即以小節而妄生殺機,此乃舍本求末,不但有傷天和,而且也顯出我們仙佛神聖的氣量太狹窄了。
再者,這次妖魔精怪有資格前來大比,其道行至少千年,多者萬載,修煉也非容易。
我們不從正式考試時施展天然淘汰,适者生存的規律,而卻要施用法外示威的策略,使此輩考生,無辜斷送千萬年道行,含恨而亡,死不瞑目,對我們言,也是于心有愧。
本佛不揣谫愚,直言不諱,千祈各位道友原諒,并請不吝指教。
”他說完話,合十作禮,然後趺坐。
黃龍真人聽了。
立即起身稽首道:“達摩道友的話,佛心仁心,兼而有之,可謂良箴。
不過,本真人也想略作補充:除了顧全大體以及愛惜這批考生的道行之外,我們還須注意一種内在的危機。
試問他們既未應試,卻拒考德行大比,若非幕後有人主使,誰有如此鬥膽?不考德行,倒也罷了,又敢擊毀公物,侮辱神仙,穢亂迎賓聖地,倘無主使者混迹其中,他們怎敢這樣目無法紀,猖狂跋扈?顯然,有恃無恐,才敢與我們作對。
因此,各位道友,必須各自警惕,隻怕這次大比隐藏殺業,萬一我們處置不當,一發不可收拾,小不慎而亂大謀,後果堪虞。
” 接着,天魁星君發言:“黃龍道友之言,深得我心。
我們為什麼要鄭重其事,更改考場的地點?此中原因,必須向各位報告:魔國野心勃勃,揚言要搗亂這次千年大比,企圖阻止天仙兩國收羅人材。
我們洞悉其奸,暗作準備,除遷移考場,多派仙佛神聖協助和防禦外,并另有後備力量,在必要時出動支援。
目前的事實已見預兆,可能明天考試武功,随時會發生意外。
所以,本星君主張:(一)魔國諸生既已拒考德行,明日舉行武功大比,就不準他們參加;(二)諸妖群孽搗亂迎賓館之事,從寬發落,不必追查過失,以免節外生枝;(三)已經考過德行科的各國中式考生,明天準予入場比武,并勸告落第者,限三小時内離開本洲,不得延期逗留。
這三項辦法,不知是否可行。
盼各位讨論。
” 九源丈人發言道:“關于天魁星君所講的三項辦法,我們等一會再讨論。
現在老夫先要報告一個特殊而反常問題。
本洲原有仙家數十萬,各地神仙來往也不計其數,又是主領天下水神及龍蛇巨鲸陰精水獸之處,自古以來,龜龍之族無不馴伏,聽命于老夫。
可是這次前來應試的魔國諸生,頂現仙氣,盛旺非凡,道行之高也許不在老夫之下,這是很可疑的。
為什麼他們既已修得仙體,還要前來應試?此外,另有大批身份不明,奇形怪狀,前來觀摩千年大比的外客,其中也有不少仙芒充沛,仙風飄逸的人物,老夫認為這班局外人之中,必有幕後主持者混雜着,不知衆道友之意以為然否?”黃龍真人道:“大有可能……不,可以确定,幕後主使者必在這批外來客之中。
” 許旌陽仙師道:“我也有同感。
”天魁星君道:“這樣說來,我們對明天武功考試,倒要重作步驟。
” 天敖真人道:“不錯,剛才天魁道友所講的三項辦法,隻要修改第一項就可以了。
明天武功大比,不準魔國考生參加,隻怕行不通。
” 天魁星君道:“何以見得?” 王敖真人道:“武功大比,隻準那些考德行科的别國中式者參加,而将未考德行科的魔國諸生擯棄場外,後者一定會鼓噪反對,甚至煽動前者罷考,反使我們号令不行,引起混亂局面。
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的,所以我們應該作出未雨綢缪之計,不知尊意如何?” 天魁星君點頭道:“道友說得對,但不知有何辦法補救?” 王敖真人道,“我的意思是魔國考生也準予參加考試,但必須與别國考生分場舉行,換言之,不使他們在同一考場比武,這樣是一舉兩得的辦法。
” 天魁星君迷惘地道:“一舉兩得,我不懂?” 王敖真人解釋道:“分場大比也可以說是隔離大比,具有安撫作用,可使魔國考生不去幹擾或煽動别國考生,此其一。
