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章 天廷會議
關燈
小
中
大
金星的窘态自然地掩飾過去。
隻聽得太上老君道:“自本仙得道,西出函關以來,一部‘道德經’遍傳地國,弟子莊周,承我道法,著作《莊子》,使我道教發揚光大.其實道教遠在四千六百多年前,已在地國的許多區域由軒轅黃帝開端,本仙不過闡明其道,而張天師道陵也以出世和入世的功夫傳流道教。
當時道陵天師以忠孝仁信和順六字真訣為基本原則,又以煉丹符咒之術行世,從學者曆代不衰.後來道教又分為許多派别,非常複雜,主要的有積善道派,經典道派,占驗道派,丹鼎道派與符錄道派,其中以張天師的符錄道派為道教的領導中心,而他的後裔就是符錄正一教的教主……” 太上老君繼續道:“曆代的羽客黃冠大都精于醫治疑難雜症,驅鬼祛邪,燒丹煉汞,消災解難,他們挾技濟世,曆朝名道輩出,例如許遜、黃石公、左慈、葛仙翁、孫登、陣抟、董奉、樂巴、邱處機等,個個都有奇迹流傳人間,是以曆朝的君王,對道教也有封爵授祿之舉,上自帝後士大夫,下至名家婦女,販夫走卒,無不信仰道教。
當然,也有一批不良分子,假借道教為掩護,以斂财害民,甚至使用左道旁門之法,妖言惑民,教徒逾千成萬,擁衆造反作亂,導緻人間禍端,這種事例,也是曆代恒見不鮮.總而言之,道教能在地國各區域興旺,經過許多朝代,中途雖是有盛有衰,但迄今依然深镌于人民的心目中,可知過程并不簡單……” 太上老君說到這裡,忽然深深地歎一口氣,接着道:“唉!世事變幻,好景不常,近年來,道教在下界受到了重大打擊,一切遭遇,可能比佛教更為悲慘。
和尚以清靜寂滅,與世無争為本,尚且要被無神論的統治者所忌,但道士有時還做不到與世無争,當然要受到更殘酷的清算,詳情一言難盡。
唉!……為今之計,要重興道教,恢複舊觀,本仙已感技窮,無能為力,因現在地國各區域的道士,不是羽化屍解,便是亡命海外,海外的羽客黃冠雖有道教組織,但勢力薄弱,誠難寄予厚望,何況他們俗緣未脫,法術不高,平時所作所為,也沒有出類拔萃的表現,怎能獲取百姓的全力擁護和衷心信仰?唉,道教完了!天上的神仙雖多,但都沒有興教濟世之才。
目前仙國的張天師道陵可能已被鬼國叛徒所困,自顧不暇;本仙年高,不便負荷實際責任;莊周豪放不羁,嫉世惡俗,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黃石公辟谷絕粒,不過獨善其身,除非他能重遣像張良那樣的人物,入世運籌,許遜(旌陽)供職天廷,分身乏術;葛玄吐飯成蜂,樂巴呃酒滅火,形同江湖術士,炫耀有餘,号召不足;陳抟性懶貪睡,難成大事;董奉僅可治病,孫登不能徇俗,俱無正用,但目前惟有二位神仙尚可勉強調派:(一)左慈仙師,(二)邱處機仙師.本仙的意思是:派左仙師下凡,必須使用種種法術,點化那些反對道教的人們,好像他當年點化曹瞞那樣.同時再派遣邱仙師下凡,主持道教複興,啟發百姓對道教教義的信仰.這種措施不知是否妥當,希望在座各位參加意見.”太上老君講完了話,向殿中各代表們作一圓拱,然後坐下. “老身贊成仙祖的主張。
”地母娘娘首先附議. “本佛也同意。
”燃燈古佛接着道. 除了玉面神猴之外,其他各國的代表都随聲附和。
“金星呢?太白金星何在?不要你叫‘記錄’,你要叫,現在可以叫‘記錄’了,你卻不叫,是何道理?”玉面神猴忽然大聲地責問道. “請文曲星君将上述決議寫入記錄。
”太白金星顫聲唱道。
原來金星三次叫喊‘記錄”,都被玉面神猴三次阻止,心甚懊惱,現在他雖知議案已經決定,但玉面神猴還未發言,可能再有節外生枝的事情,當他正在狐疑不決時,忽然又被這猴頭高聲責問,頓時吃了一驚,倉猝之間,連忙沖口叫喊“記錄”,但不争氣的喉嚨中偏在這時擁上一口濃痰,幾乎梗住喉嚨,他硬勁發音,卻使他的聲音變了質,變成了顫聲,好似唱歌,所以形容起來,隻能說是;“太白金星顫聲唱道。
”, 這種唱歌似的顫聲,引起了殿中的玉帝、群仙、諸佛以及衆神聖一陣大笑,包括這猴頭在内。
金星被他們笑得老臉發紅。
這時文曲星君已經關照地文星君把仙國的決議,寫入記錄. 于是他又朗聲報告。
(七)妖魔國議案: (甲)各國應立即釋放所有妖魔國的臣民, (乙)妖魔國應立即釋放散仙醉仙和一切其他仙佛神聖作為交換. (丙)妖魔國遣派下凡的妖魔是否應立即召回? 于是玉面神猴起身向玉帝拱手作禮道:“大帝在上,敝國的臣民被各國禁囚,受苦業已多年,理應早日釋放.等到我們所有的臣民回國以後,敝國也當立即釋放各國的仙佛神聖。
” “這樣做法,太不公平,為什麼不同時釋放?”太上老君責問道。
“是的,表面上确是不公平,但實際是公平的.”玉面神猴道. “本仙不明白,要請尊神指點迷津。
”太上老君道. “敝園的臣民大多數被囚在仙國、佛國、太空國和地國,你們四國勢力強大,決不是敝國單獨所能較長論短.因此,在策略上敝國應該留一餘地,同時在本神猴的心理上必須要有警惕,因為你們仙佛神聖做事,往往是,蝸牛式的,并且素來不講信義,譬如,剛才本神猴所指出的(一)天國的天律賞罰問題,(二)仙國殘殺異類問題,(三)佛國的靈山租賃,以及(四)反封神榜問題,拖延因循,未能立即解決,都可作為佐證。
由于你們行動緩慢,不講信義,本神猴就不能信任你們是否确能釋放敝國的臣民,除非你們先有事實表現。
天上的事情和人間一樣,決不可能絕對公平的,你們做的許多事情還不如我——一隻猢狲,我——本神猴雖是妖精,但說一是一,話二是二,素以信義為重,從不說诳.自本神猴成道無數萬年以來,遭遇困難,不知多少,所得經驗,也不知多少。
彼用剛,我以柔克之;彼用術,我以誠感之;彼使氣,我以理屈之;彼用武,我以力制之;披弱者,我不欺之;彼強者,我不畏之;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從今以後+本神猴決以信義行道,要管天上人間一切不平等的事情,并要平反過去一切的冤案,諸位若能假以時日,必可親眼看到……” 玉面神猴态度嚴肅地說到這裡,忽被殿中諸佛神聖的喧嘩之聲所打斷。
事實上,他的一番言論,好似一個定時炸彈,放置在天宮會議之中,具有重大的威脅性,使在座的各國代表和随從們都感到萬分驚悸,終于大家忍不住互相議論,使會場裡發出一片嘈雜聲,打斷了玉面神猴的言論. 他們議論紛壇,有的認為這猴頭大言不慚,好大喜功,不知羞恥,有的認為他這畜牲,不明禮節,居然敢在玉帝之前,口出狂語,言過其實,藐視天廷,罪實應誅,有的認為這怪物之言雖甘,其心或險,勿喜其言,應測其心,有的認為這妖精文能勝質,質不遜文,文質并茂,要比當年孫悟空犀利千倍,難纏萬倍,此猴一出,天上人間從此多事,有的正在驚歎,到底他是何方神聖, 竟有如此精妙的道行,論文則能舌戰群仙,理屈諸佛,論武則能擊敗佛祖,力勝太上元始,威震文殊普賢慈航,手指揮動之際,使太陽神和紀律天神受到損傷,論勢則不畏玉帝,論才則仙道佛法無不精通,真是可敬可畏;有的正在羨慕,認為他生性正直,真樸可愛,是非所在,威武不屈,妖魔國出此奇材,實是意想不到。
玉面神猴雙目四顧,已經明白自己的言論發生作用,于是擊掌三下,促使會場中群仙諸佛衆神聖停止議論之後,繼續道:“言猶未盡,各位何必驚慌!本神猴說話主張開門見山,不喜轉彎抹角,現在我并不計較‘數之得失’,隻要評論‘理之是非’。
請你們扪心自問,是否仙佛神聖不講信義?如果是,那麼,你們就應先釋放敝國的臣民,但本神猴可以保證:他們回國之日,便是敝國釋放各國的仙佛神聖之時。
” 這時,殿中一片靜寂,誰也不敢發言。
這時,殿外忽然奔入鎮元子。
他行色匆匆,直趨玉帝的案前,叩首作禮之後,急促地低聲奏道:“天聽地察仙師和過去未來現在佛都已失蹤了。
不知下落。
” 他的言語極輕,群仙諸佛衆神聖都沒有聽到. 他奏罷,退回原位,便和太上老君說話。
玉帝大驚,心裡明白這一定是妖魔國幹的好事.他正想發言,忽又看到殿外奔入一個天使,直到太白金星的身邊,附耳輕聲道:“天機星座已空,星君去向不明,遍尋不得,特來報告。
” 太白金星聽了,吃了一驚,神色失常;一邊揮手叫天使退去,一邊走到玉帝的身邊,也附耳輕聲報告. 玉帝驚上加驚,坐不安定;殿中的仙佛神聖雖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但卻能鑒貌辨色,心裡已經想到“不是好事”,其中尤以太上老君和燃燈古佛驚疑更甚. 隻聽得玉帝道:“會議暫停片刻,朕拟邀請猴卿到偏殿說話。
” 玉帝此舉是經過深思熟慮.他想乘此機會,使用軟功拉攏玉面神猴,以便解決各種問題。
隻見玉面神猴起身稽首道:“小猴領旨。
” 外面發生了什麼事,他早已心中了然。
于是玉帝也站起身來,領着玉面神猴退入偏殿。
