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章 神仙失寶

關燈
,朕也難以忖猜……”于是玉帝把自己與玉猴密談的内容詳細說了一遍,使群仙衆神聖聽了,對于玉猴才有初步的了解, 鎮元子道,“既然玉猴是個老慣賊,上界失寶的事,可以确定他是主謀,隻要我皇追問,不怕他不招認。

    ”天魁星君道:“事情已經很明顯,追問與不追問,和他招認與不招認,都是次要問題。

    主題是在于如何對付玉猴,使他歸化天國。

    或根本不必讨論歸順問題,而直接施行懲治他,和蠱惑他的步驟,不知各位高見如何?”太上老君道:“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玉猴是智勇雙全的魔頭,豈會輕易上當?所以剛才天罡星君主張施用下策的步驟,隻怕行不通……萬一此計不成,傳揚出去,天國必将大失體面,徒使神仙羞煞,妖魔笑煞。

    ” 天罡星君見到太上老君反對,心裡不悅,他說道:“老君之言雖是,但本星君也曾考慮到,玉猴這畜牲是個曆經重大變故的妖魔,已能綜合其生平的經驗而成為智者,智慧生于精神,精神生于安靜,這是正比例,但反過來說,智慧越高,煩惱也越多,那是反比例。

    我們現在要從正反的比例中找出一個矛盾,利用矛盾的結論去應付這猴頭,就能找出他的弱點。

    再進一步,我們抓住他的弱點,利用它,向他進攻,那麼,能夠成功的程度比較高。

    譬如:玉猴饕餮成性,貪嗜口福,這是他的弱點,我們可以利用;還有,他是慣賊,賊性積習必難改變,也許他目前已經滿載而歸,賊心暫時滿足,但日子一久,他一定故态複萌,貪欲又生,這也是他的弱點,我們又可利用。

    還有,猴性好淫,這是獸類的本能,妖精的天性,玉猴豈能例外?我們再可加以利用。

    現在本星君想到一個良策,自信定能制服玉猴,不知各位是否要聽?” 太上老君道:“願聞高策!”天罡星君道:“剛才我皇說過,曾經答應玉猴在下次召開天宮會議時,賜他禦宴全席。

    本星君認為這席禦宴似宜提早賞賜。

    禦宴應在東天門内金碧宮舉行,以免萬一發生事故,天宮免受吵擾。

    宴會必須盡量鋪張,場面隆重偉大,并由群仙衆神聖陪席,仙女奏樂助興,使宴會的氣氛越歡樂越好。

    禦宴中暗投萬年迷魂藥,叫群仙衆神聖陸續勸酒。

    倘那猴頭道行高深,萬年迷魂藥迷不倒他,再可叮囑藥王菩薩配制烈性催情劑加入酒中,定能奏功。

    不過,當那猴頭淫心發作時,可能不顧一切,在宴會中放浪形骸,醜态百出,所以事前必須準備犧牲仙女五位,甚至十位,伴他作樂,以免發生意外。

    此外,天國要作出—個最壞的打算,那就是要在事前動員全部天将和四方神君,而仙國也,耍另添道行高妙的金仙多名,共同保護玉帝,預防他像當年孫悟空那樣,重演大鬧天宮的禍事。

    必要時,還須向佛國借調四大金剛和十八羅漢前來助陣。

    最要緊的,是在東天門内的金碧宮布下混元天羅地網,以防那猢狲野心暴發,局勢無法收拾時,将他活擒,或加以消滅。

    這辦法是否可行,還望我皇作主。

    ” 玉帝道:“這是一個險着,很難決定,不知李卿之意如何?” 這時玉帝心裡明白:要收服玉猴,決不是仁義道德所能感化,非用此策不可,但這種計策究竟不是正大光明,以他自己的地位,怎可公然應答?因此,隻得轉問太上老君,讓老君也參加一部分意見,免得将來發生變故,使自己也好減輕責任。

     太上老君心裡也明白玉帝的意思,可是他隻好假裝糊塗,搖動着頭,道:“這個……這個……喂!鎮元子,你看這計策如何?” 鎮元子原是仙國的智囊,他的法術和道行與衆不同,另有一功。

    過去他每次遇到戰鬥場面,與敵相持,自己不用法寶,但也不怕敵方的法寶,完全是以韌力與敵糾纏,纏得對方體疲力盡,精神渙散,鬥志喪失,然後他就可随心所欲,傷之,擒之或誅之。