集中魔國考生于另一考場,讓他們同族互相比武,即使發生死傷等情,也不過是削弱魔國自己的力量而已。
換一句話說,他們互相殘殺,越是激烈,傷亡也越多;傷亡越多,魔國的元氣越喪,此其二。
其中道理,想來各位都已明白,無須我再詳細分析。
” 天魁星君點頭稱贊。
九源丈人與許旌陽仙師也都表示同意。
敖順和五洋龍母大為贊賞,認為這是個無懈可擊的措施。
海内九洲地仙贊成者也占百分之九十,反對者僅百分之五、六,其餘卻不置可否,當然少數服從多數。
達摩佛閉目趺坐,不發一言,而群仙衆神聖都以為他的沉默就是默認,默認也就是贊成的表示。
真武大帝熱烈擁護。
隻有黃龍真人提出一點意見,道:“這是一個沒有辦法中的辦法,雖可實行,但我們必須立即貼出一個通告,公布明天午時三刻分場舉行武功大比,再加上天魁星君所提出的第二和第三項的辦法。
” 九源丈人認為這通告是必要的,就吩咐仙吏辦理,同時又請王敖真人另派仙探和神探多名,前去暗察魔國衆考生的反應如何,若有不良消息,速來報告,以便設法應付。
這時,天國的地文星君進入廳中,将德行科得隽的列國考生名單送呈主座九源丈人,當即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遍,知道這次登科者僅有五十之數,名落孫山計二千七百名,在考場中身亡除名者,卻有一千一百左右。
神仙做事,效率甚強,這種細碎的工作,上要經過業鏡照射,中要查出每個考生的來龍去脈,修練過程,平生操守,下要分析善惡事迹,因果關系,以及大比時的德行表現。
此外,再由十二位鐵面無私的仙官和正神複核,于是決定中或不中,分别取舍,絲毫不爽,最後依照考績,排列名次,送呈主座及副座批準。
九源丈人閱畢,随手遞給副座北海龍王敖順,後者立即起身,将名單當衆宣讀一遍。
在座的仙佛神聖并無異議。
于是敖順又讀了一遍之後,接着道:“各位道友,如有相反的意見,千祈立即提出,以便修正。
” 廳中顯現着靜穆的氣氛。
過了一會,敖順看到全體都不反對,随即三讀通過,自己先在考生名單上簽名,然後送呈九源丈人。
他也簽了名,并加蓋仙印,以示鄭重,于是将名單交還地文星君,限定今日下午三時在聚奎殿外放榜。
這時,廳外進入一位仙官,向九源丈人說了幾句話之後,匆忙地退了出去。
他聽了那仙官的話,面色微變,但旋即恢複原狀,過了片刻,起身道:“有一個壞消息,不過還未證實……”正想接下去說是怎麼一回事,但廳中的仙佛神聖都已吃驚,起了一陣騷動,連那閉目趺坐的達摩佛也瞪開眼睛,側耳靜聽,使他不得不暫停報告。
衆目集中于九源丈人的身上,但有些神聖已經急不可待地問道:“是什麼壞消息?” 他等到騷動平靜之後,繼續道:“消息傳來,說什麼鳳麟洲大比主座弱水真人也遇到了與這裡類似的麻煩,搗亂分子也是來自魔國。
” 真武大帝首先發言道:“魔國蓄意而來,我們倒要特别小心,希望大家堅強起來,不可示弱,必須要與那批孽妖周旋到底。
” 天魁星君道:“請大帝稍安毋躁!我們切勿自亂方寸,應按照既定方針,進行明天的武功大比。
至于鳳麟洲方面雖有麻煩,弱水真人道行玄深,功力卓絕,必能控制局面,正像這裡的九源道友一樣,所以我們盡可放心。
”真武大帝道:“但願如此。
” 于是九源丈人道:“老夫也想那邊隻不過發生小麻煩而已,決不會有什麼大變故。
現在我們暫時休會,各去堅守崗位,随時注意外面的動态,倘有緊急事情,當再召集臨時會議。
迎賓館方面,老夫已派了仙醫神使前去打掃消毒,同時又有仙醫神醫為那些魔國考生治療吐瀉病症。
在表面上我們已經做到了應盡的義務,諒他們必不會再鬧出什麼花樣來了。
” 天魁星君道:“主座這樣處置,甚為得體,這雖是委曲求全,也好杜絕那些妖孽鬧事的藉口。
” 九源丈人笑道:“道友,謬獎了!”他說着,起身稽首,走出廳去。