靈霄寶殿中,群仙諸佛衆神聖都感到萬分驚異,因玉皇大帝是自幼修道,辛苦地經過一千七百五十多次大劫,每一大劫須曆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以及無數次的小劫,每一小劫須曆五百年,方能享受如此尊位,但現在,卻竟然以這樣的恩遇對待玉面神猴,那是自古以來所從未有過的事情,可謂異數。
因此,殿中議論紛纭不息,發出了一陣騷動,但這騷動立刻被一位值殿神将的大叫之聲所平息。
隻聽得那神将高聲道:“不好了!天巧天機地巧星座黑暗無光,三位星君不知何在,是兇是吉,無法查明。
” 他一邊說,一邊把包袱交還太白金星,那就是吳剛從月球上揀來那些小旗徽章和儀器等物的包袱。
神将對着太白金星作了一揖,出殿而去。
這神将的那些話又引發了殿中一陣騷動. 不料,過了片時,這神将又忽匆匆地奔進殿來,他的大聲說話又平息了殿中的騷動。
神将高聲道:“不好了!殿外雲霧重重疊疊,伸手不見五指,視線不清,隻聽到在層雲密霧中,有一陣獅吼象牛叫鳴混雜的聲音,自近而遠,好像是朝着南天門外的方向逃去,因此,小神特來報告。
” “那一定是獅後犼象和青牛,它們是奉命釋放的。
”太上者君道。
“為何它們等到這時才走?奇哉!”燃燈古佛道。
“但層雲密霧是從何處而來?”地母娘娘道。
“奇怪……”太上老君和燃燈古佛異口同聲地道。
“有何奇怪!天上無雲不成天,無霧不成雲,有雲有霧,正是天上的好現象,諸位道友不必猜疑。
”妖魔國的撼天煞神有心無心地道,因目前玉面神猴不在這裡,他就有權說話. “撼天道友說得有理”,燃燈古佛道. 殿中的情況暫時擱置不談。
再說玉帝領了玉面神猴進入偏殿,分别在上下首坐定,值殿使者奉上香茗後,退出殿外。
· 玉面神猴不驚不慌,神态自然,恭敬地拱手作禮,向玉帝問道:“大帝叫小猴到此,不知有何吩咐?” 玉帝道:“猴卿,你道行高妙,見識卓然傑出,不知尊師是哪一位,可否見告?” 玉面神猴答道:“不敢說謊,小猴并無師承,但也可說有幹百個師父.” 玉帝驚奇地問道:“聯不明白你的意思,既無師承,何來千百個師父,道行如何修成?” 玉面神猴慚顔地答道:“在大帝之前,不敢瞞騙。
小猴的道行法術都是從東偷西盜,南抄北襲而來。
” 玉帝迷惑地道:“這事如何說起?” 玉面神猴道:“小猴修煉成道,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
凡是古今有名的仙佛神聖和妖魔精怪修煉之所,小猴都曾親曆其境。
當他們正在修煉時,小猴使用隐身潛影之法,化作透明無形的軀殼,暗中在旁窺視,研究他們的修煉之法,以資借鏡.由于特殊的隐身無形法術,他們都看不到小猴,但小猴卻能看到對方。
所以,很容易學到他們的法道,而不為事主發覺。
不僅如此,小猴也曾偷閱許多仙佛神聖所有的天書、秘本、密件、摘要、筆記等,過目不忘,把他們一切的正邪法道再行詳研,舍舊取新,豁然領悟,融合貫通,都由小猴集其大成。
因此,他們都是小猴的師父,但也可說不是小猴的師父.當然,這種偷竊的行徑,形如盜賊,為大雅所不齒,但小猴雖是畜牲,頗知好歹,對于那些事主在暗中也有報答。
譬如,某仙佛某神聖在修行時,常有邪道前去侵犯,卻都被小猴驅散遁走。
某妖某怪在修煉中走火入魔,命在旦夕,小猴常在暗中救治,使他們逃過一劫。
有時,遇見正邪相鬥的場面,其中如有事主在内,小猴一定幫助他.諸如此類,講不勝講。
” 玉帝聽了,心裡暗驚,但他面不改色,又自然地道:“怪不得猴卿的道行這樣精妙,原來許多仙佛神聖,妖魔精怪的法道都集中在你身上,可喜可賀,但不知猴卿何時得道?” 玉面神猴道,“這事說來話長……混沌初開,乾坤始奠,小猴已得天精地髓的化育,生于昆岡,若論年歲,可與盤古氏稱兄道弟,但他卻是小猴最看不起的人物。
當時盤古氏驅殺百獸,非常殘酷,小猴親眼看到,心中萬分不忍,從此蓄意修道,學習長生,鍛煉本領,總算托天之福,屢逢奇遇,才得修成萬劫不壞之身,煉成無比的武功和法術。
若當時小猴不見盤古氏驅殺百獸的慘狀,也不會去學本領,修長生。
百獸被害,對小猴印象太深,所以得道之後,立誓要阻止任何仙佛神聖虐待異類。
” 玉帝道,“玉出昆岡,原來你是混沌玉猴,失敬了。
” 玉面神猴道:“多謝大帝賜我嘉名,從此小猴要改稱玉猴了。
” 玉帝心裡想道,“朕偶然說一句混沌玉猴’,倒被他所利用了,傳揚出去,一定會增其威聲不少,下次說話倒要小心。
” 玉帝想罷,接着道:“南鬥北鬥的生死天祿簿上,上自盤古,下至一蟲一豸,都有詳細記錄,但為何不見猴卿之名,這倒奇了,不知猴卿一向隐居何處?” 玉猴道:“小猴生于昆岡的玉石之中,尚未出世,巳通靈性,玉石由工藝之神琢成球形,上有小孔如錢,小猴可從孔内向外窺望,因此,見到百獸負傷,紛紛逃到昆岡,又見盤古氏追來驅殺。
當時其中有一負傷的猛虎,想是腹中饑餓,它見到玉球,誤當食物,一口吞入腹内。
後來那猛虎被盤古氏擊死,玉球便留在死虎腹中,不知道過了多少年月,直到虎屍風化,玉球複出,小猴才能重見天日。
當南鬥北鬥編制生死天祿簿時,可能小猴尚在虎屍内的玉球之中,所以小猴之名未蒙錄入。
不過,到底是不是這個原因,小猴也不知道。
” 玉帝聽了,極感驚異,道:“想來就是這個原因,真是奇事,但不知猴卿如何破球而出?” 玉猴道:“小猴在玉球之中,受到了天地靈氣,日月精華,不覺饑餓,不知寒暑,歲複歲,年又年,經過于許多春秋,昆岡高矗雲霄,罡風猛烈,氣候嚴寒,玉球早已硬化,同時小猴身體也漸漸長大,覺得玉球容積太小,轉寬不便,很不舒服,因此,靈機一動,把身體用力傾斜一邊,使玉球失去重心,自動滾轉。
圓形玉球,一經潑動,無法停止,即刻從昆岡上滾下山坡,與岩石猛撞,砰然一聲大響,頓時玉碎球破,小猴乃得出世,見到天地世界。
當玉球滾動時,滾得小猴頭昏腦脹,極為難受,心想這次一定要死了,不料命不該絕,絕處逢生,很奇怪的,小猴一出玉球,猴身見風,立刻暴長,腹中頓時覺得饑餓……” 這裡,作者必須補述:當玉猴破球出世時,其實他并不是猴,而是人類。
他一出玉球,身軀暴長,赤身裸體,處于昆岡的山坡裡,冰天雪地,奇寒難當。
當時,在那處,恰巧有一巨型的死猴,想來它是盤古氏,或他的手下,驅殺百獸時所遺留的犧牲者之一,橫屍山坡附近,因昆岡嚴寒,屍未腐化。
來得正好,玉猴就奔跑過去,剝取了那猴屍的毛皮,套在他自己身上,不長不短,适合身材。
他覺得猴比人更易接近獸類,這有什麼不好?因此,他就自以為猴. 關于這事,他并未對玉帝官明,而且,在過去,他也從未告訴别人。
他本身既然自認為“猴”,誰能想到他實際上卻是“人類”。
玉猴接着往下說道;“好在昆岡到處都有雪梨和無花果,小猴就以此二物充饑。
于是每天得食,道行增高,突飛猛進。
後來昆岡的雪梨和無花果幾乎都被吃光,小猴又另謀就食的出路,跑到天山,采取雪蓮大啖,功力道行又增加不少。
” 玉帝道:“雪梨,無花果,以及雪蓮雖都是人間的奇珍異物,但從‘上界’的眼光看來,究竟微不足道,猴卿一定還吃過其他更名貴的東西,否則,你的功力決不能到達現在那樣的程度,是抑不是?” 玉猴道:“大帝說得是。
小猴的确遍嘗了很多珍異罕有之品,不過說出來,很不光彩,有失體面,不說也罷!” 玉帝道:“在朕前面,不妨直說,一切恕你無罪.” 玉猴一邊起身拱手作禮後,又複坐下,一邊說道:“既然無罪,先謝大帝。
後來天山的雪蓮幾乎又被小猴吃光,看來小猴的糧食就将發生恐慌,因此,索性離開天山,雲遊天下,凡是深山冷坳,無邊森林,人迹不到之處,無不前往探尋,發掘到不少的珍品,大利小猴的口福……例如萬年人參,千年靈芝,奇果異菌,都曾嘗到。
又後來,那些東西也将吃光,逼得小猴隻好另動腦筋,就想到仙家和佛家的範圍。
大帝,你知道,人間的珍品無人管理,可以任我取食,但要動用仙佛的一草一木,談何容易?所以小猴隻有一個辦法——偷。
首先小猴到南極仙翁老壽星的居處,任意采服仙草,省得麻煩,連根拔來就吃。
那處雖有鶴鹿兩童守護,但我當他們像‘屁彈過’。
第二次小猴到鎮元子那邊,偷吃了他的三隻‘人參果’。
吃了一隻人參果,可多活四萬七千年,小猴一口氣連吃三隻,延年增壽,大大有益。
第三次,小猴到西王母的瑤池.先摘十多個蟠桃嘗新,這是小猴最最所愛之物,越吃越要吃,索性大吃。
小猴三次作賊偷食,都能順利得手,從此膽量更大了.後來凡是寰宇紫府,小猴都要過訪,即使鹫嶺祗園,也無不光臨,大吃交梨火棗,狂飲玉釀金漿,每逢吃剩有餘,老實不客氣,順手牽羊帶着就走,以備不時之需。
仙家的食品非常豐富,但佛家吃的惟有饅頭粟米,青菜芋頭,非常清苦,吃起來,沒有味,小猴去了一二次,以後就不去了。
再後來,小猴的膽量愈偷愈大,常常私入你——大帝的禦廚,偷吃百味珍懂,瓊漿玉液,珍果佳釀,好在禦廚之中,存貨充足,小猴吃一些絕無問題,同時那些廚工雜役也在偷吃,他們既可偷吃,難道小猴吃不得?希望大帝不要生氣.過去小猴一向是吃素的,但自從偷吃了禦廚裡的東西之後,就開葷了,覺得葷的比索的好吃得多,于是變成了老饕。