    他作戰的方式好像泥鳅,滑來滑去,使敵人難以捉摸,那種功力和地國的散仙陸壓道人差不多,不過他比陸壓尤勝一籌。

     即是智囊,鎮元子自然知道玉帝和太上老君的用意。

    他心裡想道:“以天國之君仙國之主的地位,确是不便決定那種下策,這責任勢必由他自己負擔……” 他想到這裡,腦筋一動,有了兩全其美的主意。

    于是道:“天罡星君的辦法是好的,不過,貧道想稍為補充一些小意見。

    不知天罡老友會生氣否?” 天罡星君道:“歡迎指教!” 鎮元子道:“指教,不敢,鄙見隻能作為參考。

    貧道的意思:(一)以天國之尊貴,仙國之清高,決不可先用這種下策。

    何況未用上計,先施下策,這是太過于君子,而不及于小人的辦法。

    以酒亂性,使玉猴墜入罪惡,但這種罪惡井非他的罪惡,而是天國的罪惡。

    我們應該擁護‘欲人同其善’,反對‘欲人同其惡’,萬一玉猴在酒醒之後,發覺了天國的狡計;揭發出來,公布于宇宙列國,試問我皇的威名何在?仙家的令譽如何?此其一。

    天國的仙女個個清白高潔,豈可無辜糟蹋,蒙受污名?何況貞操是女性的第一生命,貞節受損,仙女面目無光,何以生存?此其二。

    動員天将神君,加添仙國的神仙,借調佛國金剛羅漢,勞師動衆,都不必要,原因是:以玉猴的道力和武功,這批仙佛聖神決非他的對手,萬一雙方動武,必然造成‘人無害虎意,虎有傷人心’。

    到了那時,局面無法收拾,遺禍不淺,況且天宮近在咫尺,必然先受其害,此其三。

    有此三點,貧道以為天罡星君的下策似乎稍有修正的必要。

    ” 玉帝聽了鎮元子的言論,甚為贊賞,不覺連連點頭。

     剛才太上老君主張讨伐妖魔,因他損失了許多寶物,急于要追回,且受到了玉猴的侮辱,心有不甘,要想借天國的威力去懲治他;幽冥教主主張對妖魔國作戰。

    因他本身喪失了國土,要想借天國的威力去讨伐,同時他可以乘機要求玉帝援助,收複鬼國。

    廣成子主張作戰和懲治,因他恨煞了玉猴,要替師父元始天尊報仇。

    神仙也是人做的,所以都還脫不了私心。

    現在太上老君、幽冥教主和廣成子等聽了鎮元子的言論,心裡都認為他的立場很正确,—切都從大處着想,無可反駁,隻得點頭,表示他說得對。

     地母娘娘聽了鎮元子的言論,當即道:“這還像話!老身也有同感。

    ”天魁星君道:“鎮元子道友的見解極是,不愧仙國智囊。

    ” 這時,惟有天罡星君心裡不服。

    他發覺鎮元子指出的計策似乎一屁不值,内心大起反感。

    随即立起身來,顫聲反駁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對付妖魔,何須道義?既怕這樣,又怕那樣,定必一事難成。

    ”原來上界天罡星君是個極頂聰明的神聖,可惜聰明有餘,智慧不足,所以他的性格與下界聰明人完全相同。

     他心地狹窄,驕傲自大,肝火盛旺,見識淺陋。

    由于他自己聰明,就永遠隻愛自己,瞧不起别人,永遠固執己意,批評别人。

    因此,天罡星君往往賣弄自己聰明的高見,喜與上界别的神聖辯論,甚至為了一個小小主題,雙方片語不合,辯論立即變成争論,笑臉瞬息化為翻臉,喜怒無常,生性如此,積習很難改善, 即使近如家人,遠若朋友,也不例外。

     又因此,天罡星君每以驕傲掩飾自己的卑怯,幹預同僚的職責,對他們看不入眼,就要嚴加評語,尤其是對待下屬,事無巨細,每件事都不放心,偶有錯處,不是責,便是罵。

    弄得親者疏,近者遠,永無心腹之朋,親信之友。

     天罡星君自視甚高,勝于他的,不願交接,遜于他的,不屑結交,自以為天國第一,舉世無雙,他說:“隻見别的神聖有求于本星君,而本星君決不有求于任何别的神聖。

    ” 因此,他就反被同僚天智星君批評:“以才自足,以能自矜,既為小人所忌,又為君子所薄,以天罡星君這樣的聰明,這樣的性格,不論他的天書讀得如何繁多,學問如何玄博。

    道行如何高妙,武功如何精深,奈見識不足,大體不明,若非太過。

    即是不及,不行中庸之道。

    必有聰明反被聰明所誤的一天。

    ” 天智星君批評天罡星君之後,不久,天罡星君遇着一位号稱哈哈真人的神聖,結果,他被後者作弄一番。

     哈哈真人是天國暗布的一着閑棋,能對付宇宙間任何難纏的仙佛神聖,以及妖魔精怪。

    他不以道行和武功見長。

    而以心思巧妙,手段刁刻,受到玉帝的重視,但仙佛神聖,妖魔精怪都不知道他有這樣的能耐。

    他笑口常開,哈哈連聲,故稱哈哈真人,誰都以為他是一個好好先生一類的角色。

     為了一個無關重要,微不足道的小問題,天罡星君與哈哈真人辯論了…… 哈哈真人是有為而來,在哈哈笑聲中,故意堅持相反的意見駁斥天罡星君,并且蓄意反對,語含諷刺,還夾雜着一種輕蔑和侮辱的語氣。

     當然,天罡星君忍受不住,面紅耳赤了。

     于是初則辯淪,繼則争論。

     接着天罡星君大動肝火,發怒了,在争論中不免粗口辱罵。

    好的,哈哈真人存心惹他肝火上升。

     很好的,哈哈真人希望他大發雷霆,怒氣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