于是仙佛神聖們跟着各自離開會場。
********* 在聚奎殿外的廣場上,列國龜龍兩族考生聚集于布告牌旁邊,摩肩疊背地觀看一個通告,内容如下: “為布告事,查武功大比照例隻準有德行科中式者參加,茲為體恤魔國考生因病未能加入德行考試,故本座特别通融,仍準彼等于明日午時三刻,在第一号校場參與武功大比。
至于德行科得隽諸生,武功大比亦規定于明日午時三刻舉行,惟地點改為第二号校場。
德行科考榜不久即可公布,落第考生不得參加武功大比,并盼于放榜後兩小時内離開本洲,切勿自誤為要……” 衆考生對這通告議論紛纭,綜合他們的意見是:“(一)為什麼武功大比要分場舉行。
(二)落第考生不準參加武功大比,這是慣例,未可厚非,但為什麼要在放榜後兩小時内即離開這裡?” (三)限定時間要名落孫山者速離本洲的命令,并無前例可援,這是不合法的。
(四)魔國考生未經德行考試,仍可參加武功大比,而考過德行科的落第考生,連入場觀摩武功也不準許,這是厚彼薄此,大欠公道,真是豈有此理。
(五)魔國諸生是否還須補考德行科?(六)真奇怪!為什麼魔國考生個個生病,而别國考生卻一個也不生病? 有一位旁觀者自作聰明地解釋道:“分場大比武功,那是為了魔國考生患病,體力不及别國未患病的考生,所以當局叫病者與病者比武,未病者與未病者比武,表示公平。
” 另有考生問道:“限定時間,叫落第考生滾蛋,這是什麼道理?老兄,知道嗎?”那旁觀者道:“這個……這個……我不懂是什麼原因,可是我在疑惑:‘切勿自誤’四個字,隻怕此中大有文章。
” “什麼文章?” “暫時猜不透,也許是這裡要發生亂事了。
” “朋友,說話小心!” 他們問答未已,忽然一個神探走近那個自作聰明的旁觀者身邊,喝道:“你是哪兒來的,怎知這裡要生亂事?” 那旁觀者吃了一驚,面色大變,讷讷地道:“我沒有說什麼。
” 神探怒道:“你在此造謠生事,還想抵賴?”話才說完,揮出右手,打了對方一個漏風巴掌。
他被打後不敢還手,要求神探原諒,真所謂頭腦聰明,嘴巴太快,吃了耳光,反要賠罪。
這時,旁邊另有幾個考生上前勸解,做好做歹,但這神探硬是不依,一定要把這個造謠的家夥抓去究辦。
一個要抓,一個想逃,正在拉拉扯扯,扭作一團之際,附近一個仙探聞聲趕了過來,問道:“什麼事?” 神探連忙把那造謠者的話報告一遍。
仙探聽了,就對圍在四周的許多旁觀者問道:“你們之中有誰也聽到那家夥造謠?”不料許多旁觀考生竟然異口同聲道:“我們都沒有聽到,是這神探自己造謠,反要拉人,來呀!我們群起而攻之……” “打!” “打!”“打!” 群衆喝打之聲,此起彼落,但卻未動手。
仙探一看瞄頭不對,連忙高呼道:“慢來,慢來!”他說着,回頭向那神探作一個眼色,後者會意,立即越衆而走,行色驚慌,極為狼狽。
群衆也不阻攔,讓他離去,隻不過發出一陣狂笑而已。
那仙探倒是老奸巨猾,故意發怒道:“他逃不了,讓我去抓住這個造謠的家夥。
”他說着,也乘機離開現場。
群衆又響起了一陣大笑。
自通告公布起,到群衆看了通告散去為止,除了發生上述的一件小糾紛之外,過程十分平靜。
列國考生也未提出異議,隻有一小撮的旁觀者發表幾點疑問。
主座九源丈人綜合了許多神探和仙探的報告,覺得所有反應尚稱良好,尤其是關于魔國考生都擁護當局準予他們明天參加武功大比,這使他和副座敖順均各感到安心。
*********當天下午三時,聚奎殿外的牆上懸挂了一副橫軸,題着金色字體,這就是德行科千年大比的金鎊。
放榜前,廣場上已經擁擠着許多考生,連未經德行大比的魔國考生也來探榜,另外再加上大批湊熱鬧的觀光客。
從高處向低處望,隻看到聚奎殿外萬頭攢動,考生頭發的顔色。