所以,如今小猴葷素不忌,樣樣都吃,不過,偷偷摸摸地吃,多少有些顧慮,總覺吃得不大舒服.因此,小猴鬥膽要求,幾時有便,要想向大帝叨擾一頓,不知能否如願?不過,小猴有一重要聲明:偷吃是過去的事,現在小猴早巳不偷了.” 玉帝笑道:“三年不作賊,自己先坦白.下次天宮開會,朕一定賜你禦宴全席,現在,嗳……朕想起來了,記得過去,很久以前,太上老君的丹房裡,時常失去寶貴金丹仙丸.他屢次前來報失,朕曾命糾察靈官,緝訪賊蹤,但屢次不得要領,最後,朕曾疑心又是孫悟空的傑作,但詳查之下,證明他自成佛以後,早巳歸正,并不是他所愉,現在想來,那一定也是你偷的.” 玉猴慚顔地道:“是,這案子也是小猴做的。
剛才沒有坦白,應向大帝告罪。
小猴一向對太上老君沒有好感,心裡早有成見,認為他是老糊塗,怎麼他也會發覺失竊?這證明他并不糊塗,怪不得小猴有幾次降臨,在他的丹房裡找不到金丹仙藥,後來又到他的雲房,也遍尋不得,害得小猴幾次空手而回,徒勞無功,原來他已把那些珍品轉移别處……奸狡猾的老家夥,哦!……原來如此.不過,小猴作案,素來是謀定而後動的,不像本族的孫悟空。
他是笨賊,亂偷東西,事後即被發覺。
小猴就不同,先打聽戶主是誰?有何珍品?數量多否?多則去偷,少則犯不着,但每次隻偷總數的百分之二三,最多也不過百分之五,這樣使失主損失輕微,自然不痛不癢,且小猴輪流地專偷大戶,因為他們吃虧得起,不像小戶,損失一些就要肉痛。
兜率宮是大戶之一,在二千年内,小猴最少去偷過三十次的金丹仙丸。
唉!他那邊好吃的東西多啦!多得很,施舍給我吃些,應該是不在乎的,不料他竟然如此吝啬,把珍品轉移陣地,同時還要向大帝報案……” 玉帝道:“偷食雖是小事,但究竟有傷品德。
‘往者不谏,來者可追’,希望猴卿以後專做正事,為宇宙造福,不知你能否聽從?” 玉猴道:“小猴自當遵命。
” 玉帝心想,這猴頭的出處來曆已經問明,現在要談正事了. 于是他說道:“以猴卿的才能,前程大可發展,但為何卻在妖魔國服務?你與通天教主有何關系?他的聲譽并不好聽呀!” 玉猴心竅百通,鑒毫察傲,豈有不知玉帝的用意所在? 他笑了一笑,道:“小猴原是畜牲,僥幸得道成了妖魔,不為妖魔國服務,叫我到哪裡去呢?敝王通天教主性雖暴燥,但粗中有細,深明事理,這決不是一般仙佛所能望其項背.小猴與他相識,巳達二千多年,因此,對他的一切作為,都有深刻了解,有些事局外人是不明白的.” 玉帝道:“猴卿與通天教主如何相識,可否見告?” 于是玉猴說出下面一段經過…… “我本是陳年老猴,荒外妖魔,自己也不知道活了多少年,多少歲? 自從太古時代以來,除非必要,我一向不理外務,無論天上地下鬧得如何天翻地覆,烏煙瘴氣,都置身事外,不聞不問,隻在大荒之北,抱頭安睡. 不料我在二千多年前,忽然靜極思動,雲遊天下,道經妖魔國,遠遠望見天空之上,黑雲擋道,蜂擁而來,心極驚奇。
好奇心一發,不可收拾。
我連忙停住雲腳,施用隐形潛影之法,在旁等待。
不久,一個老道士,面色憔悴,形容枯槁,率頓着一群妖魔在雲端出現。
那批妖魔個個垂頭喪氣,行色匆匆,有的受了創傷,渾身是血,有的因傷勢過重,處于死亡的邊緣,由其同伴負在肩上。
我見了此情此景,不忍之心油然而生。
這種現象,頓時引起我回憶到過去盤古氏時代,驅殺百獸那樣的慘狀,呈現在我的眼前,于是我忍耐不住,要問明情由,同時,心裡暗想:當年我雖已通靈,但尚未成道,隻得眼巴巴看着盤古氏殘害異類,極感痛恨,可惜愛莫能助.目前情況不同,我己經修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難道還要眼巴巴看着不理嗎?不可以,決計不可以。
我終于從隐身法中現出身來,攔住那老道士的去路,高聲道;“請道友暫留仙步,在下有事借問.” 那老道士看到無形之中突然出現一個猴精,攔住去路,大吃一驚。
他雙目炯炯,威儀非凡,盯着我上下一瞟,然後道:“台端是何方神聖,攔住我等,有何用意?” 當時,我答遭:“在下乃是荒外老猴,不入王化的妖精,對你道長并無惡意,隻是路過這裡,見到你們如此狼狽,好像是戰敗逃歸,不知有否敵人追來?如果有的話,好讓在下替你們抵擋一陣.” 老道士聽了我的話,拱手道:“原來如此,多謝了,但這是貧道自己的事,且後路并無敵人追來,不敢煩勞大駕。
後會有期,告辭了!” 老道士一邊說,一邊要想舉步前進。
他的行動立刻被我阻住,因我一定要問明根由。
我說道;“且慢!後面既無追兵,還請道長暫留片刻,再談幾句,不知尊意如何?” 那老道士心裡似乎不大高興,冷冷地道:“有話請說,貧道有急事待辦,不便多留。
” 我說道:“在下看到道長必是道行高深,好像是個大羅金仙,但何故落得這樣地步?想來道長的敵人必是大有來曆的。
” 那老道士又冷冷地道;“素昧平生,不說也罷。
告辭了!”他說着,又想動步走路。
我又阻他前進,道;“又不是去救火,道長何必如此心急?我老猴再想問一句話。
” 那老道士不耐煩地道:“我在火裡,你在水裡。
你這猴精不要再胡纏,有話快說,快說!” “請問道長是何方之仙?”我問道。
“貧遭乃是通天教主!”那老道士答道. “噢!原來是魔國的國王——通天小猴.”我随口說道。
那老道士聽了我的話,勃然作色,因為我無意中在衆妖魔前面說出了他的原身,觸犯他的大忌,同時我看到:在他身後那些妖魔的臉上都表現着驚疑神色,顯然他們以前并不知道自己的國王竟是猴精,現在忽被點穿,自然感到驚疑。
那時隻聽得通天教主大聲喝道;“逆畜,住口!” 我也不是平凡之輩,哪裡受得住他那樣吆五喝六。
當時我雖自知失言,不該當衆點破他的原身,但對方既以粗言相對,我就不甘示弱,于是也不客氣地道;“你我都是畜牲,同族何必遮羞,難道做猴精不好嗎?若論輩份,你這通天小猴還是我幾十百代以下的後輩。
” 此言一出,通天教主大感憤怒,道:“什麼?你說什麼?” “什麼,你不知道嗎?我是你幾十百代以前的老祖宗!” 通天教主大怒道:“逆畜!放肆。
想你一個小小的猴妖,尚未成精,竟敢在大羅金仙前面,胡說八道,亂讨便宜,今天我若不施懲戒,你也不知天高地厚……”他一邊說,一邊伸出冷拳,向我當胸打來。
他本是長臂通天猴出身,猴臂能縮能伸,能長能短,萬分厲害,這一舉的威力強大非凡,如被擊中,決不是一般的神仙所能忍受得住。
“來而不往非禮也!”我也一方面挺起胸膛,故意讓他擊中,又用力向内一吸,吸住他的拳頭,使它收不回去,另一方面大聲道:“小輩,目無尊長,還當了得,理應教訓.” 于是我用手在他的臉上,左右開弓,給他吃了兩記響亮的耳光,同時胸膛又向外輕輕一挺,把他直跌出去.他立足不穩,幾乎翻下雲端。
通天教主被我打了兩下巴掌,知道了我的能耐,似乎相信了我的話,因此不再繼續發怒。
這就是他粗中有細的好處。
隻聽得他說道:“尊駕既然說是我族遠代的祖宗,必知前朝隐事,可否說出一二?” 小猴道:“你的老祖宗是在盤古氏時代出世,素來不問外事.” 通天教主道;“這樣怎能使貧道相信?” 我說道:“容易,容易,讓你的老祖宗顯出一點顔色給你看看,好叫你心服口服……” 于是我雙目疑神.當即發出兩道精光,直射五萬裡以外,精光之火燒毀十多個荒蕪的小星球,紛紛變成了流星,在太空中墜毀。
通天教主見了,大驚失色,連忙稽首作禮,口稱“老前輩恕罪……” 那些随從的妖魔早已吓得魂不附體,個個叩頭跪拜。
我哈哈大笑,道:“你們都起來!何必這樣客氣?不要前倨後恭就好了.” 這時,通天教主又對我作了一揖,道:“不知前輩的道行如此精深,剛才多多得罪,敬請見諒。
” 我說道:“你又要客氣了,不必不必,你們到底為了何事,弄得如此狼狽?” 通天教主道:“這裡不便說話,拟請前輩同到敝國一行,以便詳細奉告.” 我們到了妖魔國的王宮——“碧遊宮”,通天教主告訴我:他們剛才是從萬仙陣中戰敗逃回,對方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接引佛和準提佛。
在這一戰役中,妖魔國的精粹傷亡殆盡。
他說罷,随即落下仙淚,痛哭失聲。
我說:“怎麼!他們兩仙雙佛,四位打你一個,豈有此理.你想不想報仇?” 通天教主道:“雖想何益,隻怕無能為力了。
” 我說道:“不妨,你我本是同族,讓我助你一臂之力如何?” 通天教主聽了,大喜,當即起身稽首,誠懇地道:“既然前輩相助,我等情願尊你為魔國之王,以便共舉大事.” 我說;“這倒不必!小小妖魔國的王位豈在我的眼中?何況我性喜自由,決不願為俗務所累,既已答應助你,一言為定。
” 通天教主再三要求讓位,但我再四推辭,後來總算我勉強應承了擔任一個副座的虛名,通天教主才肯罷休. 我從不過問國事,僅僅是教導衆妖魔修煉成仙的方法而已。
從此之後,通天教主待我以長輩之禮,極為恭敬,不敢以君主自居。
我在旁觀察多年,覺得他雖是妖魔出身,卻有仁者之風,因此,我贈給他一顆千萬年才能成熟的寶菌,制丹口服,使他的功力增進不少,同時衆妖魔也都分享珍品。
現在妖魔國已經人才濟濟,論實力決不輸于仙佛二國,要報仇随時可以發動. 依照敝王通天教主之意,就要立即報仇,但我主張先禮後兵。
所以,現在乘天宮會議之便,特由我領導出席,提出種種問題,希望大帝作主,兼用軟硬方法,說服各國答應我的條件,以免上界發生混亂狀态……” 玉帝聽了玉猴上述的一番言論,心中大驚,想道:“這猴頭能夠擊敗佛祖,力勝太上元始,威挫佛國三位菩薩,道行之深難察其底,即使小小的獅首力士,也竟然能打傷元始天尊,其他可以想像。
假如魔國一旦作亂,天上定将大動幹戈,後患無窮,為之奈何……如何是好?……啊!有了,朕不妨試用原有計劃,進行釜底抽薪.” 于是玉帝道:“猴卿久居魔國,屈居副座,朕竊以為大才小用。
朕對猴卿極為重視……依照朕的看法,天國的政體萬古未變,似已陳舊,漸漸不合時宜,因此,朕拟封你為混沌大羅金仙,萬國總監,留在天國,助朕改革政事,不知你的意見如何?” 玉猴在玉帝之前,處處做到顯辯于讷,露鋒在鈍,所以,當他聽得玉帝欲以高官厚爵籠絡自己,早已胸有成竹,知道這是釜底抽薪之計,他心想道:“本玉猴何不将計就計,使他中計?” 當時他假裝喜歡的樣子,同時他深知對上級謙恭是本份,對平輩謙遜是和善,對下級謙虛是高貴,對衆人謙讓是美德,所以在表面上,他不得不推辭一番. 于是他恭敬地離座,向玉帝拱手作禮道;“小猴本是荒外妖精,不懂禮義,決難擔任這樣的高位,何況以妖精身份,作萬國總監,可能各國不服,反使大帝為難,因此,小猴不敢答應,還望大帝收回成命.” 玉帝道;“這是朕的命令,諒各國必不敢反對,猴卿不要椎辭。
你如果答應,朕賜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 玉猴心想道;“有吃,倒是好事。
不過,有任務在身,不可貪小口福而壞大事情,本玉猴何不再用一計,使玉帝增加信心。
” 于是他又假作欣然的态度,拱手作禮道:“不瞞大帝,講到吃,小猴最為喜歡,何況是天宮的禦廚,食品一定精美,這一點,小猴可以考慮。
” 。
玉帝是個忠厚長者,以為這猴頭說:“可以考慮”,自己的計策成功了,實不知那玉猴狡猾萬分,口頭雖巳答應,心中另有打算,使玉帝大上其當,以後他在天國搞出許多不平凡的禍事。
玉帝見到玉猴業已答應,心中大喜,随即說道:“猴卿既已答應,朕拟以後為你建造一座總監仙宮,讓你享受天國的榮華富貴。
” 玉猴聽了,立即起身離座,拱手作禮,道:“多謝大帝的洪恩。
” 玉帝與玉猴在偏殿密談後,就回到靈霄寶殿,面部都顯出喜色,群仙諸佛衆神聖連忙起身相迎,等到各就本位之後,太白金星道:“會議立即繼續。
” 玉帝道:“朕的意見,希望各國立即先釋放妖魔國的臣民,然後再由妖魔國釋放各國的仙佛神聖,不知各位有無異議?” 太上老君道;“既是我皇的意見,老臣怎敢反對.” 燃燈古佛道;“臣遵命。
” 地母娘娘接着道;“老身領旨。
” 這時,仙佛神聖都以為玉帝與猴精在偏殿密談,雙方已有默契,所以現在聽到玉帝這樣說,誰也不敢反對,包括太陽神在内。
玉帝見到他們都不反對,于是又道;“最近天聽地察仙師,過去現在未來佛,和天機星君失蹤的事,猴卿有何意見?” 太白金星接連補充道:“天巧,天機和地巧三位星君也失蹤了!” 玉帝吃了一驚,又重複道:“猴卿,對于那件事,你的看法如何?” 玉猴不慌不忙地道:“那些仙佛神聖同時失蹤,并不能證明都和妖魔國有關,但可能是,或許不是,且待小猴回國以後查明,是或不是,有關或無關,當另報告。
” “如果是,還請貴國一并釋放。
”太上老君與燃燈古佛異口同聲地道。
“這個當然!”玉猴道。
太白金星道:“現在應該讨論妖魔國的(丙)項議案:‘妖魔國遣派下凡的妖魔是否應立即召回’問題。
” 太上老君道:“妖魔國的妖魔,在下界作惡多端,理應立即召回。
” 玉猴道;“不然,那要看上界諸國是否也立即召回在下界的仙佛神聖.假如各國召回下凡的仙佛神聖,敝國一定步其後塵。
至于妖魔在下界作惡問題,那是雙方的立場不同,所以觀點各異。
我們的看法卻是仙佛神聖在下界作惡多端。
” 燃燈古佛道;“仙佛神聖下凡,都有正當任務,對人間有利,但不知妖魔下凡,有何作用,請玉面神猴解釋。
” 玉猴道;“古佛有所不知,奉猴已由大帝賜名為玉猴,玉面神猴之名已經不用了。
” 燃燈古佛與在座的仙佛神聖聽到玉帝居然會給他改名“玉猴”,且玉帝與玉猴連在一起,有失雅聽,心裡都很驚異,對于玉帝為何要如此寵愛玉猴,尤覺大惑不解. 燃燈古佛又道,“善哉,善哉,恭喜玉猴!”他心裡想道:“玉面神猴之名比‘玉猴’要好聽得多,但那猴頭竟然喜愛‘玉猴’,這畜牲真是畜牲。
其實這猴頭不過是想借玉帝之威來誇耀自己而已。
” 玉猴見到自己新取的名字,已為衆所公認,心中大悅,于是道:“仙佛神聖下凡雖有正當任務,但妖魔下凡也有同樣的使命。
下凡的仙佛神聖之中,也有迷失本性的,而許多妖魔被遣下凡,其品質卻不遜于仙佛神聖,并未迷失本性。
本玉猴認為在下界的仙佛神聖,和在下界的妖魔精怪之間,并無區别。
迷失了本性的仙佛神聖就可變為妖魔精怪,而成了正果的妖魔精怪也可成為仙佛神聖。
一念之間,正能變邪,邪也能變正.譬如;八仙中的張果者,本是混沌以來的白蝙蝠修煉成仙;本族的孫悟空也是以猴精而成為戰鬥勝佛,人間有許多地方,供奉蛇神和龍神,且當地百姓特為建廟立碑,紀念善績;唐朝名将薛禮原是白虎星投胎,宋代忠臣嶽飛乃是大鵬鳥轉世,至于其他成了正果的妖魔精怪入世為人,在人間報恩行善,可敬可泣的事迹之多不可勝計.所以,妖魔精怪雖都是醜惡的名字,但在他們的本質上決不會全是醜惡的。
如果諸位的心理上先存在這種成見,那麼,你們名義上雖是仙佛神聖,但實質上已經不是仙佛神聖了。
因此,本玉猴必須要堅持原則,暫時不作召回下界妖魔的打算,除非仙佛等國先采取這個行動。
” 殿中的仙佛神聖聽了玉猴的發盲,有的認為他說得有理,有的認為毫無道理,有的認為他強詞奪理,所謂“情虛多辯”,“理得寡言”.于是議論紛壇,鬧成一片。
在天宮會議中,這是一個小問題,不值得争論,因在下界為人的妖魔精怪,雖能在某一段時期内,興風作浪,擾亂人間,但究竟還有許多在下界為人有仙佛神聖監視着,所以下凡的妖魔精怪最後還是起不了什麼大作用. 經過太上老君和燃燈古佛通了心語之後,他們暗中決定,就同意玉猴的主張。
太上老君終于起身道:“本仙附議玉猴的提案。
” 妖魔國的問題總算獲得妥協. 于是太白金星高聲道:“請文曲星君将妖魔國的決議镌入記錄.” 玉帝見到各國的議案都已定局,覺得天廷會議的過程中雖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到現在為止,這次會議還算是開得成功的。
他說道:“衆卿是否還有其他的議案補充?有請提出,無即散會。
” 會場中一片靜寂. 于是太白金星請太上老君緻閉幕詞。
太上老君起身講話,大意是:“天廷會議經過三十年籌備,中間依賴各國誠心合作,精神團結,始能收集議程的初步意見。
本來會議的日期還要等待三年之後,但鑒于目前宇宙間的實際情況變化太大,各國的形勢越來越壞,嚴重程度已将不可收拾,因此,我皇決定要提前舉行緊急會議。
在會議的過程中,各國的意見雖互有差異,但原則上都能獲得妥協,這是可喜的。
天上學問,并非個别的仙佛神聖的才智所能鑽研,天下事業,亦非個别妖魔精怪的力量所能完成,所以正邪之間必須互相調劑,共同協商,解決天上天下的一切問題。
來日方長,困難極多,希望各國代表回到本國之後,首先負起實行這次天廷會議所議決有關提案的責任,能夠起帶頭作用,克服任何困難,獲得最後成功。
” 于是靈霄寶殿之中哄起一陣歡呼,三呼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着,太白金星高聲道;“奏樂!” 這時殿角傳出一阕“天宮樂”的曲子,這是天上遇到喜慶之事才能演奏的。
在響亮動聽的樂聲中,玉帝起身進入内殿,接着各國的首席代表都相互拱手稽首,或合十作禮,算作告别,遂即各自率領随從,循序出殿。
妖魔國的玉猴一出寶殿,便向身後随從作一手勢,急步前行,首先沖出南天門,駕起“火速雲”,飛回本國。
佛國的燃燈古佛因急于探視佛祖傷勢,也匆忙地帶着随從,出了南天門,駕起樣雲,向西方而去. 仙國的太上老君先要探看元始天尊的傷勢如何。
他出了會場,就向天醫處走去,後面跟随着南極仙翁,鎮元子和九天玄女等。
太空國的太陽神身負重傷,他一面吩咐吳剛去招呼嫦娥,護返月球,一面率領各位星君走出了南天門,駕雲返國。
地國的地母娘娘囑咐全體随從先行回國,而她自己則進入内殿,去向天國的第一夫人——玉後請安問好。
她們原是好友,雙方已有五百年未曾見面,這次她前往拜谒,在友誼和禮貌上是必要的. 水國的龍王們也帶着随從,急返本國。
最傷心的是鬼國的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
他已是有國難歸,彷徨失踞,心中好不凄然,但太白金星陪伴他到達西天門内的一座‘西靈神宮”,暫作栖身之所,流亡之處。