有黑白紅黃,灰棕绀綠之别,還有一部分如牛山濯濯,光秃秃的腦袋一發不生,真奇觀也。
發色的黑白紅黃灰棕并不稀奇,但绀綠之色卻是人間所看不到的,難道他們是染發的嗎? 不,不是染的。
毛發绀綠的考生業已修得仙體。
這次德行科千年大比,得隽的考生隻有五十名。
名列榜首,獨占鳌頭者乃是清白山的蟒公。
第二名也是清白山的鳄夫人。
第三名是地國中洲洞庭君之孫——小龍童。
第四名:地國逍遙島的九龍之一——毒龍尊者。
第五名:東海龜道人。
第六名;北海鲸長老。
第七名:北海蟹和尚。
第八名:皇岡蟠溪的獨角蛟居士。
第九名:南海蝦老丈。
第十名:西海玳瑁真人。
此外,龜龍兩族中式者,計有西海九名,地國中洲八名,冰島部落七名,南極部落五名,北極部落五名,東海五名,名次上下也不一一舉出了,但第五十名得列榜尾者乃是個名不見經籍,中洲部落的黃河白鯉先生。
本屆德行大比,有四個特點: (一)修練年數最多的是蟒公和鳄夫人,太古時代出世,在清白山靜修了數萬年之久。
若非古仙眇真人特别指示,他們也不會前來投考的。
(二)修練年數最少的是小龍童。
他本身隻有十年道行,後因水上郎君夫婦六人,遨遊中洲,路經嶽陽,适逢魔國的蚊魔王向洞庭君尋釁,由他從中周旋,化險為夷,并贈了小龍童一粒金丹,使後者無端端增添了千年道行,(參閱水上郎君故事)所以才有資格參加千年大比。
又因他幼承家教,且得地仙陸壓真人指導,遂能在德行科登第,一舉成名。
(三)蟹和尚和蝦老丈過去已經考了十次五百年大比,和三次千年大比,次次翦羽而歸,終因意志堅強,不斷修煉,本屆總算獲得最後勝利,分别名列第七和第九。
以蝦蟹之微物,不但能幻形以歸人道,而且名列仙家的金榜,實屬異數。
(四)第五十名的白鯉先生尚未練成金鱗,雖已修得人形,道行平庸,卻因三年前在黃河決堤時,他以身軀擋住缺口達六個時辰,遂使當地百姓能及時搶修,無形中拯救了數萬人的生命。
為了這大功大德,玉帝賞賜了該年八月十五午夜的月華,道行突飛猛進,于是寂寂無名的鯉精名聞宇宙列國。
成神成仙的條件看似苛刻,其實也不太難。
簡而言之,隻有六個字——修心養氣行善。
修心驅除七情六欲,養氣促進延年益壽,行善乃是廣積功德。
人類能切實履行此六字真言,持之以恒,若不成仙,必可成神。
修煉秘訣隻不過如此而已。
芸芸衆生,明知其理而不行之,或行之而不徹底,或徹底而不持久,反疑神仙之事渺茫,于是半途而廢,盡棄前功,甚為可惜。
若使人類與物類同時修煉,世人往往認為前者比後者容易成道,理論是不錯的,但實際并非一定如此。
人類以人的本形修道,物類以物的本形修道,二者對比,當然人勝于物。
物類必須要多修三五百年,才能蛻化人形,而人類就可省去這段悠久的修練時間。
至于成道,則物勝于人。
人類思想複雜,心理變化多端,既慕榮華富貴,又懼生老病死,更兼患得患失,這就影響了道行。
物類之心單純,栖身于深山大澤、幽谷靜穴,遠離塵世,不聞俗事,惟有煉精化炁,練炁化神,一心一意引導吐納,于是心定氣和,聚而不散,氣和形固,凝而不洩,納之則暢,沛然充滿于形骸之内,吐之則浩然流通于天地之間,寒來暑往,光陰如梭,閱百年如一日,千年如十日,終于功到道成。
因此,天國舉行千年大比時,就有那麼多的物類——鳳麟龜龍之屬前來參加。
千年大比的宗旨是有鑒于物類成道比人類容易,以及物類成道之後,出而問世,是否與世無争,或與世為敵,所以就要考驗他們的道行和道力。
道行是檢定德行或德性,道力是測量武功。
有道行而無道力,往往被有道力而無道行者奪去道行。
無道行而有道力者,就要橫行不法,為非作歹,所謂妖魔精怪是也。
換言之,物類修煉,以道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