該殿已由玉帝撥給他作為恢複鬼國的總部。
列國代表們各奔前程,暫不細述。
隻聽得太上老君道:“自本仙得道,西出函關以來,一部‘道德經’遍傳地國,弟子莊周,承我道法,著作《莊子》,使我道教發揚光大.其實道教遠在四千六百多年前,已在地國的許多區域由軒轅黃帝開端,本仙不過闡明其道,而張天師道陵也以出世和入世的功夫傳流道教。
當時道陵天師以忠孝仁信和順六字真訣為基本原則,又以煉丹符咒之術行世,從學者曆代不衰.後來道教又分為許多派别,非常複雜,主要的有積善道派,經典道派,占驗道派,丹鼎道派與符錄道派,其中以張天師的符錄道派為道教的領導中心,而他的後裔就是符錄正一教的教主……” 太上老君繼續道:“曆代的羽客黃冠大都精于醫治疑難雜症,驅鬼祛邪,燒丹煉汞,消災解難,他們挾技濟世,曆朝名道輩出,例如許遜、黃石公、左慈、葛仙翁、孫登、陣抟、董奉、樂巴、邱處機等,個個都有奇迹流傳人間,是以曆朝的君王,對道教也有封爵授祿之舉,上自帝後士大夫,下至名家婦女,販夫走卒,無不信仰道教。
當然,也有一批不良分子,假借道教為掩護,以斂财害民,甚至使用左道旁門之法,妖言惑民,教徒逾千成萬,擁衆造反作亂,導緻人間禍端,這種事例,也是曆代恒見不鮮.總而言之,道教能在地國各區域興旺,經過許多朝代,中途雖是有盛有衰,但迄今依然深镌于人民的心目中,可知過程并不簡單……” 太上老君說到這裡,忽然深深地歎一口氣,接着道:“唉!世事變幻,好景不常,近年來,道教在下界受到了重大打擊,一切遭遇,可能比佛教更為悲慘。
和尚以清靜寂滅,與世無争為本,尚且要被無神論的統治者所忌,但道士有時還做不到與世無争,當然要受到更殘酷的清算,詳情一言難盡。
唉!……為今之計,要重興道教,恢複舊觀,本仙已感技窮,無能為力,因現在地國各區域的道士,不是羽化屍解,便是亡命海外,海外的羽客黃冠雖有道教組織,但勢力薄弱,誠難寄予厚望,何況他們俗緣未脫,法術不高,平時所作所為,也沒有出類拔萃的表現,怎能獲取百姓的全力擁護和衷心信仰?唉,道教完了!天上的神仙雖多,但都沒有興教濟世之才。
目前仙國的張天師道陵可能已被鬼國叛徒所困,自顧不暇;本仙年高,不便負荷實際責任;莊周豪放不羁,嫉世惡俗,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黃石公辟谷絕粒,不過獨善其身,除非他能重遣像張良那樣的人物,入世運籌,許遜(旌陽)供職天廷,分身乏術;葛玄吐飯成蜂,樂巴呃酒滅火,形同江湖術士,炫耀有餘,号召不足;陳抟性懶貪睡,難成大事;董奉僅可治病,孫登不能徇俗,俱無正用,但目前惟有二位神仙尚可勉強調派:(一)左慈仙師,(二)邱處機仙師.本仙的意思是:派左仙師下凡,必須使用種種法術,點化那些反對道教的人們,好像他當年點化曹瞞那樣.同時再派遣邱仙師下凡,主持道教複興,啟發百姓對道教教義的信仰.這種措施不知是否妥當,希望在座各位參加意見.”太上老君講完了話,向殿中各代表們作一圓拱,然後坐下. “老身贊成仙祖的主張。
”地母娘娘首先附議. “本佛也同意。
”燃燈古佛接着道. 除了玉面神猴之外,其他各國的代表都随聲附和。
“金星呢?太白金星何在?不要你叫‘記錄’,你要叫,現在可以叫‘記錄’了,你卻不叫,是何道理?”玉面神猴忽然大聲地責問道. “請文曲星君将上述決議寫入記錄。
”太白金星顫聲唱道。
原來金星三次叫喊‘記錄”,都被玉面神猴三次阻止,心甚懊惱,現在他雖知議案已經決定,但玉面神猴還未發言,可能再有節外生枝的事情,當他正在狐疑不決時,忽然又被這猴頭高聲責問,頓時吃了一驚,倉猝之間,連忙沖口叫喊“記錄”,但不争氣的喉嚨中偏在這時擁上一口濃痰,幾乎梗住喉嚨,他硬勁發音,卻使他的聲音變了質,變成了顫聲,好似唱歌,所以形容起來,隻能說是;“太白金星顫聲唱道。
”, 這種唱歌似的顫聲,引起了殿中的玉帝、群仙、諸佛以及衆神聖一陣大笑,包括這猴頭在内。
金星被他們笑得老臉發紅。
這時文曲星君已經關照地文星君把仙國的決議,寫入記錄. 于是他又朗聲報告。
(七)妖魔國議案: (甲)各國應立即釋放所有妖魔國的臣民, (乙)妖魔國應立即釋放散仙醉仙和一切其他仙佛神聖作為交換. (丙)妖魔國遣派下凡的妖魔是否應立即召回? 于是玉面神猴起身向玉帝拱手作禮道:“大帝在上,敝國的臣民被各國禁囚,受苦業已多年,理應早日釋放.等到我們所有的臣民回國以後,敝國也當立即釋放各國的仙佛神聖。
” “這樣做法,太不公平,為什麼不同時釋放?”太上老君責問道。
“是的,表面上确是不公平,但實際是公平的.”玉面神猴道. “本仙不明白,要請尊神指點迷津。
”太上老君道. “敝園的臣民大多數被囚在仙國、佛國、太空國和地國,你們四國勢力強大,決不是敝國單獨所能較長論短.因此,在策略上敝國應該留一餘地,同時在本神猴的心理上必須要有警惕,因為你們仙佛神聖做事,往往是,蝸牛式的,并且素來不講信義,譬如,剛才本神猴所指出的(一)天國的天律賞罰問題,(二)仙國殘殺異類問題,(三)佛國的靈山租賃,以及(四)反封神榜問題,拖延因循,未能立即解決,都可作為佐證。
由于你們行動緩慢,不講信義,本神猴就不能信任你們是否确能釋放敝國的臣民,除非你們先有事實表現。
天上的事情和人間一樣,決不可能絕對公平的,你們做的許多事情還不如我——一隻猢狲,我——本神猴雖是妖精,但說一是一,話二是二,素以信義為重,從不說诳.自本神猴成道無數萬年以來,遭遇困難,不知多少,所得經驗,也不知多少。
彼用剛,我以柔克之;彼用術,我以誠感之;彼使氣,我以理屈之;彼用武,我以力制之;披弱者,我不欺之;彼強者,我不畏之;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從今以後+本神猴決以信義行道,要管天上人間一切不平等的事情,并要平反過去一切的冤案,諸位若能假以時日,必可親眼看到……” 玉面神猴态度嚴肅地說到這裡,忽被殿中諸佛神聖的喧嘩之聲所打斷。
事實上,他的一番言論,好似一個定時炸彈,放置在天宮會議之中,具有重大的威脅性,使在座的各國代表和随從們都感到萬分驚悸,終于大家忍不住互相議論,使會場裡發出一片嘈雜聲,打斷了玉面神猴的言論. 他們議論紛壇,有的認為這猴頭大言不慚,好大喜功,不知羞恥,有的認為他這畜牲,不明禮節,居然敢在玉帝之前,口出狂語,言過其實,藐視天廷,罪實應誅,有的認為這怪物之言雖甘,其心或險,勿喜其言,應測其心,有的認為這妖精文能勝質,質不遜文,文質并茂,要比當年孫悟空犀利千倍,難纏萬倍,此猴一出,天上人間從此多事,有的正在驚歎,到底他是何方神聖, 竟有如此精妙的道行,論文則能舌戰群仙,理屈諸佛,論武則能擊敗佛祖,力勝太上元始,威震文殊普賢慈航,手指揮動之際,使太陽神和紀律天神受到損傷,論勢則不畏玉帝,論才則仙道佛法無不精通,真是可敬可畏;有的正在羨慕,認為他生性正直,真樸可愛,是非所在,威武不屈,妖魔國出此奇材,實是意想不到。
玉面神猴雙目四顧,已經明白自己的言論發生作用,于是擊掌三下,促使會場中群仙諸佛衆神聖停止議論之後,繼續道:“言猶未盡,各位何必驚慌!本神猴說話主張開門見山,不喜轉彎抹角,現在我并不計較‘數之得失’,隻要評論‘理之是非’。
請你們扪心自問,是否仙佛神聖不講信義?如果是,那麼,你們就應先釋放敝國的臣民,但本神猴可以保證:他們回國之日,便是敝國釋放各國的仙佛神聖之時。
” 這時,殿中一片靜寂,誰也不敢發言。
這時,殿外忽然奔入鎮元子。
他行色匆匆,直趨玉帝的案前,叩首作禮之後,急促地低聲奏道:“天聽地察仙師和過去未來現在佛都已失蹤了。
不知下落。
” 他的言語極輕,群仙諸佛衆神聖都沒有聽到. 他奏罷,退回原位,便和太上老君說話。
玉帝大驚,心裡明白這一定是妖魔國幹的好事.他正想發言,忽又看到殿外奔入一個天使,直到太白金星的身邊,附耳輕聲道:“天機星座已空,星君去向不明,遍尋不得,特來報告。
” 太白金星聽了,吃了一驚,神色失常;一邊揮手叫天使退去,一邊走到玉帝的身邊,也附耳輕聲報告. 玉帝驚上加驚,坐不安定;殿中的仙佛神聖雖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但卻能鑒貌辨色,心裡已經想到“不是好事”,其中尤以太上老君和燃燈古佛驚疑更甚. 隻聽得玉帝道:“會議暫停片刻,朕拟邀請猴卿到偏殿說話。
” 玉帝此舉是經過深思熟慮.他想乘此機會,使用軟功拉攏玉面神猴,以便解決各種問題。
隻見玉面神猴起身稽首道:“小猴領旨。
” 外面發生了什麼事,他早已心中了然。
于是玉帝也站起身來,領着玉面神猴退入偏殿。
靈霄寶殿中,群仙諸佛衆神聖都感到萬分驚異,因玉皇大帝是自幼修道,辛苦地經過一千七百五十多次大劫,每一大劫須曆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以及無數次的小劫,每一小劫須曆五百年,方能享受如此尊位,但現在,卻竟然以這樣的恩遇對待玉面神猴,那是自古以來所從未有過的事情,可謂異數。
因此,殿中議論紛纭不息,發出了一陣騷動,但這騷動立刻被一位值殿神将的大叫之聲所平息。
隻聽得那神将高聲道:“不好了!天巧天機地巧星座黑暗無光,三位星君不知何在,是兇是吉,無法查明。
” 他一邊說,一邊把包袱交還太白金星,那就是吳剛從月球上揀來那些小旗徽章和儀器等物的包袱。
神将對着太白金星作了一揖,出殿而去。
這神将的那些話又引發了殿中一陣騷動. 不料,過了片時,這神将又忽匆匆地奔進殿來,他的大聲說話又平息了殿中的騷動。
神将高聲道:“不好了!殿外雲霧重重疊疊,伸手不見五指,視線不清,隻聽到在層雲密霧中,有一陣獅吼象牛叫鳴混雜的聲音,自近而遠,好像是朝着南天門外的方向逃去,因此,小神特來報告。
” “那一定是獅後犼象和青牛,它們是奉命釋放的。
”太上者君道。
“為何它們等到這時才走?奇哉!”燃燈古佛道。
“但層雲密霧是從何處而來?”地母娘娘道。
“奇怪……”太上老君和燃燈古佛異口同聲地道。
“有何奇怪!天上無雲不成天,無霧不成雲,有雲有霧,正是天上的好現象,諸位道友不必猜疑。
”妖魔國的撼天煞神有心無心地道,因目前玉面神猴不在這裡,他就有權說話. “撼天道友說得有理”,燃燈古佛道. 殿中的情況暫時擱置不談。
再說玉帝領了玉面神猴進入偏殿,分别在上下首坐定,值殿使者奉上香茗後,退出殿外。
· 玉面神猴不驚不慌,神态自然,恭敬地拱手作禮,向玉帝問道:“大帝叫小猴到此,不知有何吩咐?” 玉帝道:“猴卿,你道行高妙,見識卓然傑出,不知尊師是哪一位,可否見告?” 玉面神猴答道:“不敢說謊,小猴并無師承,但也可說有幹百個師父.” 玉帝驚奇地問道:“聯不明白你的意思,既無師承,何來千百個師父,道行如何修成?” 玉面神猴慚顔地答道:“在大帝之前,不敢瞞騙。
小猴的道行法術都是從東偷西盜,南抄北襲而來。
” 玉帝迷惑地道:“這事如何說起?” 玉面神猴道:“小猴修煉成道,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
凡是古今有名的仙佛神聖和妖魔精怪修煉之所,小猴都曾親曆其境。
當他們正在修煉時,小猴使用隐身潛影之法,化作透明無形的軀殼,暗中在旁窺視,研究他們的修煉之法,以資借鏡.由于特殊的隐身無形法術,他們都看不到小猴,但小猴卻能看到對方。
所以,很容易學到他們的法道,而不為事主發覺。
不僅如此,小猴也曾偷閱許多仙佛神聖所有的天書、秘本、密件、摘要、筆記等,過目不忘,把他們一切的正邪法道再行詳研,舍舊取新,豁然領悟,融合貫通,都由小猴集其大成。
因此,他們都是小猴的師父,但也可說不是小猴的師父.當然,這種偷竊的行徑,形如盜賊,為大雅所不齒,但小猴雖是畜牲,頗知好歹,對于那些事主在暗中也有報答。
譬如,某仙佛某神聖在修行時,常有邪道前去侵犯,卻都被小猴驅散遁走。
某妖某怪在修煉中走火入魔,命在旦夕,小猴常在暗中救治,使他們逃過一劫。
有時,遇見正邪相鬥的場面,其中如有事主在内,小猴一定幫助他.諸如此類,講不勝講。
” 玉帝聽了,心裡暗驚,但他面不改色,又自然地道:“怪不得猴卿的道行這樣精妙,原來許多仙佛神聖,妖魔精怪的法道都集中在你身上,可喜可賀,但不知猴卿何時得道?” 玉面神猴道,“這事說來話長……混沌初開,乾坤始奠,小猴已得天精地髓的化育,生于昆岡,若論年歲,可與盤古氏稱兄道弟,但他卻是小猴最看不起的人物。
當時盤古氏驅殺百獸,非常殘酷,小猴親眼看到,心中萬分不忍,從此蓄意修道,學習長生,鍛煉本領,總算托天之福,屢逢奇遇,才得修成萬劫不壞之身,煉成無比的武功和法術。
若當時小猴不見盤古氏驅殺百獸的慘狀,也不會去學本領,修長生。
百獸被害,對小猴印象太深,所以得道之後,立誓要阻止任何仙佛神聖虐待異類。
” 玉帝道,“玉出昆岡,原來你是混沌玉猴,失敬了。
” 玉面神猴道:“多謝大帝賜我嘉名,從此小猴要改稱玉猴了。
” 玉帝心裡想道,“朕偶然說一句混沌玉猴’,倒被他所利用了,傳揚出去,一定會增其威聲不少,下次說話倒要小心。
” 玉帝想罷,接着道:“南鬥北鬥的生死天祿簿上,上自盤古,下至一蟲一豸,都有詳細記錄,但為何不見猴卿之名,這倒奇了,不知猴卿一向隐居何處?” 玉猴道:“小猴生于昆岡的玉石之中,尚未出世,巳通靈性,玉石由工藝之神琢成球形,上有小孔如錢,小猴可從孔内向外窺望,因此,見到百獸負傷,紛紛逃到昆岡,又見盤古氏追來驅殺。
當時其中有一負傷的猛虎,想是腹中饑餓,它見到玉球,誤當食物,一口吞入腹内。
後來那猛虎被盤古氏擊死,玉球便留在死虎腹中,不知道過了多少年月,直到虎屍風化,玉球複出,小猴才能重見天日。
當南鬥北鬥編制生死天祿簿時,可能小猴尚在虎屍内的玉球之中,所以小猴之名未蒙錄入。
不過,到底是不是這個原因,小猴也不知道。
” 玉帝聽了,極感驚異,道:“想來就是這個原因,真是奇事,但不知猴卿如何破球而出?” 玉猴道:“小猴在玉球之中,受到了天地靈氣,日月精華,不覺饑餓,不知寒暑,歲複歲,年又年,經過于許多春秋,昆岡高矗雲霄,罡風猛烈,氣候嚴寒,玉球早已硬化,同時小猴身體也漸漸長大,覺得玉球容積太小,轉寬不便,很不舒服,因此,靈機一動,把身體用力傾斜一邊,使玉球失去重心,自動滾轉。
圓形玉球,一經潑動,無法停止,即刻從昆岡上滾下山坡,與岩石猛撞,砰然一聲大響,頓時玉碎球破,小猴乃得出世,見到天地世界。
當玉球滾動時,滾得小猴頭昏腦脹,極為難受,心想這次一定要死了,不料命不該絕,絕處逢生,很奇怪的,小猴一出玉球,猴身見風,立刻暴長,腹中頓時覺得饑餓……” 這裡,作者必須補述:當玉猴破球出世時,其實他并不是猴,而是人類。
他一出玉球,身軀暴長,赤身裸體,處于昆岡的山坡裡,冰天雪地,奇寒難當。
當時,在那處,恰巧有一巨型的死猴,想來它是盤古氏,或他的手下,驅殺百獸時所遺留的犧牲者之一,橫屍山坡附近,因昆岡嚴寒,屍未腐化。
來得正好,玉猴就奔跑過去,剝取了那猴屍的毛皮,套在他自己身上,不長不短,适合身材。
他覺得猴比人更易接近獸類,這有什麼不好?因此,他就自以為猴. 關于這事,他并未對玉帝官明,而且,在過去,他也從未告訴别人。
他本身既然自認為“猴”,誰能想到他實際上卻是“人類”。
玉猴接着往下說道;“好在昆岡到處都有雪梨和無花果,小猴就以此二物充饑。
于是每天得食,道行增高,突飛猛進。
後來昆岡的雪梨和無花果幾乎都被吃光,小猴又另謀就食的出路,跑到天山,采取雪蓮大啖,功力道行又增加不少。
” 玉帝道:“雪梨,無花果,以及雪蓮雖都是人間的奇珍異物,但從‘上界’的眼光看來,究竟微不足道,猴卿一定還吃過其他更名貴的東西,否則,你的功力決不能到達現在那樣的程度,是抑不是?” 玉猴道:“大帝說得是。
小猴的确遍嘗了很多珍異罕有之品,不過說出來,很不光彩,有失體面,不說也罷!” 玉帝道:“在朕前面,不妨直說,一切恕你無罪.” 玉猴一邊起身拱手作禮後,又複坐下,一邊說道:“既然無罪,先謝大帝。
後來天山的雪蓮幾乎又被小猴吃光,看來小猴的糧食就将發生恐慌,因此,索性離開天山,雲遊天下,凡是深山冷坳,無邊森林,人迹不到之處,無不前往探尋,發掘到不少的珍品,大利小猴的口福……例如萬年人參,千年靈芝,奇果異菌,都曾嘗到。
又後來,那些東西也将吃光,逼得小猴隻好另動腦筋,就想到仙家和佛家的範圍。
大帝,你知道,人間的珍品無人管理,可以任我取食,但要動用仙佛的一草一木,談何容易?所以小猴隻有一個辦法——偷。
首先小猴到南極仙翁老壽星的居處,任意采服仙草,省得麻煩,連根拔來就吃。
那處雖有鶴鹿兩童守護,但我當他們像‘屁彈過’。
第二次小猴到鎮元子那邊,偷吃了他的三隻‘人參果’。
吃了一隻人參果,可多活四萬七千年,小猴一口氣連吃三隻,延年增壽,大大有益。
第三次,小猴到西王母的瑤池.先摘十多個蟠桃嘗新,這是小猴最最所愛之物,越吃越要吃,索性大吃。
小猴三次作賊偷食,都能順利得手,從此膽量更大了.後來凡是寰宇紫府,小猴都要過訪,即使鹫嶺祗園,也無不光臨,大吃交梨火棗,狂飲玉釀金漿,每逢吃剩有餘,老實不客氣,順手牽羊帶着就走,以備不時之需。
仙家的食品非常豐富,但佛家吃的惟有饅頭粟米,青菜芋頭,非常清苦,吃起來,沒有味,小猴去了一二次,以後就不去了。
再後來,小猴的膽量愈偷愈大,常常私入你——大帝的禦廚,偷吃百味珍懂,瓊漿玉液,珍果佳釀,好在禦廚之中,存貨充足,小猴吃一些絕無問題,同時那些廚工雜役也在偷吃,他們既可偷吃,難道小猴吃不得?希望大帝不要生氣.過去小猴一向是吃素的,但自從偷吃了禦廚裡的東西之後,就開葷了,覺得葷的比索的好吃得多,于是變成了老饕。
所以,如今小猴葷素不忌,樣樣都吃,不過,偷偷摸摸地吃,多少有些顧慮,總覺吃得不大舒服.因此,小猴鬥膽要求,幾時有便,要想向大帝叨擾一頓,不知能否如願?不過,小猴有一重要聲明:偷吃是過去的事,現在小猴早巳不偷了.” 玉帝笑道:“三年不作賊,自己先坦白.下次天宮開會,朕一定賜你禦宴全席,現在,嗳……朕想起來了,記得過去,很久以前,太上老君的丹房裡,時常失去寶貴金丹仙丸.他屢次前來報失,朕曾命糾察靈官,緝訪賊蹤,但屢次不得要領,最後,朕曾疑心又是孫悟空的傑作,但詳查之下,證明他自成佛以後,早巳歸正,并不是他所愉,現在想來,那一定也是你偷的.” 玉猴慚顔地道:“是,這案子也是小猴做的。
剛才沒有坦白,應向大帝告罪。
小猴一向對太上老君沒有好感,心裡早有成見,認為他是老糊塗,怎麼他也會發覺失竊?這證明他并不糊塗,怪不得小猴有幾次降臨,在他的丹房裡找不到金丹仙藥,後來又到他的雲房,也遍尋不得,害得小猴幾次空手而回,徒勞無功,原來他已把那些珍品轉移别處……奸狡猾的老家夥,哦!……原來如此.不過,小猴作案,素來是謀定而後動的,不像本族的孫悟空。
他是笨賊,亂偷東西,事後即被發覺。
小猴就不同,先打聽戶主是誰?有何珍品?數量多否?多則去偷,少則犯不着,但每次隻偷總數的百分之二三,最多也不過百分之五,這樣使失主損失輕微,自然不痛不癢,且小猴輪流地專偷大戶,因為他們吃虧得起,不像小戶,損失一些就要肉痛。
兜率宮是大戶之一,在二千年内,小猴最少去偷過三十次的金丹仙丸。
唉!他那邊好吃的東西多啦!多得很,施舍給我吃些,應該是不在乎的,不料他竟然如此吝啬,把珍品轉移陣地,同時還要向大帝報案……” 玉帝道:“偷食雖是小事,但究竟有傷品德。
‘往者不谏,來者可追’,希望猴卿以後專做正事,為宇宙造福,不知你能否聽從?” 玉猴道:“小猴自當遵命。
” 玉帝心想,這猴頭的出處來曆已經問明,現在要談正事了. 于是他說道:“以猴卿的才能,前程大可發展,但為何卻在妖魔國服務?你與通天教主有何關系?他的聲譽并不好聽呀!” 玉猴心竅百通,鑒毫察傲,豈有不知玉帝的用意所在? 他笑了一笑,道:“小猴原是畜牲,僥幸得道成了妖魔,不為妖魔國服務,叫我到哪裡去呢?敝王通天教主性雖暴燥,但粗中有細,深明事理,這決不是一般仙佛所能望其項背.小猴與他相識,巳達二千多年,因此,對他的一切作為,都有深刻了解,有些事局外人是不明白的.” 玉帝道:“猴卿與通天教主如何相識,可否見告?” 于是玉猴說出下面一段經過…… “我本是陳年老猴,荒外妖魔,自己也不知道活了多少年,多少歲? 自從太古時代以來,除非必要,我一向不理外務,無論天上地下鬧得如何天翻地覆,烏煙瘴氣,都置身事外,不聞不問,隻在大荒之北,抱頭安睡. 不料我在二千多年前,忽然靜極思動,雲遊天下,道經妖魔國,遠遠望見天空之上,黑雲擋道,蜂擁而來,心極驚奇。
好奇心一發,不可收拾。
我連忙停住雲腳,施用隐形潛影之法,在旁等待。
不久,一個老道士,面色憔悴,形容枯槁,率頓着一群妖魔在雲端出現。
那批妖魔個個垂頭喪氣,行色匆匆,有的受了創傷,渾身是血,有的因傷勢過重,處于死亡的邊緣,由其同伴負在肩上。
我見了此情此景,不忍之心油然而生。
這種現象,頓時引起我回憶到過去盤古氏時代,驅殺百獸那樣的慘狀,呈現在我的眼前,于是我忍耐不住,要問明情由,同時,心裡暗想:當年我雖已通靈,但尚未成道,隻得眼巴巴看着盤古氏殘害異類,極感痛恨,可惜愛莫能助.目前情況不同,我己經修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難道還要眼巴巴看着不理嗎?不可以,決計不可以。
我終于從隐身法中現出身來,攔住那老道士的去路,高聲道;“請道友暫留仙步,在下有事借問.” 那老道士看到無形之中突然出現一個猴精,攔住去路,大吃一驚。
他雙目炯炯,威儀非凡,盯着我上下一瞟,然後道:“台端是何方神聖,攔住我等,有何用意?” 當時,我答遭:“在下乃是荒外老猴,不入王化的妖精,對你道長并無惡意,隻是路過這裡,見到你們如此狼狽,好像是戰敗逃歸,不知有否敵人追來?如果有的話,好讓在下替你們抵擋一陣.” 老道士聽了我的話,拱手道:“原來如此,多謝了,但這是貧道自己的事,且後路并無敵人追來,不敢煩勞大駕。
後會有期,告辭了!” 老道士一邊說,一邊要想舉步前進。
他的行動立刻被我阻住,因我一定要問明根由。
我說道;“且慢!後面既無追兵,還請道長暫留片刻,再談幾句,不知尊意如何?” 那老道士心裡似乎不大高興,冷冷地道:“有話請說,貧道有急事待辦,不便多留。
” 我說道:“在下看到道長必是道行高深,好像是個大羅金仙,但何故落得這樣地步?想來道長的敵人必是大有來曆的。
” 那老道士又冷冷地道;“素昧平生,不說也罷。
告辭了!”他說着,又想動步走路。
我又阻他前進,道;“又不是去救火,道長何必如此心急?我老猴再想問一句話。
” 那老道士不耐煩地道:“我在火裡,你在水裡。
你這猴精不要再胡纏,有話快說,快說!” “請問道長是何方之仙?”我問道。
“貧遭乃是通天教主!”那老道士答道. “噢!原來是魔國的國王——通天小猴.”我随口說道。
那老道士聽了我的話,勃然作色,因為我無意中在衆妖魔前面說出了他的原身,觸犯他的大忌,同時我看到:在他身後那些妖魔的臉上都表現着驚疑神色,顯然他們以前并不知道自己的國王竟是猴精,現在忽被點穿,自然感到驚疑。
那時隻聽得通天教主大聲喝道;“逆畜,住口!” 我也不是平凡之輩,哪裡受得住他那樣吆五喝六。
當時我雖自知失言,不該當衆點破他的原身,但對方既以粗言相對,我就不甘示弱,于是也不客氣地道;“你我都是畜牲,同族何必遮羞,難道做猴精不好嗎?若論輩份,你這通天小猴還是我幾十百代以下的後輩。
” 此言一出,通天教主大感憤怒,道:“什麼?你說什麼?” “什麼,你不知道嗎?我是你幾十百代以前的老祖宗!” 通天教主大怒道:“逆畜!放肆。
想你一個小小的猴妖,尚未成精,竟敢在大羅金仙前面,胡說八道,亂讨便宜,今天我若不施懲戒,你也不知天高地厚……”他一邊說,一邊伸出冷拳,向我當胸打來。
他本是長臂通天猴出身,猴臂能縮能伸,能長能短,萬分厲害,這一舉的威力強大非凡,如被擊中,決不是一般的神仙所能忍受得住。
“來而不往非禮也!”我也一方面挺起胸膛,故意讓他擊中,又用力向内一吸,吸住他的拳頭,使它收不回去,另一方面大聲道:“小輩,目無尊長,還當了得,理應教訓.” 于是我用手在他的臉上,左右開弓,給他吃了兩記響亮的耳光,同時胸膛又向外輕輕一挺,把他直跌出去.他立足不穩,幾乎翻下雲端。
通天教主被我打了兩下巴掌,知道了我的能耐,似乎相信了我的話,因此不再繼續發怒。
這就是他粗中有細的好處。
隻聽得他說道:“尊駕既然說是我族遠代的祖宗,必知前朝隐事,可否說出一二?” 小猴道:“你的老祖宗是在盤古氏時代出世,素來不問外事.” 通天教主道;“這樣怎能使貧道相信?” 我說道:“容易,容易,讓你的老祖宗顯出一點顔色給你看看,好叫你心服口服……” 于是我雙目疑神.當即發出兩道精光,直射五萬裡以外,精光之火燒毀十多個荒蕪的小星球,紛紛變成了流星,在太空中墜毀。
通天教主見了,大驚失色,連忙稽首作禮,口稱“老前輩恕罪……” 那些随從的妖魔早已吓得魂不附體,個個叩頭跪拜。
我哈哈大笑,道:“你們都起來!何必這樣客氣?不要前倨後恭就好了.” 這時,通天教主又對我作了一揖,道:“不知前輩的道行如此精深,剛才多多得罪,敬請見諒。
” 我說道:“你又要客氣了,不必不必,你們到底為了何事,弄得如此狼狽?” 通天教主道:“這裡不便說話,拟請前輩同到敝國一行,以便詳細奉告.” 我們到了妖魔國的王宮——“碧遊宮”,通天教主告訴我:他們剛才是從萬仙陣中戰敗逃回,對方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接引佛和準提佛。
在這一戰役中,妖魔國的精粹傷亡殆盡。
他說罷,随即落下仙淚,痛哭失聲。
我說:“怎麼!他們兩仙雙佛,四位打你一個,豈有此理.你想不想報仇?” 通天教主道:“雖想何益,隻怕無能為力了。
” 我說道:“不妨,你我本是同族,讓我助你一臂之力如何?” 通天教主聽了,大喜,當即起身稽首,誠懇地道:“既然前輩相助,我等情願尊你為魔國之王,以便共舉大事.” 我說;“這倒不必!小小妖魔國的王位豈在我的眼中?何況我性喜自由,決不願為俗務所累,既已答應助你,一言為定。
” 通天教主再三要求讓位,但我再四推辭,後來總算我勉強應承了擔任一個副座的虛名,通天教主才肯罷休. 我從不過問國事,僅僅是教導衆妖魔修煉成仙的方法而已。
從此之後,通天教主待我以長輩之禮,極為恭敬,不敢以君主自居。
我在旁觀察多年,覺得他雖是妖魔出身,卻有仁者之風,因此,我贈給他一顆千萬年才能成熟的寶菌,制丹口服,使他的功力增進不少,同時衆妖魔也都分享珍品。
現在妖魔國已經人才濟濟,論實力決不輸于仙佛二國,要報仇随時可以發動. 依照敝王通天教主之意,就要立即報仇,但我主張先禮後兵。
所以,現在乘天宮會議之便,特由我領導出席,提出種種問題,希望大帝作主,兼用軟硬方法,說服各國答應我的條件,以免上界發生混亂狀态……” 玉帝聽了玉猴上述的一番言論,心中大驚,想道:“這猴頭能夠擊敗佛祖,力勝太上元始,威挫佛國三位菩薩,道行之深難察其底,即使小小的獅首力士,也竟然能打傷元始天尊,其他可以想像。
假如魔國一旦作亂,天上定将大動幹戈,後患無窮,為之奈何……如何是好?……啊!有了,朕不妨試用原有計劃,進行釜底抽薪.” 于是玉帝道:“猴卿久居魔國,屈居副座,朕竊以為大才小用。
朕對猴卿極為重視……依照朕的看法,天國的政體萬古未變,似已陳舊,漸漸不合時宜,因此,朕拟封你為混沌大羅金仙,萬國總監,留在天國,助朕改革政事,不知你的意見如何?” 玉猴在玉帝之前,處處做到顯辯于讷,露鋒在鈍,所以,當他聽得玉帝欲以高官厚爵籠絡自己,早已胸有成竹,知道這是釜底抽薪之計,他心想道:“本玉猴何不将計就計,使他中計?” 當時他假裝喜歡的樣子,同時他深知對上級謙恭是本份,對平輩謙遜是和善,對下級謙虛是高貴,對衆人謙讓是美德,所以在表面上,他不得不推辭一番. 于是他恭敬地離座,向玉帝拱手作禮道;“小猴本是荒外妖精,不懂禮義,決難擔任這樣的高位,何況以妖精身份,作萬國總監,可能各國不服,反使大帝為難,因此,小猴不敢答應,還望大帝收回成命.” 玉帝道;“這是朕的命令,諒各國必不敢反對,猴卿不要椎辭。
你如果答應,朕賜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 玉猴心想道;“有吃,倒是好事。
不過,有任務在身,不可貪小口福而壞大事情,本玉猴何不再用一計,使玉帝增加信心。
” 于是他又假作欣然的态度,拱手作禮道:“不瞞大帝,講到吃,小猴最為喜歡,何況是天宮的禦廚,食品一定精美,這一點,小猴可以考慮。
” 。
玉帝是個忠厚長者,以為這猴頭說:“可以考慮”,自己的計策成功了,實不知那玉猴狡猾萬分,口頭雖巳答應,心中另有打算,使玉帝大上其當,以後他在天國搞出許多不平凡的禍事。
玉帝見到玉猴業已答應,心中大喜,随即說道:“猴卿既已答應,朕拟以後為你建造一座總監仙宮,讓你享受天國的榮華富貴。
” 玉猴聽了,立即起身離座,拱手作禮,道:“多謝大帝的洪恩。
” 玉帝與玉猴在偏殿密談後,就回到靈霄寶殿,面部都顯出喜色,群仙諸佛衆神聖連忙起身相迎,等到各就本位之後,太白金星道:“會議立即繼續。
” 玉帝道:“朕的意見,希望各國立即先釋放妖魔國的臣民,然後再由妖魔國釋放各國的仙佛神聖,不知各位有無異議?” 太上老君道;“既是我皇的意見,老臣怎敢反對.” 燃燈古佛道;“臣遵命。
” 地母娘娘接着道;“老身領旨。
” 這時,仙佛神聖都以為玉帝與猴精在偏殿密談,雙方已有默契,所以現在聽到玉帝這樣說,誰也不敢反對,包括太陽神在内。
玉帝見到他們都不反對,于是又道;“最近天聽地察仙師,過去現在未來佛,和天機星君失蹤的事,猴卿有何意見?” 太白金星接連補充道:“天巧,天機和地巧三位星君也失蹤了!” 玉帝吃了一驚,又重複道:“猴卿,對于那件事,你的看法如何?” 玉猴不慌不忙地道:“那些仙佛神聖同時失蹤,并不能證明都和妖魔國有關,但可能是,或許不是,且待小猴回國以後查明,是或不是,有關或無關,當另報告。
” “如果是,還請貴國一并釋放。
”太上老君與燃燈古佛異口同聲地道。
“這個當然!”玉猴道。
太白金星道:“現在應該讨論妖魔國的(丙)項議案:‘妖魔國遣派下凡的妖魔是否應立即召回’問題。
” 太上老君道:“妖魔國的妖魔,在下界作惡多端,理應立即召回。
” 玉猴道;“不然,那要看上界諸國是否也立即召回在下界的仙佛神聖.假如各國召回下凡的仙佛神聖,敝國一定步其後塵。
至于妖魔在下界作惡問題,那是雙方的立場不同,所以觀點各異。
我們的看法卻是仙佛神聖在下界作惡多端。
” 燃燈古佛道;“仙佛神聖下凡,都有正當任務,對人間有利,但不知妖魔下凡,有何作用,請玉面神猴解釋。
” 玉猴道;“古佛有所不知,奉猴已由大帝賜名為玉猴,玉面神猴之名已經不用了。
” 燃燈古佛與在座的仙佛神聖聽到玉帝居然會給他改名“玉猴”,且玉帝與玉猴連在一起,有失雅聽,心裡都很驚異,對于玉帝為何要如此寵愛玉猴,尤覺大惑不解. 燃燈古佛又道,“善哉,善哉,恭喜玉猴!”他心裡想道:“玉面神猴之名比‘玉猴’要好聽得多,但那猴頭竟然喜愛‘玉猴’,這畜牲真是畜牲。
其實這猴頭不過是想借玉帝之威來誇耀自己而已。
” 玉猴見到自己新取的名字,已為衆所公認,心中大悅,于是道:“仙佛神聖下凡雖有正當任務,但妖魔下凡也有同樣的使命。
下凡的仙佛神聖之中,也有迷失本性的,而許多妖魔被遣下凡,其品質卻不遜于仙佛神聖,并未迷失本性。
本玉猴認為在下界的仙佛神聖,和在下界的妖魔精怪之間,并無區别。
迷失了本性的仙佛神聖就可變為妖魔精怪,而成了正果的妖魔精怪也可成為仙佛神聖。
一念之間,正能變邪,邪也能變正.譬如;八仙中的張果者,本是混沌以來的白蝙蝠修煉成仙;本族的孫悟空也是以猴精而成為戰鬥勝佛,人間有許多地方,供奉蛇神和龍神,且當地百姓特為建廟立碑,紀念善績;唐朝名将薛禮原是白虎星投胎,宋代忠臣嶽飛乃是大鵬鳥轉世,至于其他成了正果的妖魔精怪入世為人,在人間報恩行善,可敬可泣的事迹之多不可勝計.所以,妖魔精怪雖都是醜惡的名字,但在他們的本質上決不會全是醜惡的。
如果諸位的心理上先存在這種成見,那麼,你們名義上雖是仙佛神聖,但實質上已經不是仙佛神聖了。
因此,本玉猴必須要堅持原則,暫時不作召回下界妖魔的打算,除非仙佛等國先采取這個行動。
” 殿中的仙佛神聖聽了玉猴的發盲,有的認為他說得有理,有的認為毫無道理,有的認為他強詞奪理,所謂“情虛多辯”,“理得寡言”.于是議論紛壇,鬧成一片。
在天宮會議中,這是一個小問題,不值得争論,因在下界為人的妖魔精怪,雖能在某一段時期内,興風作浪,擾亂人間,但究竟還有許多在下界為人有仙佛神聖監視着,所以下凡的妖魔精怪最後還是起不了什麼大作用. 經過太上老君和燃燈古佛通了心語之後,他們暗中決定,就同意玉猴的主張。
太上老君終于起身道:“本仙附議玉猴的提案。
” 妖魔國的問題總算獲得妥協. 于是太白金星高聲道:“請文曲星君将妖魔國的決議镌入記錄.” 玉帝見到各國的議案都已定局,覺得天廷會議的過程中雖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到現在為止,這次會議還算是開得成功的。
他說道:“衆卿是否還有其他的議案補充?有請提出,無即散會。
” 會場中一片靜寂. 于是太白金星請太上老君緻閉幕詞。
太上老君起身講話,大意是:“天廷會議經過三十年籌備,中間依賴各國誠心合作,精神團結,始能收集議程的初步意見。
本來會議的日期還要等待三年之後,但鑒于目前宇宙間的實際情況變化太大,各國的形勢越來越壞,嚴重程度已将不可收拾,因此,我皇決定要提前舉行緊急會議。
在會議的過程中,各國的意見雖互有差異,但原則上都能獲得妥協,這是可喜的。
天上學問,并非個别的仙佛神聖的才智所能鑽研,天下事業,亦非個别妖魔精怪的力量所能完成,所以正邪之間必須互相調劑,共同協商,解決天上天下的一切問題。
來日方長,困難極多,希望各國代表回到本國之後,首先負起實行這次天廷會議所議決有關提案的責任,能夠起帶頭作用,克服任何困難,獲得最後成功。
” 于是靈霄寶殿之中哄起一陣歡呼,三呼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着,太白金星高聲道;“奏樂!” 這時殿角傳出一阕“天宮樂”的曲子,這是天上遇到喜慶之事才能演奏的。
在響亮動聽的樂聲中,玉帝起身進入内殿,接着各國的首席代表都相互拱手稽首,或合十作禮,算作告别,遂即各自率領随從,循序出殿。
妖魔國的玉猴一出寶殿,便向身後随從作一手勢,急步前行,首先沖出南天門,駕起“火速雲”,飛回本國。
佛國的燃燈古佛因急于探視佛祖傷勢,也匆忙地帶着随從,出了南天門,駕起樣雲,向西方而去. 仙國的太上老君先要探看元始天尊的傷勢如何。
他出了會場,就向天醫處走去,後面跟随着南極仙翁,鎮元子和九天玄女等。
太空國的太陽神身負重傷,他一面吩咐吳剛去招呼嫦娥,護返月球,一面率領各位星君走出了南天門,駕雲返國。
地國的地母娘娘囑咐全體随從先行回國,而她自己則進入内殿,去向天國的第一夫人——玉後請安問好。
她們原是好友,雙方已有五百年未曾見面,這次她前往拜谒,在友誼和禮貌上是必要的. 水國的龍王們也帶着随從,急返本國。
最傷心的是鬼國的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
他已是有國難歸,彷徨失踞,心中好不凄然,但太白金星陪伴他到達西天門内的一座‘西靈神宮”,暫作栖身之所,流亡之處。
該殿已由玉帝撥給他作為恢複鬼國的總部。
列國代表們各奔前程,暫不細述。